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時間改成4天,杜絕「包辦」高中選科,禁止提前分班
一、北京的高考改革
近日,《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安排與錄取工作方案》正式發布。根據方案,今年北京高考時間為6月7日-10日,共計4天;參加本科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構成,總分750分。
2020年高考時間共計4天。6月7-8日統一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每科滿分150分;6月9-10日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考生自主選擇3門。
二、江蘇的高考改革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中選科工作的通知》,將原本開始「蠢蠢欲動」的江蘇部分高中高一選科分班「叫停」。江蘇是全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8省之一,「3+1+2」的高考模式,給學生們端出了12種選科組合的「自助餐」。新規要求,保障每一位學生的選科需求,不得根據選科人數多寡限制學生選科,更不能代替學生選科。
1.過早分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很不利,一些追求升學率的學校會比較急功近利,覺得提前選科分班,備考時間更充分。高一開足開齊9門課程,對高考的學習很有幫助,許多學科的思維方式是有共性的,例如物理、化學、生物,都需要推理分析能力。
2.根據競爭壓力規避學科不理智。在推行新高考方案後的首次選科中,化學學科被部分考生「選擇性規避」。一些家長誇大化學學科的學習難度,甚至包辦代替,讓學生規避選修化學學科而追求選科利益最大化,部分教師也缺乏引導。高一化學由於受課時數影響,學科素養也很難在短時間形成,因此有些學生高一化學成績不算優秀。但如果對化學興趣濃厚,方法得當,經過高二高三的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
3.考生和家長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需要理性選擇,當下得多少分數是短期的,孩子的興趣愛好、優勢等也要綜合考慮。學生選科,需要防止出現誤判、偏離常態等現象,需要允許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重新選擇選考科目。對調整選科的學生,學校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幫助他們制訂學科文化學習補修方案,開展針對性補償教學與學習輔導。
三、正確認識新高考
取消文理分科,實行「6選3」或「3+3」,考生如何在首次亮相的學考成績等級賦分中佔據先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級賦分制會產生位次的誤差,考生需要找出自身的弱勢學科,儘可能彌補弱勢學科的差距,努力提升成績位次。
高中教育是幸福人生的起點,每個高中生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甚至幾代人對於幸福生活和成功人生的期盼。從這個角度來講,怎麼高估高考的效果和重要性都不過分,家長要學會全方位理解新高考政策。面對高考,高三學生需要做到,該努力的還是應當努力,在考試來臨時全力以赴,不留下任何遺憾。
很多學生,安排學習的順序是高一學副科!高二學英語!高三埋頭攻語數!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緩解學習壓力,取得更好的成績。面對新高考,你認為這樣的學習安排具有可行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