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黃河歌者: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簡書》搜索「黃河歌者」。每天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張耳陳餘列傳(四)
有多名陳餘的賓客勸說項羽:「陳餘和張耳同樣對趙國有大功,這樣處置對陳餘不公平。」但項羽因為陳餘沒有跟隨自己入關,聽說他在南皮縣,就把南皮縣附近的三個縣封給陳餘,把趙王歇轉封到代地。
聽說張耳回到趙國後,陳餘更加憤怒。他說道:「張耳和我功勞相當,現在張耳被封為趙王,我卻只是封侯,這是項王處事不公。」齊王田榮背叛楚國後,陳餘派使者夏說去勸說田榮:「項羽主持天下宰割不公平,把手下眾將都封到肥沃的土地,把原來的諸侯遷徙到偏遠貧瘠的土地,現在趙王竟然遷徙到了代地!希望大王借我點軍兵,我會把南皮作為齊國的屏障。」田榮想要聯合趙國反抗楚國,就馬上派兵支持陳餘。
陳餘率領全部軍兵襲擊常山王張耳,張耳戰敗逃走,考慮到各諸侯中沒有可以歸附的,他說道:「漢王當年我和有過舊交,我應該去歸附漢王。但項王現在正強,也是他立我為王的,我想去投靠楚王。」他手下的謀士甘公說:「漢王之入關後,五星聚集到東井。東井是秦國在天上的分區,先入關的肯定會稱霸天下。楚軍現在雖然很強,但以後天下會歸於漢王。」張耳就去投奔了劉邦。劉邦回軍平定三秦,正在廢丘圍困住章邯。張耳前去拜謁,劉邦給予張耳厚待。
陳餘擊敗張耳,隨後收復全部趙地,從代地迎接回趙王歇。趙王十分感激陳餘,冊立陳餘為代王。陳餘認為趙王勢力太弱小,國家剛剛平定,所以並沒有到代地就任,自己留下來輔佐趙王,派夏說到代地出任相國。
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漢軍進攻楚軍,派人通報趙國,想聯合趙軍一起出兵。陳餘回覆說:「漢軍只要殺掉張耳,趙軍馬上跟從。」漢邦派人找到一個長得很像張耳的人殺掉,把腦袋送給陳餘,陳餘馬上派兵支持漢軍作戰。漢軍在彭城以西被項羽打得大敗,陳餘也發覺張耳並沒有死,立即背叛了劉邦。
公元前204年,韓信率軍平定魏地,張耳和韓信在井陘擊敗趙軍,在泜水上斬殺掉陳餘,派人追殺趙王歇於襄國,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公元前202年,張耳去世,諡號為景王,他的兒子張敖繼位為趙王,劉邦把自己的長女魯元公主嫁給張敖為王后。
公元前200年,劉邦從平城經過趙國,張敖脫去外套,穿上緊身衣服,沒白沒黑地服侍劉邦,親自端飯上酒,在禮節上很是謙卑,很有兒子女婿的禮節。劉邦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平時都是叉著兩條腿吃飯飲酒,很傲慢無禮。趙國的相國貫高和趙午等人都六十多歲了,他們都是張耳的原來賓客,看到後很生氣。他們說道:「我們的大王也太懦弱了!」
他們去勸說張敖:「當年天下豪傑並起,有能力的人先立為王,現在大王很是恭謹,但漢朝皇帝太過無禮,我們請求替大王殺掉這個混蛋!」張敖聽完後,把手指咬出鮮血,說道:「老先生們說的大錯特錯了!我的先人被陳餘亡國,全賴當今陛下才得以復國,並且恩德惠及子孫,所有這一切無不是當今陛下所出之力。希望各位老先生再也不要講出這樣的話來。」貫高和趙午等十多個人商量說:「這都是我們的不對。我們的大王是位長者,他不敢違背大德。我們只是堅守道義不受侮辱,因為怨恨漢帝侮辱我們大王,所以才想殺掉他,這怎麼能玷汙我們的大王呢?如果事情成功,功勞歸於大王;如果事情失敗,我們自己擔負責任。」
公元前199年,劉邦從東垣還軍時經過趙國,貫高等人在柏人縣埋伏上甲兵,想要尋機刺殺劉邦。劉邦想要住宿,忽然間感覺心驚不已,就問身邊左右:「這個縣叫做什麼名字?」左右回答:「柏人。」劉邦說:「柏人者,破人也!」沒有留宿離開。
公元前198年,貫高的仇家了解到他原來的密謀,就上書朝廷進行告發,劉邦命人逮捕了張敖、貫高等人,當時有十多人爭相自刎,貫高獨自大怒罵道:「是誰允許你們自殺的?我們的大王實際沒有參與密謀,卻一起被捕。你們一死了之,又有誰去大王洗雪這謀反的罪名!」於是被囚禁到檻車中,和張敖一起被押送到長安。
劉邦命人審訊張敖的罪行,同時向趙國發布文告,說群臣和賓客有追隨趙王的全部滅族。貫高的賓客孟舒十多人剃掉頭髮,用鐵圈鎖住脖子,裝扮成趙王的僕人跟隨趙王來到長安。貫高到了後馬上出庭受審,他說道:「只有我們這些人參與,趙王確實不知。」官吏進行審訊,酷刑鞭打了幾千下,用燒紅的鐵條穿刺身上,全身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但他始終沒有招認。
呂后因為魯元公主的緣故,多次替張敖說情,說保證不會有這種事情。劉邦惱怒地說:「如果張敖奪佔了天下,難道還會再考慮你的女兒嗎!」根本不聽呂后的勸告。
廷尉把審理貫高的情況和供辭呈給劉邦,劉邦讚嘆說:「真是壯士啊!有誰熟悉他,私下裡去問問他。」中大夫洩公說:「我和他是老鄉,平素很了解他。他本來就是為趙國不受侮辱樹名立義、信守承諾的人。」
漢邦派洩公帶著符節到床前看望貫高。貫高無力地睜開雙眼,抬頭看看他問:「是洩公來了嗎?」洩公像原來一樣慰問寒喧,還和平常一樣和他談話,問張敖到底有沒有參與這次陰謀。貫高說:「從個人感情出發,誰不愛他的父親妻子呢?如今我三族都因為這件事被判處死罪,難道會再用我親人的性命去換趙王嗎!趙王確實沒有謀反,只是我們這些人全程參與罷了。」他詳細說明了謀殺劉邦的原因,以及張敖並不知情的情況。洩公進宮後,把掌握的情況詳細作了匯報,劉邦下詔赦免了張敖。
劉邦認為貫高為人能信守承諾,感覺這人很賢良,就派洩公把處理結果告訴了他。洩公說道:「趙王已經被陛下詔釋放了。」說劉邦藉機赦免了貫高。貫高高興地問:「我們大王真被釋放了嗎?」洩公說:「這消息一點也不會假。」洩公接著說:「陛下很讚賞你,所以也赦免了你。」貫高說:「我之所以沒有像其他人樣一死了之,只是為了證明趙王確實沒有參與謀反。現在大王已被放出,我的責任已經盡到,我死而無恨。何況作為人臣,有謀篡殺害君主的罪責,還有什麼臉面再去見主上呢!就是主上不殺掉我,我能問心不愧地活在世上嗎?」說完後抬起手來,用手卡斷脖子自殺。在這個時候,貫高已經名聞天下了。
張敖被釋放出,因為娶了魯元公主,所以改封為宣平侯。劉邦稱讚張敖的各位賓客,凡是跟隨張敖作為僕人來到長安的,全都封為諸侯、國相或者郡守。到了漢孝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張敖賓客們的子孫們都做到了兩千石以上的高官。
張敖在公元前182年去世,因為張偃的母親是呂后女兒的緣故,張敖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元王。魯元王年齡很小,兄弟們也都不大,呂后就分別封張敖姬妾生的兩個兒子為侯: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呂后去世後,呂氏的族人為非作歹,不走正道,最後被大臣們誅殺掉,同時受牽連廢掉了魯元王以及樂昌侯、信都侯的爵位。漢文帝繼位後,分封原來張偃為南宮侯,以便延續張氏的後代。
太史公曰:張耳和陳餘,世上的人都稱讚他們是賢者,他們的賓客雜役,也無不是天下俊傑,在所居住的國家都被封為卿相。但是張耳和陳餘開始貧窮不得志時,相互之間結為刎頸之交,做起事來義無反顧。到後來掌握了國家,相互之間爭權奪利,恨不能讓對方殺掉。為什麼原來相互間至誠仰慕,後來卻怨恨如仇呢?難道不是因為勢利改變了彼此的關係?他們兩人名譽雖然高遠,賓客雖然如雲,但和當年的吳太伯和延陵季子相比,還是遜色多了。
司馬遷有詩讚曰:
張耳、陳餘,天下豪俊。忘年羈旅,刎頸相信。耳圍巨鹿,餘兵不進。張既望深,陳乃去印。勢利傾奪,隙末成釁。
黃其軍
作於2020年9月4日(古歷庚子年七月十七)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簡介:
黃河歌者,現供職於市委黨校。以撰寫新聞報導題材為主,20多年來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發表了20餘萬字文章,有專著《三國史話》《黃河口之戀》,網絡版專著《白話<三國演義>》《<三國志>故事新編》《<史記>研讀》。常懷對世界感恩之心,文風樸實,追求行文流暢,希望以文會友,願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與眾朋友共享。
微信號:dyhuangqijun;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黃河文史號)。
《簡書》名「黃河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