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家隨筆散文:致白雲山(下)

2020-12-26 閒讀與苦讀

本文原載《太白》第2卷第10期(1935年8月5日出版),作者沈起予。

約摸一刻鐘,車才到了一個名沙河的小鎮,此處有公共汽車直達,據說就是廣州的名物「沙河粉」的產地。再從鎮口上向左走,便是到白雲山的路。沿途栽著傘蓋形的熱帶植物,附近時時有小的石獅石馬之類的零亂躺著,似乎都是那些荒廢的古鎮遺留下來的。車再向前走,那些矮小的山堡上正有許多累累的墳冢被發掘著,等一問T教授,才知道直到山腰一帶的土地已被中大收買為農學院的第二林場,因之其中的古墳都得限期遷出;倘若過期尚有未遷葬者,則統由學校自動發掘,現在正是遷葬的期間。

可是T繼續告訴我,奇現象就在此發生了。原來這白雲山一帶是號稱粵中的風水地,所以在這紛紛遷葬的其中,竟然有一位「有力者」在林場的範圍內看中了一塊地方,要農學院為他保留下來作為墳地。對這種一面要人遷出,而同時又有人要趕進的奇事現在農學院正在不知作何應付。

因為T教授談到了大學的事,這時我便問及學院中的讀經復古的情形。他說:這當然是文學院的中國文學系頂糟,其中簡直沒有文藝思潮或文學概論之類的課程,所設立的講座,統是東一個「賦」,西一個「詞」的傢伙;更奇怪的,是那位不準用「她它」「底地」而提倡讀古文的系主任卻喜歡著西裝;據說曾有學生問他為何既要復古而又愛穿新式衣裳而使他紅過臉。T教授又說:不但學生對這位系主任不滿,即別系的教授們也頗對之抱反感。有一次因為別系的教授監視考場而容許了學生在試卷上橫寫之故,竟互相發了場衝突。

在我們這樣的漫談中,車即在山下的白雲酒家前停住了。這酒家是一種舊式遊園的建築,一進去便見著東是一亭,西是一閣,有荷池,有小橋,有迴廊,更有不少的木匾和對聯之類。待穿出這酒家後,我們才走上了登山的石梯路。

可是,不幸我們剛走了一程,久停的雨又下起來了。於是我們即刻躲到旁邊一個巖壁上的亭子內去,就在這裡T又說了些關於山上的廟,廟的來源及在山上時時出沒的強盜等類的故事,而最使我驚異的,是在T的另一些談話中,我竟聽出了他在同學時代的不曾有過的許多新的見解。

這時我懷著感慨的心情,時而四顧後面的山峰,山峰果然也算雄壯,時而往下俯視下面是延展著的青蔥的阡陌和起伏著的堡壘似的丘陵,而從這一面落下來的雨線,似乎也加快加長了些。山腳的白雲酒家在林蔭中隱現著,稍下一點的清溪上的一所瑞士風格的建築(據說名倚雲別墅),更似一幅美麗圖畫。處在這居高臨下的境地上,我的心境不覺又爽快了。怪不得自私者竟想在死後也要把屍體拖到這裡來,怪不得葬了若干年的洪秀全也要被後來的權貴者趕走——雖然他們的主意並不是要到這裡來死看風景!

待雨稍停,T便引我下山到倚雲別墅小酌。一走進去,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帶佛教性的名素社的團體的設立,室內有地毯,有沙發,有富麗的帷幔,壁上除了油畫之外,還掛有「肅靜」一類牌示。旁邊有精巧的遊泳池和涼亭,依著水溪的高下而建成的遊園中,還置了不少珍禽異獸和花卉。一切都很精幽,但與白雲酒家比較起來,則又一切都很現代化。不久,白衣侍者便拿著簿子來要我們籤名和問菜。一看其章程,才知道他們並不是純粹營業,而是除了社員之外,僅招待高端遊人的。這樣,我們便在富麗靜潔的客廳中,很舒服地吃了一餐有「雞三味」和「雙蒸酒」等的飯,才回了家。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散文#

相關焦點

  • 民國名家隨筆散文:「朝山」回來(上)
    這種方式的「遊山」,真是太「散文的」了。現在一般中國人——特別是年老者——遊山,與其說是「遊」,不如說是:「朝」或「瞧」。慕名而來,報一個到,兜一個圈,第二天就可以驕傲道:「呵,那個地方嗎,風景不錯,我已到過了」,這是「朝」字的註腳。上山,下山,以至在山中兜圈,都用四名夫的藤轎或「爬山虎」代步,雖不是走馬看花,然兩腳無用武之地,只得一「瞧」字。
  • 遊宇明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倍受追捧
    婁底新聞網訊(何亦奇)日前,從浙江大學出版社傳來喜訊,著名散文家、雜文家、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遊宇明的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定於2020年9月第12次印刷。《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是一部歷史隨筆集,作者矚目民國文人,在他筆下,辜鴻銘的狂放、金嶽霖的率真、陳寅恪的耿介、豐子愷的溫情、傅斯年的認真、葉企孫的純淨、傅斯年的仁愛、嚴怪愚的血性、魯迅的孤介、吳宓的寬容、胡適的襟懷等都得到生動的表現。遊宇明多年來披閱史料,力圖通過當時文人、學人的人生細節突顯其精神,並融進自己對前輩文人、學人的理解。
  • 【散文隨筆/李漢文】我愛遼籃
    GDP由當初的排前列降到了第八位,去年還成了國內唯一負增長的省份,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落後先進地區一大塊,在人往高處走的大勢下,人才大量外流,每年幾乎看不到名牌院校的畢業生回鞍。當然也包括體育人才的流失。鞍山籍的桌球運動員李曉霞、馬龍,分別代表了外省。
  • 這屆年輕人怎麼不愛讀散文了?
    這次70周年經典系列叢書中散文卷《此生須盡興》收集了餘華、王安憶、池莉等作家17篇散文名作,既有眾多名家經典之作,也有散文新銳作家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多樣,也從中看到當代散文的發展特點和蛻變。
  • 民國文壇十三大優秀作家|散文|小說|張恨水|魯迅_網易訂閱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與簡述一下,民國時代,各大派系或者各類風格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三位大作家。  1、周樹人  魯迅,或許不是文學層面造詣和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在結構和布局上也缺乏創造性,但是卻實實在在是民國時代作家的旗幟和標杆,筆鋒如刀,對現實的描寫極為細緻傳神,方方面面都在刻畫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 朱自清:南京 | 名家散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國五年父親帶我去看過,已經荒涼不堪,號舍裡草都長滿了。父親曾經辦過江南闈差,熟悉考場的情形,說來頭頭是道。他說考生入場時,都有送場的,人很多,門口鬧嚷嚷的。天不亮就點名,搜夾帶。大家都歸號。似乎直到晚上,頭場題才出來,寫在燈牌上,由號軍扛著在各號裡走。所謂「號」,就是一條狹長的胡同,兩旁排列著號舍,口兒上寫著什麼天字號,地字號等等的。每一號舍之大,恰好容一個人坐著;從前人說是象轎子,真不錯。
  • 稿費豐厚,知名刊物《星星》詩刊(原創、理論和散文詩版)徵稿啦
    文本內外本刊重點欄目,展示有一定影響力詩人的成熟詩作及千字創作隨筆。情感細膩,語言精準,她們將以柔軟的詩歌觸鬚描述時下女性視覺下的多維多元的世界,呈現不一樣的女性詩歌寫作風範。鄉村帖本欄目刊發抒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三農」新篇章,抒寫有個人體驗的獲得感、幸福感,書寫農村變遷,田園風物的上佳詩作。
  • 【散文隨筆】鍋餅的傳承
    今天推送的這篇散文,是吳興玲的《鍋餅的傳承》,是吳氏鍋餅這門技藝的傳承,小小鍋餅,承載著吳家做人做事的品格與修為,貨真價實、精製細作,而且在傳承的基礎上還在不斷創新,這著實是難能可貴!吳家鍋餅就在咱大濟南的芙蓉街北頭兒,有機會走到那裡,我是一定要去品嘗的。但願這篇文章能把吳家鍋餅,過去叫作廣聚鍋餅的濟南老字號傳遞給更多的人,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嘗一嘗。
  • 【散文·遊記】鸛雀樓聽鸛雀鳴
    水平(戶口簿如此,將錯就錯)30年爬格子,初通文墨,公文、新聞、雜文(詩詞、散文、隨筆),敢說安身立命,不求成名成家。華牌(拱豬)技長,太鋼比賽三連冠;收藏(毛澤東出版物、文革瓷)頗豐,家中藏書五書櫃。從小喜文藝、愛唱歌,但難遂願。近年,公園、室內中老年合唱團隊風起雲湧,哥倆樂此不疲。有文字把弄,有歌曲狂飆,平生足矣!
  • 【名家風採·詩韻人生】桂清揚、陳金茂
    馨提示:請點擊上方《世界經典文學薈萃》一鍵關注哦《世界經典文學薈萃》海納百川,薈萃精品,本平臺選編的作品具有多樣性、獨創性、豐富性和唯一性,文學類包含詩歌、散文【名家風採·詩畫人生】桂清揚(詩歌)、汪維炎(攝影)桂清揚博士||回眸【名家風採·桂清揚詩歌專欄(第23期)】英漢雙語版||意識漂泊【名家風採·李桂秋(作者)、桂清揚(譯者)詩韻人生】投稿須知1·本平臺長期徵集精品,詩歌(古詩詞和現代詩)、散文、隨筆、遊記、小說、人物傳記、快板、相聲(文字版)
  • 名家專欄 | 九人九首詩:窄了的夢突然變成很寬的愛
    陳惠瓊,生於廣州西關,《中國散文詩年選》(花城出版社)編選,《中國年度詩人作品精選》(中大出版社)主編之一,廣東散文詩學會會長。作品發於《人民日報》《文藝報》《羊城晚報》《作品》《山東文學》《散文選刊》《意林》《中國作家網》等,選入《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散文詩百年經典》《中國散文詩100年大系》《中國精短美文年選》《廣東50年散文精選》《中國當代詩人代表作名錄》《新詩百年紀念典藏——全球華人百人詩選》《中國百年詩畫典藏》《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等選本。
  • 【名家展廳】李木生作品展
    馬桑樹下訴衷腸,思來想去扯不直。妹的心事多又多,纏在哥的山歌裡。,提前祝賀他八十九歲生日(他是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二日出生),沒想到,按預約和黃老本人的指示在徐辛莊鎮尋訪近兩個小時,卻始終找不到萬荷堂,此期間黃老家中電話又無人接聽,後在一熱心人指點下終於尋至萬荷堂。
  • 散文名家筆下的南豐:《最是橙黃橘綠時》
    全國散文名家走進南丰情的賦予,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這期,請欣賞董曉奎筆下的南豐《最是橙黃橘綠時》刊於《寶安日報》2020年7月12日董曉奎 供在五穀豐熟、大地流金的美好時節,我跟隨全國散文名家採風創作團來到了南豐,想不到,為期三天的採風居然是一場文火細煨的療愈之旅,收穫來得不動聲色,令我頗為意外,感念不已。為紀念曾鞏誕辰1000周年,南豐人傾城而動,大街小巷歡歌笑語,橘子也紅了。一系列形式豐富、全民參與的慶典活動,將這座小城的歷史內涵、文化意蘊、風格氣韻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 【散文隨筆】陳永盛隨筆二則
    《陳永盛隨筆二則》,喜歡就請在內文的左下角點讚,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讚賞原創是對作者的鼓勵,更是對平臺的支持,謝謝大家!                                                            ——劉俊韜
  • ...聲處:評《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散文隨筆精選》
    在民國那批文人學者群體裡面,有一個人總會給予三十幾歲如我這樣的讀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說是熟悉,回頭細數,會發現對他文字的閱讀量竟然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其他作家,而每一篇文章付出的認真和下的心血,挖掘之深度,又是前所未有,以至於時至今日我都還能清楚地回憶起「孔乙己也許真的死了」裡面「也許」與「真的」之間詭異搭配和更加奇特的用法解釋,「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那種隱含神秘主義色彩的婉轉與孤寂
  • 玩壺這麼久,民國這八位紫砂名家,你知道幾個?
    談及紫砂壺,時大彬、大亨、鳴遠、紫砂七老等名家,盛名遠揚,剛入門的壺友也能說上幾個。而在紫砂壺大發展階段的民國時期,也出現了一大批制壺好手,但相對來說,非資深壺友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們的作品流傳至今,也深受業內藏家追捧,一起盤點一下。
  • 《把每一天當成人生獎賞》:一本散文、隨筆與詩歌的集錦
    蘊含一定的哲理性,通過閱讀這些知名大家的生活散文,可從中汲取些積極的、正能量的力量。似乎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中修行,可以從名家的生活散文中汲取積極的力量,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形成喜歡的生活方式,這便是看這本書的意義。每一篇都很美,是各大名人智慧的凝縮,閒暇的時光讀它,有一些事也會豁然開朗。
  • 民國十大才女,為何被稱為才女,有哪些成就
    籍貫安徽太平縣嶺下村 ,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縣丞衙門裡,她一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滬江大學、國立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任教。後到臺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任教。她筆耕不輟,被喻為文壇的常青樹。 6、陸小曼   民國 陸小曼 陸小曼(1903年-1965年),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