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太白》第2卷第10期(1935年8月5日出版),作者沈起予。
約摸一刻鐘,車才到了一個名沙河的小鎮,此處有公共汽車直達,據說就是廣州的名物「沙河粉」的產地。再從鎮口上向左走,便是到白雲山的路。沿途栽著傘蓋形的熱帶植物,附近時時有小的石獅石馬之類的零亂躺著,似乎都是那些荒廢的古鎮遺留下來的。車再向前走,那些矮小的山堡上正有許多累累的墳冢被發掘著,等一問T教授,才知道直到山腰一帶的土地已被中大收買為農學院的第二林場,因之其中的古墳都得限期遷出;倘若過期尚有未遷葬者,則統由學校自動發掘,現在正是遷葬的期間。
可是T繼續告訴我,奇現象就在此發生了。原來這白雲山一帶是號稱粵中的風水地,所以在這紛紛遷葬的其中,竟然有一位「有力者」在林場的範圍內看中了一塊地方,要農學院為他保留下來作為墳地。對這種一面要人遷出,而同時又有人要趕進的奇事現在農學院正在不知作何應付。
因為T教授談到了大學的事,這時我便問及學院中的讀經復古的情形。他說:這當然是文學院的中國文學系頂糟,其中簡直沒有文藝思潮或文學概論之類的課程,所設立的講座,統是東一個「賦」,西一個「詞」的傢伙;更奇怪的,是那位不準用「她它」「底地」而提倡讀古文的系主任卻喜歡著西裝;據說曾有學生問他為何既要復古而又愛穿新式衣裳而使他紅過臉。T教授又說:不但學生對這位系主任不滿,即別系的教授們也頗對之抱反感。有一次因為別系的教授監視考場而容許了學生在試卷上橫寫之故,竟互相發了場衝突。
在我們這樣的漫談中,車即在山下的白雲酒家前停住了。這酒家是一種舊式遊園的建築,一進去便見著東是一亭,西是一閣,有荷池,有小橋,有迴廊,更有不少的木匾和對聯之類。待穿出這酒家後,我們才走上了登山的石梯路。
可是,不幸我們剛走了一程,久停的雨又下起來了。於是我們即刻躲到旁邊一個巖壁上的亭子內去,就在這裡T又說了些關於山上的廟,廟的來源及在山上時時出沒的強盜等類的故事,而最使我驚異的,是在T的另一些談話中,我竟聽出了他在同學時代的不曾有過的許多新的見解。
這時我懷著感慨的心情,時而四顧後面的山峰,山峰果然也算雄壯,時而往下俯視下面是延展著的青蔥的阡陌和起伏著的堡壘似的丘陵,而從這一面落下來的雨線,似乎也加快加長了些。山腳的白雲酒家在林蔭中隱現著,稍下一點的清溪上的一所瑞士風格的建築(據說名倚雲別墅),更似一幅美麗圖畫。處在這居高臨下的境地上,我的心境不覺又爽快了。怪不得自私者竟想在死後也要把屍體拖到這裡來,怪不得葬了若干年的洪秀全也要被後來的權貴者趕走——雖然他們的主意並不是要到這裡來死看風景!
待雨稍停,T便引我下山到倚雲別墅小酌。一走進去,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帶佛教性的名素社的團體的設立,室內有地毯,有沙發,有富麗的帷幔,壁上除了油畫之外,還掛有「肅靜」一類牌示。旁邊有精巧的遊泳池和涼亭,依著水溪的高下而建成的遊園中,還置了不少珍禽異獸和花卉。一切都很精幽,但與白雲酒家比較起來,則又一切都很現代化。不久,白衣侍者便拿著簿子來要我們籤名和問菜。一看其章程,才知道他們並不是純粹營業,而是除了社員之外,僅招待高端遊人的。這樣,我們便在富麗靜潔的客廳中,很舒服地吃了一餐有「雞三味」和「雙蒸酒」等的飯,才回了家。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