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歷經數月治理,老海口人記憶中「能戲水、能玩耍」的美舍河,正在恢復它最初的模樣。
幾十年城鎮化的發展,給海口帶來了城市發展巨變,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壓力。從上世紀90年代起,河道上漂浮死魚、水面泛起白色泡沫、沿岸汙水橫流,一度讓美舍河附近居民怨聲載道。
美舍河的治理,多年來備受海口市政府重視,水務、環保部門也曾謀划過解決辦法,但治理效果並不如預期。
從去年起,海口市政府開始了新一輪的治理。此次,海口下足了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曾多次表示,「我們選美舍河,就是挑最難的骨頭啃。美舍河治好了,海口就沒有治不好的水。」
如何根治一條全長16公裡的「病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經過多次走訪摸底,總結出美舍河「久治不好」的幾點原因:城市雨汙管道混接錯接,汙水直排現象普遍,上中遊養殖業汙染嚴重,河床硬質導致底泥淤積。
「這次我們在治理技術以及治理模式上都進行了創新和突破。」包括王晨在內的專家團隊共同為美舍河開出藥方:「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共同推進,努力打造貫穿城區南北的重要水生態景觀廊道,實現美舍河治理的長治久安。
治理水體,第一步在於截汙。為此,海口針對美舍河開展了汙染源、排汙口的多次摸底。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排汙口,海口市治水辦截汙納管組副組長曾衛華曾和隊友一邊撥草叢,一邊尋找「可疑」排汙口。
「除了複查截過汙的排汙口,大家還會對以前沒發現問題的排放口再三確認,一個也不放過。」海口治水辦摸排組組長黎軍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海口已逐一排查沿線500多個居民小區,完成了108個排汙口的截流,建設末端截流門51座,基本解決美舍河每天8萬噸汙水入河問題。
此外,海口對偷排漏排的打擊不遺餘力——中國建築第二局有限公司偷排漏排被環保部門多次發現,累計被處罰105萬元;海南醫學院職工經濟適用房項目被發現存在直排汙水現象,被處以頂格罰款50萬元,環保部門還責令其停止項目建設,直至建完水汙染防治措施……
「一經查實,一定依據相關條例從重從嚴處罰。」海口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堅定地說。
截汙的同時,美舍河的生態修復加緊進行。將河道中的淤泥、垃圾清理掉,防止二次汙染;拆除護坡、破除「三面光」;在水底種植生態水草、投放水生物;岸邊種上紅樹林、搭建梯田……一段段生態鏈開始被修復,一幅會呼吸的曼妙圖景也被徐徐展開。
走近如今的美舍河,潺潺的流水在餘暉的照耀下泛起陣陣波光。近期抽樣數據顯示,水體自淨能力正在提升,水體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氨氮4項指標全面達標。人們也漸漸發現,原本黑臭的水體不見了,美舍河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白鷺也來了。
「水治好了,人也跟著來了。」家住美舍河鳳翔公園示範段附近的市民甘露對此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以往住這兒擔心沒地方散步,現在公園基本修好了,有了騎行道和各種健身器材,人們在這裡可以親水、近水,每天公園裡鍛鍊的人來往不斷。
據悉,目前海口已完成美舍河治理一期工作,二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同時,海口還對全市水體實行「河長制」,進一步推廣美舍河治理經驗,擴大海綿城市、生態修復、城市更新的做法。「我們計劃今年年底消除全市8個水體黑臭問題,力爭9個水體達到V類水標準。」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如同美舍河一般,海口越來越多的水體正在喚回人們兒時「在河邊捕魚,在水中嬉戲」的鄉愁記憶。
(本報海口8月1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