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解讀

2021-02-19 北鬥十二年

國民黨敗在三個相信二個誤判

國民黨的選票區分四大塊,最核心的外省族群、第二圈是軍公教人員、第三是地方派系、第四是經濟選民,而在這次地方大選中,國民黨一直相信臺北靠藍綠、臺中靠派系、雲林靠新臺幣等策略可以有效凝聚這四大塊的選票。但最終結果藍綠高牆倒了、派系無力了、新臺幣失效了。

相信藍綠

為了鞏固外省族群及軍公教族群,採取操作藍綠對決,是國民黨及連陣營奉為最高準則,所有戰術以激發藍綠對決為最高指導原則,處心積慮要把柯文哲與民進黨掛勾,從蔡正元、羅淑蕾到連戰、郝柏村的皇民說都是要激起藍綠的對決。連勝文卻面對一位無黨籍軍公教背影的柯文哲對手,更高喊推倒藍綠的高牆。而皇民說在臺北未能激起藍綠,卻衝擊臺北以外其他傳統臺灣人的內心深處。

相信派系

攏絡派系,採取下資源、逼迫派系領導人各派頭站臺、掃街甚至勸退整合等。因此在臺中市、苗慄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澎湖縣等全都寄望派系的整合與派系的動員,在臺中市需要廖了以陪胡志強掃街,陳庚金一再信心喊話,而彰化卓伯源的站臺成為指標,在嘉義市勸退蕭家班等。大臺中市只能依靠原縣區的紅黑兩派,成為胡志強最後勝選的依靠,國民黨這次高估派系的實力。

相信新臺幣

針對經濟選民方面,郭臺銘從北到南比輔選力道不輸馬英九,甚至與候選人合照成為看板指標,而以郭臺銘為主的財團代表,正以投資為餌,甚至頻頻站臺大開空頭支票,甚至無限上綱至中韓FTA等問題,2012年以商逼政再度重演。所謂華爾街運動1%與99%的對決,這些兩岸財團比恐怕比1%更稀少,而國民黨卻選擇站在1%這面對抗99%群眾。1%的動員展現就是動員臺商投票部隊為救援,面對99%的經濟選民,這張經濟牌更少不了恐嚇牌的搭配。

從2007年臺灣人認同只有44%,到2014年臺灣人的認同已經突破60%,代表年輕選民已經厭倦藍綠惡鬥,在高失業率、薪資到退年代,年輕選民面對財團是最弱勢,年輕選民更不是派系所壟斷的政治資源的對象。國民黨自己切割藍綠,只取藍營的選票,組織盤只取動員派系,在經濟選民上只取1%的財團,如此切割下,國民黨最後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

二個誤判

誤判民意調查與誤判網路鄉民的力量,民意調查中因為抽樣加權關係,年輕樣本抽樣不足及依賴過去基本盤勢過度詮釋未表態的動態,導致民意調查嚴重失真。另一個誤判,誤判鄉民的力量,認為這些鄉民只有鍵盤的能力,無實際行動力,但過去1985運動、太陽花運動,都是鄉民走出來的展現。這次更是鄉民用選票展現民主的力量。

三個相信藍綠、派系、新臺幣,二個誤判最終不抵年輕選民的高投票率。

吳志揚敗在輕敵

選前各家民調顯示,吳志揚以大幅度領先鄭文燦,聯合報49%比25%(11/13)、中國時報吳46.2%比鄭21.8%(11/08)、TVBS吳49%比鄭30%(11/11)、三立與自由時報執行日期都在六七月間,但也呈現有段距離。未來事件交易所11/17公布的落點型得票率預測吳志揚53.52%、鄭文燦46.2%也出現7.32%的落差。結果吳志揚47.97%輸給鄭文燦的51%,事前的民意調查與預測市場都錯估桃園市市長的選情。

歷史再度重演

2009年選戰,吳志揚面對桃園縣當時議長曾忠義(已故)挑戰,廣告看板處處可見,當年八月獲得提名之後,綠營卻發生推不出人的窘境,吳志揚把劍四顧心茫茫,10月7日登記前夕民進黨徵招鄭文燦參選,並以開拓民主臺灣新生代的身分,迎戰政治世家第三代,庶民對權貴之戰,吳志揚採取冷處理,不理會鄭文燦的攻擊,甚至沒有在動員上與鄉鎮市長、議員緊密結合,只等待勝利的來臨。雖然結果吳志揚獲得,但卻嚇出一身冷汗,創下桃園史上最低投票率53.73%,吳志揚拿下396,237票52.22%、鄭文燦346,678票45.69%,雙方只差49559票。更讓桃園市市長、龍潭鄉等國民黨地盤鄉鎮市長連帶被翻盤了。

2009年一役,低投票率下綠營的動員能力高於藍營,綠營主力北桃園與藍營的南桃園雖分閩客,但也看出吳家在桃園的虛實,吳家在桃園利用國民黨招牌與客家族群為號召,卻沒有派系經營的實力。

2014年吳志揚擁有現任者的龐大資源,加上四年來公民數增加13萬,從143萬7190人增加至156萬8907人,及藍綠結構懸殊下,市長一役可以說輕而易舉。雖然弊案頻傳,但從民調的回升而言,似乎弊案並沒有足夠影響選情。

臺北選情的激起對兩岸權貴、政治世家、而吳志揚均已連勝文掛勾一起,無法有效切割,加上沒有記取2009年經驗,組織經營上沒有與黨籍議員緊密結合,且升格後廢鄉鎮市,造成市議員競爭十分激烈,這恐怕非吳志揚所能處理。

吳志揚沒有記取09的經驗,投票率雖然從53.73%增加至62.73%,回估2009年公民數,實質投票率只增加4%,在增加13萬名公民下,吳志揚只增加4.7萬票,而鄭文燦卻增加15.6票。

吳志揚的輕敵,導致投票率低,組織經營薄弱加上泛藍議員互鬥嚴重,市議員候選人只能自求多福,柯P外溢效應讓年輕與反國民黨的投票率增加,造成鄭文燦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勝出。鄭文燦的策略外冷內熱操作下,讓吳志揚大意輕敵,成功的逆轉勝,吳志揚連二次被偷襲至今恐怕還搞不清楚鄭文燦的戰略。

相關焦點

  • 兩岸校園超連結-臺灣選舉 陸生也瘋狂
    劉彥良/輔仁大學學生 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終於落幕,此前數個月,許多選舉造勢活動紛紛出籠,讓第一次到臺灣的陸生同學感受到民主選舉的魅力
  • 臺灣選舉後的兩岸關係新走向 |獨家
    選舉期間電視辯論時,韓國瑜即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希望在此前提下加強兩岸交流,當選之夜他更表示,上任後要設立兩岸工作小組,直接隸屬市長室,作為構思市府與對岸城市互動方式的最高指導單位。臺灣這場地方選舉結果預示,2019年兩岸城市交流將會再度活躍。高票連任的南投縣長林明溱呼籲韓國瑜盡快召集跨縣市會議與對岸對接。
  • 臺灣選舉倒數時 韓國瑜遭「抹紅」
    臺灣「九合一」大選進入倒數,抹黑對手的謠言、威脅訊息滿天飛,高人氣的藍營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不意外地身陷「抹紅」傳言。中央社臺灣六都選情當中,高雄市長選情最有看點。藍營候選人韓國瑜以「光頭菜販」的幽默形象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和基層市民支持。但綠營攻擊其經濟規劃不切實際,並且緊咬其支持「九二共識」的立場不放,認為是共產黨培養出來的接班人。近日臺灣網際網路瘋傳,韓國瑜曾在2001年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博士班。該訊息稱光華學院是「培養大陸高官」的機構,教授包括林毅夫。
  • 大陸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的解讀與影響
    面對此次中國大陸突然實施暫停自由行觀光客前往臺灣旅遊政策,在震驚兩岸各界之同時,其背後所隱含的政策思維及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值得加以重視。 「臺灣大選」將近避免蔡當局操弄政治意識 事實而言,大陸因應臺灣狀況,並非首次針對赴臺旅遊進行政策限制。例如在2015年時,因應臺灣選舉,據悉涉臺部門曾經「建議」在選舉期間限制大陸觀光客赴臺自由行政策。
  • 南鯤鯓代天府 又為臺灣抽出下下籤
    解籤的學者認為六月之後會有轉機,呼籲臺灣加油。記者周宗禎/攝影雖兩位學者委婉表示「六月選舉大勢底定後」,政經情勢就會有轉機,籤詩表面是「下下籤」,但還是有轉機,可以說是「下上籤」。不過這種說法不少民眾都很難理解,因為整個籤「沒半句好話」。
  • 評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二○二○年大選逼近,民進黨卻因總統提名問題陷於內戰,全黨上下的「選舉焦慮症」也益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開闢第二戰場以轉移民眾焦點的作法,也越來越明顯。濫用「完全執政」的權力,已成為民進黨延續執政的主旋律。
  • 年底選舉 臺灣鬧選務人員荒│聯合報臺商版0726曬新聞
    圖/臺中市民政局提供年改衝擊公教人員,加上公投綁大選選務複雜,年底九合一選舉已出現選務人員荒!各縣市都出現找不到選務人員的窘境,除了擔心選舉會開票到深夜,許多基層教師更直言,不願參與選務工作,藉此表達對年改的不滿。彰化縣選務人員說,每次遇到五合一或九合一選舉,選務人員都很難找,今年還有公投,更是不好找,從六月招募到現在,需要三千五百多人,只有一千多人報名。
  • 2021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1)
    2021年,中國臺灣地區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
  • 臺淡江大學學生會選舉 驚現中國籍學生 獨家
    臺灣淡江大學學生會選舉,兩位陸生參選,宣傳海報上赫然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校內學生選舉緣何如此?
  • 【時政】國民黨吹起反攻號角 以團結氣勢迎戰2018縣市長選舉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國民黨發言人鐘沛君轉述,中常會1日下午通過成立2018年縣市長候選人提名「中央提名審核委員會」,成員包括副主席曾永權、郝龍斌、中評會主席團主席林豐正、詹春柏、林中森、蔡鈴蘭、吳清基7人,並由曾永權任召集人。
  • 臺灣選舉年 土地開發災難的開始⋯│聯合報臺商版0305曬新聞
    轄內有九成五面積是山坡地的基隆市,遭遇糾正前年開徵,引發強烈反彈。圖/基隆市政府提供為抑制山坡地過度開發利用,農委會訂定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辦法,但多個縣市認為此舉會影響廠商投資、建商推案,遲未實施 ;農委會終抵抗不了「壓力」,去年底修法「放寬」,增列免繳回饋金條件,廠商、建商歡呼稱慶,但環團憂心山坡地農舍濫建恐死灰復燃,選舉年政府給糖吃,山坡地大鬆綁 ,恐造成山坡地開發氾濫。
  • 評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距離選舉僅剩兩個多月,執政黨加速政策買票的腳步。蔡總統和賴揆的輔選列車每開至一地,便提出龐大的建設計畫來利誘地方。國民黨立院黨團指控,賴揆兩個多月即開出七千多億的政策支票,且皆集中在民進黨執政的高雄、臺南、彰化、桃園等縣市。蔡政府利用選舉煙硝來掩護其政策買票,掏的是人民的口袋,大家能不憤怒嗎?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明審議 去中國化引爭議│聯合報臺商版0810曬新聞
    記者杜建重/攝影教育部課審大會明起三天審議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包括教學方式由編年史改為主題式,改變過去中國史、臺灣史、世界史各自獨立的分界;並在某些主題用「東亞」的脈絡解讀,強調區域而非國別,引發「去中國化」的質疑,恐成為爭議焦點。
  • 臺灣的未來發展陷入失衡危機
    臺灣省商業會顧問 現代財經基金會顧問 戴肇洋隨著年底臺灣四年一度的縣市首長及議員選舉之倒數計時,由於近年投資持續低迷導致青年就業機會減少
  • 你不知道的臺灣幽默~~~
    那臺灣有沒有好玩有趣的看板呢?我整理出幾種類型來和大家分享。 警察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提醒民眾不要打架。每到臺灣選舉前夕,各黨派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紛紛買下顯眼區塊的廣告看板來提升知名度。甚至公然在看板赤裸裸的嘲諷對方也是家常便飯。
  • 【紫荊專稿】葛珮帆:戴耀廷操控破壞選舉必受法律嚴懲
    這一行徑目無法律,是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的嚴重挑戰,是對香港民主選舉制度的幹擾和破壞,是對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組織選舉權力的侵蝕,是對選舉公平原則的背棄,也是對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的公然挑釁,絕不能允許。
  • 臺灣的朋友都回家了.臺灣加油.
    2016年11月16日寫完《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等候著第二天台灣今天是2018年11月24日,臺灣舉行四年一度的「九合一選舉」,除開算是對蔡英文表現的一次「公投」,因為在10個投票議題中關於「同性婚姻」的法案已佔據一半,這變成了一次「臺灣同性婚姻平權」的公投。
  • 臺灣2019熱搜榜:3部大陸劇上榜,韓國瑜成唯一政治關鍵字
    今年臺灣排行榜總榜中,影劇作品超過一半名額,排行榜第一名的是臺灣影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陸古裝劇依舊在全臺引起熱議,《小花女不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皓鑭傳》都榜上有名。此外,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在即,韓國瑜在榜單中排名第五,成為前十大熱搜詞中唯一一個與政治相關的關鍵字。在「快速竄升的人物」及「快速竄升政治人物」榜單中,韓國瑜均為第一名。
  • 媽祖為臺灣2020大選頻託夢,天將降大任於誰? |獨家
    他還透露,34年前大甲媽有請人轉告他說,「立委選舉我不會被提名,但是我一定要選。因為我為國家負了相當的責任跟任務,絕對不能沒有提名就不選」,後來王金平真的就沒被提名,但他仍堅持選下去,「最後高票當選,然後一路擔任黨書記長的重要幹部、副院長、院長。所以我很感恩媽祖婆。」
  • 宋楚瑜:到APEC讓世界看見臺灣|聯合報臺商版1108曬新聞
    中央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任APEC領袖峰會代表,昨天中午出發前在桃園機場表示,他會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努力與誠意,他下午抵達越南峴港市,越方派出部長級官員接機。他在機場發表談話時表示,「會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努力與誠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