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金融支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國內外經驗

2020-12-14 銀行家雜誌

2015年,國務院頒布《中國製造2025》的要義在於推動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從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字三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弘揚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一種廣泛共識。那麼,我們該怎樣由工業大國轉向工業強國?該如何發展和弘揚工匠精神?或許我們可從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中找到前述問題的答案。有鑑於此,我們在簡要回顧國際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相關情況的基礎上,指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可作為工業城市未來的轉型升級方向之一,由傳統生產產業主導轉向多元產業聯動,如知識產業、旅遊產業、生產型服務業、生活型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從金融視角總結現有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融資渠道,以近代工業的搖籃唐山市為例,給出政府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作為轉型升級發展方向的策略建議,如提高政府定位、拓展品牌宣傳、多方融合資金以及提高運營能力等。

發展概覽:工業城市轉型方向

工業遺產一詞源於「工業考古學」,首次出現則是在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時間是19世紀末,直到20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對「工業考古學」的概念加以推廣之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理論和系統性實踐才得以真正的發展。1978年,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瑞典成立,成為第一個致力於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隨後,倫敦鐵橋峽谷、《有關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德國魯爾工業區改造等一系列保護措施和實踐也都促進了工業遺產保護的發展。國際上其他成功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案例還有:美國國家公園保護體系、法國南特工業遺產保護與再生、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及周邊地段以及韓國抱川藝術谷工工業遺產等。工業遺產保護的路徑有整體性提升、創意性展示和產業化升級等三條,保護模式不外乎博物館模式、景觀公園模式、綜合開發模式以及創意產業集聚區模式等四種。每一種模式都有其針對性強、保護效果顯著的適用對象,只有在其適用範圍內應用特定的保護模式,保護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有效。其中,博物館模式進行的適應性再利用以其在遺產保護方面的顯著優勢、在現狀實踐中的大量應用和在具體操作中的多樣形式,這其中,德國魯爾地區兼具生產功能的「活態」博物館(哈根LWL露天博物館)、綜合再利用的綜合博物館(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展示行業生產的工業博物館(德國礦業博物館)以及經營現代藝術或現代主題的現代博物館(奧伯豪森的儲氣罐)等當屬典範。

國內方面,隨著《無錫建議》、《關於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通知》(2006年)、《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導則(徵求意見稿)》(2014年)、《關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等一系列文件及綱領的頒布,以及798藝術區、岐江公園、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以及蘇河現代藝術館等實踐的成功,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國務院2013年批覆的《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共劃定老工業城市120個,其中地級市95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的市轄區25個,明確指出老工業區的改造要注重保護具有地域特色的工業遺產。然而,在這些城市,大量有價值的工業遺產仍處於「推土機」邊緣,搶救因未受廣泛關注而處於危急中的工業遺產已刻不容緩。有鑑於此,我們認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方向之一是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一方面是充分結合資源型城市的資源稟賦,由傳統生產產業主導轉向多元產業聯動,如知識產業、旅遊產業、生產型服務業、生活型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另一方面是在轉型過程融入新型產業和高端服務業,打造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範本或高地,融入《工業遺產之下塔吉爾憲章》的相關內容,如工業遺產的鑑定、記錄和研究;工業遺產的維護和保存;與工業遺產相關的教育和培訓等,與其他城市轉型方向錯位競爭,因為在現有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實踐中,絕大多數項目卻表現得默默無聞,相對為人所熟知的項目如紅坊也面臨困境。究其原因,一個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之一則是資金來源不足或資金來源單一下的商業化運營不力。有鑑於此,我們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梳理有關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融資來源問題,以供資源型城市參考借鑑。

融資來源:政府為主、其他為輔

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志願者)多方參與機制,其中政府起主導作用。英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撥款,輔以社會團體、慈善機構以及個人的多方合作,還有減免稅收、貸款、公用事業撥款、發行獎券或自籌資金等。美國主要通過法律手段為遺產保護提供資金保障,如國家歷史保護法建立了歷史保護基金直接補助項目和工程融資擔保項目,此外,還可動用捐款實施遺產保護項目,再者,還有各種基金會加入到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大軍中去。日本逐步形成以國家投資帶動地方政府投資資金相配合,並輔以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的多方合作。下面,我們結合具體案例簡析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融資問題。

第一,政府出資或稅優引導。政府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方面的資金來源貢獻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出資,如公益性工業遺產項目的全額出資。對於非公益項目,可制定有區別的財政支持政策,如德國魯爾區內凡得到批准的一般性項目可獲得28%投資額的資金,促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環保和廢廠房利用等項目可獲得80%投資額得資金。北威州規定「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企業在工業遺產項目改造地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者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二是稅收優惠,如1976年,美國政府為激勵對歷史建築的改造再利用,頒布《稅務改革法案》,要義在於政府通過對改造建築的評估,施行不同等級的改造稅收減免,不僅激勵了開發商對歷史建築的改造熱情,而且監管了改造項目的設計施工質量,最重要的則是不佔用政府預算。三是基金等其他方式,政府在助力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其他措施還有成立專項基金、放寬銀行信貸或簡化審批手續等措施刺激開發與保護。如德國政府的地產基金模式,政府通過地產基金買下埃姆斯工業園區,翻新改造後租售給私人公司建立科技創新中心或發展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或建立科研中心,所得收入再投入到新的項目中去。以上這些資金扶持和運作模式,既可以獲得基礎資金,又能夠鼓勵和增加環保、科技和新興產業的發展。

第二,PPP和PPP+BOT模式。PPP模式在歐美被認為是在工業競爭力下降和製造業就業下降背景下處理許多社會問題的良方,因其能夠充分發揮各方長項,協調政府、所有者、投資者和社區等各類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PPP模式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中應用的典範是費城海軍船廠,1958年,費城市政府與大費城商會共同成立PPP,聯合費城工業局等公共機構、大費城創新集群等建築節能專業機構以及在地產和綠色建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開發商還有在能源和物業管理方面的優質合作機構,將費城海軍船廠項目成功打造為促進城市復興、提升經濟、增加就業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樣本。PPP+BOT模式的應用典範當屬臺北的松山煙廠文化園區,根據規劃,松山煙廠的空間經營分為兩部分,A區屬古蹟與歷史建築區域,分三期由臺北市文化局完成修復工程後辦理委託經營,而B區則由政府以PPP+BOT方式辦理,臺北市分別與遠雄企業集團和臺北文創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籤約PPP,由後者對園區進行興建大巨蛋和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並營運50年,到期後將松山文創園區的營運權轉移回臺北市政府,即BOT模式。

第三,公益或慈善信託模式。目前,國際上常見的用慈善信託進行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保護的有英國的國民信託、英國的建築保護類信託、美國國家歷史遺產保護信託以及專注歷史文化名城災後重建的美國藝術與建築保護基金。其中,英國的建築保護類信託又分兩類,一類是在循環基金的基礎上運作多個項目,如蘇格蘭國家信託、建築遺產基金會、公民信託基金和蘇格蘭公民信託基金;另一類是為保護一處特定的建築或場所設立的信託,如新拉納克世界工業遺產保護信託,資金來源是南拉納克委員會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公司、遺產彩票基金和慈善機構等。美國國家歷史遺產保護信託與英國國民信託類似,是公益信託組織的典範,我們以國民信託為簡述該類信託的運作模式。國民信託成立於1895年,是英國一個脫離政府、獨立運作的公益組織,目的是為了全體國民的利益而保護優美或有歷史價值的土地及建築物。國民信託得以成功的要義有三:首先,立法保證。1907年,英國《國民信託法》規定受託的資產不能轉讓,同時還規定所有信託資產均應對大眾開放,並以收取門票為維護管理費用。其次,思想基礎。在國民信託成立之前,英國已開展數次古蹟遺產修複方式的討論,並對國民信託確立「不仿造、不主觀臆造、尊重文化歷史本身」的保護宗旨。最後,運營模式。國民信託確立「保護+向公眾開放」的運營模式,主要收入來源四:一是會員費,目前的會員約有380萬,每年收入約在2億英鎊左右;二是門票收入和禮品銷售收入,甚至還有自己的彩票銷售機構;三是租金收入,如將農田草場租給農戶等;四是節流,利用6萬多名志願者的積極性,節約了大量成本。

綜上,在工業遺產保護的資金來源方面,國際上的主要做法有政府出資或稅優引導、PPP和PPP+BOT模式以及公益/慈善信託模式。國內在工業遺產保護運作方式方面也有些許實踐,如無錫茂新麵粉廠的政府主導、公司運作和企業管理和北倉門蠶絲倉庫的先收購再租賃模式以及北橋倉庫的配套開發模式等,再如「廈門信託-重慶園林中國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慈善信託」和「華潤信託和園文化保育慈善信託計劃」的公益慈善模式等。

國內啟示:唐山樣本、政商融合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載體,工業文化是工業遺產的靈魂,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工業文化的傳承可以提升遺產價值,延續社會記憶,塑造區域特色,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工業遺產的保護更新;工業遺產的更新可以通過對遺產場地的保護、工業建築的改造和環境景觀的修復,為工業文化的傳承創造物質條件。因此,工業遺產的保護更新對工業文化的傳承也是一次機遇。眾所周知,英國在工業遺產更新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工業文化的挖掘和表達,並通過工業博物館、工業遺址、歷史工廠、工作坊和遺產公園等一系列空間模式實現了工業遺產更新和工業文化傳承之間的耦合,使得工業遺產成為具有精神內涵的「文化產品」。

雖然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但是在探索實踐中,也孕育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作為近代工業的搖籃,唐山市創造多項第一,如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中國第一條標準桂軌距鐵路、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中國第一桶機制水泥以及中國第一件衛生陶瓷潔具等。2013年,《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發布,唐山位列地級城市之一。2018年1月,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發布會上,發布了具有代表性、突出價值的首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100個,開灤煤礦、唐山鐵路遺址、唐胥鐵路修理廠、啟新水泥公司、灤河鐵橋、唐山磁廠等6家企業或遺存上榜,佔首批名錄總數的6%。2018年1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的通告》,啟新水泥廠和開灤唐山礦成功入選。

唐山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方面已做了諸多嘗試(詳見表1),如建設博物館以及開展工業旅遊等,如《河北省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將唐山定位為特色旅遊名城——工業旅遊名城。然而,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中,尚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政府定位還需提高,雖然在公開報導中將工業旅遊打造為轉型升級的方向,但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內涵遠不止此;第二,品牌推廣還需提升,目前國內對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認識度都較低,所以品牌推廣十是個共識問題;第三,融資渠道還得拓展,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運行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中,其資金來源多為國企出資,較為單一,同時,我們還了解到受「三去一降一補」等宏觀調控影響,唐山地區商業銀行卻還存在有效信貸投放不足的情況;第四,商業運營還得加強,門票收入和紀念品銷售收入應該唐山現有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主要收入來源,估計規模不是太高。

表1 唐山部分工業遺產開發情況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唐山為樣本,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定位為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方向,提高政府定位和品牌影響力,拓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內涵,政府資金引導、商業和社會資本融合的政商融合資金來源,提高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商業運營能力,保證長期可持續。具體而言:

第一,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定位為工業城市唐山的轉型升級方向,在錯位發展的同時提高政府定位。結合下塔吉爾憲章和《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國際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成功案例,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打造為知識產業、旅遊產業、生產型服務業、生活型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融合的多產業聯盟,如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遊項目;再如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等,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等業態。條件成熟時,可向國家申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試點或示範城市,進而拓展品牌影響力。

第二,打造「政府引導、商業和社會資本參與」的「政商融合」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融資模式。結合前述國際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融資來源,我們認為唐山市政府可設立政府引導資金,如成立工業遺產保護基金或工業文化發展資金,可接受唐山地區商業銀行的資金,通過稅優政策和補貼政策引導相關產業發展。同時,要多利用社會資源,如將前述的慈善信託模式拓展為「慈善信託+消費信託」模式,委託人(如唐山當地的旅遊公司)委託標準化的資金1000元,在一定時期內如1年可免費帶團參加指定工業遺產項目或相關主題活動如專題講座一定次數等。

第三,結合實際經濟情況和資源稟賦,升級改造現有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打造新生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探索中國特色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之路。如前所述,英國的國民信託運營可謂典範,除此之外,泰特藝術館的運營模式同樣值得借鑑,如在人流最為密集的北入口大廳(包括首層和地下一層)分別開設了一間綜合商店、一間書店、一間紀念品和衍生品零售店和一間原創設計品展銷店Tate Edit,曾與百安居進行冠名及展銷合作,在主入口旁邊設有獨立入口和櫥窗。結合遊客的日常零散募捐和高端人士的公益慈善捐助,再加上數個咖啡館、主題餐廳和酒吧,泰特可完全做到「自給自足,甚至「名利雙收」。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金融所、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相關焦點

  • 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
    記者楊麗娟報導 隨著大連近代工業的誕生、發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工業遺產。這些遺產是大連城市發展的重要物證,也很好地記錄了大連工業文明發展的歷程。為建立大連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大連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了《大連市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大連工業遺產是在大連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特徵和風貌特色。
  • 我國將對工業遺產分級保護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布《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披露,我國將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全面開展工業遺產的調查、評估和認定工作,摸清工業遺產底數。自十九世紀後半葉洋務運動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不同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寶貴的工業遺產。但當前我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相對薄弱,特別是一些工業遺產遭到破壞、損毀甚至消亡,亟需採取措施進行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為此,這份實施方案敲定的基本原則第一條便是保護優先,以用促保。
  • 關於工業遺產搶救性保護及活化利用的建議
    除了荊江生態修復工程中的保留利用了部分工業遺產,未納入保護範圍的螢光燈廠和柳林洲油儲等屈指可數、瀕臨拆除風險,更凸顯了我市工業遺產的稀缺性、保護急迫性和必要性。倘若以工業遺產作前瞻性預留利用開發,能豐富公共文化空間的場地,為開發方提供了文化賣點和歷史底蘊,亦喚起市民城市記憶。一箭雙鵰,展現城市工業人文新風貌。二、建議措施1)工業遺產列入保護範圍工業遺產的保護級別的缺失,是工業建築被忽視、面臨拆毀的因素之一。
  • 保護的目的是利用 青島啤酒博物館成工業遺產保護典範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夢瑤 濟南報導青島市市北區,一座設立在百年前老廠房、老設備內的博物館,有著「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典範」之稱,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和青島啤酒的發展歷史,它是青島啤酒博物館。據悉,目前市北區有187處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處,青島啤酒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6月15日,「活化文物傳承 聆聽歷史回聲」2020膠東半島文化遺產保護媒體行走進青島啤酒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是一種與優秀歷史文化的對話,亦是一座城市十分重要的根脈。
  • 陽建強:城市工業遺產整體性保護與綜合性更新有待加強
    近年來,我國掀起了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高潮。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更是讓工業遺產迎來高光時刻。
  • 常州:工業遺產「活化利用」 文旅融合「打開」城市記憶
    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築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蹟,承載了城市的記憶,見證了城市的發展。日前,國家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本批次工業遺產共計有62處,位於常州經開區丁堰街道的「大明紗廠」作為常州市唯一入選的單位,是江蘇入選的兩家之一。
  • 國內外專家共話「綠色金融支持應對氣候變化」 ESG或是投資決策「C...
    原標題:國內外專家共話「綠色金融支持應對氣候變化」 ESG或是投資決策「C位」因素   中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研討會10日在浙江湖州召開。
  • 「新心數科」新金融搭檔新運維技術,嘉為藍鯨支持普惠金融!
    技術帶來發展也帶來了挑戰,原生於網際網路的金融企業,必須同時兼顧穩定和效率兩者的要求,因此新心數科攜手嘉為科技打造一體化運維平臺,為支持普惠共同發力!這些任務和系統信息在平臺上具有統一的配置管理與大屏,管理員可以查看當前批量發布任務所處的節點和狀態信息,並且利用應用發布自動化SaaS工具,實現一鍵批量發布,並支持灰度、藍綠、滾動發布等多種發布形式,讓應用系統版本的快速上線與更新。
  • 蒸汽機車: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是風景也是財富
    然而,一些國內外蒸汽機車發燒友的頻頻到訪帶來了新的思路。「我們認識到,退役的蒸汽機車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劉春山說,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工業文化遺產,鐵煤集團建立了蒸汽機車博物館。 博物館裡保存著一臺1943年製造的KD6487型蒸汽機車,此外還有20臺蒸汽機車,保養良好,甚至能上線運行。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
    任福君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任福君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程,並介紹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的入選名單和入選標準,展望了工業遺產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石楠強調,最核心的是要通過工業遺產保護,推動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轉型和升級。他從城市規劃專業的角度指出,工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工業遺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如何做到基因傳承,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在遺產活化利用過程中,要重視整體性、系統性的思維,從城市特色風貌入手,讓工業遺產融入當代生活,使其成為公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石楠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共同保護、利用好工業遺產。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中國21世紀前20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既秉持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理念與精神,亦進行了獨具特色的創造性實踐,構建了文化多樣、整體、科學、人本、文化再生產等理念,進行了涵蓋面較廣、涉及人數較多、影響意義較大、成效卓著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系統完備、富有活力的措施體系,積累了獨特、寶貴的經驗,走在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列,並為之提供了智慧啟迪。
  • 林寶金:把握承辦世界遺產大會重要契機 推動船政文化保護利用邁上...
    林寶金赴馬尾區調研時強調把握承辦世界遺產大會重要契機推動船政文化保護利用邁上新臺階福州新聞網12月3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覃作權/文 張人峰/攝)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林寶金赴馬尾區調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和
  • 「鐵人一口井」等42個項目被認定為 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
    2018年12月17日,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經驗交流會暨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單位授牌儀式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許科敏、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巡視員辛瀘江、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徐嵩齡向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項目單位授牌。
  • 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公布在即 讓歷史之美塑工業之魂
    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都屬於此次申報範圍;通知中呼籲「切實將一批代表性強、保護利用價值高的優秀項目推薦上來」;同時,也明確給出了鼓勵方向:「大運河沿線、老工業城市的工業遺產項目優先推薦。」
  • 陽建強:城市老工業區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
    尤其是進入到後工業化時代,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應該說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像北京首鋼、景德鎮等一些工業的轉型、保護與改造,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 |石景山區|工業遺產|長安街|北京...
    「長安金軸」建設成為北京市現代金融產業的重要節點,成為首都金融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保護延續老工業文化脈絡,實現文化復興,規劃建設好大疏大密的生態空間,實現生態復興,以「體育+」為引領,實現產業復興,打造一流的宜居宜業環境,實現活力復興。
  • 遙感影像AI算法助力金融機構獲取信息,「佳格天地」推出「望眼產品...
    文:劉年華編輯:石亞瓊**高效獲取資產信息,分析公司運營狀況和可能的風險,這是許多金融保險機構希望通過遙感影像實現的目標。「佳格天地」是一家通過衛星和氣象大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系統,服務農業、環境、金融等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公司。
  • 常州又新增一處國家工業遺產!
    常州又新增一處國家工業遺產!2016年,天虹集團在「大明廠」舊址上建設「天虹1921創意園」,按照「科學規劃、修舊如舊、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對園區現有老舊建築和工業遺存實施修繕,全力打造以紡織服裝研發設計、文創、科普等工業與文旅相結合的紡織特色創意園區。
  • 撼山易,撼「AI金融」難
    即使在數位化程度頗高的金融行業,AI也並非一帆風順。比如「AI風控」,因為事關財產安全,一直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關注和投入的重點。一直以來,銀行對「信用卡套現」等產業詐騙團夥十分頭疼。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將信用卡的資金提現,用於投資、賭博。
  • 課程報名丨富數科技卞陽:如何站在金融「上帝視角」,進行降維攻擊?
    「中信銀行洩漏池子個人隱私」事件的發生,給金融機構敲響的警鐘,不僅是在監管上,更應該體現在技術上。為什麼說隱私計算是聯邦學習的安全基石?聯邦學習又是如何幫助金融機構獲得「上帝視角」給競爭對手降維一擊?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邀請到了富數科技「安全計算首席專家」卞陽做客線上講堂,詳解富數科技在保護數據隱私方向的技術進展和落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