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亞馬孫遺失的世界

2020-12-22 他者others

亞馬孫原住民的祖先1.2萬年前留下的巖畫依然清晰可辨。

編輯整理 | 他者others

最近幾周,媒體頭條上出現了真正的新聞,而不是談論了一整年的那些喪氣事——哥倫比亞新發現了原住民祖先留下的巖畫,長而巨大,仿佛是遠古時期的西斯廷。

哥倫比亞長達50年的內戰讓這裡的亞馬孫雨林成為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地方之一,2016年和平協議籤訂後,學者們才有機會深入。2019年,一支由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英國-哥倫比亞考古團隊在Serranía de la Lindosa新發現了一處長達8英裡的巨型古老巖畫,不過他們直到最近才對外公布消息。

它們是1.2萬年前,亞諾瑪米人(Yanomami)和卡雅波人(Kayapo)的祖先在哥倫比亞留下的遠古回聲。

哥倫比亞亞馬孫新發現的巨型巖畫

這些雨林原住民的祖先在2.5萬年前穿過白令海峽來到這裡,是最早生活在亞馬孫雨林西部的人。他們在巖石上畫著鹿、貘、鱷魚、蝙蝠、蟒蛇、烏龜和豪豬,此外還有滅絕已久的大型動物:乳齒象、冰河時代的馬、巨型樹懶以及駱駝科動物等。

「這些巖畫清晰可辨、細節豐富,甚至連馬毛都畫出來了,」 考古隊領隊埃克塞特大學的José Iriarte說:「當你來到這裡,就能感受到有種力量在流動。看到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如此具象、如此自然,太不可思議了。」

這些原住民祖先選擇了一塊平緩的巨大巖石作畫,頂部還有遮擋雨水的巖石和植被,也正是因此,巖畫至今依舊非常完好。整堵牆面畫滿了圖案,有些巖畫所在地之高令研究人員不得不用無人機才能拍攝。

研究人員預計要幾十年才能研究完每一幅

Iriarte認為這些在高處的畫作是關於神聖儀式的,其中一幅的中央是一隻巨大的動物,圍繞它的是舉起手臂的小人物,代表的應該是崇拜。

研究者認為這些藝術家為了在高處作畫而發明、搭建了木梯,然後站在上面再跳著畫。「千百萬年來,對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的原住民來說,動植物和人類一樣都是有靈魂的,它們有些和人和平相處,有些是敵對關係,維繫這些關係的方式就是巖畫中所見的薩滿儀式。」 Iriarte告訴《衛報》。

哥倫比亞的另一處巖畫,位於奇裡比克特山頂(Chiribiquete),當地原住民稱這座山為Mejeimi Meje,意為寂靜的回聲。300米高的巖石上畫著許多美洲豹,也還原了當時生活於此的狩獵-採集部族的生活,有狩獵場景、戰事和儀式。哥倫比亞考古學家、人類學家Carlos Castao-Uribe稱他們為「美洲豹人」。南美原住民和美洲豹的關係非常特別,有些甚至相信人死後或是睡著時會變身美洲豹。

奇裡比克特山

這裡的巖畫還是「活的」,儘管絕大多數原住民出於敬意很少深入這片山區,認為這裡是聖地,但也有一些薩滿在繼續「更新」巖畫。Uldarico Matapi就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古老的智慧,他告訴Castao-Uribe:「巖畫都是性靈,它們生活在巖石中,掌管著自然世界的平衡,一切任然仰賴它們。」

最新發現的巖畫也有許多赭色的手印,滅絕的、尚存的動物畫像,還有手拉手跳舞、古老儀式的場景,這些1.2萬年到1.18萬前的痕跡具象生動,仿佛法醫證據一般。它們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環境變化的故事。

雨林原住民祖先1.2萬年前留下的手印

當時的亞馬孫也在經歷變革,這裡原本是稀樹草原、灌木叢和森林的結合體,最終才因全球氣候變化形成今天所見的雨林。「這些巖畫讓我們得以對亞馬孫原住民祖先的生活有驚鴻一瞥,也看到和他們同生共息的動物、獵物,有些大到幾乎和一輛小車差不多。」 考古隊成員之一Mark Robinson告訴《史密森尼學會》。

這些巨型生物的滅亡到底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還是因為人類過度狩獵,或是兩者兼具?考古學家對此也依然沒有準確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原住民祖先也並不是逆來順受地接受氣候、自然的變化。在這個遺址發現了數十種不同的棕櫚——他們通過種植在改變著雨林。根據碳元素分析,大約4000年前,原住民試圖養肥土地,種植巴西堅果樹、巧克力,他們還會清理一小塊森林用來種植糧食。這些部族的規模遠比研究者所料想的要大,他們種植、儲存食物,營養很好,而且,正是他們的做法積極地推進了雨林生物多樣性。

依然生活在雨林深處的原住民近況愈發堪

他們的後代,如今生活在雨林中的原住民們,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祖先留下的一切都岌岌可危,亞諾瑪米人和卡亞波人無法幫助研究者解讀這些自己祖先留下的印記,至少現在能找到的原住民後代們只能說:「這裡一定是聖地。」然後就是漫長的沉默。

這幅巖畫越是驚人,也就越顯今日之荒蕪。它所代表的豐富幾乎完全消失了,還剩下的渺茫的重建雨林生態多樣性和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希望,所仰賴的全是對人性的考驗——哥倫比亞的戰亂尚未消失,考古學家仍然需要叛軍的許可證才能深入雨林,亞諾瑪米人也染上了新冠,除此以外,蔓延著的還有森林野火的塵煙。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亞馬孫遺失的世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哥倫比亞亞馬孫遺失的世界 2020-12-21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位於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是不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從國家角度來看,亞馬孫平原主要屬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所有。
  • G7國家承諾出2000萬歐元幫亞馬孫滅火,巴西總統拒收!理由竟是…
    「亞馬孫雨林大火」也成了日前在法國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焦點議題之一。據新華社報導,8月26日,G7峰會舉行氣候會議環節,與會國家承諾投入2000萬歐元(約合1.58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幫助巴西等國應對亞馬孫大火。此外,G7將會發起長期計劃,幫助保護雨林。這是8月23日在巴西馬託格羅索州航拍的冒出濃煙的亞馬孫雨林。
  • 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
    我國的平原,如果和世界上的一些大平原來對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面積前三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第一個是「亞馬孫平原」,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東臨大西洋,北部靠蓋亞那高原,南部接巴西高原,西部與高聳的安第斯山脈相接,呈現北西南三面地勢高,東部向大洋開口的形態,亞馬孫平原內部地勢十分低平,平均海拔在150米以下。
  • 亞馬孫雨林已經燃燒3周:大火背後的政經博弈
    臨界點正在逼近亞馬孫雨林,沿著亞馬孫河流域一路橫越南美州8個國家,這片佔地550萬平方公裡的熱帶雨林,面積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2/3。這裡是全球10%物種的棲息地,同時也是平衡地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力量。 作為世界上碳循環的重要環節,熱帶雨林佔全球陸地植被碳儲量的17%。
  • 心痛,一個月火災數千次,亞馬孫雨林2019年大火或將重演
    當地時間2020年8月8日,巴西拉布裡亞,亞馬孫熱帶雨林南部發生森林大火。近一個月,亞馬孫雨林已發生數起千災,且數量還在增加,超過去年同期。專家擔憂,去年大型火災的悲劇恐將重演。說到巴西,我們總要提到亞馬孫河。
  • 《魔獸世界懷舊服》遺失的補給品任務怎麼做 遺失的補給品任務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遺失的補給品怎麼做?
  • 它曾經生活在「巨型遺失的世界」
    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為這種龜命名為「地紋駭龜(非官方中文名)」(Stypendemys geographicus),它們大約生活在1000萬年前,曾漫遊在哥倫比亞的沼澤之中
  • 曾走出亞馬孫登上《國家地理》的這家人,神秘遇害了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位於秘魯亞馬孫地區的馬什科皮羅土著保護區,是整個亞馬孫流域最偏遠、最完整的一部分生態系統,而該地區也保有著全球最集中的「孤獨部落」,他們生活在森林深處並與世隔絕。
  • 亞馬孫雨林是印第安人「種」出來的?真不是玩笑
    最最最最厲害的,亞馬孫雨林,真的不是一片原始森林啊,那是印第安人「種」出來的,這裡就是印第安人的後花園啊!!!我們長久以來的認知,都錯了!現在,阿信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先說金字塔。1994 年,當時,一位秘魯考古學家開始在一個名叫卡拉爾(Caral)的地方工作,卡拉爾位於阿斯佩羅內陸。
  • 亞馬孫女人國是神話嗎?古希臘史學家有關女人國的記載是否可信?
    但其中有一個關於亞馬孫女人國的神話,聽其名稱便可得知,亞馬孫國家全是由女性組成。傳說中的亞馬孫是一個異常兇悍的女性國度,她們一族發源於小亞細亞的峽谷和森林當中。這個女人國一直是一個傳說,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她們的遺蹟,但是如果只是個傳說,那麼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當中有關亞馬孫女人國的記載也是傳說嗎?
  • 實拍亞馬孫雨林原始部落,正遭受大火和砍伐的雙重包圍,欲哭無淚
    2019年8月30日消息,亞馬孫雨林大火持續肆虐,牽動著全球人民的心。英國《每日郵報》8月23日報導,巴西空間研究機構INPE透露,巴西今年的森林火災增加了80%以上,達到了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專家警告稱,土著部落的家園可能被毀。
  • 很遺憾,遺失的世界沒有第四季,也許也不會再有了
    這個世界光怪陸離,有著像人一樣大的蜜蜂,有著各種奇特的植物,有著吸人血的蝙蝠,甚至還有不老泉這種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總之無論你在這裡看到什麼都不用感到奇怪,因為這是一片遺失的世界。1999年上映的電視劇《遺失的世界》就是根據這本科幻小說所改編,我國多個衛視都引進了這部劇。這也是我童年看過的第二部美劇,第一部看的是《恐龍戰隊》……
  • 「地球之肺」亞馬孫還在燃燒!大火席捲後景象曝光:熱帶植被、動物都被化為灰燼
    目前,亞馬孫雨林的大火仍在持續肆虐,煙霧甚至蔓延到了3000公裡以外的城市,熱帶植被、樹木和其中所棲息的動物都化為灰燼。巴西民眾:保護亞馬孫雨林就是保護人類。人類依賴亞馬孫雨林,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保護它。
  • 南美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也是世界國土第五大國
    南美洲的總面積約為1784萬平方千米,位列亞洲、非洲和北美洲之後,是世界陸地面積第四大的大洲。南美洲雖然面積十分巨大,但是國家數量卻不多,在七大洲中除了南極洲之外,南美洲的主權國家數量是最少的,目前南美洲共有12個主權國家。
  • 哥倫比亞大學世界排名情況簡析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簡稱為哥大,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今天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哥倫比亞大學世界排名情況簡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亞馬孫地區一戶土著家庭遇害,誰是幕後真兇?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CHRIS FAGAN 攝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秘魯亞馬孫地區,一戶來自馬斯塔納瓦部落(Mastanahua)的土著家庭被殘忍殺害
  • 梅卿看世界 | 哥倫比亞服飾文化
    由於15世紀末至19世紀哥倫比亞被西班牙所殖民,因此哥倫比亞有許多不同的文化、風俗、禮儀與服裝。哥倫比亞人會因不同的氣候與地形而有不同的漂亮民族服飾,且通常都採用鮮豔的色彩。做客節目的哥倫比亞大使並不是像其他大使一樣穿西裝打領帶,而是穿了一件很特別的襯衫——瓜亞貝拉。
  • 巴西企業希望借進博會將「亞馬孫味道」帶到中國
    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民眾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DNA森林」不僅能滿足消費者這一需求,也可以讓「中國朋友品嘗來自亞馬孫雨林、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獨特味道」。「DNA森林」公司創立於2019年,主要生產水果製品和有機咖啡。在本次進博會上,公司將展示有機熱帶果汁冷凍棒、巴西特色小吃「芝士麵包」和咖啡等產品。
  • 著名的亞馬孫與伊基託斯,快來了解一下吧
    站在安第斯後山,穿過連秘魯虎尾草和植物都幾乎不長的冰峰和寒冷高地,你可以發現地球上最廣闊的多樣化生物生態系統:亞馬孫雨林。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成千上萬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系,以及熙熙攘攘但和諧安寧的城市。同時這片區域也作為一個活動基地,你可以在這遊覽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