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前的對馬海戰:沙皇俄國的徹底沉淪與日本的崛起

2020-12-18 騰訊網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胖達,本文由Da視界-胖達原創,未經作者本人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文/Da視界-胖達

在二十世紀初期,日本企圖將中國東北和朝鮮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作為一個彈丸小國,他們的這種謀劃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沙皇俄國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他們同樣試圖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地區獲得一定的權益。

沙皇俄國人的行動激怒了日本人,日軍於1904年2月8日,襲擊了沙皇俄國設置於中國領土上的海軍基地,這大抵是雙方在二十世紀的第一次戰鬥,沙皇俄國艦隊在此次戰鬥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也為雙方之後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鑑於沙皇俄國在二十世紀的多次戰鬥中的低下戰鬥力,這一次也同樣沒有例外發生。

沙皇俄國人低估了日本的軍事潛力,經歷過明治維新的日本,早就不是那個可以被任意宰割的肥羊了。也正是這種對於敵人的實力的錯誤判斷,讓沙皇俄國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錯失良機,甚至是損失慘重。

1905年1月,日本陸軍和海軍被東鄉平八郎上將接管,陸海軍之間的鬥爭由來已久,啟用東鄉平八郎,也是日本國內的一次嘗試。

從事情的結果上來看,貌似效果還不錯。1905年3月,沙皇俄國海軍在中國瀋陽附近被日軍碾壓。

儘管遭受了一系列的損失,俄羅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還是對以茲諾維·羅熱斯特溫斯基海軍上將為首的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充滿了信心,他認為自己的軍隊可以輕易擊敗東鄉平八郎海軍上將的艦隊。

然而,在5月27日開始的對馬海峽戰役中,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信心與30艘俄國艦艇一起沉入了海底,這場戰鬥僅僅持續了兩天就宣告結束。

世界各國列強此刻正在悄悄地觀察到日俄之間的戰爭時,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說服沙皇俄國政府,希望他們能夠同意籤署和平條約,這對大家都有利

1905年8月,參戰雙方在英國的港口城市樸次茅斯進行了調停,並正式籤署了一項條約,在該條約中明確規定,沙皇俄國承認日本對朝鮮擁有統治權,與此同時,沙皇俄國還向日本移交了薩哈林島以南半島和遼東半島。

舉國之力贏得的這場戰鬥,使得日本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的東方大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正式開啟了其所謂的「帝國擴張」計劃。而另一方面,戰敗的沙皇俄國危機四伏,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勝利,再造了另一個時代。

我是【胖達】,這裡是Da視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能夠讓您覺得有所收穫,那麼就點個關注支持我們吧。對於我們的內容有什麼意見,又或者說您有什麼想了解的內容,都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們。

相關焦點

  • 為何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大勝,而俄國大敗呢?原因有這幾點
    戰前一邊倒的列強「賭博」失敗了,當時的日本戰勝了「不可能戰勝」的俄國?為何呢?本文將拋開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單從戰前參戰方「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的角度分析,以窺其究。
  • 號稱世界第三,讓小日本吊打,俄國海軍對馬海峽慘敗,艦隊被全殲
    在去年的11月27日,俄羅斯海軍司令葉夫梅諾夫訪問日本,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在東鄉平八郎的畫像前合影!照片發布以後,俄羅斯公眾才想起來,原來東鄉平八郎是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他在116年前的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聯合艦隊擊敗了遠道而來的俄國海軍。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麼的巧合,當龐大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之時,恰是沙皇俄國躍躍欲試企圖崛起之日,而且沙俄就看中了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在241年中不間斷向這個帝國發動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加速了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 日本軍神全殲俄國艦隊,慶功宴上拿出7字腰牌:刻一中國人名字
    與此同時,強盛起來的日本明治政府,明確決定以對外侵略擴張為最高國策。而日本當時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東北,但由於晚清時期,沙皇俄國在東北的阻撓,使得日本在遼東半島沒有佔得便宜。1902年,日本和英國結盟發展,使得日本海軍發展迅速,再加上日本獲得了晚清政府甲午、辛丑條約的兩次巨額賠款,使得日本實力倍增,從此日軍開始挑戰沙皇俄國。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對馬海峽是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交界處的一片水域,水深大約在50米到100米之間。這片海域是日本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咽喉。而對馬海峽在近代最為出名的事件當屬日俄戰爭期間的對馬海戰。對馬海戰發生於1905年5月27日,它也是20世紀第一次爆發的大海戰。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極盛時期的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莫斯科公國延續了近300年,期間東羅馬帝國被強勢崛起的奧斯曼王朝所滅,其末代公主逃亡到莫斯科公國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認為此時俄羅斯人已經崛起,大公配不上俄羅斯君主,於是把大公改成沙皇,在羅馬語裡面相當於國王的意思,國號改成沙皇俄國。沙皇俄國建立後,留裡克王朝只延續了兩代沙皇,分別是伊凡四世及其子費奧多爾一世。
  • 沙皇俄國與日本圍繞滿洲利益爭端,列強因自身利益周旋盤桓
    俄國和法國的第一個 反應就是擴大俄法同盟的範圍,使之適用於東亞,但這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美國同情日本。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認為日本是門戶開放和中國領士完整的一個保衛者,甚至把日本完全控制朝鮮看作是符合東亞和平的最大利益。2他認為中國人軟弱無能,頭腦不清醒,易被強者欺凌,日本人則是東方正在崛起的新興力量的象徵。「要說中國人和日本人是同種, 是多麼荒唐可笑啊!"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籤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實際上早在協議籤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伊凡三世的孫子伊凡四世徹底擺脫了蒙古諸汗的壓制,宣布將自己的大公升格為沙皇(凱撒),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演變為沙皇俄國。
  • 中國皇帝,法國國王,日本天皇,為什麼偏偏俄國的統治者被稱為「沙皇」?
    但有一個例外,就是俄國,帝俄時期的俄國領袖,我們一般不翻譯成「皇帝」,而是翻譯成「沙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既和歐洲歷史有關,也和我國自身在翻譯上的處理有關。「皇帝」本為漢語中專制王朝君主的稱號,和西方語言中「emperor」相同。
  • 1914年以前的沙皇俄國:一戰起源的俄國視角
    俄國的地理特徵迫切呼喚美國式的最大分權,但美國自誕生以來很少在自己所屬的整個半球遇上有威脅性的地緣政治對手。沙皇俄國必須極盡一切手段應對地理上的嚴酷現實,這大大加劇了該國臣民的沉重負擔。從帝國誕生到19世紀初期,掌管俄國政權的都是專制君主沙皇和貴族地主的同盟。在俄國,缺乏勞動力的土地派不上用場,而農奴制保障了勞動力。沙皇和地主分享從農民手中榨取的收入。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據著從阿拉伯世界到東南歐的廣大疆域,實力強大,是俄國的勁敵。俄、土間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幾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在崛起之初,俄羅斯人優先向東擴張。對於炎熱的中亞沙漠地帶,俄國人曾試探、覬覦,但未能輕易得手,那是個他們很不熟悉的自然環境。
  • 如果日俄戰爭俄國勝利會怎麼樣?
    日本與沙皇俄國在中國的東北的土地上肆意掠奪,無數的中國人死於日本與沙皇俄國的慘無人道地屠殺,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無恥地宣布中立。這是華夏大地最慘痛的歷史。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而告終,假如日俄戰爭以沙皇俄國勝利告終,肯定不會有三國還遼,東北地區將以什麼狀況出現呢。
  • 打了200年最後都亡了國: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什麼仇什麼怨?
    說到奧斯曼土耳其與沙皇俄國,真是一對冤家,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兩百年間,兩國之間爆發了10次戰爭,平均20年就打一次。那為什麼在那個時代,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要死磕到底呢?誰又最終勝出呢?我們就來看看這其中的前因後果。
  • 如果威廉二世當了俄國沙皇,世界會怎樣? | 青年維也納
    這兩點我們在上一章裡已經談了不少,那麼現在我們就試試把德意志帝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代換成沙皇俄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來看看作為沙皇的瓦西裡可能具備的特點和政策。這些人幹的實際上是解構沙皇俄國,並提供了這個帝國全部的近代化因素:鐵路是俄國改革派的基礎,現代化兵工廠、造船廠、引入參謀體系、大學,所有這些改革實際上對羅曼諾夫王朝都利害參半,但帝國無法不依賴他們,因為農民和沙皇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俄國的政治勢力幾乎可以簡單粗暴的分為兩類:東正教的、愚昧的斯拉夫派,和非東正教的、文明開化的、泛歐洲的西歐派。
  • 這個蒙古人讓俄國沙皇吞併整個滿清帝國,後「黃俄羅斯計劃」推出
    這個蒙古人讓俄國沙皇吞併整個滿清帝國,後「黃俄羅斯計劃」推出。怎麼回事呢?他叫巴德瑪耶夫,原名扎馬薩拉因,1849年出生於俄國布裡亞特的一個蒙古牧民家庭,隨父親在貝加爾阿迦草原上長大,並於1871進入彼得堡大學學習。大學期間,他逐漸篤信「俄國至上」的觀念。
  • 俄國沙皇裡的「另類」國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俄羅斯沙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項使命。但即便是沙皇,有時候也會拋開所有國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沙皇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管樂,有的愛觀看星星,有的不願錯過給屬下拔牙的機會。
  • 沙皇俄國在歐洲列強中實力最弱,為何卻能在遠東迅速擴張領土?
    俄羅斯帝國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達到了鼎盛狀態,是歐洲傳統強國之一,不過和歐洲的其他列強相比,沙皇俄國制度落後,農奴制讓沙皇俄國在經濟,工業發展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其他的歐洲列強,不過作為踐行殖民主義的國家,沙皇俄國雖然是後起之秀,但也是歐洲列強中最為成功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