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玩」文學的王小波,死前完成一部巨作,成為文壇「寵兒」

2020-12-18 豆芽老師00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王小波

23年前,世界上少了一個有趣的人。

曾有人這樣說過,王小波將會和魯迅一樣地影響幾代人,他的作品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經典。

「時代三部曲」、「懷疑三部曲」、《沉默的大多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些經典的作品,都讓我們見識到他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23年過去後,一句「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而把「變得有趣」作為人生目標,給了人多大的啟發。

有趣的靈魂,是歷經苦難後的智慧與豁達

在1969年,有理想的青年人對外面的世界有了很大的嚮往,

3月,在教育部禮堂裡,一位來自雲南的負責人給北京的知識青年做宣傳,硬是把雲南說成了「世外桃源」:「頭頂蘿蔔、腳踏甘蔗、摔一跤伸手就是一把拇指粗的花生,還有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

不懂世事的青年被這虛像所迷惑,都有著一股嚮往。最後王小波在父母的解說下,防守去。但令王小波想不到的事在插隊的生活艱苦,給予不了生活上的問題。

知青們的夥食經常是鹽水泡飯,沒有休息的階段,造就了王小波的身體出現了危機。隨後在在他之後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雲南明媚的陽光和美麗的土地,其中的《黃金時代》的寫作給了不少的靈感。

在恢復高考後,1978年26歲的王小波考上人大,就讀貿易經濟專業。1980年他和李銀河結婚,兩人在生活和精神上給予了對方充足的安全感。

80年代李銀河留學美國,王小波跟隨赴美留學,而他開始了自己寫作的人生。

1988年,李銀河獲得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就反回中國謀生,王小波在人大和北大任教。這期間王小波大部分時間都在寫作,後來他完成了《黃金時代》。就算是作品已經發表了,但是他苦於無處發表,就給許倬雲寄了稿子過去。許將稿子推薦給了臺灣《聯合報》,獲得了中篇小說大獎,隨即在臺灣出版,獲得了人們的好評。

黃小波的文字大膽生性,他敢於紕漏人們所不敢的現象,這點在文壇並不適用。1997年去世的作家有7位之多,除了王小波外,沒有人能大紅,王小波是個例外,自己想不到去世以後自己的作品再一次享譽世界!

王小波的作品如今依舊霸佔各大網站圖書銷售榜的前列,特別是《時代三部曲》最為暢銷,成為了各大人士捧讀的讀物。

來看看名人都是怎樣點評王小波的?

魯豫:

「一開始的感覺就是惱羞成怒,我早幹嘛去了!可是現在去想,可能那個時間段剛剛好,如果我早一點讀的話,我不能夠保證,我會不會把女青年「陳清揚」、男青年「王二」當小黃書一樣讀。」

高曉松:

說起王小波,我有千言萬語,但是真到了要講他的時候,又不知從何說起。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連作家馮唐都是王小波的粉絲,他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書,在難過的時候,一口氣讀完了《黃金時代》。他這樣說的:

「當時快樂的程度,不亞於阿基米德在澡堂子裡發現了浮力定律,差一點提了褲子狂奔到街上。」

讀《黃金時代》看到的是你的影子,一個朋友曾忍不住把《黃金時代》讀過一遍又一遍。每次讀都會被書裡男青年王二和女青年陳清揚之間,發生的荒誕的情愛故事所吸引。

同時,王小波的有趣更是為這本書增添了靈魂,「儘管我一直強調,顏即正義,但是我也會喜歡一些有靈魂的醜男,比如王小波。

很多的時候在物質基礎滿足不了的時候,精神也是匱乏的,對任何事物充滿了恐懼,但王小波總用文字來感悟你,外面對誘惑,物質到底該怎樣做!

人言可畏,有些人莫名其妙就成為了犧牲品。在生活中不免會遇見艱難,在你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怎樣的時候,不如靜下心來讀一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吧。

王小波所要告訴你的事,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想要一帆風順的生活,還不如得過且過!

我想在我們對生活有疑惑的時候,讀一讀這本書,你會發現,過了心裡的坎,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根本不算什麼!

一本書就需要就是幾十元,就是你在飯店一頓飯的錢,飯吃進肚子裡去能解決溫飽,但王小波的文字能幫助你找到混亂中的自我。

如果你也想品一下這本書,點擊下方的看一看即可: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是知青文學的翹楚,劉心武:王小波去世是文壇的損失
    註:根據評判的標準,看一部書是不是色情文學,主要看其中的性描寫是只是單純地描寫性,還是通過性在傳達著另外一些信息。如果是前者,則的確是色情文學,而如果是後者,就不是色情文學,而是情色文學了。顯然王小波的作品,是後者。這麼年來,很多人把王小波的作品當做色情文學,實在是冤枉了他。
  • 王小波「性文學」贏文壇,馮唐:我發現了快樂,差點提了褲子狂奔
    陳清揚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破鞋,最後索性已經冠上了破鞋名號,倒不如成為真正的破鞋。王二因傷遇到陳清揚之後,兩人便開始了以友誼之名搞破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們反而不敢再去正面指責陳清揚。《黃金時代》是一部時代諷刺作品,裡面大膽的對「性」進行了描寫,粗俗的語言直擊人心。
  • 死後23年,其巨作再次「掀起」文壇熱風!王朔:他活著,我不如他
    不服命運的王小波死前留下了巨作《黃金時代》這位北京小生王小波的文字,他的《黃金時代》算是幽默的、諷刺的、理智的,可以讀到的東西有很多,而所有的東西都指向同一點:對生命赤誠的熱愛。就算是在那個嘈雜的時代,王小波的文字還是讓文章顯得生動有趣。
  • 23年前,王小波撞牆病亡,葬禮冷清無一同行相送,死後卻被封神
    王小波的願望是大多數人的願望;王小波的人生是被誤解的人生。 王小波的本人和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他不但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思考者。 有人說: 「他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了不起的開端。」
  • 王小波生時寂寞,死後成為「教父」,流氓小說卻在23年後登上神壇
    這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的一句話,他愛生活,愛自己,愛李銀河。王小波的一生,活過,愛過,寫過。他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真正用力活過的人。王小波生時寂寞,死後成為「教父」,流氓小說卻在23年後登上神壇。這時的李銀河在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她也沒能想到十月份與丈夫在機場一別,竟然成為兩個人的永別。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時候曾經寫過《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王小波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發現時,王小波身邊還有未完成的著作,牆壁上還留著牙齒刮過的印跡,看上去死得特別痛苦。
  • 王小波《黃金時代》:大尺度性描寫,不是對抗荒誕現實的唯一據點
    當大多數人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時,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顏色的小說,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性描寫,但為什麼這麼少兒不宜的作品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甚至被評為「20世紀中國小說一百強」呢?,完成了一種對中國讀者來說還比較陌生的狂歡性文體,提供用現代漢語寫作的狂歡體小說。」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撞牆而死?生前悲哀,死後意外爆紅
    「性"是一件重要而尋常的事情關於性,王小波是這樣說的: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的主題。古人說:『食色性也。』想愛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為人性的障礙。
  • 罵魯迅,批金庸的「文壇惡評家」王朔: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他喜歡公開批評眾多文化名人,言辭激烈,毫不留情,因為被稱為中國的"文壇惡評家"。實際上,文學批評自古就是伴隨著犀利的言辭,果斷出擊。說起"喜歡批判"的文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主地想到魯迅,而相比今天,文學似乎就已經成了不敢提及的殤。無論是科技力量在社會佔比重,還是經濟的發展,文學都已經完全邊緣化了。
  • 文壇「差評王」王朔,痛批金庸魯迅餘秋雨,為何對王小波情有獨鍾
    雖然作品出名,但比起他的作品,最出名的莫過於他的「毒嘴」,堪稱文壇「差評王」。王朔評價金庸王朔認為金庸是個糟糕的通俗小說作家,他曾把瓊瑤和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較,說一個只會寫賺別人眼淚的東西,一個只會寫打打殺殺的東西。
  • 海歸研究生王小波,投身文壇被視「異類」,高曉松:神一般的存在
    這句話,出自餘秋雨《蘇東坡突圍》一文,本講的是蘇東坡這位大文豪,可巧合的是,把它套用在王小波身上也正合適。正如蘇東坡一般,王小波在世時也不出名。雖掛著「自由撰稿人」的名頭,家裡卻連水都沒有,全部的家當也就一臺電腦、一把椅子和一張床了。是啊,在那個年代,所謂的「自由撰稿人」哪有什麼活路。
  • 人生不過是一部黑色幽默劇:為了生存王小波當年差點當了貨車司機
    王小波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王方名是個文科教授。出於自己一生慘澹人生經歷,老父親教育五個子女,絕對不要搞文學,這沒出息還會「惹事」,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後來,王小波只得聽從家裡人的意見,選擇了比較「實際」的理科,好像此生就與文學無緣了。荒誕的歲月,荒誕的故事,卻是真實的人生。
  • 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因為「黃色小說」火了,王小波還是敗給時代
    王小波是一個敢跟時代抗爭的人。在王小波的年代,還沒有個性特別突出的人,王小波開了先河,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在他的年代,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王小波就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王小波還是一個幽默,有趣的人,跟他接觸過的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可能是天妒英才,王小波的一生像煙花一樣絢爛,但是,非常短暫。
  • 魯豫說它很解渴,王小波當它寵兒,《黃金時代》憑什麼牛?
    1997年,年僅45歲的王小波在自己郊外的工作室孤獨死去,死後有人看到他的牆壁上還留有抓痕,可見他死前異常痛苦。妻子李銀河在回來的機場聽到小波離世的消息,瞬間癱軟了。這位在生前說過「愛你就像愛生命」的王小波,如今卻把自己的生命丟失了。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卻被稱為「黃色小說」,王小波真冤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就是他的寵兒。《黃金時代》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裡面就有很多的性愛描寫。在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此書時,就被直接命名為《王二風流史》,被收入「風月系列」。由於這部小說帶有著許多情愛的色彩,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流氓小說」。
  • 年少不懂王小波,再讀《黃金時代》,他用文字顛覆了我們的道德觀
    我會一直戰鬥到死。王小波寫下這句話後不到一年,就在北京郊區順義的一個家徒四壁的小小的寫字間裡,意外去世了!雖然現在的王小波備受追捧,但生前的王小波卻十分落魄,當時的他並沒有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直到去世前,在中國文壇他也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的邊緣人。
  • 王小波以性為載體,用調侃笑對人生,高曉松評價:神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許多人以顏值掃出一片天下,但在中國文壇,憑著「有趣的靈魂」多年立於不敗之地的,王小波算是頭一個。1952年的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1992年,40歲的王小波從中國第一代程式設計師改行成為作家,由此開創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後來,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是無害的,但被壓抑久了,也就容易扭曲了
    《黃金時代》是已故作家王小波著名的《時代三部曲》之一,可謂是王小波心頭的寵兒。「我盼她時,她沒來;到她來時,我沒盼她。」王小波說。等他離世後,這本書才迎來它的黃金時代,4年時間大賣20萬冊,2001年,《時代三部曲》加印10次,印數20萬冊。王小波從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 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王小波,想要讀王小波,讀《黃金時代》就行了
    我就好奇了,王小波的書有這麼入迷嗎?懷著好奇的心,我也拜讀了《黃金時代》這部大作。果然王小波這本書在男生當中這麼「流行」,一頁一頁翻著男主人公王二對女主人公陳清揚的幻想,我竟有些看禁書的快感!《黃金時代》當初因為年紀小,不太懂他書裡面的什麼自由主義、什麼知青文學之類的術語,我只知道他的書和市面上的書不太一樣,他的書「說人話」,這就夠了。
  • 寫了29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撞牆身亡,葬禮無同行肯送
    早前,高曉松曾公開評價其: 「以我有限的閱讀量, 王小波 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王小波,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學家,這些都是他身上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