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纖纖水草 水中春天

2021-01-07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美舍河裡種了很多草。」家住海口市瓊山區中山南路的黎女士,最近沿著附近美舍河段遛彎時,發現水底冒出很多綠色,一株株小草排行成列,隨波搖晃。

  水中這些草,是「職業水草」,帶著任務而來。

  「根據河道水質、鹽度、以及兼顧景觀和行洪功能,在美舍河上遊我們選擇種植淡水水生植物矮型苦草、輪葉黑藻、狐尾藻、龍鬚眼子菜。」據美舍河治理施工單位桑德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宇飛介紹,栽種水生植物的目的是要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提高河水的自淨能力。

  典型的水生植物按生態習性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紮根在水下泥土中、植株挺出水面的「挺水植物」;紮根在水下泥土中、葉片漂浮在水面的「浮葉根生植物」;整個植株都漂浮在水面的「漂浮植物」;以及整個植株都沉於水下的「沉水植物」。

  纖纖水草,在美舍河中綻放春天。

  美舍河裡種的是啥?

  「苦草、黑藻、狐尾藻、眼子菜,這些都是沉水植物。」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川騰說,這些植物生長的環境要求河底有一定的淤泥,有利於根的附著,衝刷過大的河床不利於水生植物生長;水必須相對清澈,有一定的透光性,這樣才有利於其光合作用,水質汙染程度高的水環境不利於生長。

  苦草、狐尾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適應性比較強,有專門的種植,在園林綠化中運用較多,在家裡的金魚缸、水族館也常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針對美舍河生態治理特點和水質情況,不同河段栽種著多種水草。

  張宇飛介紹,他們在美舍河上遊(沙坡水庫壩下至中山南路下遊閘),共種植40萬平米矮型苦草、輪葉黑藻、狐尾藻、龍鬚眼子菜等植淡水水生植物;美舍河下遊(中山南路下遊閘至長堤路)水體由於潮汐原因,鹽度較大,河道邊上溢流口多,主要選擇耐鹽能力較強的水生植物川蔓藻,種植面積24萬平米。

  在美舍河高鐵示範段,一批矮型苦草剛被種下不久,根扎在水裡,葉子齊刷刷一邊倒;而同樣躺在水中的狐尾藻,細碎團簇,淺綠茸茸。站遠點看,河水就像是一塊琥珀,以流動的水面,封印著搖曳草色。

  「狐尾藻隸屬於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是多年生沉水草本,葉片通常輪生,無葉柄,羽狀撕裂,裂片線形。水中葉較長,長4-5釐米,裂片較窄,水上葉較短,長約1.5釐米,裂片較寬。」黃川騰說,海南有穗狀狐尾藻分布。

  美舍河裡的水草有什麼用?

  那在美舍河治理中,這些水草將會如何「工作」發揮作用呢?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這些沉水植被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張宇飛說,沉水植被根系和整個葉面直接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以太陽能為能源,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從而實現對整個水體進行淨化。

  以淨化效率高的矮型苦草和狐尾藻為例,其中矮型苦草屬於沉水植物中根系發達的品種,有利於固著河道底泥,且其觀賞品質高;而狐尾藻耐汙能力強,在河道汙水口處種植能有效減少河道的營養物質。

  而對於魚蝦、水鳥、螺貝或者其他水生動物來說,這些水生植物可以滿足生活中的一些需要——比如作為「食堂」,遊晃在茂密的水草中,魚蝦蟹貝們如果肚子餓了,張口就有飯吃;而很多水鳥也都以水生植物為食,尤其是沉於水下的不起眼的水草。

  或者作為「臥室」,一些魚群喜歡把水草的葉子當作空調房,遮蔭納涼;一些動物會將水草遮蔽處當作育兒新房,蝦蟹在那產卵,小蝌蚪們則一起捉迷藏。

  還可以用作起飛的「跑道」,有的昆蟲稚蟲在水下經過了幼年時期,蛻去外皮,會以水生植物露出水面的枝葉為跑道,展開新生的翅膀,站穩加速,飛向天空。

  「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吸收水中汙染物,淨化水環境,為水生動物提供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還可以製造水生景觀。」黃川騰說,概括來看,水生植物的生態作用主要有這幾方面。

  美舍河裡的水草來自哪?

  「矮型苦草和狐尾藻廣泛分布於我國多個省區,如廣西、南寧、福建、廣東等地,我們這次部分用於生態修復的植被產自海南本地。」張宇飛說,公司在澄邁有種苗繁育基地,用於培育水草。

  據了解,此次美舍河流域治理和生態修復中用到的矮型苦草、輪葉黑藻、狐尾藻沉水植物均為廣布種,野生資源量比較多,繁殖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以輪葉黑藻為例,這種水草確切而言是羅氏輪葉黑藻,它隸屬於水鱉科黑藻屬,葉邊緣有鋸齒,植株有點像「試管刷」,海南有天然分布,不少商家出售供應輪葉黑藻。

  「根據相關資料的整理,海南沉水植物大概有8科16屬29種,其中鹹水生植物6屬9種,淡水生植物10屬20種,其中金魚藻科的金魚藻為栽培種。」黃川騰說,海南的沉水植物有如水鱉科的水車前、水篩、黑藻,眼子菜科南方眼子菜、小眼子菜,水蕹科水蕹等。

  清流難覓,水草易尋。

  在《中國植物志》的描述中,狐尾藻為世界廣布種,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耐低溫,一年四季可採收,可為養豬、養魚、養鴨的飼料。苦草的分布更為廣泛,從吉林、河北到廣東、廣西等省區,從伊拉克、印度、中南半島到日本、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都有其生長記錄。

  雖然許多水生植物不算罕見,但美舍河中的水草並非「一種永逸」,種下去以後,後期還需日常養護,定期進行打撈、收割沉水植被,水面保潔等工作,養護工作類似園林綠化。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獨木器具製作彰顯匠心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比起精緻典雅的木雕、線條優美的明清家具,獨木器具看上去更為質樸,形式相對簡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洋媳婦的海南生活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近日,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可樂在騎樓老街舉辦了個人畫展,用20餘幅藝術作品講述她的海南生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資訊廣場
    屯昌縣民政局  2020年9月28日    更正公告  海南鑫一拍賣有限公司於2020年  9月9日在海南日報A016版刊登「三土房(2016)字第3547號」現更正為「三土房(2006)字第3547號」特此更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泉河,永恆的旋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風光旖旎的海南島最不缺動人景致,而這其中,紅色娘子軍的傳奇故事為涓涓不息的萬泉河賦予了更深遠的人文內涵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義薄雲天許子偉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郭樹護 梁娥  儋州市新州鎮大屯村的大屯塘岸上,立著由清朝嘉慶年間舉人張績撰寫的石刻對聯:「半月掩池塘,岐山豐草今猶綠;千秋高德義,烏府叢蘭久愈香。」   千秋德義,歷久彌香。大屯塘畔洋溢著文脈才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盯住了!中控室顯示屏
    本報洋浦1月24日電 (記者林書喜 特約記者郝少波)1月24日,大年三十,洋浦經濟開發區中國石化海南煉化公司芳烴中控室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任務結束返回海南前,海南各醫療隊將尚未用完的醫用物資,悉數留給了受援醫院,讓這份瓊鄂情誼持續發酵。  三級精準救治體系,成功將分散各地的海南醫療隊戰鬥力重新凝聚到一起。通過這個體系,海南醫療專家乃至全國更多專科專家,都可以為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進入3月,湖北疫情漸漸得到控制,武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海南醫療隊員分批撤出病區,進入原地休整狀態,海南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亞馬拉松將於2月23日開跑
    本報訊 (記者王黎剛)海南日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0年海南三亞馬拉松發布會上獲悉,該項比賽將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大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本報海口1月4日訊(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譚勇)1月3日上午,海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成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公告編號:2020-002  登記在聯大集團有限公司名下的海南金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法人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智慧醫療的「智」與「惠」
    未來,海南還會有更多創新舉措,打破時間、空間的壁壘,實現全時、跨域、無疆界就診,為健康中國「數字健康」產業探索更多海南經驗。  A  二十七家網際網路醫院在海南獲牌照  社會資本辦醫蔚然成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住廣西的慢性病患者張女士,通過一家網際網路醫院聯繫到了北京的專家進行諮詢,此後便一直延續這樣的網上複診方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麥青汁能排毒養顏?
    就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學專家徐超。  「大麥青汁含有不少黃酮類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抗炎性,但不少蔬菜都含有黃酮類物質,並非大麥青汁所獨有。」徐超表示,大麥青汁來自於綠色食物,含有較多維生素、纖維素以及礦物質,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不是功效)。畢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對於吃肉多、吃菜少的人來說,增加一些膳食纖維確實是有利健康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麥歌王子」愛黎歌
    文\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難,做音樂很難,做民族音樂,難上加難。」  1月9日,採訪2018年中國(海南)民歌盛典決賽選手麥昌崛時,海南日報記者多次聽到他反覆用「難」字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一個地方的老建築猶如一部立體的史書,記錄著歷史舞臺中一個個真實的片段。無論是其中的建築布局亦或做工細節,都透露著專屬於一個時代的文化、歷史、美學和藝術等信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景點有聲有色 夜市有聲有食
    與海南其他海岸平緩的沙灘、平靜的海浪相比,這裡更顯得波瀾壯闊,給人留下神奇壯觀的美。」內蒙古遊客李志良頗多感慨。  中和鎮七裡村的400多畝野生玉蕊樹鮮花綻放,吸引很多市民和遊客暢遊花海,成為新的鄉村遊景點。海南知名歷史文化古鎮中和鎮七裡村,與東坡書院相鄰,擁有海南首個淡水溼地森林,最難得的是淡水溼地中保留全國面積最大的野生玉蕊樹林,最長樹齡的玉蕊樹約800年。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舍河:清波蕩漾喚鄉愁
    此外,海口對偷排漏排的打擊不遺餘力——中國建築第二局有限公司偷排漏排被環保部門多次發現,累計被處罰105萬元;海南醫學院職工經濟適用房項目被發現存在直排汙水現象,被處以頂格罰款50萬元,環保部門還責令其停止項目建設,直至建完水汙染防治措施……  「一經查實,一定依據相關條例從重從嚴處罰。」海口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堅定地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十年猿夢·守護·
    「海南長臂猿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學術價值。」靈長類專家江海聲介紹說,各種長臂猿中只有海南長臂猿和黑長臂猿具有典型的雌雄性二型現象,他們的成年雄性全身為黑色,而成年雌性身披金黃色的毛,其他種類長臂猿則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性二型現象。在種群結構方面,也只有海南長臂猿和黑長臂猿觀察到一夫雙妻現象,其他種類的長臂猿未觀察到此現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國際大學生海南旅遊文化創意設計大賽落幕
    本報海口12月19日訊 (記者王凱)12月18日上午,2019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海南旅遊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海南大學落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火山巖上金福地
    一組組每年都在不斷攀升的民生數字,一幅幅日新月異的城鎮風貌證明,澄邁以銳不可擋之勢,爭當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改革急先鋒。  如詩如畫的熱帶雨林、古色古香的火山巖古村落群,咖啡飄香的風情鎮,經濟繁榮的老城開發區,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讓我們從這組動人圖景中,去領略澄邁百姓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