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為什麼寫不好草書?

2021-02-07 書法字典網

我們都知道米芾的行書水平不是一般地高,但米芾草書成就卻很低。對米芾的草書,歷來就有諸多評論。

與米芾同時代的黃伯思評論他「但能行書,正、草殊不工」;明代孫鑛對米芾草書九帖評曰:「第是行家、非利家,使付之不知書人,恐未有贊其佳者」;如果直截了當地說,那就是「米芾在草書上基本無所作為」。

元豐五年,年僅三十二歲的米芾懷抱大卷書法作品千裡迢迢來到黃州,拜訪了傾慕已久的蘇東坡。蘇軾對這位青年才俊甚是欣賞,不但授以竹石畫法,連示範作品也送給他。對米芾的書法作品更是讚賞有加「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僅是這一評語,足以讓年輕的米芾對蘇軾有知遇之恩而終生難忘。蘇東坡對米芾的評語不乏誇張的成分,但從中我們可以得知米芾當時已寫草書作品,並且水平相對不錯。

米芾《真酥帖》 紙本 草書 

縱28.6釐米 橫21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祐三年,即在黃州拜謁東坡後第六年,米芾見到了李瑋家藏晉賢十四帖,帖中洋溢出的古意與其求古的審美心理不謀而合,他大受震動,感嘆道:「(武帝書)氣象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質,張長史懷素豈能臻其藩籬……」。

於是,從草書上找到精神皈依的米芾不久便提出了著名的草書宣言: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閒而下,但可懸之酒肆,——光尤可憎惡也。

哪想到,宣言般的《草書帖》一經問世,米芾便陷入了草書創作的尷尬境地。

如果說米芾行書壯歲「集古字」,老則「成家」,他在草書上則終生「集古字」而未能成家。從米芾傳世的作品來看,他的小草作品大致集中在三個階段:

一是元祐年間見到晉賢十四帖後,作有《好事家》、《晉武帝書》和《草書帖》等;二是紹聖、元符年間在漣水任時,作有《中秋登海岱樓詩》、《焚香帖》和《元日帖》等;三是崇寧年間得《王略帖》後,作有《臨王略帖》等。

米芾《焚香帖》 草書 縱25.2釐米 橫25.2釐米

縱25.2釐米 橫39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些小草作品的共同特徵是小心謹慎,畏手畏腳,對晉人法帖亦步亦趨,惟恐越雷池半步。米芾的個性是「跅不羈之士,喜為崖異卓鷙、驚世駭俗之行」,這種個性並不適宜去寫平實古雅、字字獨立的小草。何況「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書法特徵,正如董其昌所說:「宋人以書取意,自以其意為書,非能有古意。」

米芾對小草的無奈也曾做過多次嘆,在《中秋登海岱樓詩》帖中他寫道「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好字,信書亦一難事」,在《元日帖》中道「信真者在前,氣焰懾人也」。不難看出,他對待小草是如何力不從心。

紙本 草書  縱25.2釐米 橫36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米芾 《元日帖》 紙本 縱25.2釐米 橫40.5釐米

米芾三十二歲前所作草書,無所掛礙,任情而為。後來因避諱自己曾學過周越「俗」書及受蘇東坡影響,認為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唐代大草入「俗格」。他開始一意書寫著「古意」的晉人小草。但唐代大草更適宜去表現他「顛狂」的性格,在溫雅的晉人小草面前,他只能多次發出力不從心的感嘆。

所以,我認為米芾不勝草書的根本原因,不是取法的狹隘,也不是技法的欠缺,而是因為其一意「求古避俗」的觀念約束了自禁用詞語情的真正流露。

或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選購!

相關焦點

  • 米芾說:草書不學晉人,徒成下品,您認同嗎?
    有的朋友看著懷素的草書挺好,直接就逮著《自敘帖》一通猛臨。還有一些,看著哪個順眼就學哪個,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也從來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這樣能學好草書嗎?我看有點懸。那怎麼樣才能學好草書呢?或者說,怎麼學才能避免走彎路呢?
  • 米芾經典書法:手札墨跡《草聖帖》全卷賞析,又名《論草書帖》
    導讀《草聖帖》這本米芾墨跡有好幾個名稱,比如:《論草書帖》、《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這本書帖屬於米芾草書墨跡,是米芾傳世書法真跡,《草書九帖》之中的第五帖。「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米芾的這本《草聖帖》屬於隨筆而寫的手札,帖中內容講了米芾本人對於草書學習的看法,還有米芾對幾個以寫草書為主的名家的評論。米芾學習書法,最崇尚的當屬魏晉書法,比如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這個觀念在《草聖帖》中也有體現,米芾始終認為,學習書法當根植傳統,追求魏晉風流,否則書法便容易成為俗品。
  • 為什麼米芾的【王羲之體】不像王羲之?
    【米芾寫的是王羲之】? 我知道,這句話很多人並不認可,甚至有可能感到震驚。 實際上,類似這樣的說法且廣受攻擊的,還如, 【黃庭堅寫的是柳公權】 黃庭堅【一波三折】,怎麼可能跟【處處裝飾】【筆筆調峰】……的柳公權一樣呢? 同樣的,米芾【刷字】,怎麼可能跟【魏晉風流】【不激不厲】……的王羲之一樣呢?
  • 鄧散木《草書寫法》,一本能教你將草書寫「對」的書
    草書是比較難學的。寫得好不好先不說,首先要解決字形的問題。也就是說,你首先要把字寫對了,然後才能去考慮好不好的問題。很多人在寫草書的時候,經常由著自己的性子寫,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麼一弄,經常寫出錯別字來,自己還不知道。
  • 米芾書法鑑賞(上卷)
    這定型的書法面目,由於米芾過於不羈,一味好「勢」,即使小楷如《向太后輓詞》也躍躍欲試。這「勢」固是優點,但同時又成了他的缺陷。「終隨一偏之失」,褒貶分明如黃庭堅者應該是比較客觀的、公道的。黃長睿評其書法,「但能行書,正草殊不工」,當時所謂「正」,並無確指,不一定是現在的「正楷」,倘指篆隸,倒也恰當。現存的米芾篆隸,的確不甚工,草書也寫得平平。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組成書法藝術的三要素是「人」「寫」「漢字」,漢字是基本的框架,通過書者(人)的書法寫,賦予了漢字以藝術形象。一般的漢字書寫比如硬筆,要求字體結構合理,筆畫平(不是水平)直,就算是好字了。但作為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字,書法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僅懂得漢字的結體,還要掌握各類筆法,還有精神內涵。
  • 每天寫30000字丨草書能「通神」的大師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王獻之能寫完18缸水,歐陽詢為臨摹索靖之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懷素和尚退筆如山,蘇東坡每天練字8小時,幾無中斷,米芾就連除夕夜都筆耕不輟,趙子昂堅持日書一萬字,文徵明更是到了90歲還堅持日課,等等不勝枚舉的例子。
  • 一卷900年前的米芾真跡,如今在美國問世,許多都是書壇罕見之作
    米芾行書《手札合集》米芾的書法存世量可以說是宋朝最多的,並且米芾的傳世書法皆為精品,這從他的創作原則當中就能看出來,米芾在寫《海岱詩》的時候,往往寫數遍,才能有幾個字經典,寫不好的往往會毀棄重寫,他對於自己的傳世書法極為講究,寫得不入自己法眼的,往往會丟棄掉,所以如今傳世的米芾真跡幾乎皆是精品。
  • 草書「列」、「別」如何區分?「張」字草書的標準寫法!
    ,古人是先寫一橫,下面左邊一個"亻"旁,右邊一個"白"字;在草書中"亻"簡化成一豎,"白"字則簡化成"日"字("日"字的草書我們也學過了,詳見《草書「月」字為啥斜著寫?但有的書法家刻意將"孑"的上面一短橫跟下面筆畫斷開來寫,比如懷素、王寵等,這樣可以避免跟"別"字的草書相混淆,因為"列"和"別"的草書寫法太像了:
  • 讀不進碑帖,寫不好書法!
    1、陳慎之問:為什麼日本人寫的這麼好?因為日本人學的高,非晉唐法帖不寫,所以不俗,法乎上也。
  • 當代草書太醜?也怪古人寫得太美了!
    但是宋代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孫過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禮,其籍貫有二說: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說富陽(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稱富陽人,可是他自稱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陳子昂為其作墓志銘,謂過庭「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
  • 米芾一生精於書法,早年作品秀潤勁利,晚年書風則揮灑自如
    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元佑戊辰(1080年)八月所書的《苕溪帖》和同年九月寫的《蜀素帖》是米芾書法的代表作品,時年三十八歲。前者書於紙上,秀潤勁利,欹側生姿;後者書於絹上,多有渴筆,筆鋒轉側變換刷掠之妙,毫髮畢現。
  • 黃庭堅臨終前寫的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
    這些人基本上奠定了宋朝之前中國的草書筆法體系,而宋朝則出現了一位具有極高地位且極具創造力的草書大師,他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宋四家」是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北宋的四位頂級書法家,蘇東坡以書卷氣取勝,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繼承而卓然立於眾人之上,而在草書領域則無人能夠比肩於黃庭堅!公元1104年,也就是北宋的崇寧三年,距離黃庭堅暴斃僅有幾個月的時候,這一年也是他書法最具神明境界的時候。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王獻之能寫完18缸水,歐陽詢為臨摹索靖之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懷素和尚退筆如山,蘇東坡每天練字8小時,幾無中斷,米芾就連除夕夜都筆耕不輟但是若要論到下功夫,恐怕沒有人能跟下面這個人相提並論,他每天能寫3萬字,按正常速度的話,應該在12個小時左右。
  • 走進北宋——米芾書法(全集)
    米芾行書作品賞析《蘇太簡參政帖》紙本,19.6×6.8cm,上海博物館藏。這件「參政帖」是作者為蘇太簡參政家鑑定書畫的記錄,雖僅有三行,但寫得十分精到,結體緊密,筆法內斂,趨於豐肥,轉折處以流便的圓轉筆法取代方折筆,隨筆寫來,然有一種沉著飛揚的神韻,其姿媚處頗得二王的筆韻。此帖與《苕溪詩帖》等俱為其中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品。
  • 米芾練字——永|漢字故事
    1米芾練字——永宋代有一個著名畫家叫米芾(fú),他不但繪畫聞名古今,書法也很有造詣。米芾小時候曾經在私塾裡學習書法,私塾先生拿出一本字帖給米芾說:「你每天照著字帖寫,寫好再送我批閱。」米芾學字三年,不知用了多少紙,可是字仍然寫得普普通通。先生拿著戒尺敲了敲他的腦袋責備說:「笨小子,我是教不了你了,你還是回家放牛吧!」米芾作的《蜀素帖》但是,米芾不甘心,總想學習寫字。一天,一個秀才進京趕考,路過米芾家鄉。米芾聽說這秀才的字寫得極好,就跑去求教。
  • 「返晉卑唐」——米芾書法審美追求
    作者:鄭淼文米芾雖然舉止乖張怪異, 但他對書法的喜愛卻沒有矯飾、誇張的成分。他不僅熱衷於收藏, 更熱衷於臨寫。米芾學書用功之勤, 以至「一日不書便覺苦澀」 。他也曾在詩中寫道:「完薄功名歸一戲, 一奩龍勝三公貴。
  • 張旭光:寫好草書的秘密:必須學習篆書
    當代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在一次訪談中說:「人們想要寫好草書,就必須去攻克篆書,尤其是小篆書法。」對於他所說的這一句話,曾經出現了兩種形式的爭辯:一種認為,張旭光說有是風馬牛不相及,草書和篆書相差甚遠,學草書沒必要去浪費時間而去學小篆。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草書如何寫,這些基本技法要掌握
    前人在學習草書之前,都在楷書、行書的基礎上摸爬滾打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些練幾年的行書之後,再專攻草書;有些練了幾十年楷書、行書、草書,兼而學之。為什麼我說要「用楷書打基礎,用行書練筆畫」呢?這是因為:楷書能練習一個字體的基本間架結構,行書能練習字體的筆畫連寫筆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筆斷意連」,這種技法在草書中運用得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