每個國家,既有開創歷史的人物,也有把持歷史人物。此類人物無論臧否,都會對本民族性格和國家命運產生標誌性影響。
就拿同可列為東方大國的中俄兩國來說,都是歷史悠久的君主制國家,中國有兩千年皇帝史,俄國有三百年沙皇史。他們分別都是把持各國封建史的主要人物,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們帶給本國的命運卻大相逕庭,近代中國寫滿屈辱,而近代俄國卻無限做大。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中國有個「始皇帝」嬴政,雖然對秦始皇歷史評價兩千年爭論不休,但歷代中國君主明裡暗裡都學他;而在俄羅斯,也有這樣一位人物,此人堪稱「俄羅斯秦始皇」。他在俄羅斯歷史上也是爭議頗多,但卻是歷代沙皇們的偶像,不管那些「沙皇們」戴不戴皇冠,叫不叫「沙皇」,他們的神行都自覺與這位偶像「暗合」。
他就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名喚伊凡四世,比起秦始皇「祖龍」的稱號,他的稱號也足以震古爍今——「雷帝」。秦始皇的業績是統一中國,伊凡四世的業績是帶領統一俄羅斯、建立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帝國。
在伊凡出世之前,俄羅斯是一個匍匐於蒙古帝國腳下的藩屬國——莫斯科公國。伊凡的出世改變了這一切,他結束了本國四分五裂局面,統一了俄羅斯政權,率領俄羅斯擺脫了蒙古帝國統治,並在加強中央集權、穩定內政之後開始瘋狂擴張事業。
此人性格與秦始皇也極為相像。他生長在野性環境中,自幼即養成意志堅強和冷酷無情的性格。據傳小時候他喜歡用小刀將小鳥一刀一刀地殺死,長大後,他的殘忍從鳥類擴展到人類。有一次他懷疑一位親王要毒害自己,便把親王及親王的夫人和兩個兒子全部抓來,逼著這家人輪流喝毒汁,然後親眼目睹了他們倒在地上抽搐死亡的全過程。
更有甚者,作為一個父親,他幹出了比動物還無情的事,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而他僅僅因為一點家務事,就用手杖隨手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驚駭和恐怖。
雷帝的殘忍表現,不僅與中國「少恩而虎狼心」秦始皇暗合,而且與他同時代的中國開朝皇帝朱元璋也極其相似,立志殺光戰友的朱元璋也是與相對寬仁的大兒子朱標一語不和動了家法,結果令其驚恐夭折。
可見,中國皇帝和俄國沙皇的最大共同點,是獨裁殘暴,他們大多為「權力野獸型」暴君。
然而,要說中國皇帝與俄國沙皇完全是一對孿生兄弟,卻也不盡然,他們畢竟「不同文同種」,在獨裁殘暴之外,還是有著兩個明顯的差異。
那是哪兩方面的差異呢?
一是文化修養方面的:一個沒文化,一個有文化。
中國皇族,多出身草莽,以無知無畏立世。他們大多不讀書,即便是「自學」,也多讀本國古典,很少涉獵外國文學和政治思想書籍。而俄國皇族,多出身貴族,他們酷愛學習,博覽國內外群書,多為有文化的暴君。
有文化的暴君和沒文化的暴君,權力欲是一樣的,但在視野上會有明顯差距。這一點,在近代表現得最為突出。從統治力上,晚晴中國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比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分毫不差的,但從修養上來說,兩人大相逕庭。尼古拉二世從小就經歷嚴格教育,他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英語和法語,也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文化水平很高。而慈禧太后與之相比,充其量是個足不出戶的家庭婦女、準文盲的文化水平。
因為兩人的文化水平差異,從而造成了視野上的遠近不同。「精於治術而昧於世界大勢」是中外對慈禧太后的一致評價,而俄帝尼古拉二世「世界觀」幾乎無疆界,年青時他就去過希臘、埃及、印度、中國等歐亞非等很多國家,對世界局勢了如指掌。他的幕僚曾這樣描述他:「我們皇上的腦袋中有宏大的計劃:為俄國奪取滿洲,把朝鮮併入俄國,還想把西藏併入本國。要奪取波斯,不僅要佔博斯普魯斯,還要佔達達尼爾。」
慈禧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世界觀與之相比,實在井底之蛙。
二是政治性格方面的:一個內殘外忍,另一個內殘外狠。
俄國沙皇的精神導師是奴役過他們的徵服者——草原狼王蒙古帝國,中國皇帝的精神導師則是內法外儒的「荀學」。故中國帝王對內殘忍,但對外政策大多體現出「懷柔遠人」的寬仁。而俄國沙皇對內殘忍,對外更狠。沙皇軍隊擅長「徵服」「血洗」。鐵血、強軍、揚威「政治遺產」,從雷帝到彼得大帝、葉卡特琳娜,到尼古拉大帝,一脈相傳。
中俄帝王這兩點差異,不可避免地成為國家性格一部分,擴張與內斂,識世界大勢與昧於世界大勢,亦造成了兩國近代不同命運。彼時俄羅斯將大量中國領土據為己有,進化腳步雖遜於西歐但總比中國快,或許都可從「皇家」這方面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