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雄一:80歲登珠峰 第一位滑雪下珠峰的人

2021-02-13 冬泳網

在2013年5月23日,80歲的日本專業滑雪運動員、探險家三浦雄一郎創造了新的登頂珠峰最年長紀錄。憑藉他70歲、75歲和這次登頂珠峰,已經成為了70歲後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人。1970年,三浦雄一郎曾從珠峰南坳8000米處滑雪下山,並拍攝紀錄片《第一位滑雪下珠峰的人》,他還憑此獲得了197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這部紀錄片所講述的正是三浦雄一郎在珠峰上滑雪的故事,而他本人也隨著這部紀錄片一起為世人所熟知。

在這部紀錄片中,你會看見...▼

加德滿都在1970年代的樣子

赤腳行走的喜馬拉雅背夫

從世界之巔的一躍而下

驚險瞬間..

依然活著

成為第一個從珠峰滑雪而下的人

夢想!夢想! 


80歲的三浦雄一郎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

80歲登頂珠峰,很多人對於三浦的壯舉佩服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43年前,他就已經做出了同樣驚人的事情。

1970年,三浦雄一郎從珠峰南坳8000米處滑雪下山,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做過如此瘋狂的舉動。

在滑雪的過程中,三浦曾經從冰崖上摔下去,好在沒有撞到石頭,否則他對極限的挑戰將從那個時候戛然而止。而事實證明,他並沒有讓創傷停止自己的探險。

滑雪,給三浦雄一郎帶來了榮譽,也帶來了很多麻煩。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三浦2009年時因滑雪事故受重傷,隨後心律不齊復發,兩度接受心臟手術,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心臟手術。術後,三浦通過在雙腳上綁著重物行走,長距離騎自行車等,進行康復訓練,但即便這樣,他仍然沒有停止過對珠峰的探索。

片中日記語錄摘選... 

和六位充滿激情的滑雪愛好者來到珠峰好像是件很簡單的事,其實不然,將近22噸重的行李,我們會需要800多位背夫的幫助才能到達大本營。

滑雪打開了我的冒險之門。

我是白雪裡的湯姆·索亞,我是山峰世界裡的小王子。

我記得在義大利創下世界記錄的時候,快到盡頭時我摔倒了,還好除了一些淤青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我可以聽到播報員說「Miura,還活著!他還活著!」

在旅途中我會想起我的兒子,我不知道他會對我這個逃離擁擠城市生活的方式作何看待...

義大利之後是從日本聖山「富士山」一滑而下。

這看似很「英雄般偉大」,其實對我而言,最珍惜的是「忘記自己與山峰融為一體」的那一刻。

我會在徒步行進途中依然保持鍛鍊,或許對當地人和我們的背夫而言這感覺像在「炫耀「,他們也說我是在對我心中的上帝敬拜,或許他們是對的,這是我在與山峰見面前的儀式。

Weakness in body or spirit brings defeat.

身體或精神上的懦弱,會帶來失敗。

the challenge of the peak is the challenge of the life itself.

對高峰的挑戰本就是對生活的挑戰。

傳奇家族:其父99歲在勃朗峰滑雪

三浦雄一郎登頂珠峰讓世界再次認識了這位傑出的探險家,其實,三浦家族有熱愛探險的基因,他們的勇氣讓人尊重。

三浦雄一郎在70歲時和次子三浦豪太成功登頂珠峰,其後不久,NHK科學紀實報導組以「挑戰老齡」為題製作了一檔節目。這檔節目主要談到的人是三浦敬三———三浦雄一郎父親的身體狀況及運動能力,並以科學的角度闡釋了「長壽的秘訣」。

三浦敬三在99歲的時候,從海拔近5000米的勃朗峰滑雪而下,讓世人驚嘆,三浦雄一郎一生從世界7大高峰滑雪而下也是受了他的影響。

NHK電視臺通過與三浦一家的接觸,在對三浦敬三及三浦雄一郎採訪的過程中,得出長壽的秘訣在於「飲食」、「運動」和「生存價值」三點,並開始把思考的焦點投向三者的關係。

至此,已在日本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持續了10年之久的對長壽遺傳因子的分子遺傳學研究以及對三浦家的調查,逐漸引起了輿論界的關注。從NHK電視臺的研究來看,三浦敬三在日本的知名度並不一定比三浦雄一郎低,如果沒有他對滑雪的熱愛,也不會有兒子如今的壯舉。

三浦敬三不僅影響了兒子三浦雄一郎,就連孫子三浦豪太也跟隨他的步伐走上了探險之路,他在滑雪界的名氣比爺爺和父親還大。

三浦豪太曾是日本奧運滑雪明星,退役後跟隨父親登山,有三浦雄一郎的地方就有他,沒有他的幫助,三浦雄一郎也許很難堅持到現在。


傳奇解密:80歲高齡堅持訓練

「我的父親99歲了,還試圖從勃朗峰上滑雪下來;我兒子夢想成為奧運滑雪冠軍,那我呢,我想做什麼,我的夢想在哪裡?」在70歲這年,三浦雄一郎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困惑,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曾經多次這樣問自己,但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人生夢想,那就是登珠峰,而與以往一樣,他將登珠峰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每天進行低氧訓練和保持體能,兩隻腳各綁5公斤重物,背部負重30公斤重物,為了在80歲的年齡再登珠峰,創造新的世界紀錄,三浦雄一郎一直堅持著這樣的艱苦訓練。在別人安享晚年的年紀,他用如此殘酷的訓練換來了最後的登頂,超越了人類極限。

據共同社報導,2013年3月在日本東京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白髮蒼蒼的三浦雄一郎曾表示:「80歲是第四個20歲,我將努力奮鬥到極致。」在人生的第4個20歲的時候,三浦雄一郎第三次登頂珠峰,他的人生,仍然年輕。

成功登頂的三浦受到熱烈歡迎

29日,已返回日本的三浦在接受媒體媒體採訪時說,85歲之前他是不會再登珠峰了。他說23日在珠峰頂摘下面罩拍照後他已經沒有下撤的力氣了,在同行隊友和協作的幫助下才回到營地。早前有報導說,為了這次攀登,三浦方面總共花費約1億日元(約合603萬元人民幣),包括向尼泊爾方面支付的費用,以及聘用嚮導、醫生、廚師等30位工作人員團隊的費用。

「80歲是第四個20歲,我將努力奮鬥到極致。」

他的人生,一直比許多年輕人還要年輕。

致敬!

相關焦點

  • 普通人,你敢攀登珠峰嗎?—如果攀登珠峰成為一種尋常的戶外運動
    ——挑戰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先驅喬治·馬洛裡自1953年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和夏爾巴嚮導丹增·諾蓋從尼泊爾側首次成功登上珠峰,已有數千人登頂。於普通人而已,珠峰是地球之巔的高度,唯一能被記住的「第一」,始終代表著一種極致挑戰和勇氣。珠峰到底有多高?
  • 曾6次登頂珠峰的她 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撤的人
    年 5 月 23 日,32 歲美國美女登山家瑪麗莎· 阿諾特(Melissa Arnot)日在不攜帶任何氧氣補給裝備的情況下,成功由西藏珠峰北側登頂珠峰,成為美國首位無氧登頂珠峰並活著下山的女性。科普:海拔 7800 米以上被視為「絕對死亡地帶」,我們人體一旦到達海拔 7800 米以上,是基本無法正常呼吸的,會逐漸失去思考和行動力,在沒有氧氣罐的情況下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活下來。再加上讓人絕望的白霧,不可預測的雪崩、風暴等等,死亡如影隨形。無氧攀登珠峰,需要特別強大的體能與毅力,沒有強健的身體,即便成功登頂,也很難有體能平安下撤。
  • 紀錄片《登珠峰的人》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全紀錄
    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全程紀錄首次5G傳輸、4K+VR拍攝珠峰登頂過程講述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2020年5月27日,中國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峰頂。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報導首次採用了VR設備。作為新華社特約記者的邊巴也是第一次嘗試使用。次仁羅布在第三次衝頂測量隊員的8人名單裡,他負責背重力儀上山。因為重力儀不能倒,別人坐在背包上休息的時候,他只能傻站著。這是次仁羅布第一次挑戰攀登珠峰峰頂。而這條登頂之路,中國人已經走過了60年。
  • 關於登珠峰的都在這裡
    此外,想登珠峰要有資格,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需要有登7000米的經驗,而這些登其他山峰的經驗,首先需要花掉10來萬元。珠峰攀登已進入商業登山時代,這個兼跨體育、旅遊領域的服務市場,多年來已發展出了高海拔登山、中低海拔徒步、戶外+旅遊等多個細分市場。
  • 26歲截肢,69歲登珠峰,《攀登者》胡歌原型竟然是他
    很多人以為,楊光和珠峰就此無緣,但楊光目光堅定地說,「以後我還會再來的。」時隔多年,一位老人重登珠峰,而他就是年邁的楊光。很多人看到這裡,以為這是電影的適當改編,實際上,這個原型真的存在。他就是在1975年登山時失去雙腿,時隔43年後,重登珠穆朗瑪峰的夏伯渝。
  • 珠峰十年,山下風雲
    你不要睡,堅持住,救援的人就快到了……」記憶拉回2009年5月19日15時,珠峰北坡大本營,還是後勤人員的麥子,接受了生平最痛苦的一次任務。通過西藏救援人員的對講機,她一遍遍喊著。聲音另一頭,藏族嚮導將對講機放在40歲登山客吳文洪的耳邊。當天10點半,這位江蘇企業家剛登頂珠峰,下撤僅百米,卻突發高山病,再也走不動了。
  • 登頂珠峰的新疆人
    2007年5月16日7時50分,44歲的安少華成功登頂珠峰。這一時刻,安少華終生難忘。從玩票到專業,安少華用了5年時間。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三級跳」。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少華與一位戶外用品店老闆聊天,推開了接觸戶外運動的大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登完珠峰,他回家放牛
    新華社拉薩6月15日電 登完珠峰,他回家放牛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侯捷、孫非  57歲的藏族牧民格桑有套「山景房」。天氣好時,從他家門裡向外看,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山尖正好能被框在門洞裡,仿佛是他家牆上的一幅木框畫。  「珠峰?那個就是。」
  •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峰頂峰,同「登珠峰」的...
    不過還有人問,本次珠峰測量為何凌晨衝頂?與以往有何區別?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央視新聞記者視頻採訪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來看專家的解答。黨亞民解釋稱,為什麼會選擇凌晨登山,它和珠峰的這個氣候條件是有關係的。
  • 屈銀華遺體今告別 昔日首登珠峰英雄僅剩1人健在
    屈銀華(左一)昔日首登珠峰英雄,如今僅剩1人健在1960年5月25日, 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劉連滿、王富洲、屈銀華以及一級運動員貢布(2015年7月18日,當時的突擊隊長王富洲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今年4月27日,劉連滿因雙下肢股動脈血栓引發併發症,醫治無效,在哈爾濱去世,享年83歲。9月19日,屈銀華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隨著屈銀華的離世,當年最接近及最終登頂珠峰的四位登山英雄中,已經僅剩下貢布尚在人世。
  • ...人首次登頂珠峰60周年 你可知這13位新疆人也曾做到|慕士塔格峰...
    記者從新疆登山協會獲悉,從2007年第一位登頂珠峰的楊春風開始,新疆已有11人成功登頂。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人物檔案:李昊蓬,克拉瑪依市人,是一名導遊,他登頂珠峰時32歲,作為克拉瑪依市首位珠穆朗瑪峰登頂者,他獲得市政府的現金獎勵。哈文藝:登頂成功下撤途中遇難登頂時間:2012年5月19日登頂歷程:當日成功登頂後,遭遇惡劣天氣,在下撤途中,氧氣耗盡,在海拔8750米處遇難,時年55歲。
  • 中國人為什麼拼死也要登珠峰?
    僅僅是第三次行軍中碰上的一波暴風雪,就造成全隊50多人凍傷,而這些凍傷的人,大部分是登頂珠峰的主力隊員。在屈銀華和劉連滿的犧牲下,4人終於擊敗了這個連鳥兒也越不過去的「第二臺階」,一瘸一拐互相攙扶,往峰頂的方向挪動。
  • 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5月6號下午,測繪登山隊出徵儀式順利舉行,攀登珠峰的壯舉再次啟程。5月17日16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抵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目前全體隊員狀態良好。
  • 明月鏡片上珠峰:上演國產品牌的登「頂」之路
    國人再次徵服珠峰作為世界最高山脈的喜馬拉雅山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山上的最高山脈大家自然都不陌生——珠穆朗瑪峰。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處,多少年來,無數登山愛好者欣賞它、仰望它,躍躍欲試。然而歲月流過,成功者卻依然只有少數人,更別提無數生命長眠於此。
  • 探秘珠峰|人類在1924年是否登上了珠峰?回溯馬洛裡1921年首次登珠峰
    1921年,在阿爾卑斯登山俱爾部和皇家地理學會組織下,組成了英國歷史上第一支珠峰遠徵隊,遠徵隊一共九名隊員,主要由登山家和測繪專家組成,平均年齡41歲,最小的31歲,最大的56歲。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歷年登頂珠峰深圳山友名單及登頂年份厲偉 厲偉與顧文婷都來自深圳一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 《攀登者》胡歌角色原型:26歲截肢,69歲登頂,43年5登珠峰!
    2018年:69歲的夏伯渝第五次向珠峰發起挑戰,並於5月14日10點40分(北京時間)成功登頂。夏伯渝完美詮釋了永不言敗勇攀高峰的攀登者精神,胡歌則出色地演繹了楊光這個角色對下一代人的鼓勵。夏伯渝在微博誇讚胡歌的表演,胡歌隨即互動:「希望更多人能從您的身上獲得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力量。」胡歌與夏伯渝兩人互動,正是上一代攀登精神的延續。
  •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4分鐘告訴你登珠峰有多恐怖!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
  • 北坡登頂60年,多少人把生命獻給了珠峰?
    「挑戰不可能「已成為過去,珠峰不再是遙不可及。在這場極限探索中,中國人的成績又怎麼樣?2007年是國人登珠峰的重要分割點,此後的12年登上珠峰的人數是1960年以來攀登總人數的68.7%。2018年有83人登上珠峰,比2000-2006年這7年的人數總和還多。
  • Rocker:背著相機登珠峰
    從2019年1月開始跟隨幾個攀登者,記錄他們登珠峰的全過程。隊員需要徒步八九天前往海拔5300米的珠峰南坡攀登大本營(EBC)。接近EBC時,兩側山峰越來越陡,還積有冰雪,徒步難度越來越大。期間,隊員自己只需背負當天的路餐、水及禦寒衣物,大概三五公斤重。而我,始終要帶著三臺相機,六個鏡頭,一個三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