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愛因斯坦從塵世的紛擾中剝離,將會留下怎樣的思想和觀念?

2020-12-23 愛讀書的曇麻麻

在遙遠的1954年,美國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極為重要的書:《Ideas and Opinions》,它的作者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並不是一本全新的著作,而是將當時愛因斯坦已經出版或是還未刊印成書的那些重要的文章、演講、聲明、信件等儘可能地收錄在一起,結集成冊。這本書的編輯得到了愛因斯坦教授本人的協助,然後在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的4月18日,這位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的物理學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這本《Ideas and Opinions》一經面世就長銷不衰,不斷再版,最終它以《我的思想與觀念:愛因斯坦自選集》這本中文簡體版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這本書可以說是離愛因斯坦的思想、觀念最近的地方。想想在那時的愛因斯坦在協助尋找、整理、選擇、編輯這本書時,會有著怎樣的心情呢?從早年到幾個星期前的演講,從學術文章、思想見解到日常信件、聲明、悼詞,有不帶任何情緒的,也有一些帶著快樂、自豪或是憤怒、委屈的,仿佛是在回顧、整理自己的一生……

這裡很純粹,因為每一篇文章都已經從塵世的紛擾中剝離了出來,沒有前因後果,沒有社會時代的背景,沒有做出艱難選擇的過程,只留下了這些屬於他的文字,記錄了他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那一面。

我不知道當時的愛因斯坦有著如何的考量,但是我知道,這些純粹的背後有著很多很多的故事。

如果你不了解愛因斯坦,在看到他的《答美國婦女》、《婦女與戰爭》這兩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他並不是一個友善的人,甚至有歧視、嘲諷的嫌疑在裡面,可是如果你知道當時有著怎樣的抗議、拒絕、言語的攻擊,你再讀這兩篇短小的文字的時候,就會有另一種心態和感慨了。

如果你了解愛因斯坦,知道他那張吐著舌頭、流傳最廣也最被人們所喜愛的照片代表的並不是開心、玩笑,而是在極為疲憊的時候,還要面對記者的追問、採訪、拍照,甚至如果嚴重點都可以稱為「騷擾」了,於是他面對著相機吐出了舌頭並被拍下的話,那麼當你在讀到《記者》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就更能理解他的感覺了。不過,據說愛因斯坦本人也很喜歡那張吐舌頭的照片。

面對這本《我的思想與觀念:愛因斯坦自選集》我真的有很多遺憾,我希望它更全面,希望它把每一篇文章的背景故事,前因後果都能收錄在內,去更加還原一個真實的、在塵世中的愛因斯坦,不要讓任何人有誤解、有疑問。

可是我又矛盾的覺得其實這樣的純粹也很好,何必去過多的解釋呢,願意相信他、了解他的人自然會去尋找那些疑問背後的故事、或許還會遇到不一樣的驚喜,這便是作為讀者的樂趣吧!

他將他寶貴的思想與觀念留給了我們,至於俗世的紛擾、人們的口碑評價又有什麼關係呢?留給那些知情的、不知情的人說去吧。

#好物推薦季#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留下的預言,發現最後一個或將成真?讓科學家感到費解
    對於科學界來說,愛因斯坦可謂是一個傳奇的科學家,他的一生都是十分的傳奇,並且讓人尊敬,同時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當時愛因斯坦留下的三個預言,直到現在最後一個或將成為現實,其它兩個可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 藏於山水中的德國古城,遠離塵世的紛擾,還有讓人羨慕的慢速生活
    說到德國,大家可能想到的更多的是歷史上的那部分內容,似乎很少有人將旅遊勝地和德國結合在一起,並且德國在我們的眼中可能就是非常嚴謹,就像是精緻的德國工藝一樣!然而現今德國開始逆襲了,逐漸的成為一個旅遊大國了!
  • 生活已太過勞累,讓我們遠離是非之人,以寬大的格局擺脫塵世紛擾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荼毒人們的心靈。很慶幸,現在的情況好轉太多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一視同仁,都能夠正常走進校園,平等地接受教育,接受知識的饋贈。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應該遠離與人相處真的是一門大學問,稍不留神,自己就深陷泥潭,難以自拔。
  • 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會用什麼武器?科學家愛因斯坦預言:木棒和石塊
    雖然現在世界上出現了很多反戰的組織,大家都在呼籲人類一定要熱愛和平,但也有很多專家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第3次世界大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還會出現第4次世界大戰,那麼如果爆發第4次世界大戰,人們將會使用什麼武器進行戰鬥呢?
  • 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怎樣評價中國人?字裡行間讓人深感憤怒
    所謂日記,便是將生活中的小事大情以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領會記錄下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日記的習慣,一個或薄或厚的日記本記錄了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是我們人生的寶貴回憶,而一些名人的日記還會被出版成書,供社會各界閱讀研究,然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日記公開出版之後,卻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使得許多中國人極為憤慨。
  • 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牛頓和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
    這個古怪的醫生把愛因斯坦的大腦保存在一個裝滿福馬林的玻璃缸中,放在一個裝蘋果酒的盒子裡,然後將其置於冷卻器下。他不時會從上面切下幾小塊送給感興趣的科學家,直到1998年他將其送回普林斯頓醫院。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我們之中大多數人的大腦都不會被人竊取,但是作為現代天才的典範,愛因斯坦足以「享受」這份特殊待遇。
  • 愛因斯坦留下的兩個預言:一個已經證實,第二個將改變人類歷史
    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著名的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跟愛因斯坦有很大關係。但是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卻是光電效應,而不是他最得意的相對論。這是因為相對論當中有許多未證實的理論,許多是科學假設,愛因斯坦的一些假設和預言並未得到科學界的承認。
  • 愛因斯坦有三大預言,如果最後一個被證實,人類將能改變宇宙規則
    說到愛因斯坦,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科學家。雖然他出生在國外,但他在上個世紀非常活躍,並做了許多著名的研究,如光電效應、羅森橋等。然而,如果說愛因斯坦的代表作,那肯定是相對論。也許你只知道他有許多偉大的創新,但你絕對不知道他已經預言了幾件事,有些已經得到證實,有些還在探索中。如果實現了,科學家現在相信它可能會改變世界。這位偉人在死前留下了三個預言,每個預言都是人類的財富。其中,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被人類所證實,但是一些科學家認為愛因斯坦的最後一個預言一旦實現,將會毀滅人類。
  • 若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未來將會怎樣?愛因斯坦對此早有預言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這些都給人們以沉重慘痛的教訓,尤其是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對於戰爭也就有了更加清醒理智的認識,在這之後,人們也並不敢輕易地發動戰爭,即使是二戰後,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美國和蘇聯,也沒敢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一旦爆發戰爭恐怕連他們自己也難以承受
  • 思想的時代——牛頓、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傳說中促使牛頓產生「萬有引力定律」靈感的蘋果樹 在英國思想史上,17世紀後半期是近代思想生成和思想巨人輩出的時代。艾薩克·牛頓與約翰·洛克是其代表人物。愛因斯坦評論牛頓道:「在他以前和以後都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決定著思想、研究和實踐的方向。」 《政府論》和《人類理解論》是洛克的主要作品,前者的開創性貢獻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領域,後者的開創性貢獻主要集中在認識論領域。《政府論》力圖解釋政府的起源、範圍和目的,批駁了君權神授學說,確立了議會主權理論,並發展出近代憲政和民主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如主權在民、議會主權、社會契約、有限政府、分權制衡等。
  • 創文應牽住思想觀念教育這個「牛鼻子」
    但是,與國家制定的文明城市標準和一些文明城市相比,我市市民的文明意識和文明行為還存在較大差距。隨手亂丟垃圾、邊走邊吃東西邊吐殼或渣的情況隨時隨地可見。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將食品帶到公共場所享用後,往往將產生的垃圾丟下,影響了環境衛生。對這種情況,一些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一些人在公共場所隨手亂畫,隨意摘採公園或行道樹上的花朵。
  •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多次與愛因斯坦交流,卻遺憾不曾留下合影
    如果他收穫了影后或者影帝的獎項,那麼不僅能說明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更能說明他演技精湛。對於一些科研人員來講,獲得諾貝爾獎將是他們的最高榮譽。 從他的行動和他的言談舉止上,仍然能夠看到他當年的精明睿智。在這場活動中,他回憶起了自己之前在科研事業上的奮鬥過程,同時更是回憶起了自己與愛因斯坦多次見面的事情。 與愛因斯坦的交集 第一次和愛因斯坦說話在49年的時候,他還是一名年輕的博士後,那時候剛剛加入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
  • 科學家:繼承愛因斯坦遺願,實現愛因斯坦夢想
    被公認為是物理學的偉大天才的愛因斯坦,傾其後半生試圖統一所有自然力而未成,他遺憾地死去,他的這一嘗試被認為是一生中最大的挫敗而載入史冊。現在,一組理論物理學家對愛因斯坦生前的舊有意願進行了改造,愛因斯坦的遺願最終可能實現。這一新的觀念還不肯定將所有的自然力整合在一起,但可以解釋現代科學面臨的一些最緊迫的問題。
  • 愛因斯坦週遊中國後,在日記中表明對中國人的態度,讓人字字扎心
    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年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中。1920年,蔡元培旅居歐洲,而當時的他也與這位傳說中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進行了會面。在見到愛因斯坦之後,蔡元培希望愛因斯坦能夠親自來到中國,並為中國的學生進行演講,而在經過了一番商議後,最終,愛因斯坦也決定以有償的方式,來華對學生進行講學。
  • 身處紛擾塵世之中,如何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有一天,當她把漂亮的花兒送到大殿中的時候,正巧遇到了一位禪師。禪師見她臉上洋溢著歡喜,心中也為她感到高興,於是對她說道:「佛經中曾經記載,以香花供佛者,可以得到十種殊勝的功德,真是太隨喜你了。」信徒十分歡喜,回答道:「謝謝師父。以花供佛是弟子應該做的。
  •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會是什麼樣子?愛因斯坦早就預言未來
    現在,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因為世界各國都清楚地意識到,戰爭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和破壞,沒有國家想再次經歷戰爭的紛擾。愛因斯坦赫赫有名,幾乎是人盡皆知,他在美國的原子彈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理所當然地對核武器也是十分了解,但這樣一個對核武器十分了解的物理學家,卻進行了這樣的預測:在將來人們會使用最原始的武器進行對戰。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20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當時最重要的兩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學解決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馬克思·普朗克、尼爾斯·波爾、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丁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學家共同努力才得以創立量子力學,也就是上面被譽為世界最輕朋友圈的照片!
  • 如果牛頓被旋轉的蘋果砸中,愛因斯坦承認他會有更好的引力理論
    在牛頓的傳記中有這樣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後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如果這顆蘋果是旋轉的,會有怎樣更精彩的故事呢?愛因斯坦承認,牛頓將會發現更先進的引力理論。那麼物質的旋轉與引力場有什麼樣的相互作用?讓我們以自由落體為例來闡述並回答這個問題。
  • 中國觀念對歐洲藝術的影響和中國思想在西方的滲透
    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說18世紀的歐洲對中國產生了強烈興趣,卻又往往形成了一種有關中國的荒謬而理想化的形象,那麼對中國的讚揚則往往通過一種自然反響,而引起了對該國的誹謗和詆毀。既然對中國的認識被哲學家們當作了攻擊教廷和舊制度之惡習的藉口,那麼它卻並未失去任何積極意義。
  •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後悔:多次與愛因斯坦交流時卻沒留下合影
    如果他收穫了影后或者影帝的獎項,那麼不僅能說明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更能說明他演技精湛。對於一些科研人員來講,獲得諾貝爾獎將是他們的最高榮譽。楊振寧先生很早就獲得了諾貝爾獎,在他97歲高齡的時候出席一場活動,從北京飛到了上海。從他的行動和他的言談舉止上,仍然能夠看到他當年的精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