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中擺放的電子功德箱
嵩山少林寺已經不再神秘。
在抖音、快手等一些視頻平臺上,輸入「少林寺」的關鍵詞,眾多的武僧視頻都在收穫不俗的流量。從功夫表演到日常訓練,再到少林寺法事、生活的點滴,在短視頻短短的15秒到30秒中,360度的展示著這座千年古剎的網絡時代。
網絡的雙刃劍,在帶著少林寺收割大批流量的同時,也在流量中困擾著這座千年古剎,這其中,「商業化」成了最提及最多的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春雨 李巖松
「少林男團」
登封市,是個名城,也是個小城。因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存在,這座城因武而興,也因武而聞名。在登封,從城東到城西不過半個小時的距離,不管是路邊的指示牌還是酒店、餐館的命名,都處處透露著「少林寺」的影子。「少林寺」這三個字的影響,不僅在登封市內,更在登封市外。
千年少林,在短視頻平臺上「出圈」了。
搜索「少林寺」的關鍵詞,粉絲數量在前列的幾乎都是武僧開通的抖音帳號。內容多以練武為主,也有一些少林寺的生活日常。
在抖音上有377.6萬粉絲的釋延高,公開資料上只有20歲。發布的116條抖音視頻,基本都是圍繞著少林功夫的表演。這些練武的視頻中,少的點讚量1萬多,最高的一條點讚量高達342萬。
同樣是「延」字輩,武僧釋延澱的粉絲量由327萬,內容也基本都是圍繞著練武,其中最高的一條有292萬的播放量,內容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和尚」練武的視頻。
這些十幾秒到幾十秒的短視頻中,有飛簷走壁的快意江湖,也有歲月靜好的生活畫面。這樣的「抖音少林」,以短視頻這種極具平民色彩的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幾乎滿足了公眾對於少林寺的一切想像,這些武僧們甚至被不少粉絲稱為「少林男團」。
資料顯示,「少林男團」的形成於2018年前後,武僧開始紛創建視頻號,經過兩年左右的積累,尤其是上半年的爆發式漲粉,目前粉絲已經達到了幾千萬。對於以「少林寺」開頭的這些短視頻。有武僧表示,寺院曾明確反對,禁止武僧發布短視頻內容,但隨著這些平臺發展壯大,雖然沒有明確肯定,但也默許,甚至專門開設了語文、佛教基礎與佛學禮儀等課程培訓武僧。
通過短視頻「出圈」獲得流量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爭議。在一個點讚量53.9萬的武術對打視頻中,有人評論「和尚不念經,成天拍抖音」,也獲得了1.8萬的點讚。
◀許多武僧的抖音作品,點讚量都非常高。
直播、打賞、收徒
爆紅—粉絲—直播。網際網路上幾乎所有的「網紅」都會走的路,少林寺的「抖音男團」,也不能免俗。
直播是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少林武僧的直播也在收穫不俗流量。在直播中,武僧們唱歌、講故事、展示功夫、根據網友提問回答關於少林功夫的問題,圍繞著「少林」,各種形式都有。在7月29日中午的快手直播中,釋延高登頂河南區第1名。直播採取PK模式,4分鐘內兩位主播拉攏觀眾迅速打賞進行比賽,短時間內即可獲得大量人氣以及觀眾打賞的禮物。根據直播間的在線觀眾打賞榜,一位觀眾打賞2.2萬豆,結算成人民幣為2200元,另一位觀眾打賞1.1萬豆,為1100元。
釋延澱7月2日晚間的一場快手直播曾擠上河南區第24名,一位粉絲送了虛擬禮物超跑車隊,此件虛擬禮物,價值可達188.8元。
相比抖音賣貨和直播,「收徒」,是更為直接且有效的變現方式。幾乎在每個武僧的帳號上,都有微信和電話,同時上面標註著「學武可聯繫」。記者以學武為名諮詢了一位「延」字輩的武僧,對方表示招18歲以下的學生,招生一年學費3萬元,學的內容包括少林寺比較傳統的一些拳法,還有一些具有表演性質的武術套路,同時還能學習到一些傳統文化。
「學的話是在武校,就是友誼學校,也有文化課。少林寺武僧團你得練好了才能進去,通過了考試就能進武僧團。之前都是(在外面)幹培訓。」看出記者對一年3萬的學費比較遲疑,對方告訴記者,這個「友誼學校」,相當於少林寺武僧團的「儲備軍」,「(學校)主要是為了培養後備武僧力量,因為武僧團每年都有出國表演等任務,往年都是從各大武校挑選學生。」
對方告訴記者,現在友誼武校有學生五六百人,之所以和別的武校相比學費比較貴,是因為進入武僧團的可能性更大。
是不是在少林寺拜師學武之後,都是和尚?
「不是,跟武僧團的一樣,基本都是俗家弟子,就表演好(武術)就行。」對方回答。
同樣是在視頻號上招生,另一個武僧團的人員也告訴記者,練好了就能參加武僧團,「武僧團是少林寺的一個團,學三到五年就差不多了。」
雖然報名學武和「到少林寺學武」並不是一個概念,但實際上,「短視頻招生」這種形式,也確實是極為有用。在一些武僧的武術抖音下面,很多網友評論「想去學」,或者「想送孩子去學」。
一位「延」字輩的武僧告訴記者,之前景區裡確實是有一些孩子在學武,但是後來景區進行規範,把這種現象清理了,現在都是校外辦學,校外學習,武僧團的武僧們也很多都在學校擔任教練。
▲一些武僧的商品櫥窗內還會銷售佛珠,許多武僧,都在個人簡介裡面留下了習武電話。
「你們採訪有錢嗎?」
通過抖音、快手等視頻號上的電話,記者聯繫到了少林寺武僧團的隊員。在記者表明來意並且承諾可以為他們開闢直播等進行推介後,幾位武僧明顯比較心動,告訴記者自己願意接受採訪,但是必須得寺院同意才行。
「我建議啊,你直接去找寺院裡,直接找辦公室的也許能行。我們這有規定,不允許自己接受採訪。」根據對方的建議,記者通過少林寺的外聯處找到了負責宣傳的辦公室,在按照對方要求提交採訪函後,對方回復「方丈不同意」。
記者在少林寺感受到,和抖音等視頻網站上所展示的少林不同,對於面對面的宣傳,少林寺極為謹慎。
記者梳理發現,一些少林寺「小和尚」相關的抖音帳號不僅剪輯、配樂精美,還有了故事性的劇情,重在打造「人設」。例如以「少林小子」為定位的釋恆毅,目前故事性的視頻已經更新到了21集。
據負責教授釋恆毅文化、禪修方面課程的老師崇豪曾在採訪中介紹,根據規劃,釋恆毅的定位是少林小子,「類似少林釋小龍」。「我們沒籤公司,就是自己帶著,希望把他朝著演員方向培養。」崇豪充當著經紀人的角色,「我們目前拍了七八部戲,大概有四五十個人來找過我們。」
在少林寺採訪的時候,不少登封當地人都表現出對抖音、快手上一些「網紅武僧」的熟知。其中一位客棧老闆告訴記者,之前就有不少人都去少林寺拍他們,現在更火了,「他們都火了,有專門的導演、攝像啥的,就跟拍電影一樣。」
少林寺外聯處工作人員張立飛曾在採訪中表示,部分武僧存在合作者,團隊負責出策劃、出劇情,僧人負責拍攝鏡頭,再交由團隊剪輯、加字幕、配音樂。
釋延澱曾在《河南青年時報》的採訪中表示,有人曾私信表示,希望釋延澱把帳號交給他們運作,保證將帳號做得更大更專業,收益分成。對於這種信息,釋延澱連回復都懶得回復,少林寺文化具有特殊性,他們不願意將帳號交給商業團隊。「關注度增多了,帶來的可能不是煩惱,也可能是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