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升級版」河長制?

2020-12-18 中國環境

  近年來「河長制」成為熱詞,頻繁出現在媒體報導中,還被拍成了電影。我國的河長制在較短時間內從試點擴散至全國,讓江河湖泊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甚至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轉變,推動解決了一批河湖管理保護難題。

  河長制是如何產生和迅速推廣的?推行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未來發展趨勢怎樣?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叢林。

  中國環境報:我國河長制的產生和歷史沿革是怎樣的?

  張叢林:河長制是一種中國式的提法,國際上並無此稱呼。它是基於中國本土政治環境的創新,並已成為現階段河湖管護的綜合性平臺。

  在我國,類似「河長」的官職古已有之。歷史上因擔任地方行政長官而兼任「河長」的官員數不勝數。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擔任杭州刺史時,就做了相當於「河長」的工作。當時的西湖由於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湖水乾涸,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任職的第二年就動用民工20餘萬疏浚西湖,並建造了三塔作為標誌,成就了今天的「三潭印月」;疏浚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了後來的蘇堤。但古代的「河長」不等同於現代的河長制,缺乏規範化、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且更多依賴官員的個人意志,具有一定隨意性。

  新中國成立後,為應對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等問題,我國陸續對防汛抗旱、大壩安全、飲用水安全等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為後來「河長制」的提出做了鋪墊。進入21世紀以後,水環境問題的系統性、結構性和流域性特徵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對水環境問題進行系統謀劃和統籌應對。

  河長制的創建與形成期是在2003年,當年6月浙江省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長興縣出臺文件建立河長制,公布了河長名單以及河長工作職責要求。這一時期河長制的提出,有效緩解了水環境管理中跨層級、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協調問題,既是地方對水環境問題複雜化的應對之策,也是彌補水環境管理體制性障礙的一種機制性措施。

  通過對長興經驗的效仿和借鑑,河長制逐步延伸至浙江全省以及全國大部分地區。2014年水利部印發《關於加強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推行河長制,並於同年開展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5個省級行政區開展了河長制探索。河長制的重點任務也由以水汙染防治為主,逐步拓展至防洪、水生態修復、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

  中國環境報:現階段河長制有哪些突出進展?

  張叢林:到2018年7月,河長制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已初步形成,河長制正式上升至國家層面,有關規範性文件相繼出臺,任務範疇更為廣泛。

  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餘萬名,成立了省、市、縣級河長制辦公室。河長制正式寫入《水汙染防治法》;各地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關於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精神和有關要求,建立了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工作督察、考核問責與激勵、驗收制度等6項基本制度。

  各地推行河長制時還進行了大量本土化創新。例如,為推動基層河長減負、提升河長制工作效率,浙江開展基層治理河長通多通融合試點建設,將河湖管護與基層治理相結合。將縣級河長制平臺、縣級基層治理四平臺積極與省級河長制平臺、省級基層治理四平臺等各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實現了系統間的互聯互通。

  多通融合後,河長巡河上報問題將由基層四個平臺指揮室根據事件性質按照一至四級分類進行派單處理:一級事件將由河長自行處理,二級事件由村級層面解決,三級事件由鎮級層面解決,四級事件由縣級層面解決。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河長上報問題的處理效率和質量,推進「河長」從有名轉向有實。

  再如,福建省創新河長制執法機制,三明市大田縣成立生態綜合執法局,並組建生態執法司法聯動協調小組,有效提升執法權能和效率。龍巖市配置市縣鄉三級「河道警長」,與「河長」配套,協助開展河道整治和環境整治執法行動。泉州市永春縣組建「生態警察」中隊,查辦破壞河道違法案件,有效提升河道執法能力和震懾力;泉州市縣兩級設立河道檢察官工作室,聘任檢察幹警擔任河道檢察官,掛鈎聯繫河長制工作,重點督辦涉河涉水違法行為。福州市永泰縣設立生態環境審判庭、生態環境巡迴審判點。

  中國環境報:推行河長制還面臨哪些問題?您有哪些完善的建議?

  張叢林:河長制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

  首先,流域和跨區域層面河長制的實現方式有待進一步明確。我國河長制多以省級行政區劃為界,絕大多數跨省級河湖的河長制實現方式還不十分清晰;河長制與我國現行流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的銜接有待加強。

  其次,考核機制尚待健全。全國多數省級行政區的河長辦設在水利部門,個別地區的一些部門認為河長制是水利部門的工作,有關部門工作合力需進一步強化。此外,河長制的考核主體較為單一,目前主要為自上而下的體制內考核。

  再次,管護任務需進一步統籌謀劃。如今各級政府治水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但也存在急於求成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現象,容易把專業化治理變成政治目標。此外,缺少資金機制也成為一些地區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重要瓶頸。

  最後,公眾參與範圍與深度不足。當前的公眾參與主要集中在末端環節,且多體現為水汙染的治理和監督,在公共決策、政策制定、河長會議、考核問責等方面參與較少且深度不足。

  新時期我國河長制的完善方向是:以維持河湖生命健康為導向,實施流域性管護,嚴格考核問責,統籌謀劃管護任務,由單一行政管理向多主體參與的現代協同治理轉型,打造「河長制」升級版。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探索跨省級河長制的實現方式,使河長製成為我國現行流域管理體制的有益補充。在流域層面,水利部流域管理機構、生態環境部流域監督管理機構、生態環境部區域督察機構等流域、跨區域管理機構應與相關的省級行政區河長辦建立溝通協商機制,加強合作。

  第二,提升河長辦層級,優化河長制考核機制。建議各地區提升河長辦層級,將河長辦設在各級政府辦公廳(室),進一步加大其協調力度,增強考核權威性。適度擴大考核主體,對於一些關乎公眾獲得感的指標,可以通過組織利益相關方聽取河長工作匯報、現場無記名打分等方式,使考核過程更透明、結果更客觀。

  第三,統籌謀劃管護任務,建立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在安排管護任務時,應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財政承受能力,既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在資金分配機制方面,既發揮河長辦的統籌協調作用,也尊重有關地區和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資金分配與任務清單的銜接匹配,並通過PPP模式、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資本市場等方式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完善資金治理結構,確保資金投入與管護任務有機統一。

  第四,豐富利益相關方共建河長制方式。在制定河長制相關法規制度的過程中,應對利益相關方參與立法聽證、意見徵求、公民旁聽、問題反映、信息共享等有明確制度安排和程序性安排。

  河長制的完善和升級需同專業化的管理及手段相結合,同現代流域/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的基本機制有機銜接和統一。只有不斷總結經驗,解決存在問題並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利益相關方作用,才能在今後我國的流域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焦點

  • 蘆淞區推進河長制「四大工程」發力,打造「蘆淞樣板」
    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保護河湖水生態。蘆淞區通過實行黨政河長齊管、三級河長共抓,在推進「四大工程」當中發力,積極打造河長制創新工作的升級版,對轄區內的河湖管護,基本做到了有實、有力、有效、有為。近年來,蘆淞區結合工作實際,按照「一河一長、一長一河」要求,全面建立了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河長制組織體系。全區共設置區級河長16位、鄉級河長24位、村級河長65位,實現了轄區三級河長全覆蓋。
  • 衡陽市著力打造「衡陽特色」河長制升級版 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月5日,記者自衡陽市河長辦獲悉,2020年省下達我市29項河長制重點任務已全部完成,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2020年,衡陽市圍繞「打造衡陽特色的河長制升級版」這一目標,突出抓好河長履職、基層建設、部門合力和智慧河湖建設,使全市河長制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全市27個地表水考核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其中Ⅱ類水質斷面22個,Ⅲ類水質斷面5個;6個國考斷面中有5個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水質,1個斷面為Ⅲ類水質;湘江幹流11個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水質;13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 坪坦鄉:打造樣板河流 縱深推進河長制
    這是坪坦鄉政府落實河長制工作,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均衡、可觀可賞的樣板河流的一個縮影。 「以前這個河床我記憶中是河水比較渾濁,比較髒的,河床上的垃圾很多,一下雨的話都是黃色的泥沙水,現在治理好了,魚蝦都有了。」有嶺南村村民感慨地說道。
  • 如何打造邊境開放試驗區升級版
    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下簡稱「百色試驗區」)獲批設立,不僅標誌著廣西全方位開放發展邁上新臺階,其建設也承載著打造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升級版的任務。日前,圍繞百色試驗區如何抓住機遇、先行先試,如何與東興、憑祥這兩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聯動發展等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絲路產業與金融聯盟東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黃榮勝、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廣西區委黨校「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張家壽3位專家。
  • 南京溧水「河長制+」借力社會效應突圍治水
    「河長制+優化營商」、「河長制+全民河長」、「河長制+水文化」……這些「河長制+」的創新治水理念,不僅為溧水治水工作趟出了一條社會聯動、共治共管的新路徑,也奠定了溧水打造高質量發展和水環境的雙贏局面,更為全國眼下普遍的「治水孤島」現象,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突圍理論模式。
  • 「河長制」走進中青班課堂
    祁東縣融媒體中心22日訊(記者譚瓊、陳方志):22日上午,我縣2020年中青年幹部暨2019新錄用公務員培訓班舉行河長制工作專題講課。衡陽市水利局河湖與水資源中心主任賀慧君圍繞「河長制是什麼」、「河長制幹什麼」、「河長制怎麼幹」這三大主題,分別從河長制的政策解讀、基層河長制落實路徑,以及當前河長制工作的重點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講解,內容豐富詳盡,讓學員們更深層次理解了如何推進河長制工作,如何解決河長制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 「河長制」讓合肥廬陽初露芳顏
    「自從實行河長制,我們這裡的居住環境一天好過一天。」隨訪的居民這樣說。  合肥市廬陽區境內有14個重要河流、水庫及其他水體。目前,這些水域均列入區級河長制管理,全部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在區、鄉、村三級河長制管理體系內,設立了區級河長14人、鄉級河長33人、村級河長84人。
  • 河長制是什麼意思?解讀如何推動「河長治」?(圖)
    根據1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在部分省區市近十年實踐基礎上,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的「河長制」將在全國推行。    2008年6月,江蘇在太湖流域推廣「河長制」:每條河由省市兩級領導共同擔任「河長」。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河流管護第一責任人。效果立竿見影。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之一的太滆南運河長期受汙染問題困擾。江蘇省和宜興市兩級「河長」實地督查汙染源、排汙口,河流水質,沿河生態得到較大恢復。2011年至2016年,79個「河長制」管理斷面水質綜合判定達標率基本維持在70%以上。
  • 郭鐵錚在河北省阜城縣調研河長制工作
    郭鐵錚在河北省阜城縣調研河長制工作時強調強化責任擔當 切實履職盡責 切實提升河水生態環境3月31日,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郭鐵錚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衛郭鐵錚一行先後來到崔家廟鎮張家橋村、碼頭鎮大龍灣村,聽取相關工作匯報,詳細了解各級河長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他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重大制度創新,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 漣源市水利局完善基層河長制
    近年來,漣源市高度重視河長制工作,緊盯河長制工作目標任務,提高站位、精準定位、紮實工作、創新措施,紮實推進基層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河長制工作作為時代的新生載體,要如何讓群眾入心、入腦、見行動?圍繞這一主題,該局全面夯實工作基礎,主動作為,及時理清河庫管理體系,聘請專家,組織編寫《漣源市河湖手冊》。
  • 實幹在湖南丨打造「雙創」升級版
    打造「雙創」升級版——湘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1月1日,湘電集團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裝到了福州一艘600噸級船舶上,為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再立新功。同日,華菱湘鋼建廠以來最大「智慧」項目——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改造項目上線……通過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版,湘潭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湘潭市委書記曹炯芳介紹,湘潭厚植「雙創」沃土,「創客」雲集,創見迭出。2019年,該市獲批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330餘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98件,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5%。
  • 陝西白河:夯實「河長制」打造水清景美「秦楚邊城」
    近年來,白河縣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長制為總抓手,統籌推進轄區內流域環境保護工作,一幅「河清、水暢、岸淨、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近年來,我們堅持把水質保護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成立了深化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王定明說,目前白河縣已落實「三長」(縣鎮村三級河長303名、縣鎮級河道警長19名、縣級督察長2名),「三員」(護河員166名、監督員76名、水質監測員7名),「三長+三員」齊抓共管河道、保護水質的格局全面形成。
  • 河長制是什麼意思?全面推行河長制8個亮點盤點
    什麼是「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汙染治理。「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汙染治理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證河流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河清水潔、岸綠魚遊的良好生態環境。
  • 新寧縣黃龍鎮:「三化」建設助推河長制走向「全面見效」
    紅網時刻1月7日訊(通訊員 許友愛 鄧新宇)一河清水緩緩流淌延綿村裡,平整的坡岸,樹木斜出伸向水面,樹根牢牢扎向河堤深處,如虯龍般蒼勁有力;藍天白雲下,整齊的稻田、綠油油的臍橙樹,青瓦白牆民居錯落有致,幽靜雅致農家小院芳草茵茵……這是新寧縣黃龍鎮全力推動河長制「三化」工作使「全面見效」所帶來的成果
  • 昌邑市構建「合力」河長制 聚焦「水裡」抓落實
    自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昌邑市將河長制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按照「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的要求,建立了覆蓋全面、責任明確的河長制組織領導體系。濰河是昌邑市乃至濰坊市的母親河、水源地,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打造「樣板河」的決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全面推進河長制的機遇,推動要素資源向濰河重點傾斜,進一步改善濰河生態環境,全力打造昌邑生態屏障。
  • 河池市宜州區出實招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
    積極探索並制定出臺了《宜州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和《宜州區河長制相關工作制度(試行)》等常規工作制度方案,明確了河長制實施範圍、河長組織體系、河湖管護目標、主要任務、責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為全面推進宜州區河長制「有名」「有實」「有效」,堅決打好河湖管理攻堅戰,實現河湖生態安全和行洪安全,宜州區開展了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對全區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突出問題進行全河段排查,發現一處、整治一處、銷號一處。
  • 邵東市界嶺鎮高質量推進河長制工作
    為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生態目標的戰略,界嶺鎮黨委、政府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該鎮黨政主要領導帶隊,組織班子成員定期開展巡河,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要求所在河段的村(社區)及時整改;加強各河段、水庫日常維護,要求各村(社區)安排專人負責河道、庫區清潔;加大建設投入,該鎮在各河流兩岸進行綠化工程,推動「岸綠」「景美」目標實現。
  • 清水從此奔大江——株洲創新河長制工作切實推動河湖之變
    今年,株洲高標準提出,將淥水打造成省際樣板河。文慶和同事們著急,生怕「拖後腿」。 「只要按標準化建設,有了陣地,不怕搞不好。」株洲市河長辦的工作人員前來指導,給出「方子」。 設立專門的河長辦、專人專崗、掛圖上牆……有了獨立陣地,王仙鎮河長制工作有序有力推進。不久前,株洲市通報表彰,王仙鎮榜上有名。
  • 嘉興塘匯街道推行「河長制」全面見效
    記者了解到,去年,塘匯街道以「美麗河湖」建設為載體,廣泛動員,凝聚力量,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實河道常態化、精細化管理,全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環境,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斷攀升。河長,一直是守護泱泱秀水的核心力量。2017年6月,茶園社區探索建立了「黨建 生態」新模式,在推動「護河使者」志願者服務隊落地生根的基礎上,與「民間河長」工作有機結合。
  • 西平縣出山鎮召開「河長制」管理工作推進會
    鎮、村兩級河長要加強學習河長制政策,落實河長工作任務,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河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汙染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加強執法監管,同時加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文件,明確各自責任,確保河長制工作落到實處。結合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河域視覺範圍內乾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