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舍河:清波蕩漾喚鄉愁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葉媛媛 實習生 陳子怡

  8月12日,歷經數月治理,老海口人記憶中「能戲水、能玩耍」的美舍河,正在恢復它最初的模樣。

  幾十年城鎮化的發展,給海口帶來了城市發展巨變,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壓力。從上世紀90年代起,河道上漂浮死魚、水面泛起白色泡沫、沿岸汙水橫流,一度讓美舍河附近居民怨聲載道。

  美舍河的治理,多年來備受海口市政府重視,水務、環保部門也曾謀划過解決辦法,但治理效果並不如預期。

  從去年起,海口市政府開始了新一輪的治理。此次,海口下足了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曾多次表示,「我們選美舍河,就是挑最難的骨頭啃。美舍河治好了,海口就沒有治不好的水。」

  如何根治一條全長16公裡的「病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經過多次走訪摸底,總結出美舍河「久治不好」的幾點原因:城市雨汙管道混接錯接,汙水直排現象普遍,上中遊養殖業汙染嚴重,河床硬質導致底泥淤積。

  「這次我們在治理技術以及治理模式上都進行了創新和突破。」包括王晨在內的專家團隊共同為美舍河開出藥方:「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共同推進,努力打造貫穿城區南北的重要水生態景觀廊道,實現美舍河治理的長治久安。

  治理水體,第一步在於截汙。為此,海口針對美舍河開展了汙染源、排汙口的多次摸底。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排汙口,海口市治水辦截汙納管組副組長曾衛華曾和隊友一邊撥草叢,一邊尋找「可疑」排汙口。

  「除了複查截過汙的排汙口,大家還會對以前沒發現問題的排放口再三確認,一個也不放過。」海口治水辦摸排組組長黎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海口已逐一排查沿線500多個居民小區,完成了108個排汙口的截流,建設末端截流門51座,基本解決美舍河每天8萬噸汙水入河問題。

  此外,海口對偷排漏排的打擊不遺餘力——中國建築第二局有限公司偷排漏排被環保部門多次發現,累計被處罰105萬元;海南醫學院職工經濟適用房項目被發現存在直排汙水現象,被處以頂格罰款50萬元,環保部門還責令其停止項目建設,直至建完水汙染防治措施……

  「一經查實,一定依據相關條例從重從嚴處罰。」海口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堅定地說。

  截汙的同時,美舍河的生態修復加緊進行。將河道中的淤泥、垃圾清理掉,防止二次汙染;拆除護坡、破除「三面光」;在水底種植生態水草、投放水生物;岸邊種上紅樹林、搭建梯田……一段段生態鏈開始被修復,一幅會呼吸的曼妙圖景也被徐徐展開。

  走近如今的美舍河,潺潺的流水在餘暉的照耀下泛起陣陣波光。近期抽樣數據顯示,水體自淨能力正在提升,水體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氨氮4項指標全面達標。人們也漸漸發現,原本黑臭的水體不見了,美舍河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白鷺也來了。

  「水治好了,人也跟著來了。」家住美舍河鳳翔公園示範段附近的市民甘露對此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以往住這兒擔心沒地方散步,現在公園基本修好了,有了騎行道和各種健身器材,人們在這裡可以親水、近水,每天公園裡鍛鍊的人來往不斷。

  據悉,目前海口已完成美舍河治理一期工作,二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同時,海口還對全市水體實行「河長制」,進一步推廣美舍河治理經驗,擴大海綿城市、生態修復、城市更新的做法。「我們計劃今年年底消除全市8個水體黑臭問題,力爭9個水體達到V類水標準。」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如同美舍河一般,海口越來越多的水體正在喚回人們兒時「在河邊捕魚,在水中嬉戲」的鄉愁記憶。

  (本報海口8月12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纖纖水草 水中春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美舍河裡種了很多草。」家住海口市瓊山區中山南路的黎女士,最近沿著附近美舍河段遛彎時,發現水底冒出很多綠色,一株株小草排行成列,隨波搖晃。  水中這些草,是「職業水草」,帶著任務而來。
  • 海口鴨尾溪治理後「蛻變」清波蕩漾宛如畫[組圖]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8月2日消息(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實習生吳英豔) 8月1日,經過汙水治理後的海口市鴨尾溪白沙河海彤橋段清波蕩漾,泛舟其中宛如畫。  鴨尾溪是海口市內的一條小河,為南渡江的一條支流,將海甸島一分為二。
  • 讀睡古詩詞 清波蕩漾尋春夢,風拽舟搖念去漣
    《長相思 鄉愁》文/飄逸海守防,漠守防。風雨兼程緊握槍。從戎赴遠疆。信飛揚,意飛揚。熱血男兒思斷腸。月圓人倚窗。《憶王孫 湖光夜色》文/麗日和風看湖容易畫湖難,雲影波光生萬千。清波蕩漾尋春夢,風拽舟搖念去漣。《蝶戀花 秋容》文/大海起伏秋山風飾扮?松綠楓紅,不是今凡間。萬壑千溝相緊串,而今山水並非幻。.蕭瑟秋風猶賦患,葉落枝枯,節令過成慣。景秀山河同相盼,花開春暖迎歸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泉河,永恆的旋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風光旖旎的海南島最不缺動人景致,而這其中,紅色娘子軍的傳奇故事為涓涓不息的萬泉河賦予了更深遠的人文內涵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資訊廣場
    屯昌縣民政局  2020年9月28日    更正公告  海南鑫一拍賣有限公司於2020年  9月9日在海南日報A016版刊登「三土房(2016)字第3547號」現更正為「三土房(2006)字第3547號」特此更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洋媳婦的海南生活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近日,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可樂在騎樓老街舉辦了個人畫展,用20餘幅藝術作品講述她的海南生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景點有聲有色 夜市有聲有食
    與海南其他海岸平緩的沙灘、平靜的海浪相比,這裡更顯得波瀾壯闊,給人留下神奇壯觀的美。」內蒙古遊客李志良頗多感慨。  中和鎮七裡村的400多畝野生玉蕊樹鮮花綻放,吸引很多市民和遊客暢遊花海,成為新的鄉村遊景點。海南知名歷史文化古鎮中和鎮七裡村,與東坡書院相鄰,擁有海南首個淡水溼地森林,最難得的是淡水溼地中保留全國面積最大的野生玉蕊樹林,最長樹齡的玉蕊樹約800年。
  • 海南日報數字報-衣被天下 金銀為飾
    一塊布料、一個紋樣、一件配飾、一款著裝……都是極具價值的文化珍寶,蘊含著海島人民對美與時尚的獨特追求。讀懂它們,會更加懂得這方海上奇甸的歷史與現在。  天涯織女紡吉貝  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元初松江府的烏泥涇(今屬上海地區)土地貧瘠,百姓聽說閩廣的木綿樹(綿又寫作「棉」)可以紡出一種叫「吉貝」的布,也想種樹謀生。可既要手工剝棉籽,又沒有紡車,生路依舊艱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義薄雲天許子偉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郭樹護 梁娥  儋州市新州鎮大屯村的大屯塘岸上,立著由清朝嘉慶年間舉人張績撰寫的石刻對聯:「半月掩池塘,岐山豐草今猶綠;千秋高德義,烏府叢蘭久愈香。」   千秋德義,歷久彌香。大屯塘畔洋溢著文脈才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盯住了!中控室顯示屏
    本報洋浦1月24日電 (記者林書喜 特約記者郝少波)1月24日,大年三十,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國石化海南煉化公司芳烴中控室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十年猿夢·守護·
    「海南長臂猿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學術價值。」靈長類專家江海聲介紹說,各種長臂猿中只有海南長臂猿和黑長臂猿具有典型的雌雄性二型現象,他們的成年雄性全身為黑色,而成年雌性身披金黃色的毛,其他種類長臂猿則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性二型現象。在種群結構方面,也只有海南長臂猿和黑長臂猿觀察到一夫雙妻現象,其他種類的長臂猿未觀察到此現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亞馬拉松將於2月23日開跑
    本報訊 (記者王黎剛)海南日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0年海南三亞馬拉松發布會上獲悉,該項比賽將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超千名足球少年比拼球技
    本報海口7月1日訊 (記者王黎剛)「碩克杯」2020年海南省青少年足球冠軍聯賽男子U13組的決賽7月4日將在省足協裕東基地舉行,由瓊中男足對陣海南中海俱樂部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本報海口1月4日訊(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譚勇)1月3日上午,海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成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公告編號:2020-002  登記在聯大集團有限公司名下的海南金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法人股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電音加展覽 口耳眼福齊滿足
    本報屯城1月4日電(記者賈磊)臺上是時尚動感的電音舞蹈,臺下是香味誘人的屯昌美食和熱熱鬧鬧的超市系列促銷活動……1月4日晚,屯昌縣體育館前人山人海,2020年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智慧醫療的「智」與「惠」
    未來,海南還會有更多創新舉措,打破時間、空間的壁壘,實現全時、跨域、無疆界就診,為健康中國「數字健康」產業探索更多海南經驗。  A  二十七家網際網路醫院在海南獲牌照  社會資本辦醫蔚然成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住廣西的慢性病患者張女士,通過一家網際網路醫院聯繫到了北京的專家進行諮詢,此後便一直延續這樣的網上複診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麥青汁能排毒養顏?
    就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學專家徐超。  「大麥青汁含有不少黃酮類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抗炎性,但不少蔬菜都含有黃酮類物質,並非大麥青汁所獨有。」徐超表示,大麥青汁來自於綠色食物,含有較多維生素、纖維素以及礦物質,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不是功效)。畢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對於吃肉多、吃菜少的人來說,增加一些膳食纖維確實是有利健康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麥歌王子」愛黎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難,做音樂很難,做民族音樂,難上加難。」  1月9日,採訪2018年中國(海南)民歌盛典決賽選手麥昌崛時,海南日報記者多次聽到他反覆用「難」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