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向陽而生
扶貧讓一隻船
在汀溪紅嶺找到了落帆的願望
張法官的溫情不是花朵
是青青的枝
讓汪臘花家的冬天過後總有新葉
帶著希望
勇敢地生活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似柔弱似水,卻總是能夠給他人帶來希望與光明。張法官便是這般溫暖的人。
對張法官最初的印象是在朋友圈,看著她為貧困戶認真地宣傳茶葉,字裡行間透露著滿滿的關切。後來,又在幾個共同的群聊裡都看到了她略帶生澀卻真摯的推薦,不由得讓人想了解,這個辦案時嚴肅謹慎、生活中溫柔內秀的女法官,究竟在她的扶貧之路上留下了怎樣難以割捨的情結。而當我向本人求問時,她僅僅驚訝了一瞬,隨後笑著說:你去走一走,就知道了。
說走就走吧!趁著每月走訪慰問貧困戶的時候到了,我便跟著張法官一同趕到她心心念念的紅嶺村去。
一個多小時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將我最初的興致勃勃澆滅了大半,體質顯然也不好的張法官蒼白著臉色,講述著大山深處貧困戶的艱難與奮鬥,多年的扶貧經歷,她對這山水人文如數家珍,有心酸也有欣慰。直至到了半山腰上,車已無法開進荊棘遍布的山路,張法官抱歉地說:「後面得辛苦走一走啦。」隨即提著自己帶來的水果等禮品,帶著我們一步步爬上高山。
下
2020.03.20
鄉
遠遠地,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喚著張法官的名字迎了上來:「算著日子快到了,我就知道你這幾天肯定要來!」隨即親暱地握握張法官的手,念叨起「怎麼又帶東西來,都說了不用的」。張法官只笑笑,像回家探親的女兒一般傾耳聽著老人掩飾不住開心的「埋怨」,時不時問兩句近日來健康、生活情況。
來之前的路上,張法官已經大致介紹了這位幫扶對象的情況,她叫汪臘花,一直與身體殘疾的女兒相依為命,因年老體弱,又要照顧女兒,無法在外謀生,主要生活來源便是這自家山地上的茶葉。如今又快到茶季,一直惦記著的張法官便主動承擔起了「帶貨」任務,努力為這片茶地做起宣傳。
陽春三月
萬物生機盎然,汪臘花特意帶我們去看了張法官送給她的果樹。「長得真快啊,去年我將它栽下,今年便冒出許多新芽。大媽,我們的日子也一定會像這小樹一樣,越來越好。」張法官笑著說。
汪臘花高興地點點頭,還向我們展示了一把砍伐枝椏的小農具,「張法官還送了我這個,給樹修枝方便多啦!」
兩人一起給小樹苗澆了水,嫩綠的枝丫帶著期許和希望,在春風裡漸漸舒展,終將成為一片蔭涼。
專業滅蟻
來到汪臘花的家中,我發現木製的牆梁上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孔,汪臘花告訴我這都是白蟻啃食的,「多虧張法官幫我聯繫了縣白蟻辦,找來了專業滅蟻師,他們每年都會定期來滅蟻,現在好多啦。」
隨後,張法官又仔仔細細地問過汪臘花和她女兒的身體狀況、生活中是否有其他不便,既像家人、又似好友,閒話家常裡帶著細緻妥帖的關懷。
正當我們準備離開趕往下一個幫扶對象家時,汪臘花卻突然拿出了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當著大家的面塞到張法官懷裡,不等她拒絕便搶到:「每次都收你的禮物,就想也給你留點什麼,其他的你也不肯要,想來想去也就這點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LOVE
說著,老人一直帶著笑的聲音裡多了幾許哽咽,
「這些年你每個月都過來,給我們帶來了好政策,也幫我們母女倆解決了大大小小的難題,一個電話就能為我們忙前忙後,比我自己想的都全,難為你啦!」
聽到這,張法官的眼眶也紅了,
「大媽,這都是我們幫扶幹部應盡的責任,再說這麼多年的相處,咱們就像一家人了,哪裡還要說什麼謝不謝呢。」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
她每年要承辦上百件案件。繁重的工作量並沒有讓扶貧變成一種形式,而是真正地成為她心中放不下的一絲牽掛。很難想像,外表柔弱的張法官傾注了多少熱情,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保證每一個司法案件的質效,保障每一個幫扶對象的幸福生活。
一句簡單的「我願意,我無悔。」
是張法官在扶貧之路的真實寫照
也是
涇縣法院全體幹警在結對幫扶時的
莊嚴承諾
• end •
原標題:《奉獻微薄之力,點亮希望之燈 ——涇縣法院結對幫扶責任人張英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