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記者 俞強年 通訊員/漆小麗
12月初,國家水利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簡報專版以《湖南株洲創新「五化」推進河長制「有名」「有實」》為題,將我市河長制工作成效與經驗向全國推介。昨日,《中國水利報》在頭版顯要位置濃墨重彩報導我市河長制「五化」創新模式。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保先晉位」「全域Ⅱ類水」目標,堅持改革創新,以河長履職為核心,以基層建設為基礎,以河湖保護治理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關鍵,以社會監督為支撐,積極探索河長制「五化」模式,推動河長制工作向縱深發展。
通過基層建設標準化,配齊「一辦三長兩員」(一辦,即河長辦;三長,即官方河長、民間河長和河道警長;兩員,配備1-2名專職的護河員和河湖保潔員),陣地建設明確「六有」(有機構、有人員、有場所、有制度、有經費、有設備),提升了基層河長制辦公室規格設置。
通過河長巡河履職規範化,推行河長職責「四字訣」(巡、治、考、報)、巡河「三步法」(看、查、交)、APP+紙質「兩同時」,打通了河長制工作「最後一公裡」。
通過河湖治理系統化,進行「四辦」合一,實現「一龍治水」管到位;掛圖作戰,一張清單幹到底;統籌幹支流、上下遊、左右岸、水陸間,一盤棋局同推進,形成齊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通過河湖管護長效化,深入實施跨省界河流聯防聯控、「4+1」聯合執法、「4+1」督查考核、「數位化+網格化」監管、愛河護河意識培育,實現常態化高效有力的管護手段。
通過社會監督多元化,突出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輿論民間河長、志願者、社會公眾等監督,形成全民總動員的護水氛圍。
目前,我市104個鄉鎮(街道辦),以及炎陵縣神農谷管理局、大院農場,茶陵縣利民辦事處,醴陵市長慶示範區,均已完成河長制工作標準化建設,全市2618名「官方河長」守河盡責,相關工作全力推進,今年有望實現「全域Ⅱ類水」。
【來源:株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