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威廉二世當了俄國沙皇,世界會怎樣? | 青年維也納

2021-02-13 青年維也納

假如德皇是俄皇

作者:高林(克羅採和春天)

本文原題《假如德皇是俄皇:俄羅斯之心沙皇瓦西裡 · 費奧多羅維奇》,為高林桑新書《皇帝圓舞曲》中三個奇妙的「假如」之一。該文敏銳地比較了末代德皇威廉二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兩人的性格,富有想像力地思考了「如果兩人易位而處,會造成什麼歷史影響?」,潛在地探討了君王性格和歷史走向的關係、歷史的隨機性等問題。

通篇文字有趣而迷人。共計48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左右。


左:俄皇尼古拉二世,右:德皇威廉二世。兩人為表親


第一次世界大戰悲劇的重要一環,就是充滿個性和表演欲的威廉二世坐在一個完全人造的、毫無傳統和神秘色彩的德意志皇帝的寶座上,而個性非常軟弱、缺乏積極性的尼古拉二世卻坐在一個完全基於傳統充滿神秘色彩的全俄專制君主的寶座上,雖然脖子上系了一條憲章和杜馬的鎖鏈。

1905年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互換軍裝合影


我們並不打算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一戰悲劇的這個側面,相反我們準備帶你們開心地去開個腦洞,想像如果這兩個人交換處境——全俄專制君主瓦西裡•費奧多羅維奇,和德意志皇帝尼古拉會是怎樣的兩個人。

這裡我們先來談談傻瓜威廉。

➢1、傻瓜威廉

傻瓜威廉這個名號完全原創,沒有任何歷史出處,是作者高林給威廉二世皇帝起的外號,最初是充滿了敵意的一個辱罵性的外號,用久了反而變成了暱稱。

高林這個人親切地把威廉皇帝叫做「傻子!」把塔列朗叫做「瘸子!」體現了他從來不拿歷史人物當外人的特點。

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高林這個人一開始把威廉看成是毀滅整個舊世界的罪魁禍首,到逐漸對這個四處煽風點火的人寄予理解之同情的過程。

多閱兵、多講話!(威廉身旁是另一個「人來瘋」邱吉爾)


威廉坐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寶座上,掌握著一個一部分牢不可破、而另一部分卻幾乎是兒戲的權力。

他是個世襲君主,卻用一種現代政客,甚至基礎脆弱的軍事獨裁者的風格來統治。他曾經告訴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的訣竅就是多閱兵、多講話」。這句話如果被概括為「追求曝光率」,其實就可以作為一個21世紀的民選政治家的座右銘。

威廉二世皇帝如果成了俄國沙皇會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威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另一個是,他這種個性在德意志帝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下,怎樣磨合?

這兩點我們在上一章裡已經談了不少,那麼現在我們就試試把德意志帝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代換成沙皇俄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來看看作為沙皇的瓦西裡可能具備的特點和政策。

一個沒有發自內心的信仰,和「主的受膏者」的自信的人,坐在一個尷尬的寶座上,希望被所有人敬畏,但一條胳膊又是畸形,他沒有目睹過普魯士的專制王權,不知道沒有議會的普魯士國王是怎麼統治的,只能到歷史上去尋求榜樣,這種心態的結果是威廉二世是一個著名的Cosplay(扮演)愛好者。

他有一組照片是他COS各種歷史上的偉大英雄的,當然還有他的大愛好:穿軍服戴勳章,這方面他是勃列日涅夫之前的勃列日涅夫。

他留下的掛勳佩劍的照片不但涵蓋了英、俄、奧匈這些沾親或者結盟國家的軍服和最高榮譽,甚至連奧斯曼帝國都沒落下。

「勃列日涅夫之前的勃列日涅夫」


那麼假如這個內心迷茫,不得不靠表演性人格彌補的人,登上聖彼得堡那個充滿君權神授色彩的全俄專制君主的寶座,他會怎麼做呢?

2、俄羅斯的第二個彼得大帝!

20世紀初的俄國實際上是一個高速工業化的國家。但是工業化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鐵路沿線,這樣的俄國和歐洲一樣,分化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階級。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一樣處境艱難、生活貧困。俄國的農民沿著鐵路來到彼得堡、莫斯科,但是他們並不把這些地方當成家,相反他們在這些地方忍飢挨凍,每天長時間勞動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只能掙到一份微薄的工資,他們把大部分收入匯回家或者存起來,用剩下的錢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期待著有一天回到家,去過上祖祖輩輩的理想生活,耕種自己的土地,用木柴打自己的老婆。

他們絕大多數是文盲,雖然根本不了解東正教的教義,但有著本能的東正教信仰,以及基於東正教信仰的樸素的帝國觀念和忠君之心。


沙皇是人民的小父親,當然如果他被老婆勒死了,那他老婆就是人民的小母親。他是愛人民的,尤其愛農民,不會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吃苦受累,一切都是因為小父親被身邊的奸臣蒙蔽了,看不到人民的苦難,只要大家到沙皇面前,讓他看到人民對他的愛,上帝就會降下恩典,人民會得救,俄羅斯也能得救——這種樸素的帝國觀,是羅曼諾夫王朝三百年統治的基礎,也是1905年革命的根源。

農民們簇擁下的小父親(尼古拉他爹亞歷山大三世)

生活在俄國的另一個階級,是一群在早晨才上床睡覺的人,他們又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傳統的帝國貴族,從小跟法國家庭教師長大,很多人終身只講法語,如無必要勿講俄語,如果非要講俄語也一定要講得有法國口音——這些人是大莊園主和大貴族,他們構成了帝國的高級官員、高級軍官還有近衛軍軍官。

另一類則是小貴族,他們很多人的財產都不大;隨著歐洲農產品市場受到殖民地農產品的衝擊而越來越陷於困境,只能靠官職和參與經營來彌補自己的收入;他們當中很多人成了官員、企業主、技術性股東和董事、工程師還有中低級軍官。這些人中很多人在德國受教育,但他們和大貴族一樣構成了西歐派。

俄國近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維特伯爵就是鐵路系統出身


西歐派眼中的俄國愚昧落後,制度野蠻粗暴,必須加以改革。這些人幹的實際上是解構沙皇俄國,並提供了這個帝國全部的近代化因素:

鐵路是俄國改革派的基礎,現代化兵工廠、造船廠、引入參謀體系、大學,所有這些改革實際上對羅曼諾夫王朝都利害參半,但帝國無法不依賴他們,因為農民和沙皇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俄國的政治勢力幾乎可以簡單粗暴的分為兩類:東正教的、愚昧的斯拉夫派,和非東正教的、文明開化的、泛歐洲的西歐派。

威廉突然穿越到這個帝國也只有這兩條路可走:也就是文明的瓦西裡,和俄羅斯之心的瓦西裡。

而我們先來設想一下走西歐派路線的瓦西裡,因為這個比較沒意思。

加冕典禮上的尼古拉二世


其實威廉的表演型人格在俄羅斯應該受到了巨大的矯正,他幾乎沒有任何不自信的地方,當你站在宮殿的陽臺上,看到整個廣場上的人紛紛劃著十字跪倒在地時,別說你一條胳膊殘疾,你就是高位截癱你都覺得自己高大無比,真想再活五百年。

但假如威廉依然保持了他的性格,登上皇位的,甚至他只是跟尼古拉二世交換了地位,他還是伯尼舅舅(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小朋友,俄羅斯的西歐式道路對他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

威廉這個人喜歡熱鬧喜歡玩,喜歡漂亮衣服,有著一個正常的富二代的一切興趣,他其實一點不瘋,他對Fashion(風尚)是非常敏感的。

威廉二世(右)和舅舅英王愛德華七世


在這方面他跟他的伯尼舅舅是非常一致的,他抽雪茄玩遊艇開汽車打獵,還對身材完美的北德意志漁夫有興趣(這一點未經證實,儘管跟著皇帝去的人裡好幾個都被坐實了,但是皇帝陛下很可能是無辜的)。

在這方面德意志人跟不上他的節奏,威廉皇帝在英國的考斯帆船賽從來都沒贏過,所以他讓帝國宰相發表了一個公告,宣布德意志皇帝因為考斯帆船賽不公平不客觀,就此退出考斯帆船賽,在基爾港另外設立真正客觀真正公正的基爾帆船賽,歡迎有良知的朋友們踴躍報名。

然後威廉皇帝發現一大票別說玩遊艇,連遊泳都不會的德意志土鱉紛紛咬牙跺腳買船陪他玩,得意之餘也是很崩潰的。

在他的歡樂的皇帝生涯裡,能跟他玩到一起的大部分是猶太暴發戶或者美國暴發戶,而他到了俄國,你讓他每天在聖像和小蠟燭前邊祈禱,然後拿著聖經眼含熱淚實在有點難為他。所以作第二個彼得大帝是最符合他個性的人設。

俄皇尼古拉二世夫婦與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在一起

威廉二世威風的樣


全俄專制君主站在敞篷車上接見東正教教務會議代表,並且表示我遲早把你們的鬍子剪了,就像彼得大帝剪掉了其他人的鬍子一樣。

全俄專制君主拆除一座東正教堂為地鐵讓道、樹上的聖人和他神聖的書被砍了,因為帝國要修鐵路。沙皇瓦西裡拿馬鞭抽打聖像,問聖人疼不疼。

沙皇說他很欣賞那些日本的黃皮猴子,他們只用了二十年就把猴子都套上衣服了,還擁有了戰列艦。

沙皇每年都在波羅地海上航行,還去巴黎看歌劇,沙皇對馬林斯基劇院很滿意,並且鼓勵演員說法語。

沙皇喜歡陸軍也喜歡海軍,要求建造更多的大炮廠和罐頭廠,而且鼓勵民營軍火廠,沙皇在倫敦宣布自己要訪問美國。

這種激進的工業化肯定不能依賴德國資本,因為德國自己也在激烈的工業化,所以法俄同盟會更堅定,而且瓦西裡喜歡專制君主訪問革命的巴黎這種轟動效應。他甚至可能會騎著白馬在近衛騎兵的簇擁下進入巴黎,成為亞歷山大一世以來第二位率軍進入巴黎的沙皇。

威廉二世喜歡法國貨


而他和英國的矛盾也無法避免,日俄戰爭也無法避免,激進的工業化的結果是社會矛盾的加劇,1905年革命也就無可避免。

從這個意義上說,瓦西裡很可能會加速俄國矛盾的聚集和爆發,但是瓦西裡不是尼古拉,他看到彼得堡的雪被血跡染紅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暴跳如雷。

他沒有尼古拉那種強烈的宿命論的色彩,沒有那種殉道和受難的預感。他是表演性的政客,他對1905年革命的回答肯定是血洗彼得堡,也不一定會接受改革的要求,相反他會把人民的呼號看成是對他文明進步的反動。

所以他會用非常兇猛的手段進一步打擊反對派,而針對他的襲擊會更多,他不需要斯託雷平,他自己就是斯託雷平,然後他可能在1910年就被炸彈炸上天,或者被刺客用手槍打死,因而避免遇到世界大戰,很可能他會把表演型人格保持到最後一刻,高喊「你們殺死的是俄羅斯的文明!」

然後這句話讓他在幾十年後成為俄國西歐化和進步的楷模——第二個彼得大帝,寶座上上的斯託雷平。

3、聖徒沙皇

但假如他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呢?我們知道俄國的既得利益階層同時也往往是專制制度的反對者,作為沙皇的他,威脅也主要來自這些上層反對派,而他的基礎和權威來自愚昧的人民——他作為人民小父親的形象。

那麼假如1888年就有人發動了政變,毒死了沙皇瓦西裡的父親沙皇弗雷德裡克一世,然後宣布擁護新沙皇瓦西裡一世和憲法,進行立憲統治,那麼我們的沙皇瓦西裡•費奧多羅維奇,只能依靠斯拉夫派和人民來奪回自己的皇權進行專制統治,他會是一副什麼樣子呢?

這時候瓦西裡因為處境不利,會深深陷入焦慮和不安,他的表演型人格會更明顯,而且因為他被架空和控制,身上時尚教主的一面自然就被窒息了,他會追求另外一種Fashion——一種東正教的殉道聖徒的Fashion:

沙皇瓦西裡在高度工業化已經開始用電燈取代煤氣燈,甚至有了電車的彼得堡,光著腳走過大街小巷,這個留著長發和大鬍子的青年手裡抓著一個雙頭鷹的徽章,呵斥粗暴的警察,要求商店把麵包賣給買不起的老太太,當商店老闆拒絕時,沙皇留著眼淚跪倒在地,沙皇跪下了!

人民憤怒了,砸爛了商店,人民在呼喊,人民用肩膀抬著聖像和人民的小父親走過彼得堡的每一個街區,人民在唱讚美詩,人民哭得唱不出聲了。彼得堡大主教嚇得躲進宮殿,不敢露面,但修道士、神父走上了街頭,下層市民把自己的套袖和西服撕掉鋪在沙皇的腳下。

政府派來的軍隊阻擋在人群的前邊,沙皇走到他們面前大聲祈禱,祈禱上帝不要讓他的軍人屠殺他的人民,他的士兵摘掉帽子跪下,軍官被從馬上拖下來打倒在地,沙皇回到宮殿,告訴人民全俄羅斯都得救了!

真實歷史上發生的卻是「血腥星期日」


這樣的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將是一個非常瘋狂的斯拉夫主義國家,這個國家在歐洲眼中陷入內亂,首都也遷回莫斯科。

一個完全反文明的專制君主廢除了憲法,國家的鐵路陷入癱瘓,各部分馬上分崩離析,但是一群衣衫襤褸的暴徒,在一個年輕將軍統帥下血腥鎮壓了芬蘭和波蘭的起義,一個提前了幾十年的圖哈切夫斯基遠徵。

這樣的一個全俄專制君主,對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帶著大家一起祈禱。羅曼諾夫三百年的時鐘倒退回去了,這是一個彼得大帝以前的俄國沙皇,人民的小父親。

俄國全面倒退,而德國奧匈帝國立刻對波蘭虎視眈眈,法國欲哭無淚。

如果東歐三個君主國之間爆發戰爭,法國很可能作壁上觀,這樣的俄國必然在德奧的進攻下崩潰,而且俄國倖存的上層階級將和德奧合作,一起進軍莫斯科。

其結果就是芬蘭、波蘭、烏克蘭的分離,德國主導下的波蘭和奧匈的烏克蘭,外加一個依賴德奧武裝力量為後盾的新俄國的成立。

傳說中替天行道的普加喬夫


這個俄國很可能依然是君主國,但是瓦西裡•費奧多羅維奇將被從沙皇的名單裡刪掉,卻從此常存在東正教徒的心中,類似普加喬夫從此變成失落的沙皇、人民的救星。

人們也不會承認他死了,相反會說他在某個地方,總有一天會站出來再次拯救他的人民。俄羅斯之心、聖徒沙皇!瓦西裡•費奧多羅維奇會消滅人間一切的罪惡和不公!

下一章中,我們將腦洞一下如果是殉道聖徒、羅曼諾夫王朝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坐在柏林的寶座上會怎麼樣?!

本文來自《皇帝圓舞曲》

第三章 帝國的時代 

十四節 最後的德皇威廉二世

十字路口的帝國/皇帝的兩種身體/老歐洲的葬送者

附:假如德皇是俄皇:俄羅斯之心沙皇瓦西裡 · 費奧多羅維奇

2019年3月,高林的第一本著作《皇帝圓舞曲:從啟蒙到日落的歐洲》終於和讀者們見面了。該書 輕鬆而不輕薄,愉悅而不取巧。作者像一位準確、有趣、深刻而新穎的歷史旅途導遊,在浩瀚的故事與事實之間,巧妙繞開成見的巨石、庸俗的桎梏、武斷的懸崖,帶領讀者漫遊這段從啟蒙到日落的輝煌旅程。

點左下閱讀原文,8折購買《皇帝圓舞曲》,還包郵

▼唯有感謝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麼的巧合,當龐大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之時,恰是沙皇俄國躍躍欲試企圖崛起之日,而且沙俄就看中了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在241年中不間斷向這個帝國發動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加速了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 打了200年最後都亡了國: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什麼仇什麼怨?
    說到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真是一對冤家,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兩百年間,兩國之間爆發了10次戰爭,平均20年就打一次。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要死磕到底呢?誰又最終勝出呢?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前因後果。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女人冷冷地看著這個跪在地上的男人,這個昔日的沙皇,她曾經的丈夫,毫不猶豫地下令近衛軍把他拖出去。彼得三世很快就被近衛軍處死,這個女人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王位的?
    沙皇俄國在其長期的君主統治中,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類似於中國的女皇武則天式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皇帝的寶座呢?答案是通過發動宮廷政變。那麼她又是怎樣發動宮廷政變的?這還得從她成為王室成員開始說起。
  • | 青年維也納
    「它如果對我們有利,它就是個條約。如果它對我們不利,它就是張廢紙而已!」俾斯麥的外交大棋一向受到各路鍵政大師的讚譽。七個水晶球不落地,三皇同盟、三國同盟、德俄再保險條約,複雜的條款,有了這張紙俄國就不會進攻德國,德國就不會被迫兩線作戰。聽起來好酷炫啊。老厲害啦!但是如果你把俾斯麥這套話原封不動地說給1851年剛剛榮升駐德意志邦聯代表時代的俾斯麥先生,他會怎麼評論呢?那時候俾斯麥正是春風得意,準備大展拳腳。他會告訴你:「條約這玩意?它如果對我們有利,它就是個條約。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籤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實際上早在協議籤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
  • 1914年以前的沙皇俄國:一戰起源的俄國視角
    俄國的地理特徵迫切呼喚美國式的最大分權,但美國自誕生以來很少在自己所屬的整個半球遇上有威脅性的地緣政治對手。沙皇俄國必須極盡一切手段應對地理上的嚴酷現實,這大大加劇了該國臣民的沉重負擔。從帝國誕生到19世紀初期,掌管俄國政權的都是專制君主沙皇和貴族地主的同盟。在俄國,缺乏勞動力的土地派不上用場,而農奴制保障了勞動力。沙皇和地主分享從農民手中榨取的收入。
  • 沙皇俄國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
    1867年10月18日,在這一天,沙皇俄國政府正式宣布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利堅合眾國。如果扣除掉通貨膨脹因素,換算為今天的貨幣概念,這筆交易的估計值為1.11億美元,還不到十個億人民幣。將這個數字放到咱們中國來,一個稍微像點樣子的小區,整體的造價也比這個多得多,所以,沙皇俄國是賤賣了阿拉斯加。
  • 彼得大帝有何過人之處,如何使沙皇俄國的實力一步步增強?
    前言在沙皇俄國的歷史上,如果說最傑出的皇帝,莫過於彼得一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這一輩子,致力於沙皇俄國的改革,以及對外擴張,不僅擴大了沙俄的領土面積,也讓沙俄成為東歐的一個軍事強國。其在沙俄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能被冠以"大帝"之稱,這是歷代沙皇都難有的殊榮。
  • 115年前的對馬海戰:沙皇俄國的徹底沉淪與日本的崛起
    沙皇俄國人的行動激怒了日本人,日軍於1904年2月8日,襲擊了沙皇俄國設置於中國領土上的海軍基地,這大抵是雙方在二十世紀的第一次戰鬥,沙皇俄國艦隊在此次戰鬥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也為雙方之後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鑑於沙皇俄國在二十世紀的多次戰鬥中的低下戰鬥力,這一次也同樣沒有例外發生。
  • 俄國沙皇裡的「另類」國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俄羅斯沙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項使命。但即便是沙皇,有時候也會拋開所有國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沙皇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管樂,有的愛觀看星星,有的不願錯過給屬下拔牙的機會。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如何評價20世紀初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他繼承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帝國,德意志帝國。在他的全盛時期,一言一行足以撼動世界,而且他的統治如日中天長達30年,最終被人民唾棄,被迫躲到國外苟延殘喘度過餘生。
  • 顏值高,卻被嫌棄,這位俄國沙皇為啥不受待見?
    如果來一個沙皇顏值排行榜,尼古拉一世肯定是妥妥的排在前列。尼古拉一世何許人也?去過聖彼得堡伊薩基輔大教堂的朋友可能對他有點印象,因為教堂前方廣場上威風凜凜的騎馬像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顏值高?無圖無真相!小編這就放出沙皇的帥照!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伊凡三世的孫子伊凡四世徹底擺脫了蒙古諸汗的壓制,宣布將自己的大公升格為沙皇(凱撒),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演變為沙皇俄國。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俄國沙皇與中國皇帝有何大不同
    就拿同可列為東方大國的中俄兩國來說,都是歷史悠久的君主制國家,中國有兩千年皇帝史,俄國有三百年沙皇史。他們分別都是把持各國封建史的主要人物,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們帶給本國的命運卻大相逕庭,近代中國寫滿屈辱,而近代俄國卻無限做大。這是為什麼?
  • 殺死自己兒子的俄國第一位沙皇—恐怖的伊凡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成為第一任沙皇,同時改莫斯科公國為俄國,開始實行他的獨裁統治。對內,伊凡四世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頒布各種新的法令條例。在1549-1560年間,伊凡四世加強對國內各地的行政、軍事、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改革。
  • 俄國對土耳其的最慘敗仗:五十多萬俄軍喪生,沙皇為此喪命
    1853年2月,俄國以聖地保護權為由,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法國站了出來,他們不希望俄國獨吞奧斯曼,於是出面遏制俄國的勢力。在得到英法的支持後,奧斯曼蘇丹斷然拒絕了俄國的最後通牒,還要求俄國歸還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地區。俄國自然不會同意,於是雙發在1853年10月爆發了第九次俄土戰爭。
  • 如果日俄戰爭俄國勝利會怎麼樣?
    日本與沙皇俄國在中國的東北的土地上肆意掠奪,無數的中國人死於日本與沙皇俄國的慘無人道地屠殺,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無恥地宣布中立。這是華夏大地最慘痛的歷史。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而告終,假如日俄戰爭以沙皇俄國勝利告終,肯定不會有三國還遼,東北地區將以什麼狀況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