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裡的「另類」國君

2020-12-26 騰訊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俄羅斯沙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項使命。但即便是沙皇,有時候也會拋開所有國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沙皇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管樂,有的愛觀看星星,有的不願錯過給屬下拔牙的機會。

伊凡四世雷帝與神秘知識

16世紀,歐洲國家君主中流行探索神秘學說,比如煉丹術和佔星術。伊凡雷帝的祖父伊凡三世(1440年-1505年)就曾對寶石的神秘特性感興趣,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則在宮中豢養了一些魔術師。他還從英國請來佔星術家耶利謝烏斯·波美利烏斯(Eliseus Bomelius)。後者擅長製作毒藥,伊凡雷帝用這些毒藥清除了不聽話的達官顯貴。波美利烏斯還創立了星象佔卜,在莫斯科被稱為「兇惡的佔星術家」,被視為巫師。伊凡雷帝發現波美利烏斯為瑞典從事間諜活動後,用烤爐把他活活烤死了。

伊凡雷帝並沒有停止對佔星術的迷戀。旅行家傑羅姆·霍西(Jerome Horsey)證實,有60多位拉普蘭佔星術家被帶到莫斯科,按照伊凡雷帝的意願根據星象為他預言其所發起的徵戰、改革或「人員調動」。據傳,佔星術家們還通過國君下象棋預言了他的死亡,而象棋也是伊凡四世的一個愛好。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與鷹獵

狩獵是俄國皇室的傳統娛樂項目,沙皇彼得大帝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1629年-1676年)狩獵時偏愛從東方國家帶來的猛禽。於是,每年花在皇室鷹獵上的錢高達7.5萬盧布,要知道當時的國家預算也就130萬盧布。沙皇在莫斯科有個獵鷹場,裡邊養了3000隻猛禽,狩獵管理工作由秘密事務衙門,即當時的國家安全機構負責。

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年輕時幾乎每天狩獵。皇室成員和被邀請的外國使節都參加鷹獵。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每次出行都很隆重,到郊外的索科爾尼基、科洛緬斯科耶、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這些地方地處空曠的田野、河岸或湖岸,設有幾個特別威儀的用膳大帳。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給出信號後,僕役們開始用鼓角嚇唬鴨子和其他獵物,從馴鷹人手中放出的獵鷹飛向高空,準備捕捉四下奔逃的獵物。這就是沙皇特別喜歡的項目。獵鷹向下俯衝捕獵,狩獵表現最出色的獵鷹會被送到沙皇手中,得到「至高無上的接見」。有時候,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興致來了,還會親自當馴鷹人。他精通狩獵,撰寫過馴鷹人培訓指南。

彼得一世與醫學

很難選出彼得大帝(1672年-1725年)的某一項愛好,因為他掌握的「手藝」太多:木工、細木工、打鐵、製圖、造船等,就連做外科手術也是彼得喜歡的事。彼得在阿姆斯特丹參觀過弗雷德裡克·瑞奇斯(Frederick Ruysch)教授的解剖博物館並聽了他的課,1699年在莫斯科為貴族開設了解剖課。彼得的傳記作者伊萬·戈利科夫(Ivan Golikov)說,沙皇下令做手術和解剖時告訴他「很少有錯過不出席的情況……甚至還經常幫忙做手術。隨著時間的流逝,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可以熟練地拔牙、放血、解剖,而且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是懷著極大的熱情」。

沙皇彼得大帝總是隨身攜帶一個裝著外科手術工具的小箱子,一有機會就準備給人拔牙。在聖彼得堡的真品陳列室裡,參觀者能看到被收藏下來的沙皇拔下來的所有牙齒,其中一部分牙是好牙。彼得一世的一位親信1724年在日記中寫道:「彼得的侄女很擔心沙皇很快會覬覦自己的一條病腿,因為他自認為是一名偉大的外科醫生,願意為病人做各種手術」。

彼得到底是一名技術多麼嫻熟的外科醫生,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因為首先沒有人敢將患者的死歸咎於沙皇;其次,彼得確認患者死亡後會匆忙祈禱,然後就興致勃勃地給在場的每個人詳細解釋他的做法並對屍體進行解剖。

當然,彼得大帝的愛好也使國家受益,他是俄國首家公立醫院列弗爾多夫斯基軍醫院的創立者。彼得還是第一位專業收藏家,為俄羅斯錢幣學和藝術品收藏奠定了基礎。

安娜·伊凡諾芙娜與射擊

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凡諾芙娜(Anna Ioannovna)(1693年-1740年)討厭舞會和劇院演出,只在天氣不好的時候才去那裡。她真正酷愛的是射擊,甚至被稱為「彼得宮城的狄阿娜(羅馬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因為她把彼得宮城(沙皇的夏季行宮之一)中的一個亭子改成了狩獵棚。

彼得宮城花園中的這座亭子後邊就是獸苑,裡邊有鹿、狍子等一些動物。而且,全國各地會往彼得宮城送各種野獸放養在園子裡。安娜·伊凡諾芙娜喜歡帶著火槍遊園。1739年的夏天,她一共射殺了9隻鹿、16隻野山羊、4頭野豬、一匹狼、374隻野兔和608隻鴨子!就連她的馬車上也有一支獵槍(小火槍),這位女沙皇喜歡一邊全速前進一邊射擊鴨子或烏鴉。

藝術家及管樂手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1796年-1855年)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所學的軍事課中喜歡軍事築城和工程學,尤其喜歡畫圖和素描。這位未來沙皇酷愛這些東西,他會在銅片上雕刻,之後用水彩著色。他的另一個愛好是設計軍服。尼古拉還是大公時就設計並畫出過數十款俄國軍服草圖,成為沙皇后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他執政期間,軍用和民用制服最終有了嚴格標準。

尼古拉還是首位吹管樂器的俄國沙皇。他會吹長笛、圓號和短號,不過他將這些樂器全都稱作「小號」。他辨音力特別好,創作過一些小進行曲並在家庭音樂會上演奏。

尼古拉二世與攝影

尼古拉二世(1868年-1918年)的繪畫技術不比曾祖父差,他還喜歡騎自行車和打網球。但這位沙皇的主要愛好是攝影。正是因為這個愛好,我們才有可能更深入地了解皇室的私生活。

尼古拉二世用那個年代最好的照相機美國柯達相機攝影。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多羅夫娜(Aleksandra Fedorovna)也喜歡攝影。這對夫婦每年拍攝並列印的照片多達2000張,他們的女兒則喜歡為黑白照片著色。一家人有時間就聚在一起給照片做標註,並貼到相冊裡。這些照片被保留下來還多虧了女侍從官安娜·韋盧波娃(Anna Vyrubova),她將6本相冊帶到國外賣給耶魯大學學生羅伯特·布魯斯特(Robert Brewster),後者又將它們贈給自己大學的圖書館。如今這些照片都對公眾開放。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

相關焦點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籤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實際上早在協議籤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1914年以前的沙皇俄國:一戰起源的俄國視角
    俄國的地理特徵迫切呼喚美國式的最大分權,但美國自誕生以來很少在自己所屬的整個半球遇上有威脅性的地緣政治對手。沙皇俄國必須極盡一切手段應對地理上的嚴酷現實,這大大加劇了該國臣民的沉重負擔。從帝國誕生到19世紀初期,掌管俄國政權的都是專制君主沙皇和貴族地主的同盟。在俄國,缺乏勞動力的土地派不上用場,而農奴制保障了勞動力。沙皇和地主分享從農民手中榨取的收入。
  • 如果威廉二世當了俄國沙皇,世界會怎樣? | 青年維也納
    這兩點我們在上一章裡已經談了不少,那麼現在我們就試試把德意志帝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代換成沙皇俄國的體制和社會現實——來看看作為沙皇的瓦西裡可能具備的特點和政策。這些人幹的實際上是解構沙皇俄國,並提供了這個帝國全部的近代化因素:鐵路是俄國改革派的基礎,現代化兵工廠、造船廠、引入參謀體系、大學,所有這些改革實際上對羅曼諾夫王朝都利害參半,但帝國無法不依賴他們,因為農民和沙皇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俄國的政治勢力幾乎可以簡單粗暴的分為兩類:東正教的、愚昧的斯拉夫派,和非東正教的、文明開化的、泛歐洲的西歐派。
  • 顏值高,卻被嫌棄,這位俄國沙皇為啥不受待見?
    如果來一個沙皇顏值排行榜,尼古拉一世肯定是妥妥的排在前列。尼古拉一世何許人也?去過聖彼得堡伊薩基輔大教堂的朋友可能對他有點印象,因為教堂前方廣場上威風凜凜的騎馬像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顏值高?無圖無真相!小編這就放出沙皇的帥照!
  • 俄國沙皇與中國皇帝有何大不同
    眾所周知,中國有個「始皇帝」嬴政,雖然對秦始皇歷史評價兩千年爭論不休,但歷代中國君主明裡暗裡都學他;而在俄羅斯,也有這樣一位人物,此人堪稱「俄羅斯秦始皇」。他在俄羅斯歷史上也是爭議頗多,但卻是歷代沙皇們的偶像,不管那些「沙皇們」戴不戴皇冠,叫不叫「沙皇」,他們的神行都自覺與這位偶像「暗合」。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與沙皇俄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麼的巧合,當龐大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之時,恰是沙皇俄國躍躍欲試企圖崛起之日,而且沙俄就看中了這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封建軍事帝國,在241年中不間斷向這個帝國發動10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加速了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
  • 李碩: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
    沙皇俄國是如何徵服中亞的?文|李碩大陸帝國橫空出世先來看一幅肖像畫。俄國人在大陸上擴張,不全是沙皇政府的親力親為,還有很大的民間成分,這就是著名的「哥薩克」勇士。在1860年代之前,俄國一直實行農奴制,農奴是地主的私人財物,處境很差。所以有很多農奴逃亡到南部、東部的邊疆草原上安家謀生。那裡沒有地主,也沒有沙皇政府的收稅官。
  • 115年前的對馬海戰:沙皇俄國的徹底沉淪與日本的崛起
    沙皇俄國人的行動激怒了日本人,日軍於1904年2月8日,襲擊了沙皇俄國設置於中國領土上的海軍基地,這大抵是雙方在二十世紀的第一次戰鬥,沙皇俄國艦隊在此次戰鬥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也為雙方之後的戰鬥埋下了伏筆。 鑑於沙皇俄國在二十世紀的多次戰鬥中的低下戰鬥力,這一次也同樣沒有例外發生。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伊凡三世的孫子伊凡四世徹底擺脫了蒙古諸汗的壓制,宣布將自己的大公升格為沙皇(凱撒),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演變為沙皇俄國。
  • 沙皇俄國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
    這可是586,412平方英裡(17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沙皇俄國當時的實力不能算差。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沙皇俄國的1861年改革,僅僅六年的時間,為什麼沙皇俄國就要賣掉自己唯一的海外領土?因此,我們必須問一問,他們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認為此時俄羅斯人已經崛起,大公配不上俄羅斯君主,於是把大公改成沙皇,在羅馬語裡面相當於國王的意思,國號改成沙皇俄國。沙皇俄國建立後,留裡克王朝只延續了兩代沙皇,分別是伊凡四世及其子費奧多爾一世。
  • 殺死自己兒子的俄國第一位沙皇—恐怖的伊凡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成為第一任沙皇,同時改莫斯科公國為俄國,開始實行他的獨裁統治。對內,伊凡四世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頒布各種新的法令條例。在1549-1560年間,伊凡四世加強對國內各地的行政、軍事、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改革。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女人冷冷地看著這個跪在地上的男人,這個昔日的沙皇,她曾經的丈夫,毫不猶豫地下令近衛軍把他拖出去。彼得三世很快就被近衛軍處死,這個女人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 有蒙古血統的俄國第一位沙皇 — 伊凡四世
    1547年加冕稱沙皇。他開始執政後,於1549年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1549~1560年對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法律、財政、軍隊、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鞏固專制政權,強化國家中央集權。其軍事改革的基本內容是完善軍事指揮體系,限制按門第選任軍官的制度,建立常備軍,整頓俄國地方部隊的勤務和調整俄國邊境守備與屯紮勤務。這次改革奠定了俄國正規軍的基礎。
  • 俄國沙皇最想徵服的城市:徵戰四百多年,仍然沒有得到
    俄國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統治範圍很小,還向欽察汗國的納貢。可是後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通過武力擴張,在幾百年間,成為起地跨亞歐的俄羅斯帝國。俄國雖然徵服了很多地區,但有一個地方讓歷代沙皇魂牽夢繞,經過四百多年的徵戰,不過依然沒能佔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俄國末代沙皇,被集體處決的家族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大女兒奧爾加·尼古拉耶芙娜(左二)與二女兒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右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爾加和塔季揚娜曾經擔任過軍隊醫院的護士
  • 揭秘:俄國末代沙皇一家滅門始末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史稱尼古拉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的末代皇帝,同時也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後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時候,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卻不盡人意。但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和蘇維埃政權,尼古拉二世遜位後與家人被俄國臨時政府軟禁在皇村。
  • 俄國對土耳其的最慘敗仗:五十多萬俄軍喪生,沙皇為此喪命
    1853年2月,俄國以聖地保護權為由,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法國站了出來,他們不希望俄國獨吞奧斯曼,於是出面遏制俄國的勢力。在得到英法的支持後,奧斯曼蘇丹斷然拒絕了俄國的最後通牒,還要求俄國歸還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地區。俄國自然不會同意,於是雙發在1853年10月爆發了第九次俄土戰爭。
  • 俄國沙皇皇權最寶貴的10件象徵物
    這裡收藏著十四至十七世紀俄國統治者最高權力的象徵物,從寶座、聖像和披肩到皇冠、權杖和金球應有盡有。 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俄國沙皇時期最寶貴的10件寶物! 1、莫諾馬赫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