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好與不好有內因和外因的影響。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和初中是完全不同的,到了初中,學習的內容更需要嚴密的思維。因為有的孩子不注意轉變思維方式,很容易造成到了初中不適應,導致成績下降。
如果孩子不注意小學與初中知識的銜接,會導致自己學業成績的下降。家長要進行總結、分析,一定要好好跟孩子溝通,找出根本原因,再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地給予孩子學業上的指導和幫助。
01從外因分析,小學和初中有很大的差別
第一、學習知識的範圍變大。增加了新的學科,內容大大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小學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初中是一個跨度很大的跳躍。
第二、學習知識的難度加深。小學可以考記憶保持和提高成績,中學逐漸加入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要求,需要由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第三、對孩子的要求改變。小學可以說是壓力不大,特別是升學壓力不大,而上到初中的第一天就在為中考開始衝刺了,家長和老師都是這樣想的,但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
02從內因分析,以下原因會造成孩子成績下滑
第一、環境造成。大家都到新的環境下,有的孩子適應慢,有的孩子適應快。家長在小學時候過渡幫忙孩子有關,因為上了初中,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少了,孩子更多的時間是在校園裡。
第二、性格特點。任性、固執、自律性差,往往是造成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這個沒有辦法,到初中性格基本定型,作為家長,應多引導、多鼓勵孩子。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出模範。
第三、學習方法要改變。小學時候更多的是記憶,所以成績不錯,到了初中,不再有這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和考試模式,成績自然就有可能下來了。所以,孩子應學會如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化繁為簡、靈活運用、解題思路清晰、熟練各種解題技巧。
第四、學的知識深了。在小學階段,知識點比較單一,初中學科多了,知識也點多了,學的知識比小學當然深很多,而且初中的學科連貫性非常強,如果前面的沒聽懂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所以家長需要細心和耐心,問問孩子問題在哪兒,以便能夠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