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英印造偽書毀真書,哈佛大學倖存真本證實:藏南屬於中國

2021-01-15 今晚聽歷史

1913年10月,印度:西姆拉。

三位分別來自中國、英國、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開始了一場漫長的會議會議。這次會議是由英國發起,對外宣稱的目的是討論「英屬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邊界問題。

就在這次會議中,英國代表亨利·麥克馬洪提出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

參會的中國政府代表是陳貽範,這位時年42歲的江蘇籍官員,曾經擔任清政府駐英國公使館二等參贊,自幼學習英文的他,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

儘管多次和英國人打交道,但這次會議仍讓他感到壓力很大。

會議一開始,陳貽範就察覺到,英國人這次真實的目的是把「英屬印度」的邊界再向北推進60英裡,吞併原本屬於中國的藏南達旺地區。

在這次會議之前的90年間,中英兩國一直相安無事,達旺地區的主權無論從民間到兩國政府,都無異議。

但是1911年後,隨著清政府的滅亡,英國認為,中國中央政府對邊境地區的控制力減弱,於是開始處心積慮的向北推進邊界。

在這個大背景下,英屬印度的外事秘書麥克馬洪,提出了一條對英國最有利的新邊界:麥克馬洪線。上圖紅色部分,就是新邊界試圖割走的中國領土。

在會議中,英國代表的公開提議是:建議中國同意把西藏劃分為前藏和後藏兩部分;同時接受中印新邊界的劃分,把楔入印度平原的達旺地區劃歸印度。

儘管這是個明顯不利於中國的方案,但是陳貽範並沒有馬上拒絕,原因很簡單:國力衰弱,外交需小心翼翼。

當時中國駐加爾哥達的代表陸興祺這樣說:「目前我們的國家衰弱。對外關係複雜而且困難,我們的財政也捉襟見肘。然而西藏,對川滇兩省具有頭等重要意義。我們在這次會議中,必須做出最大的努力。」

前排左三、四為陳貽範和麥克馬洪

最終,中國代表的答覆是:寸步不讓。

中國代表在會議中竭力抵制咄咄逼人的英國代表麥克馬洪。陸興祺和陳貽範都清楚的看到了英國人的目的:他們就是想把西藏的大部分或者整個,從中國分割出去。

談判進行的異常艱難,我們已經無法在檔案中查到談判的細節。但是,從漫長的會議時間來看,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這是一場令人窒息的會議。

時間進入1914年7月,經過將近一年漫長艱苦的談判,英國人終於確認:中國代表不會在條約上簽字。

於是,麥克馬洪決定讓會議收場。但他同時策劃了一個陰謀:英國試圖瞞著中國中央政府,同西藏地區代表秘密籤訂一個聯合宣言,並誘迫西藏地方代表籤字。

為了誘使西藏地方同意麥克馬洪線,英國人承諾,達旺地區只是名義上劃歸英國統治,西藏地方政府仍然有權在達旺地區繼續徵收賦稅,並且進行行政管理。

他還保證:這條線將來還可以做出對西藏更有利的修改。

最終,迫於英國的經濟和軍事壓力,西藏地方政府勉強同意了英國的建議。在籤字的時候,陳貽範卻支到隔壁房間去,沒有人告訴他英國和西藏地方政府正在籤訂的是什麼內容。而且這個宣言許多年中都是秘密的,並未公開發表。

西姆拉會議就在這樣一種混亂狀態中收場。

但不管怎麼樣,當時的英國政府也承認,西姆拉會議沒有產生任何協定。事實上,中國政府也一再的聲明,絕不承認任何秘密的雙邊協定。

西姆拉會議流產後,幾個主要人物,陳貽範回北京後自請處分,從此默默無聞;西藏代表夏扎·邊覺奪吉回到拉薩後,受到各方指責,鬱郁以終;英國代表麥克馬洪調離印度,他埋怨自己政府沒有給他足夠支持,從此不再過問此事。

誰能想到,原本將歸於沉寂的麥克馬洪線,在1935年又沉渣泛起。

1935年,一名涉嫌進行間諜活動的英國旅行家華德,私自進入中國西藏。在中英雙方關於這次間諜活動的爭論中,英屬印度的一位外交秘書卡羅,主張立即在《艾奇遜條約集》中,「不引人注目」的公布西姆拉會議中簽署的協定。

此時公布這項密約,是因為英國人擔心,正在遭受日本入侵的中國會頂不住日軍侵略而投降,中國被日本統治只是時間問題。那時,秘密協定會成為一紙空文,損害英國的利益。

不過,由於英國人試圖造成一個印象:早在1929年,密約就已經公布。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未來可能遇到的情況中佔據主動。正因為如此,他們碰到一個難題。

麥克馬洪

因為1914年的密約並不合法,主要是中國政府拒絕承認,同時密約也違背了當時英俄,英中之間的其他條約。於是,在英國政府的權威外交文件合訂本——1929年版的《艾奇遜條約集》中,並沒有收錄「英藏」之間的這個秘密協定。

既然當時沒有收錄,此時再進行公布和篡改,就很困難。

英國政府導演了一出「偽造證據」的鬧劇。

1937年,英國人按照「儘量不事張揚」的原則,出版了新版《艾奇遜條約集》,冒充1929年初版,並且命令把1929年版本全部收回銷毀。這個新版,就是目前大眾所能看到的偽書——1938年版《艾奇遜條約集》。

主要的篡改內容,集中在第十四卷。

1938年版《艾奇遜條約集》十四卷的封面、出版日期都印刷有「1929年出版」字樣,在涉及西藏邊界條約的內容中,從根本上篡改了流產的西姆拉會議的內容。

同時, 在這冊偽書內又塞進了直到1938年從未公開過的「秘密」的非法文件,也就是後來所謂」克馬洪線」。通過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英國政府試圖讓公眾以為,西拉姆會議已經籤訂了具有法律效應的條約,並記錄在案。然而,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1938年8月,偽書印就。

英屬印度政府外交部把它稱為《艾奇遜條約集第十四卷修正版》,寄給印度事務部62冊, 以替換原來的真本,同時,收繳已經發行的初版,進行銷毀。

英國人在1938年的版本中,除了文字內容,還做了一處重要的篡改:地圖。把真本中不存在的「麥克馬洪線地圖」收錄進偽書中。

就英國而言, 這個改動需要從印度測繪局出版的最早版本地圖開始, 通過不同渠道通知各有關方面和出版商修改,會導致各方極不一致。

所以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1938年以前印度的官方地圖,在和中國的邊界上,東北邊界沿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山腳,都與中國地圖的大致相符,雙方並無邊界爭議。

一直持續到印度獨立後,1950年出版的印度共和國政治分區圖, 才按照1929年版《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匆匆畫上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但當時仍然注有「邊界未經標界」的說明。

直到1954年,印度出版的地圖才首次把麥克馬洪線作為劃定的邊界來出版。

至此,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粉墨登場。

不過,要想全部替換銷毀已經出版十年的真本是很難辦到的。

別的不提, 在倫敦的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內, 學者古普塔博士就在1969年到1970年間親自見到一冊。但這本初版,相信已經失蹤。

第一個對比真偽兩本書的學者是英國外交家艾迪斯先生,他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中看到一冊1929年版、第十四卷的原書。

艾迪斯先生還為此專門寫過一篇論文,論證原書不僅沒有偽書中提到的「西姆拉草約」和有關「麥克馬洪線」的往來函件,還指出,西姆拉會議根本沒有產生任何有效的協議。

第二個發現英國政府偽造證據的人, 是英國學者蘭姆博士。他在1966年出版了兩本《麥克馬洪線》一書, 查閱大量檔案資料後蘭姆博士寫道:《艾奇遜條約集》第十四卷原書根本沒有「麥克馬洪線」的秘密換文。這可能至今這方面資料最充實、最公允的權威之一。

麥克馬洪線,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著陰謀和謊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定要收復全部藏南領土!
    但目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藏南地區,仍然全部被印軍非法佔領!1986年12月,印度兩院通過議案,以印軍非法佔領的中國藏南領土為主要部分,成立(偽阿魯納恰爾邦),1987年2月,正式成立了該偽邦。這裡要注意,印度的所謂偽阿邦,實際上比中國主張的藏南,還要大一些,除了中國主張的傳統藏南領土,偽阿邦還包括與緬甸北部交界的部分,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那加蘭邦邊界。
  • 62年對印反擊戰後,獲勝的中國為何選擇放棄藏南,死守阿克賽欽?
    62年對印反擊戰,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殲滅印軍8000多人,軍事上取得完勝。不過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獲勝後的中國為何選擇在藏南地區主動後撤,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守阿克賽欽地區呢?按照常理,獲勝方不會後退,但這不能按照一般邏輯去理解,中國當年的對印戰略有著深遠的智慧和影響。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印邊界爭議領土超過12萬平方公裡,引子是英帝國強盛時期在亞洲製造的不合法邊界,印度對立後野心較大,企圖將上述邊界合法化並從英國那裡繼承下來,但新中國怎麼可能承認這種事情?於是演化成了後來的對印反擊戰,62年我軍痛列印軍。
  • 「我以非常手段進入藏南的17天」
    而2016年6月19日下午,張永銘跨越中印傳統習慣線,進入藏南地區,走遍印佔藏南門隅地區和珞瑜地區絕大部分城鎮,幾次從南側接近非法「麥克馬洪線」。他,應該可以說是全面考察中國藏南地區的第一人,今天我們就重播一下張永銘在藏南驚心動魄的17天,借著他的視角,了解藏南地區現在是什麼樣子。
  • 劉九庵:趙孟頫書偽作簡析
    雖真而非得意筆,僅僅能品而已。」韓逢禧於崇禎十五年跋贊此卷說:「真草悉仿智永禪師,端莊縝密。鐘鼎小篆,章草八分,體兼眾善,俱入神品。信為趙書天下第一,誠希代之寶也。」清代鑑藏家安岐《墨緣匯觀》中記其所藏《草書千字文》(原作藏故宮博物院)卷後復說:「又《六體千文》一卷,泰興季氏(振宜)藏本,白宋紙,書非魏公真跡,類俞紫芝(和)。」
  • 劉薔:「翰林院印」與四庫進呈本真偽之判定
    兩書中一為《李元賓文編》五卷,收入《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提要》雲底本為「兩江總督釆進本」,查《四庫採進書目》,只此一種呈本。清華此書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著錄為「明抄本」。二冊一函,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無行格。竹紙。首葉鈐偽造的「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內容照抄庫本,書中遇「玄」、「泫」、「弘」、「胤」諸諱字時避時不避,避則缺末筆。
  • 中印戰爭:藏南、阿克賽欽地區的歷、演變及現狀
    西面的拉達克地區(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被錫克帝國侵佔,中國歷代政府從未承認過拉達克屬於別國。      1865年,英國為和沙俄爭奪新疆的利益,由測量人員詹森在地圖上畫了一條非法的「詹森線」,將阿克賽欽劃給了克什米爾。事實上這條線僅僅存在於地圖上,因該地過於荒涼,英印當局並未派兵駐防。
  • 《書城》每月薦書 | 這個小時屬於你
    《書城》每月薦書 | 這個小時屬於你 讀者推薦以形塑中國歷史模型的關鍵時期東周至西漢前葉為研究對象,為中國的歷史轉型提供了一種新的動力學說。
  • 1962年以後的藏南是什麼樣子?印度移民60萬,實行強制同化政策
    1914年,英國殖民者在希拉姆會議上拋出了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企圖侵佔我藏南地區,但是歷屆中國政府對此從未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按照英國殖民者的地圖嘗試向藏南推進。不丹以東的邊境清楚地由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所確定的麥克馬洪線所劃定。——尼赫魯
  • 藏南明珠-達旺|倉央嘉措的故鄉,我們的故土.
    1935年8月民國政府「參謀本部陸地測繪總局」所繪製的地圖標明,達旺(舊稱「塔汪」,西康省)及南部德讓宗、東部塔克郎宗、提郎宗、彌力司、拉巾普爾、薩的雅(上述地區即如今藏南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達旺是泛指達旺地區,即不丹以東、麥克馬洪線和喜馬拉雅山脊線之間的區域,近2200平方公裡,達旺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達旺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是藏南門隅地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
  • 讓黃丕烈著迷、王國維稱頌的書棚本什麼樣?
    (百度百科詞條來自潘美月的解釋) 而在魏隱儒編著的《中國古籍印刷史》中,陳氏父子所刻之書只是「書棚本」之一種,當然也是最負盛名和流傳至今的一種。今多用此說法。唐寶曆二年(826)擢進士第,大和初年官秘書省校書郎。曾客遊邊塞。該書卷尾帶有「臨安府睦親坊陳宅經籍鋪印」木記,歷經名家遞藏。書中有季振宜題款,黃丕烈、瞿中溶跋。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在氣候上,藏南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夏季,來自印度洋的富含水汽的西南季風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阻隔,由此這裡成了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藏南地區雨熱同期,中南部地區終年溫暖溼潤,適合多種農業作物生長,加之土地肥沃,十分富庶,素有西藏「江南」之稱。
  • 18本書架必備書,揭開頂級博物館裡的小秘密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的尋寶之旅》[英] 凱特·迪思頓 佐薇·西蒙斯 著一個半世紀的珍貴積澱,你的紙上博物館創辦於1860年的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經過了一個半世紀的積澱,保存著大量重要的科學研究檔案資料。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圖書館書的海洋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可以說生活中無處不在,也離不開它,它就是我們的「好朋友」書,中國上下五千年書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我們也無從考證。說起書我們第一就會想到是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J.谷登堡活字印書早約400年。我們真感到無比榮幸,我們國家竟然是世界第一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國家,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辛勤雙手,和智慧鑄造出歷史的輝煌。你們說我們該不該為他們點讚呢?。
  • 薦書丨「老書收藏」法醫生涯四十年1983年1版1印
    [老書收藏]法醫生涯四十年1983年1版1印 /[英]辛普遜著;伍新堯【 內容簡介 】《法醫生涯四十年》實際上是辛普遜教授從事法醫工作的真實記錄。書中介紹了他應用法醫學協助破案的部分典型案例,許多情節相當曲折複雜。可以看出作者並沒有作多少文學加工,但因系真人真事,讀起來引人入勝。同時,讀者還可以從中比較詳細地了解到法醫工作的性質及英國刑事訴訟的法律程序。【 作者簡介 】辛普遜,是一位世界有名的英國法醫學教授,我國法醫學界也很熟悉他。
  • 關於藏南的「棄」與「得」!
    首先要說藏南其實談不上放棄,如果一定要說放棄的話那就是毛澤東放棄的:1962年11月前線戰鬥大獲全勝,以至於到印度報導的西方記者都說「只要一兩個師的中國軍隊,就足以橫掃印度全境」之際,毛澤東卻斷然下令回師,甚至一直撤退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20公裡,留下了一場「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勝利」。在軍事層面,藏南早在1962年就已經被「放棄」了。
  • 向達:唐代刊書考
    迄大中時佛教復興,敬愛寺用亦亟圖恢復,重雕律疏,故圖文所云「自洛城罔遇,時交乃焚」以下四語,其為特指會昌毀佛之事而言,蓋確然有據。(某君於此數語斷句作為「自洛城罔遇時交,乃焚印本,漸虞散失,欲更雕鎪。」夫印本既焚,已歸散失,尚何漸虞之有乎!)而會昌、鹹通時之即有印本,亦於斯可見。前之紇幹泉之雕印《劉弘傳》在會昌時,亦可以此為一旁證。又按敬愛寺在東都建春門內,距南市不遠。南市有賣書肆。
  • 上遊薦書|「日本通」+「中國通」哈佛教授傅高義的經典代表作...
    在享譽學界的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裡,榮休教授傅高義一直都有兩個綽號:中國通、日本通。7年前,他的那部《鄧小平時代》在中國首發,風靡一時;而他對日本的觀察、研究及推出文字成果則要更早:其代表作《日本第一》早在41年前就在日、美兩國引發了熱議。多年後,日本的變化全球有目共睹,傅高義的研究也更見精深。
  • 公版書,這塊「唐僧肉」如何吃(文化脈動)
    《傅雷家書》的遭遇並非個案,近年來有關公版書的版權糾紛接連不斷。  2015年9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張蔭麟《中國史綱》遭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模仿抄襲,中華書局提起訴訟並勝訴,侵權方除停止出版、發行涉案圖書並登報致歉之外,還賠償中華書局6萬元。  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出版於上世紀40年代,作者已於1942年去世,該書早已成為公版書,多家出版社都曾出過。
  • 朋友家的娃剛出生,就準備要看的中國歷史書!
    高中畢業後,其他書都賣了,但歷史書全部留著,以為以後還會有用,畢竟大學讀的是歷史系嘛!可真讀了歷史系,才算知道點什麼是歷史!大學第一學期的通史,用的就是樊老師這本《國史概要》,當時是所有文科專業學生的公選課,算是給大家打開了一扇大門。比如,原來以為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時才知道「封建」是個怎麼回事!
  • 【嘉德春拍】千年帝王書 漂泊回故裡——記南宋諸帝墨跡卷
    2.本卷一、三、四幅,即翁方綱定為高宗、光宗、寧宗之三件書法,著錄於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南宋帝後題書畫與院畫」一章中。對第一幅高宗書跡,徐邦達論證為其所見高宗存世作品十件真跡之一。而第三幅光宗、第四幅寧宗,徐邦達則歸至理宗名下。此三件書法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宋高宗《草書天山七絕紈扇》和宋理宗《行楷書潮聲聯句紈扇》,筆法結構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