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洪峰過境武漢,這些建築見證了歷史

2020-12-12 武漢發布

▍一牆之隔,乾濕分離(攝影/沈忱Stephen)

7月12日晚23時,洪峰經過武漢,最終水位28.77米,位列歷史第四位,江城無恙。

今年3月武漢便已在準備汛期工作。7月漲水,有專人日夜在堤防巡查,江灘入口封閘,守堤人再登龍王廟籤下「生死牌」。

武漢地處典型的長江中下遊水網地帶,被長江、漢江分隔為三鎮鼎立之勢。千百年來,九省通衢的武漢因水而興,也始終直面來自大江大河的挑戰。

武漢人民是見過「大場面」的。在《武漢地方志》的記載中,「大水」幾乎每三年就來拜訪武漢一次。在有水文記載的年份裡,1931年、1954年、1998年等年份的洪水都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嚴峻考驗。

武漢是一座在與洪水的博弈之中創建成長的城市,今天,我們一起踏訪幾處武漢抗洪地標,去感受這座城市豐厚的歷史。

▍防洪紀念碑建於1969年,為「毛澤東同志為武漢人民戰勝1954年洪水題詞」而建的紀念碑。

毛澤東親筆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1954年,長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武漢關水位達到29.73米(至今仍是最高水位),洪量相當於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總洪量的10倍。

當年長江邊的136公裡堤防底子薄弱,最高僅29米,低處26米。「武漢防汛總指揮部」緊急成立,工人、農民、解放軍、學生等近30萬人參與前線抗洪,全國馳援武漢麻袋、草袋等物資。

經歷了一百個日日夜夜艱苦卓絕的鬥爭,洪水終於在10月3日退到警戒水位以下。

▍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年歷史。龍王廟位於漢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的左岸,自古就是漢口防洪的關鍵,因市民在這一帶修廟祭神祈福而得名。

龍王廟大堤上曾經樹立過5次生死牌,分別是1996年、1998年、1999年、2016年和2020年。

1998年,長江發生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這也是當代武漢人最為印象深刻的一次。武漢關最高水位達29.43米,江水倒灌,城市內澇。

龍王廟自古就是防汛要衝,石碑上銘記:「龍王廟是漢水入江之口,乃武漢之地標,漢口之源點,漢正街之大門。」「漢口者,漢水入江之口也。」

近4萬人的防汛大軍堅守在400多公裡的長江堤防上,不少官兵立下「生死牌」。

池莉曾在小說《水與火的纏綿》裡記錄這次洪水,「海陸空部隊全上了。曾芒芒也上班了。上班就是上堤。軍民聯合,組成了人牆……9月19日,洪水終於過去了。」

▍天興洲由長江泥沙自然衝積而成,距今至少有800年歷史。在清同治年間,就有長江「添新洲」的記載,後更名為「天興洲」。

天興洲遇洪水時極容易成為汪洋。2016年洪水時,天興洲上280位洲民全部轉移,為江水行洪讓道。

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武漢兩天潑下22個東湖,一個星期下了半年的雨。上遊的江水也聚在武漢段。

截至7月6日,全市有60萬人巡堤查險;武漢地鐵運送乘客80萬人次,準點率達99.8%;長江隧道6日凌晨局部進水,經2個小時排漬恢復暢通。

那段時間,武漢創下了周降雨560.5毫米的紀錄。武漢人民也創造了排漬的歷史:中心城區超九成漬水一夜消退。

▍江漢關於1924年落成後便成為武漢的標誌性建築,後定名武漢關,距離武漢關水文站不過幾十米。武漢關水文站監測著武漢市的汛期水位。

1931年,江漢關大樓一樓淹水,海關工作人員和報關人員靠划子進出。大樓外面現在有1954年的水位標誌牌。

1931年,暴雨連下三個月,江河水位暴漲,江漢關水位達28.28米。

雖然這次洪水並非歷史最高水位,卻成為破壞性最大的一次。因三鎮堤防年久失修、抗洪能力薄弱,從7月25日起四處潰堤。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三鎮幾乎盡沒水中,昔日繁華鬧市中平均水深3米。

當年的武漢市民,打造2000多隻船隻在市區穿梭,在重要街道上架設木橋行走,大水直到9月7日才退卻。

▍禹功磯是天然而生,怪石嶙峋,直劈江浪。傳說中,這也是「大禹治水」成功之所,故得此名。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晴川閣作為禹王廟的增建之所落成於禹功磯上。

晴川閣·禹功磯立於江水之上,任古往今來洪水洶湧,我自巋然不動。大禹治水的傳說,既是我國先民舉族動員開創華夏文明的象徵,也激勵著從古至今的武漢人民開闢江河堅守城市。

在危難與挑戰面前「不服周」,戰而勝之,是武漢這座英雄之城傳承千年的氣節。

▍今年沒有緊張感,好奇心依舊。人們在江邊看漲水。

武漢人既有不屈不撓的意志,也有眾志成城的力量,更有海納百川的智慧。從1931年到2020年,汛期洪水依舊嚴峻,但卻不再能像從前那樣動輒給武漢造成巨大災難。

武漢人從無數次洪水中吸取經驗,也學會和它共處,打造海綿城市,海綿江灘,提升排澇能力。

洪峰過境,不久之後,又可以在江灘看到翩翩起舞的阿姨,玩輪滑的孩子,人們的喜怒哀樂都說給江水聽。

洪水終將退去,城市永遠向前。

來源 |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洪峰已順利過境武漢!湖北、江西多地開閘分洪
    導讀:7月12日23時,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通過漢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為歷史第四高。專家預測從14日起,水位會有明顯的逐步走低,未來再有大洪水可能性不大。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李果編   輯丨周上祺根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實時水情監視及預報分析稱,7月12日23時,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通過漢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為歷史第四高。
  • 渭河第1號洪峰順利過境
    渭河第1號洪峰順利過境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8-20 09:02:38
  • 長江洪峰通過長江武漢段,專家稱不排除「複式洪峰」形成
    省水利專家分析說,今年7月份以來,長江中上遊出現了歷史同期少見的大範圍、長時間的降雨過程,形成長江上遊洪水、洞庭湖洪水和鄱陽湖流域洪水,「三峰」疊加,形成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大洪峰。長江水文局預計,未來兩天,長江武漢關水位還將持續回落。
  • 新一輪洪峰過境 重慶嚴陣以待
    8月13日,涪江洪峰過境銅梁。通訊員 郭洪 攝/視覺重慶通訊員 劉洪滔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記者8月13日從長江上遊水文局、重慶市水利局、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了解到,受上遊強降雨影響,今明兩天,重慶涪江、嘉陵江、長江流域將陸續出現洪峰水位,預計新一輪洪峰將於15日通過主城水域。我市已啟動洪水防禦Ⅱ級應急響應。市水利局及多個區縣已提前研判形勢、加強監測預警、部署防禦措施全力應對。
  • 今明兩天長江武漢關水位將持續回落 專家稱不排除「複式洪峰」形成
    省水利專家分析說,今年7月份以來,長江中上遊出現了歷史同期少見的大範圍、長時間的降雨過程,形成長江上遊洪水、洞庭湖洪水和鄱陽湖流域洪水,「三峰」疊加,形成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大洪峰。為何預報的洪峰提早一天抵達武漢?
  • 早安武漢|洪峰過後會有下輪洪水嗎?專家:不排除有「複式洪峰」
    2020年7月12日23時洪峰經過武漢按照長江委最新預測長江武漢段水位在未來5天內將呈逐步下降趨勢但水文專家提醒洪峰過漢後長江仍可能出現複式洪水(圖為7月13日,漢口江灘。記者任勇 攝)根據長江委水文局7月12日的預測,此輪洪峰將於7月14日凌晨抵達武漢,屆時武漢關水位將會達到29.00米左右。為何洪峰提前一天進入武漢,且洪峰水位比預報降低0.23米?為何預報的洪峰提早一天抵達武漢?
  • 臨海:加強戒備嚴陣以待 靈江洪峰順利過境
    為確保靈江洪峰順利過境,臨海各有關部門早做準備,嚴陣以待。   昨天晚上11點,記者在臨海西門水文站看到,靈江水位已經達到5.6米,而且還在上漲。發現有群眾到江邊觀潮,存在安全隱患,古城派出所立即組織力量,在靈江江濱路沿線開展巡查,對觀潮的群眾進行勸離。
  • 洛河上遊超大洪峰過境盧氏東虎嶺 駐村幹部三天三夜守護一線
    8月6日清晨6時許,洛河上遊靈口水文站通報,由於受近期強降水影響,洛河上遊已經形成超大洪峰,洪水流量3010立方米每秒,超過「7·30」「7·24」兩次洪災流量。洪峰經過進村攔河大壩警訊就是警報,抗洪就是戰鬥。
  • 長江最大洪峰過境重慶,水位超過1981年
    直擊1981年來長江最大洪峰過境重慶 攝影:唐浩 剪輯:陳曉玲文 | 成靜8月20日4時,長江江水漫過了重慶寸灘水文站「1981年洪水位191.41米」標記,這標誌著長江重慶段出現突破1981年歷史極值的洪水位。
  • 洪峰流量或迎歷史最高記錄
    8月16日,射洪市金華鎮書臺村,涪江洪峰過境,救援隊員正在救援被困車輛。劉昌松攝(視覺四川)8月17日,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8月17日13時許,搶57094次、搶57096次兩列重載貨物列車分別被機車推上寶成鐵路上下行涪江大橋,應對洪峰過境。
  • 【標註版】拒絕救援的「洪峰漂流者」
    7月13日,有重慶市民報警稱,洪峰正在過境的嘉陵江中有人被困。消防官兵駕衝鋒舟沿江尋找1小時發現7名「落水者」,但7人均拒絕救援。
  • ...上第二大洪峰過境 被「困」一天一夜的上海旅客得發燒友的槳板...
    8月17日,根據四川省成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監測數據,14時45分,沱江幹流三皇廟水文站出現洪峰水位446. 55米,洪峰流量810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6. 0m,超保證水位3. 71米。—— 此次過境金堂的洪峰為歷史第二大,僅次於1981年7月11日的洪峰,當時洪峰流量為量8110立方米/秒。
  • 渭河洪峰過境,看看這水有多大...
    為確保渭河洪峰安全過境,華州區啟動渭河IV級防汛應急響應,沿河各鎮及相關部門齊心協力,積極備戰,赤水、下廟、柳枝等鎮辦積極開展巡堤查險和人員疏導勸離,各值班民警實行24小時汛情巡查制度,黨員、幹部、志願者紛紛上堤查看水情,堅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直擊兩江洪水| 洪峰過境合川:路面水深兩米多,市民踩隔離欄杆通過...
    近日,受上遊暴雨影響,涪江、嘉陵江水位猛漲,8月19日,第5號洪峰過境合川,洪峰通過合川水域,數公裡濱江路被淹沒,合川城區多處積水。社區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值守72小時 只睡了3個多小時「從接到5號洪峰過境的消息以來,我們已經連續值守了72個小時了。」
  • 洪峰過境時,他奮力託舉溺水男孩!之後還來個教科書式的心肺復甦
    8月18日17:30時許,水利部門預報,洪峰將經過萬州。這天下午,徐文祥路過萬州城區萬達廣場北濱路段長江邊,準備去看看漲水。 忽然,江邊跑來幾位少年,帶著哭腔,指著江面喊了起來:「叔叔、叔叔,我同學落水了,快救命!」
  • 洪峰將在2至3天內抵達武漢 上千名空降兵封堵河堤決口
    洪峰將在2至3天內抵達武漢 上千名空降兵封堵河堤決口 2020-07-13 19:55:43 來源:荊楚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洪峰將在2至3天內抵達武漢】據長江日報,12日,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未來2到3天,洪峰將相繼通過漢口、九江、大通江段。
  • [分享]武漢建築博物資料下載
    規劃專家接受楚天金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為武漢人耳熟能詳的漢口水塔,將規劃建成「水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昔日漢口水塔蘇式老建築「武漢展覽館」,已化為幾代老武漢人的嘆息。而漢陽鐵廠、宗關水廠、南洋大樓、青山紅房子……對於這些為武漢人耳熟能詳的「老房子」,如何進行有效保護和利用,使其「延年益壽」,煥發活力,成為尤為迫切的課題。
  • 洪峰過境小區積水,女子趟水出門上面遇到大蛇
    受洪峰過境影響,該家屬區內積水半米多深,一名年輕女生趟水出去上班的路上,突然失聲尖叫,「蛇!有蛇!啊~~~」。
  • 2020長江洪峰到哪裡了?最新消息:已通過武漢
    根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實時水情監視及預報分析:  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通過漢口至九江江段。  長江幹流漢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峰現時間2020年7月12日23時;  長江幹流九江站,洪峰水位22.81米,峰現時間2020年7月12日18時;  鄱陽湖湖口站,洪峰水位22.49
  • 長江汛情速遞 | 長江洪峰順利通過武漢江段、城陵磯站 南京段持續高水位
    2020年7月13日長江主要港口水情13日17時,長江幹流漢口站水位28.74米,比洪峰水位28.77米有所下降。這標誌著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經順利通過武漢江段。漢口站本輪洪峰水位,居1865年以來第4位,僅次於1954年、1998年和1999年。目前,長江中下遊洪水洪峰已通過漢口至九江江段。長江委方面介紹,這次調度過程中,三峽水庫發揮了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