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江戶外嬉戲玩耍的青少年。
雁江字庫山公園。
雁江三賢公園。
高鐵駛入美麗雁江。
雁翔留聲,江流潮響。2020年行將道別。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站在奮力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和「十四五」順利開局的重要節點,我們回眸來時風雨路,展望前進新徵程,看到的是奮勇前行的雁江。
資陽市雁江區,這個資陽唯一的市轄區、主城區,正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著力打響「臨空經濟、公園城市、長壽之鄉」三張名片,加快建設成資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繪就雁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
2020年10月1日,位於資陽市雁江區的天府花溪、橘樂田園、晏家壩鄉村公園三大園區試開園,每天都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5天時間迎客36000餘人次。
川中丘陵腹地、蜿蜒沱江之濱,一座公園城市正在長成,一條發展路徑愈加清晰。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成資同城化發展戰略支撐,雁江正對標公園城市的建設標準,學習公園城市的營城理念,積極發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保護清秀靚麗的生態本底,科學規劃城市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全面提升城市形態、業態、生態、文態,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獨具丘陵特色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當公園城市漸漸「綻放」,「成渝樂雁」的畫卷正徐徐打開。
綠色成果 擁江枕山打造生態之城
今年8月,繼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省級森林城市後,資陽全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提出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增加人民生態福祉為主旨,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城美、山水林田湖草共生的美麗資陽,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
作為資陽唯一的市轄區,雁江過去不負重託,未來必將任重道遠。
雁江位於川中丘陵腹地、蜿蜒沱江之濱,境內擁有1江7河18溪,山水之間綠樹成蔭。近年來,當地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2020年以來,雁江持續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聯合開展沱江及陽化河流域水系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共建沱江生態廊道,並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以紮實有效的行動,不斷提升環境質量。
今年前11個月,在生態環境部每月公布的城市空氣品質排名當中,雁江城區即資陽中心城區已有5次位列全國前20強,優良天數達到300天,優良天數率為89.5%。此外,隨著當地河(湖)長制全面落實,禁漁退捕全域實施,陽化河生態綠廊和水系治理加快推進,沱江雁江段已穩定達到Ⅲ類水質。
依託良好的生態本底,雁江以山為骨、以水為脈,擁江北上,拓展出城市永續發展的廣闊空間,構建起濱江綠色發展帶、城市南北發展軸和北部樞紐商業區、中部綜合服務區、南部產業發展區的「一帶一軸三區」城市發展格局。
2009年,雁江啟動城東新區建設,並提出「三年成框架、五年成規模、十年成新區」的建設目標。沱江畔,一座「蝶舞雙翼魅力城」——生態城東快速崛起,昔日的丘陵溝壑迅速蛻變成現代化的城市新區。當地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要素,累計實施項目270個,投資超過400億元,建起了一座基礎設施完善、公共配套成熟、生態體系成型、產業發展良好、商機人氣集聚的生態健康之城。
「這些年,荒山變成了公園,環境越來越優美,鍛鍊身體也越來越方便。」在城東新區的字庫山公園,市民袁梅見證了城市的蛻變。
徜徉在字庫山公園、蜀人原鄉廣場、水體公園,山水美景盡收眼底;散步在沱江河畔,一幢幢高樓、一間間廠房掩映在花木綠蔭之中,現代化大都市的美麗畫卷讓人神往。
「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力推動成資同城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將進一步推進生態共建,協同抓好沱江流域生態走廊、沱江旅遊航道等項目建設,共建沱江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帶。」雁江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的雁江,將依託清秀靚麗的生態本底,凸顯沱江以及周邊山體景觀風貌,打造城市核心生態空間,構建多元綠網體系,有機串聯城市生活空間,建成成渝中部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為成渝雙城的「後花園」,實現「成渝樂雁」的美好願景。
提升品質 推動城市實現有機更新
8月28日,在省住建廳和資陽市委主要領導的見證下,雁江區老舊小區改造攻堅行動正式啟動,橋亭子、河心地、味精廠等3個先行片區相繼開工。根據前期全面摸排的情況,雁江計劃在未來3年陸續改造364個老舊小區,讓這些老舊小區煥發嶄新活力,實現居住條件安全、居住功能完備、生活環境舒適、配套設施完善、文化傳承彰顯、社區治理規範。
「住了20多年的老小區,地面有些坑坑窪窪了,老人小孩不小心容易摔跤,現在修得平平整整的,這個改造工程搞得好。」在晶鑫街59號小區的改造施工現場,居民陳應蓉大聲叫好,「這真的是辦實事、解難題,讓我們老百姓受益。」
老舊小區改造,一端連著民生幸福,一端連著城市發展。雁江克服重重困難、積極擔當作為,大力推動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市品質。近年來,雁江著眼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著眼城市發展的良好環境要求,接續推進背街小巷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城市建設實現有機更新。
「我們堅持硬體和軟體同步整改、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和基層黨組織作用,探索建立分類施策管理小區的模式,讓一次改造實現長期效益。」雁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雁江2020年擬啟動改造的117個老舊小區已實現全面開工,部分已經完工的小區正在逐步完善物業管理制度,健全居民自治機制,實現有效治理。
走進剛剛完成改造的晶鑫街二巷9號小區,門口新粉刷的牆上寫著「共建共治舊小區,共創共享新家園」,暖洋洋的太陽下,幾名老人坐在花池臺階聊天休息,調皮的孩子開心玩耍……「我們小區現在大變樣了,地面重新平整,增添了健身設施,栽種了花草樹木,畫了停車線,住著舒服多了。」說起小區的變化,居民們紛紛點讚。
煥然一新的不僅是城區。在城鎮和鄉村,雁江全面啟動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圍繞改善人居環境、創造發展優勢、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目標,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向縱深推進,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我們充分激發城鄉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共建共管共享的長效機制,促使城鄉環境實現了從『一時潔』到『長效潔』的轉變。」雁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雁江,城鄉人居環境整體水平正在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在穩步提升。
這樣的努力,結出了碩果。12月10日,全國愛衛辦發布擬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的公示,資陽成功入列。
「我們需要一個乾淨、整潔、有序的城鄉環境,夯實雁江區跨越發展的基礎,擦亮成資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的招牌。」雁江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將樹立標準化、規範化營城理念,對標成都,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精準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釋放潛力 提升業態推動產城融合
「目前主體部分已全部竣工,正在做防水保溫工程。」進入冬日,位於雁江城東新區寶臺大道的大地綜合貿易市場項目建設現場依舊是熱火朝天,百餘名工人正分布在各個樓層施工,業主單位運坤置業開發總監田謙平介紹說,目前工期進度正常,預計明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並試營業。
近些年,雁江城東新區大地農貿市場、海天幼兒園等公共配套加快建設,聖高廣場、西南電商城等城市商圈逐步成型,字庫山公園、站南廣場等城市綠心提質升級,集聚人口近10萬。隨著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當地的人才吸引力和產業吸附力明顯增強,黨委政府順勢而為、主動出擊,進一步加強項目引進和產業培育力度,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在城東新區,當地圍繞醫藥、食品、物流等主導產業建起醫藥食品產業園、城東現代物流園,成功引進四川加多寶、福建安井食品、仁德製藥、希望集團、博鰲幹細胞、龍飛物流、上海景域集團等國內外企業投資興業,園區年產值超過60億元,區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這些年,當地圍繞城市產業、功能、交通骨架,依託交通樞紐、綜合商圈、濱江路堤等基礎,打造出高鐵商務經濟、濱水休閒消費、行政金融服務、職教康養等城市節點。
在中部的行政金融服務區,高端綜合商業體陸續引進,商氣不斷聚集。北部的高鐵商務經濟區,城市TOD開發啟動實施,總部經濟和特色服務業正在落地。東部的職業教育康養區,花溪河、老龍潭等自然景觀逐步開發,高等院校和康養產業加快布局。在南部的濱水休閒區,沱江路堤景觀帶正在提質改造,沱江航道上的短程城市觀光旅遊即將開通。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資同城化發展加快推進,我們正面臨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要主動承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東部新城功能輻射和發展需求,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雁江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雁江已經為城市經濟發展錨定三大方向——大力發展商貿經濟,主動適應消費結構升級和需求變化,培育壯大西南電商城、希望城、聖高廣場等多點支撐的綜合消費網絡,力促紅星·美凱龍等大企業入駐,培育發展夜間經濟、商圈經濟等新業態。大力發展文創經濟,用好「蜀人原鄉」「三賢故裡」等文化品牌,高品質打造「蜀源·濱江」城市休閒文旅項目,開發沱江夜遊航線,培育發展休閒娛樂、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等新業態。大力發展康養經濟,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長壽之鄉」金字招牌,推進樂壽養老項目,做強做長「康養+」產業鏈,培育發展醫養融合、長壽餐飲、度假養生等新業態。與此同時,還要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因地制宜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節會經濟,加快凝聚商機人氣。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持續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這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雁江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將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打響公園城市這張名片,加快建設文化更繁榮、生活更富裕、服務更優質、環境更優美的宜居家園,為雁江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大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