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聲李宏燁再批德雲社低俗:他和郭德綱解不開的恩怨情仇

2021-01-19 進賢金羅溪

#李宏燁#近日,曾經紅極一時的公式相聲創始人李宏燁,再次在個人微博與網友展開了激烈的爭辯,表達了自己在相聲方面的觀點,當然這些觀點又在蹭德雲社的熱度。

李宏燁寫到:現在市面上的相聲只不過是打著幽默的旗號,說些低俗笑話或者裝瘋賣傻博眼球,吸引了數量不小的大眾小眾。李宏燁的指向性很明顯,儘管他沒有明確說德雲社,但是很顯然,目前市面上的相聲就是德雲相聲,幾乎沒有其他選項了,德雲社相聲商演佔據了99%的市場。德雲社的相聲最出名,一票難求。

李宏燁甚至還說就連這些相聲演員,私下都愛說低俗笑話,就像他私下與這些知名相聲演員很熟一樣。

李宏燁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相聲的看法,稱相聲應該是大家不停地在生活中尋找快樂,創作出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的「翹楚」才配當相聲作者。

2018年8月,因參加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而刷爆網絡。

2018年7月,參加在央視鼓勵創業節目《創業英雄匯》,登臺合說了一段相聲,李宏燁介紹了自己的團隊「新語相聲」,講解了自己的理念,得到了現場專業投資人的投資意向。最終,有8位投資人表達了投資意向,還形成了一輪創業者「反選」的競爭態勢,唐肖明以200萬元的價格和李宏燁達成意向融資 。

2018年8月,參加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用公式計算研究笑點規律並自創「公式相聲」,當面挑戰郭德綱,幾番唇槍舌劍,這對夫妻依然不服,雖然被淘汰了還放話:「咱們走著瞧!」因為「怒懟郭德綱」,這對夫妻上了熱搜 。上臺就帶了自己寫的三本書贈予郭德綱,三本書的名字分別叫做《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和《邏輯搞笑實錄》。

李宏燁的相聲理論還劃了個界限——相聲一定要有捧哏,要不然就是脫口秀;一定要有觀眾在現場笑。所以他們的相聲稿裡一般都寫ABC,A是逗哏,B是捧哏,C是觀眾。

他認為單口相聲不算相聲。很多人據此說李宏燁欺師滅祖,他則反駁:單口相聲不算相聲就是貶低嗎?叫相聲就是誇獎?我們只是把界限劃出來,放在相聲裡研究。

在李宏燁看來,好笑、貼近生活才是好相聲,而不是「像相聲」才是相聲。他舉例說,趙麗蓉和侯耀文演的《英雄母親的一天》就是一段相聲,它和趙麗蓉的其他小品不一樣,是兩個人表演,有明顯捧逗之分。他認為相聲就是一種二次元,它不是真實地反映生活,而是用一種特殊的視角抽象地表現世界。

郭德綱說過,相聲這一行當門檻很低,有嘴便能說相聲,但是相聲的門檻也很高,舞臺之上肯花錢聽你說話種行為,其實有些人一生都達不到。

2018年,東方衛視舉辦了一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想為相聲界的有識之士謀一條出路,更是請來郭德綱與張國立做導師,就是為了給新人們一些機會與建議。

而這其中有一位選手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交大博士李宏燁,作為相聲演員李宏燁創作了全新的相聲體系「公式相聲」。

一出場的李宏燁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並不好,不是相聲不可笑,而是李宏燁對於相聲前輩郭德綱的「百變挑釁」。

除此之外,對於臺上人員的表演沒上臺的李宏燁永遠會用「嘲諷」的態度去評價,比如評價謝金與李鶴東的節目沒有「包袱」不好笑。

一上舞臺就給了郭德綱直接送上他寫的三本書,《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邏輯搞笑實錄》,更是在郭德綱接過書之後,附贈一句。

「可能你看不懂」。

這種位於前輩沒有禮法的態度,讓很多觀眾難以接受,兩人通過緊密的「公式邏輯」,精確巧妙的別開了所有觀眾的笑點,直接被郭德綱淘汰出局。

李宏燁撂下狠話。「今天你不讓我們過,也許明天坐在那個位置上的就是我們」

之後李宏燁參加《相聲有江湖》網絡電影,體驗了坐在導師位置的快感,更是引出郭德綱的名句「你現在走也來得及呀」,用來諷刺郭德綱。

但是郭德綱並沒有接招,但是德雲社粉絲卻是將李宏燁的深交平臺攻佔,迫不得已李宏燁也出面道歉,雖然看不到真誠,但是也算是主動停止這場風波。

此後的李宏燁登上央視舉辦的《首屆相聲大賽》,這其中姜昆、馮鞏是節目的評委。

舞臺上又是一輪「公式相聲表演」,但是舞臺下的觀眾卻沒有幾人發出笑聲,這對打著「新相聲」旗號的李宏燁,得到全場最低分,場面十分微妙。

但是憑藉這一次的參賽,李宏燁如約與姜昆合影,更是與德雲社出走的「大師兄」何雲偉何言留念。

而李宏燁也沒有閒著,他也站出來在社交平臺上表示:

「我們主要是質疑他選人的標準。我們被淘汰,絕對是相聲史上的損失。」

他們還說郭德綱是公報私仇,這樣的言語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甚至他們還大言不慚的說:

「你說我這水平,怎麼能不上春晚?我的東西多藝術啊!我不僅要上一年,我要連著上20年!」

那段時間,這對夫婦的名氣的確很大,公式相聲也很火。

在2018年「李宏燁對嗆郭德綱」話題火熱之時,李宏燁曾發出一則長文說明,將整件事情大概說明白了。

在李宏燁的長文中,他提到了幾點問題,一個是「公式相聲」不是他提的,而是東方衛視設計的標籤。

他和妻子的相聲被人為剪輯了一半,四分半鐘的相聲被剪掉了兩分多鐘,導致電視觀眾所看到的情況和現場不符,兩人的包袱和鋪墊缺少了銜接看起來像是尬聊。

他和郭德綱長達11分鐘的對話並沒有完整放出來,而是被惡意剪輯了,電視上實際能看到的只有6分鐘左右。

此外,李宏燁在接受採訪時還透露過,他一開始選擇的是面對張國立,但是節目編導卻進行了選擇性「誘導」:

我選擇張國立。

你想想。

我是張國立的粉絲。

你再想想。

我一直都是張國立老師的粉絲。

你仔細再想想。

好吧,我選郭德綱。

好的。

2019年李宏燁還曾根據郭德綱的標準檢驗自己的成果,特意為自己辦了一場專場演出,但是到場人員寥寥無幾,與德雲社一票難求的場面相比,更是令人唏噓。

前不久,李宏燁在社交平臺置頂了一條信息,稱其對此前的一篇文章進行了糾錯和刪減,並號召大家多多支持。

這篇文章是三個多月前寫的,標題很有意思:公式相聲小時代Top10的新語相聲。

文章的前言中,李宏燁一開始就拋出了郭敬明的《小時代》,稱其是一部爭議很大的作品,吐槽的人很多,看得人更多。

隨後,李宏燁話鋒一轉,稱用「小時代」來形容「公式相聲」非常貼切。接著,李宏燁又回顧了兩年前《相聲有新人》中自己突然被媒體關注的那段時光,指出他在3天接受了20家媒體的專訪,並被硬扣了一個神乎其神的「公式相聲」的帽子。

而因為創造公式相聲,又在節目裡跟郭德綱發生了激烈衝突而出名的李宏燁,前兩天卻又鬧出一件不小的爭議來,因為李宏燁搞了一個相聲小段子,起名字叫《萬事如疫》,就是這個名字鬧出了不小的爭議。因為這個名字看上去像是說所有的事情都跟疫情一樣,聽上去非常的不吉利,李宏燁一個上海交大的博士,還是玩語言藝術的,你起什麼名字不好,非得搞這麼一個晦氣無比的東西來搏眼球嗎?

眼看著網友的聲音越來越大,李宏燁坐不住了,在自己的微博上嚴正聲明,說這段相聲是聲援武漢同胞的,大家看完可以有不同感受,但是如果再有不良粉絲在武漢同胞面前造謠生事,說我是在咒武漢同胞等等,讓他們曲解我的意思,不看節目來罵我,那他就是攔截賑災精神物資,天理難容!

簡單點說,李宏燁的意思就是有人故意陷害自己,這些陷害自己的行為是攔截賑災精神物資,天理不容。

相關焦點

  • 「通俗文化」的德雲社大火,叫板郭德綱的交大博士李宏燁怎樣了?
    通俗文化在娛樂圈的體現就是從趙本山的小品,到開心麻花的短劇,再到如今德雲社的相聲。近幾年來,德雲社的相聲大火,也是新增了很多的粉絲,也有幾位「明星」式的相聲演員,比如說嶽雲鵬、郭麒麟、張雲雷、秦霄賢等人,他們把很多女孩的目光吸引到了相聲上來,這些女孩也是自稱為「德雲女孩」。
  • 2018年,博士李宏燁叫板郭德綱「咱們走著瞧」,後來怎麼樣了
    還記得,2018年,參加《相聲有新人》的博士李宏燁嗎?一上場,就給了郭德綱一個下馬威,稱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演員說的相聲沒有笑點。換句話說,就是郭德綱的相聲「不夠高級」,遭到一個新人的質疑,郭德綱又怎能不頂回去。反問李宏燁:「相聲怎麼就不高級了?」
  • 李宏燁都能進曲協,那人們喜歡的郭德綱和德雲社為啥不在曲協之列?
    文/娛樂圈說相聲 提到現在的相聲界,大家自然而然的會想到郭德綱和德雲社眾多的相聲演員,能想到德雲社的眾多成員,足以證明德雲社的實力。
  • 郭德綱和姜昆的恩怨難道真的是一場傳統相聲的高雅與低俗之爭?
    八月是德雲社的「忌口」?八月,本來是普通的一個月,可對於德雲社來說,這一個月,好像總是有層霧籠罩在德雲社的上面,於郭德綱而言,八月,卻是他痛苦的回憶。德雲社主流成員郭德綱、于謙,李菁等參加了一項會議,是由中國曲藝協會發起的關於相聲界的「三俗之論」,批評相聲界開始出現一些低俗、落後的內容,本次會議,掀起了以老郭為首的「守舊派」和代表中國曲藝界的半壁江山,姜昆為首的「三俗之爭」。大家還記得,郭德綱創作了《我要反三俗》的段子,輿論迅速發酵,把郭德綱和姜昆的恩怨推到了風口浪尖。何謂三俗?
  • 諷刺郭德綱的李宏燁,跑去給老年人搞科普去了
    你肯定會說,這八成又是哪個保健品公司來騙老年人了,可是這回您還真猜錯了,因為這回不是賣保健品,而是公式相聲的創始人,當年舞臺上對著郭德綱橫眉豎目的李宏燁。這可就讓人納悶了,因為當年李宏燁可是說,自己的相聲文化程度低的人聽不懂。
  • 青年報怒批德雲社綜藝,直言沒有好相聲,郭德綱到底該不該反思?
    但是近日,《中國青年報》發布了一篇文章怒批這檔節目,字裡行間言辭犀利,作為德雲社帶頭人的郭德綱的確應該反思一下這檔節目的意義和德雲社的核心價值觀了。《中國青年報》以「就是沒有好相聲」為題直擊該節目的痛點,並指出其節目中的相聲作品並沒有社會責任和審美責任,說白了就是作為一檔相聲類的真人秀節目並沒有好的相聲作品呈現給大家。
  • 公式相聲是如何貽笑大方的?
    談起相聲,觀眾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德雲社相聲。雖然很多人不喜歡郭德綱,不喜歡德雲社,但不能否認的是,德雲社確實撐起了相聲界的半邊天。《相聲有新人》中,孟鶴堂周九良實力奪冠,所有參賽人員的優秀表現對於觀眾來說仍舊恍如隔日。德雲社相聲在電視相聲的路上更加邁進一步,但「公式相聲」也出現在大眾眼前。
  • 疫情期間該不該寫這種相聲?李宏燁博士有話說
    相聲博士李宏燁略有不同。他每天也在關注疫情動態,但這也沒耽誤他每天為自己的相聲做宣傳。這期間,他還針對疫情創作了一個新段子,叫做《萬事如「疫」》。段子不長,開頭時候拿公眾對疫情的恐慌抖了下包袱。比如一聽到別人咳嗽、一聽到「捂汗」就趕緊戴上口罩。
  • 曹雲金和師父的恩怨讓他背負罵名,他也得到了郭德綱的真傳功底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也是按照傳統的相聲路子傳授的,在專業的傳習社學習相聲的功底,不掌握一定的傳統相聲是無法登臺演出的,更別提商演了。郭德綱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德雲社現在已經近400位相聲演員,是國內最大的民間相聲社團。
  • 郭德綱為什麼和姜昆對罵?拋開個人恩怨,兩人誰的相聲造詣更高?
    ,在李金鬥、姜昆面前都是90度彎腰,但對方都不正眼看他,郭德綱調侃給別人當狗都不要,姜昆直言我是陽春白雪,郭德綱是下裡巴人,他把相聲帶向了低俗。他和李菁、張文順創建了德雲社前身,走自己的風格,但姜昆作為曲協主席在他人的攛掇下,對崛起的郭德綱進行打壓,進行「反三俗」活動,面對不公正待遇,郭德綱自然不肯吃虧。於是創作了我要《反三俗反擊》,暗地裡與姜昆為代表的主流相聲圈較勁。
  • 李宏燁夫婦自以為紅了,包下上海大舞臺演出,現實給他們上了一課
    最近幾年,相聲行業發展的還是相當 不錯的,它是大家都比較熱愛的一種表演形式。說到相聲界裡的領軍人物,不得不提就是郭德綱了。郭德綱創辦的德雲社在相聲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德雲社也培養了眾多說相聲的優秀子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精彩的表演。
  • 孟凡貴:郭德綱的相聲大家都會,低俗包袱一句話不說都能逗樂觀眾
    德雲社2004年下半年開始崛起,很快就名滿京津,郭德綱把相聲重新拉回到了小劇場。相比較到電視臺晚會上說相聲,時間卡的很死,對表演的節奏把握影響很大,但是小劇場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 他和「公式相聲」師出同門?
    2018年東方衛視的選秀節目《相聲有新人》,火了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李宏燁、鄭鈺。表演前,這對博士夫妻送了郭德綱自個兒寫的三本書,《校園相聲學》《相聲的有限元》和《邏輯搞笑實錄》,李宏燁指著《邏輯搞笑實錄》說了句「我估計您能看懂這本差不多」。
  • 相聲演員這麼多,德雲社還能發展這麼快,郭德綱到底有什麼魅力?
    靠才藝吧,早年間就開始北漂,飄著飄著就回天津了,一鼓作氣再去北京試試,結果現實又給了他一棒槌!直到1996年與王玥波相遇,終於靠相聲掙錢了,但這也只是養家餬口,算不上創業!將心得進一步傳承,形成粉絲效應這種與眾不同被一些人批評為「低俗」,對於這樣的吐槽,郭德綱似乎並沒有在意,他的魅力在於,將有價值的東西發揚光大!當然,他的發揚光大除了自己、搭檔,更少不了他的徒弟!
  • 郭德綱被批,有鬥有笑沒有好相聲
    德雲社的團綜《德雲鬥笑社》每期的播放量過億。 很多人批評這個節目不好看,很多人點燈熬油的看完,看完還得罵兩句低俗顯得自己高雅,也是挺辛苦的,最近某官媒寫文章批評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有鬥有笑就是沒有好相聲》。
  • 他覺得自己很「紅」,曾經承包上海大舞臺演出,看到觀眾目瞪口呆
    每個人都應該聽說過「公式相聲」哪個很熱,對吧?上海交通大學無聲公式相聲博士李宏燁推出新作。李宏燁博士和他的合作夥伴郭帶來了智慧財產權和健康中國三部曲,他們已經在網際網路上推出,而且在網際網路上有很多。據說他們在執行在上海時遇到了滑鐵盧,怎麼了相聲應該是一種很多人都很喜歡的表演。說到相聲界的名人,我們不得不提郭德綱。他創辦了德雲社,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徒,在相聲領域,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毫不誇張地說,只有德雲社才能實現如此高水平的商業相聲。
  • 為相聲而生,德雲社背後是郭德綱吃過的苦
    疫情原因有些行業至今未營業,除了電影行業外,熱愛相聲的朋友們都期待著德雲社能早日開箱。德雲社是北京大型相聲團體之一,口碑和知名度最佳。是由郭德綱和張文順創辦而成,如今已有上百位員工,知名相聲演員有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燒餅等人。
  • 相聲,郭德綱做到了葷素搭配
    文/娛樂圈說相聲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和搭檔于謙的相聲,無論什麼時候聽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這段相聲你聽了N次,但奇怪的是下次在聽到的時候還會樂得直顫,而這也是他們相聲最大的亮點和期待。
  • 相聲是需要繼承傳統,還是需要不斷創新,姜昆和郭德綱各執一詞
    日前,郭德綱在天津衛視一檔綜藝節目中,談及傳統藝術如何創新問題,他表示:「一些傳統藝術不景氣,就是盲目創新所導致的。」這和姜昆老師多年所推崇的文藝創作要勇於創新,不重複陳舊的套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姜昆老師多年來,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在各種公開場合推崇文藝創新,尤其在相聲方面更是推崇創新,他多次公開表示:「我們不缺傳承,缺的是創新。」
  • 人民日報9000字長文表揚郭德綱!姜昆太尷尬,德雲社終於被承認了
    人民日報作為極具權威性的官方平臺,很多時候代表著主流媒體的風向和看法。近些年來,郭德綱的德雲社發展的可謂如火如荼,在相聲界擁有絕對影響力,粉絲遍地都是,還有不少狂熱的女粉絲,把飯圈文化帶到了相聲演出中。可以說,德雲社引領相聲行業到達了一個新高度,在相聲被小品打壓到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可見郭德綱對整個行業做出的貢獻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