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 · 茶入

2021-03-05 方圓修復

嘿!這裡有首日本曲子~願好心情~

自12世紀榮西禪師將茶種帶回日本,

至14世紀田村珠光創立日本茶道的期間,

隨中日僧侶的頻繁往來,

中國的書法、繪畫、陶瓷、織物等

也一起大量的輸入日本。

茶道在日本武士階層普及之後,

來自中國並茶道直接相關的陶瓷器物備受推崇,

被稱為「唐物」,

成為武將們千方百計去搜集、獵獲的對象。

這些「唐物名器」中,

除了建窯和吉州窯為主的天目茶碗、

龍泉窯的青瓷茶碗和青瓷香爐之外,

還有另一重要的茶陶用器

——茶入。

本期我們便來介紹日本茶道名器中的唐物茶入。

日本茶入的種類

茶入的構成

茶入是盛濃茶粉的小罐。

茶事中要點兩種茶:

濃茶與薄茶。

前者濃稠如粥,後者濃度近似咖啡。

其中濃茶是茶事的關鍵。

因此茶入也是日本茶席上最為重要的茶道具之一。

日本戰國時代的茶入多為從中國進口,

量少珍稀。

這些從中國傳來的茶器,

得到了武將茶人的特別鍾愛。

他們為自己心愛的寶物命名,

還為它們精心設計製作了各種不同的包裝袋,

這些茶器在茶會上被使用的情況都被記錄在案,

保存至今。

唐物茄子茶入  銘  宗吾茄子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7.5cm 口徑3.6cm 胴徑7.8cm 底徑2.8cm

原為室町時代末期茶人十四屋宗伍

(村田珠光弟子)所有,

後來輾轉流入織田三五郎之手,

之後又成為德川幕府的柳營御物

(「柳營御物」是指德川將軍家所藏茶器名品)。

「茄子」是唐物茶入的賞玩用語,

因其下腹膨大,形似茄子,

被愛稱為「茄子」。

茶罐還有3套精美的富有日本情調的軟包裝,

真塗四方盆(漆盤)裡面一隅有利休朱書,

內箱蓋表墨書「茄子」,中箱書「宗吾茄子」。

這件器物被認為是唐物茶入的優品,

直接對日本本土的瀨戶茶入產生影響。

唐物文琳茶入 銘 本能寺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7.3cm 口徑2.7cm 胴徑6.9cm 底徑3.0cm

原為日本戰國大名朝倉義景

(越前朝倉家末代大名)所持,

也被稱為「朝倉文琳」。

天正元年(1573年),

織田信長領兵攻佔越前一條谷城,

朝倉義景戰敗自殺,

此物被織田信長所得,

後捐贈給京都本能寺,又名「本能寺文琳」。

「文琳」之名來自於和歌「三日月文琳」,

是對其釉藥色調的讚美。

唐物大海茶入 銘 稻葉大海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7.3cm 口徑5.8cm 胴徑10.1cm 底徑6.2cm

此件器物的中箱蓋表書寫有金粉「稻葉大海」字樣,

其附帶的器物有一個朱漆長方形木盆(盤),

盆的包裝箱墨書有「信長家傳來」、「稻葉大海」等字樣,

此外還有仕覆(茶器包裝袋)棲川錦、

有樂緞子、大坂蜀錦雲鶴緞子等四種。

信長即織田信長,

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著名綽號為第六天魔王,

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

(一說那古野城),

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之初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

他在1568年至1582年間,

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

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

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

戰國亂世步向終結,

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

(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此件茶入原為織田家所有,

後傳入武將稻葉一鐵(1514-1588年)家中,

稻葉先後曾出仕於土岐氏、齋藤氏、

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

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武將,美濃三人眾之一。

「大海」一詞據說是因其造型形似「平丸形」而命名,

一般口寬、腹大而扁圓的茶入常被命名為「大海」。

唐物肩衝茶入 銘 安國寺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11.1cm 口徑3.9cm 底徑4.7cm

原為日本戰國時著名武將細川幽齋、三齋父子所有,

後又為安國寺惠瓊

(1539-1600年,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佛教僧侶和大名)所持,

被命名為「安國寺肩衝」,

大名茶人、武將細川三齋又將其名為「中山肩衝」。

此物從惠瓊手中流出後,

又經歷了多次的輾轉流傳,

一度曾為德川家康所有,

又流傳到細川三齋、細川忠利父子手中,

此後又進入德川幕府,

最終流入五島慶太手中,入藏於五島美術館。

此物之所以為那麼多的武將、大名、茶人所鍾愛,

其獨特的釉色美應是一個重要原因,

黑而光亮的釉色泛出白鼠色的光斑,十分美麗。

唐物円座肩衝茶入 銘 利休円座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8.5cm 口徑4.1cm 底徑5.0cm

原為千利休所持,

於天正十年(1586年)的茶會出現,

是當時登場的茶入中的優品。

唐物文琳茶入 銘 吹上

南宋時代?13世紀

高6.3cm 口徑2.2cm 底徑1.9cm

中興名物,

原為酒井宗雅、松平不昧所持。

「吹上」,

是由江戶時代大名茶人小堀遠州按

和歌《秋歌下》的一句所命名。

五島美術館中,除了以上的唐物茶入,

還數件日本古瀨戶窯的茶入,我們也一併來欣賞一下。

瀬戸肩衝茶入 銘 月迫

桃山時代?16―17世紀

高7.4cm 口徑4.0cm 胴徑5.8cm 底徑4.0cm

瀬戸瓢形茶入 銘 春慶瓢簞

桃山時代?17世紀

高7.9cm 口徑2.8cm 胴徑6.3cm 底徑3.9cm

瀬戸肩衝茶入 銘 神無月

江戸時代?17世紀

高8.0cm 口徑3.7cm 胴徑6.4cm 底徑3.7cm

圖文於網絡《雅物 I 日本茶道名器中的唐物茶入》

雖說你我手藝相當,

但我等民間小匠,怕是無緣大雅之堂。

感謝前兩年的這部紀錄片,

讓民眾開始知道我們這群匠人的存在。

另外.海報設計得真不錯!

長按可關注方圓修復公眾號

復原(商業)修復  展覽修復  考古修復  包邊鑲嵌

古瓷  紫砂  茶具  泥塑  木器  玉器  金石  

文房器  工藝品  日用器  雜項等

長按可諮詢修復具體事宜

相關焦點

  • 為何說茶興於唐,盛於宋
    茶藝表演然而繼唐代的輝煌之後,中國茶飲經歷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割據,儘管當時政局動蕩,他且未衰反盛,依然延續下來,至宋代更為盛行,中國茶史上歷來就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當時宋徽宗趙佶甚至御筆親書了一部《大觀茶論》流傳後世。開封城,臨安城,已有茶肆,茶坊林立,客來敬茶已成為禮俗,宋代的茶飲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宋代飲茶方法,在唐代基礎上又邁進了一步,宋代點茶用餅茶,餅茶也需炙烤加工後使用,炙烤的過程與煎茶相同,也是用炭火燒乾水汽,然後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籮篩過,茶粉越細越好,所以要求茶籮十分細膩。
  • 以茶入道話《茶經》
    茶有千萬狀,是說不盡的,所以這裡只能滷莽地分為八種及兩類,前六種是好的,是「精腴」,後兩種是差的,是「瘠老」。在《二之具》中談到蒸茶時,有「畏流其膏」之說。膏,也就是茶葉中的內含物,內含物豐富,也就表現為潤(精腴),內含物流失,也就表現為枯(瘠老)。                   唐·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 「唐能風採」唐能翻譯與喜茶達成長期合作,來一杯"靈感之茶"麼?
    唐能翻譯也與「靈感之茶」喜茶達成了長期合作關係。茶飲品牌的聯名很常見。前不久,喜茶聯名盒馬推出青團系列產品,開啟預售一小時後青團顯示已售罄。實際上,盒馬也並非喜茶第一個聯名授權的品牌。在2019年,喜茶與LEE X-LINE、電臺巷火鍋、養樂多、奧利奧、好利來等品牌進行聯名合作,其中好利來與喜茶聯名推出的「層層爆漿葡萄蛋糕」更是喜提熱搜。
  • 【茶字典】唐·陸羽《茶經》(1)
    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2),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註:瓜蘆木,出廣州,似茶,至苦澀。 栟櫚,蒲葵之屬,其子似茶。胡桃與茶,根皆下孕(3),兆至瓦礫,苗木上抽。)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編輯的字書。早佚。(5)檟:讀音jia,本為楸、梓類的美木,借指為茶。(6)蔎:讀音she,《玉篇》:「蔎,香草也」。清人段玉裁認為應是草香。借指為茶。(7)荈:讀音chuan。茶樹老葉製成的茶。(8)楊執戟:即楊雄,西漢人,哲學家、文學家,執戟是其官職。
  • 唐能翻譯與喜茶達成長期合作,來一杯「靈感之茶」麼?
    唐能翻譯也與「靈感之茶」喜茶達成了長期合作關係。茶飲品牌的聯名很常見。前不久,喜茶聯名盒馬推出青團系列產品,開啟預售一小時後青團顯示已售罄。實際上,盒馬也並非喜茶第一個聯名授權的品牌。在2019年,喜茶與LEE X-LINE、電臺巷火鍋、養樂多、奧利奧、好利來等品牌進行聯名合作,其中好利來與喜茶聯名推出的「層層爆漿葡萄蛋糕」更是喜提熱搜。
  • 茶事|故鄉的煙茶
    我承認我迷戀一切野性的東西,有多野性就有多芬芳,包括人,事和物。
  • 潤物堂-「潤物真茶」有機自然農法生態莊園茶介紹
    O.Kuntze),與其他的非山茶科山茶屬的比如雙子葉植物綱、衛矛目、冬青科、冬青屬的各類苦丁茶(古稱「瓜蘆」)、各類非茶類的如菊類、絞股藍、天門冬類可食飲類植物分開,開創了「真茶」理念。陸羽強調對真茶要以清飲為上,僅以清水煮泡之真茶真味為會心體味之目標,達成蕩昏昧、益身心之功,乃至藉由專心致志於茶之至味而入茶之道境。色聲香味觸法,茶之道,由味入道。
  • 2018有品質 唐泉茗品:臺灣高山茶
    : 林靖崧:唐泉茗茶主人,愛茶成痴,結蘆會友十數載。因為懂茶、人真,成為新北市茶商公會理事長因為惜茶、手巧,鑽研創作紫砂壺,屢獲大陸金獎肯定。生平最討厭的,是眾人沒喝到物超所值的茶,最開心的,是大家嚐到好茶,臉上不經意浮現的那抹淺淺笑容。
  • 茶友眾評:四年沉澱,洪普號【凝香】
    洪普號2015年凝香採用2014年雷達山古樹純料谷花茶,經2015年壓制一直存放於昆明至今,四年的沉澱,轉化後的凝香帶給茶友們的又是一種怎樣的驚豔呢?  感謝茶友:唐一的茶、幽谷客、泛舟遨遊、隱形小盒的車庫、梧桐為本文提供圖片!  包裝  茶友唐一的茶:外包裝穩重,含蓄。
  • 榮獲五大洲十大元首青睞的茗唐中式茶!多種無憂加盟合作模式可供您...
    茗唐中式茶創始於2012年,是一家集茶葉種、採、檢、評、制、裝、藏、運與連鎖專賣店加盟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企業。 作為一家專業的茶企,茗唐擁有四大優勢。一是茗唐擁有統一店面形象、統一員工服務標準、統一營銷理念等等,整套CIS一應俱全,一步到位。二是茗唐擁有免費培訓優勢。
  • 唐家三少VS夢入神機,一個狂暴的「戰士」,一個理智的商人!
    作為網文界的至高神,夢入神機和唐家三少代表的都是頂級的流量。在2009年之前,起點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無疑就是夢入神機,這個開創多個網文流派的作家,曾經在一年內拿下起點八個月的月票冠軍之位,刷新了當時的記錄。相比之下。
  • 茶源於中國,傳播於世界
    時逢南海客,蠻語問誰家」。來唐求法學佛的南海僧人在山中種植茶樹,這說明彼時安南人已經接觸到茶,並有將茶帶回安南的可能。《三國史記》興德王二年記載:「冬十二月.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之,至於此盛焉」。善德王在位時期為唐初,該時期茶便已經在朝鮮開始傳播了。
  • 以茶入畫|唐伯虎、文徵明茶畫
    「石徑縈迴入翠林,廿年故步喜重尋。千山直上雲扉啟,萬木陰中古殿深。泉水泓澄風拂拂,洞門幽杳晝沈沈。調琴瀹茗清無限,倦客忘歸到夕陰。」(樓鈅《遊惠山》)石徑縈迴、白雲悠悠、萬木翠陰、清風拂面,調琴瀹茗,如此愜意之情景,連「倦客」都忘歸。茶是士人雅致生活情趣的載體。
  • 御碗佳茗中的六安茶
    其名曾為霍茶、瑞草魁、仙芽、天柱茶等,至明代始稱六安茶,並沿用至今。明代,在 " 任土作貢 " 的制度下,六安茶被列為貢茶。至清代,朝廷在向浙江、福建、湖廣等各大產茶區徵解茶葉中,六安茶也列在其中。清朝,六安茶是以兩種形式貢入宮廷的,即歲進與年例貢。前者稱之為歲進六安茶芽,或歲貢六安芽茶。這類貢茶額數大,朝廷對其入貢期限有嚴格的要求。
  • 山西窯口的茶盞欣賞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使用地區廣泛, 一直都是窯火熾烈,以早期的黏土陶到唐宋炻器,歷經唐、宋、遼、金達 到鼎盛,窯口遍及晉中、晉南、雁北、忻州、長治、呂梁各地。茶盞在唐以前就已有記載,《博雅》說:"盞杯子"宋代時開始有"茶杯"之名。陸遊就曾寫過:"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的詩句。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茶盞是飲茶的用具。它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並且茶盞開始配有盞託。
  • 關於茶的歷史
    《神農本草》是一部戰國時期第一部藥物學專著,裡面記載了關於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傳說神農為了救治人民,親身嘗試各種草木的藥效,某天在嘗試一種草藥時不小心中毒,慌亂中便往鍋中取水灌飲,不一會兒疼痛便消失,人也精神起來。此時才發現有幾片茶葉偶然飄入鍋裡,因而發現茶水有解毒功效。
  • 古人對茶的美稱,有些用來起名更是古典好聽!
    藍英唐·陸龜蒙《煮茶》: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有一種茶叫藍英茶,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傳統藥茶方,取藍英二字作為名字的話,小編認為此名偏中性話,男女都可以用。流華唐·顏真卿《月夜啜茶聯句》:流華淨肌骨,疏淪滌心原。流華的本義是指如水的月光,流華如夢,茶為伴,影相隨,細水長流,說的就是茶的香氣,一飲一盡一杯茶。
  • 玉蒼之南:一葉茶,寄予清雅意境,還之純潔心靈
    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並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他也是為好茶之人,常常以茶待友,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政治家、書法家文彥博。
  • 「大醫觀「茶」」最能「化」物,認識普洱茶傳統與現代功效
    在認識了普洱茶概念後,本期,新華網繼續邀請王階教授從普洱茶「化物」作用的角度,教你觀「茶」識茶。普洱茶名遍天下,以獨特的工藝特徵、感官特徵、功效特徵,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其中,消積化食、理氣導滯的「化物」功效最受廣泛關注。在我國西南、西北等飲食結構以肉類為主的地區,多有餐後飲用磚茶、黑茶的習慣,根據現行2014年國家標準,普洱熟茶屬雲南黑茶。
  • 茶為養性之物,常喝長受益
    點↑上方「健康飲水」關注 看更多微信公眾號:syqk68小編微信:qiaoyan780214  說茶為養性雅志之物,大體上可追朔到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