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內煉體系之以「忘」為訣的內丹說

2021-01-10 胡羽泰

南宗一系自張伯端起,內丹與禪雙修,修煉次第先命後性即先內丹後禪。至陳楠而一變,分丹法為三品,所主在上品天仙之道,此法稍近禪,為禪化的內丹。白玉蟾繼承師傳,進一步發揚南派道禪雙修傳統,而在理論、方法上,融內丹、禪於一爐,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丹法。

在內煉原理方面,白玉蟾以一種「以心契道」說,把佛、道兩家的哲學觀焊接在一起,作為內煉成丹的理論依據。其《玄關顯秘論》云:「古者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天地,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此乃真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這裡按道教傳統思維方式,從宇宙論角度,逆遡萬物始源,以「虛無」為大道本始。虛無,系從超時空、超形質的原始混沌性質中所抽象出來的理性。緊接著,白玉蟾又說:「聖人以心契之,不得已而名為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故無心則與道合,有心則與道違。惟此無之一字,包諸有而無餘,生萬物而不竭。」

以「無」字一訣調心,令契合於萬物本始的虛無理性而達「無心」,從而與道合真,使生命進化由逕直的反向逆歸中獲得超越,越時空生滅而具永恆性、絕對性,是白玉蟾所認內煉成丹、超出生死的訣要。「無心」之說,既見於老莊,又為禪宗所盛倡的調心見性法要。白玉蟾順應當時三教合一的思潮,謂契合於道的無心之心,為三教共同之源,自分「以此理質之儒書則一也,以此理質之佛典則一也,所以天下無二道也,天下既無二理,聖人之心豈兩用耶?」(《修真十書》卷六《謝張紫陽書》)這較張伯端《青華秘文》細分儒釋道心性說之異同,似嫌籠統了些。

從以心契道說出發,白玉蟾把內煉的實質歸結於煉心,以內丹為心中之性,與北派王重陽之說同調。《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云:「丹者心也,心者神也。」神,指元神,真心。《鶴林問道篇》云:「夫金丹者,金為性之義,丹者心之義,其體謂之大道,其用謂之金丹。」《海瓊傳道集丹法參同七鑑》把內丹的幾個主要術語,皆釋為心、性:「心源性海,謂之華池」,「性猶水也,謂之神水」,「心地開花,謂之黃芽」,「虛室生白,謂之白雪」。所謂心源性海,指人「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未被概念、妄情所迷染時的心體,為心的本始,亦即前所謂「無心」之心,乃內煉靜定中所顯現,白玉蟾認為此心「本自圓通,本自靈寶,本自正一,本自混元,以人之一心而流出無窮無盡之法,蓋如天之一氣生育萬物也。」(《鶴林問道篇》)這與禪宗心性本淨本覺之說甚為相近。

按白玉蟾之說,則氣功、內丹的功能態,終歸為人超意識的心性所具性能。但白玉蟾並不象禪宗人那樣論性不論命,而仍承內丹傳統,性命雙談,以元精、元氣、元神為藥物,認為性命、神氣不可分離,根於一源。神是性屬離,為坤中之陰;氣是命屬坎,為乾中之陽。《必竟憑麼歌》云:「豈知此精此神氣,根於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嘗相反離,結為一塊大無邊。」《穀神不死論》說:「神者一身之元氣也」,意謂元氣是元神的體或物質基礎。性、命既為一,故調心、鍊氣、調息,實際上也是一碼事,心調則氣息亦調,心靜則元精元氣必動。

在內煉法程方面,白玉蟾不分先性先命的次第,而始終以調心為主導,性命雙融。他把丹功分為初關鍊形、中關鍊氣、上關煉神三階段,三關皆以調心為要,以「忘」字為訣。《海瓊問集道》云:「初關鍊形,忘形養氣;中關鍊氣,忘氣養神;上關煉神,忘神養虛。」所謂忘,亦即前所云:「無心」,指不執不著,似用意而非用意,用道家術語來說即「無為」,《鶴林問道篇》說:「非惟忘形,亦乃忘心,心境俱忘,湛然常寂。」達到心境俱忘、空寂無念的寂定境界,方是真忘。此忘字訣早見於《莊子》,五代道士譚峭《化書》特發揮之,有忘形忘氣忘神之說。

但白玉蟾所說三忘,並非純粹無為,溺於枯坐,而強調以神馭氣,靈活觀照,不失無為中的有為之用。《鶴林問道篇》謂調心養氣要「若有作用,實無作用;似乎靜定,即非靜定;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可以無心會,不可以用心作;可以用心守,不可以勞心為。」依此,則守竅凝神,宜似守非守,照察精氣運化當順乎自然、堅持真心不動。

《海瓊傳道集》還用圖表示內煉調心之要。如《真土之圖》示土(意)在中央,起調和金木水火(精神魂魄)的作用。此土稱真土,表示無念無為的真心中所生有為的「真意」。煉化精氣須以真意為宰,是《青華秘文》所強調的內煉訣要。又如《和合四象圖》表示以「無念」一決,調色聲息語,即眼不觀色,耳不聽聲,口不言語,息唯綿綿,此入手收心攝念之要。

白玉蟾的「忘」字訣,要在老莊學說的基礎上融攝了禪宗曹洞宗默照禪的調心原則。《鶴林問道篇》說:「真妄本空,逆順俱寂,則三際圓通,一靈獨耀,此乃把捉調心之要也。」其語頗近禪。然其《玄關顯秘論》謂「忘」之一訣即是禪宗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之意,從禪宗觀點看,猶未徹會「本來無一物」。

白玉蟾的內丹說,在當時頗有影響,為南派丹法的正宗、主流。其再傳弟子永嘉周無所住撰《金丹直指》,進一步從無為方面發揮白玉蟾之說。另一再傳弟子李道純,發揮白玉蟾之說,而更參以北派丹法與易理,自成一家,後人稱為內丹學的「中派」之祖。(陳兵)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外丹、內丹、雷法、和術數的聯繫
    對鉛汞派外丹的名詞及訣法大加闡發改良,並最終形成了以南北二宗為主體的內丹派。其南宗一派,指宗承北宋張伯端內丹說,主要流傳在南方地區的一派。宋濂說:「宋元以來,說者滋熾,南北分為二宗,南則天台張用誠。」南宗以張伯端為祖師,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薛道光即毗陵禪師,薛道光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是為南宗五祖。五祖之中,自陳楠、白玉蟾開始,不僅精通丹法,而且兼傳神霄派雷法。
  • 佛道兩家共同尊崇的神仙 留下一部內丹修煉道訣
    張三丰真人也說:「凡修行者先須養氣」。但,究竟什麼是氣?在論述養氣之前,我們得了解一下氣的定義。氣的寫法有三種:「氣」、「氣」(?第二種實在是找不到寫法)、「炁」。「氣」即是後天呼吸之氣,空氣。「氣」則是人體通過飲食攝入的營養的水谷精氣,而「炁」指的是先天之炁,南宋內丹家一般認為它的存在先天先地,乃直接源於終極之道體。此炁無始無終,不生不滅,與道體的存在性徵類似。
  • 道家傳人往往都是一脈單傳,為什麼傳到白玉蟾才開始開枝散葉?
    道家傳人往往都是一脈單傳,為什麼傳到白玉蟾才開始開枝散葉?白玉蟾,身為南五祖之一,晚年講道德地方卻只是一座剛剛建好的止止庵,正是這個重建的止止庵,使得白玉蟾的晚年有了一個穩定的道場,跟他學道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便在止止庵旁設立了一個講道傳業的專門場所,命名為「碧芝靖」。
  • 內丹功源流傳承簡明一覽表
    伏羲中華易學之祖,世傳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劃<先天八卦圖> 廣成子中華內丹始祖。
  • 性命雙修,築基培元,三豐祖師內丹修煉理論!
    晚唐以來,隨著道教的發展,「性命」範疇也被引入內丹理論體系之中。字雖相同,但含義卻發生了變化道教內丹家們把「性命」作為內煉的綱要,並且做出了新的解釋。在道教內丹理論中,「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或精神。命,指人體需要的氣血等。八仙之一的鐘離權祖師在回答呂洞賓祖師關於「性命之事」的疑問時說:「一點靈明無昧,性也;一點元氣常調,命也。」
  • 菩提祖師半夜傳給悟空的口訣,實為道家的內丹修煉功法,口訣詳解
    難難難,是囑咐悟空:想學真正的長生不老,也就是內丹修煉(內丹修煉又做金丹大道之說,與太上老君的外丹九轉還丹不是一回事,不容牽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辛苦和艱難,先要生得出不懈志,下得去苦功夫,日日修習磨練,日久方得功成,平常人一般都堅持不了,心性不達和悟性不夠也難明此真諦,因此是至尖至難的修煉法門,不可等閒看待,若生絲毫退卻之心,還是趁早不學為妙,仙家典籍有雲學不成反而會對身心造成不利影響!
  • 五雷法修煉最全攻略,內丹和符籙咒術融為一體!
    倘平居能加修德辨惑之功,身中之造化明瞭,靜裡之功夫又到,至行壇之際,發號施令,倒取橫拈,莫非妙用。」再如張天師《真明破妄章頌》道「此心心外更無法,咒訣符圖妙合心,心合將靈為妙用,靈光一點便為符」 同樣證明了內煉在雷法中的重要地位。那為什麼要在雷法中如此強調內煉呢?
  • 邵雍三吟之內丹學內涵:宇宙在乎手,萬物在乎身
    邵雍承傳了陳摶祖師之內丹學,受到白玉蟾祖師之推崇。不僅在儒學上承前啟後,易學上成就卓越,還是真正的內丹理論家。今以其《宇宙吟》、《冬至吟》、《觀物吟》為例,略析其內丹學理論成就。邵雍(1011-1077)字堯夫,號安樂先生,史稱康節先生,為北宋著名的道學大師,易學大家,與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並稱「北宋五子」。
  • 只羨其「藝」不羨仙,道教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書法令人贊服
    今天小編和大家說一說南宋時期一個著名的道士--白玉蟾,他是一位極具才華和個性的道家、書法家及畫家。其學問宏富,道行高深,書法超然,非同凡響,死後被尊為道教全真派「南宗五祖」,其地位與當時道教內丹派北宗丘處機(1148-1227)相當。丘處機的名字是不是很耳熟呢?看過金庸《射鵰》的都知道,不過小說不是正史。
  • 道家寶典:《冰心訣》《清心訣》《靜心訣》《養神訣》
    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餘,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靜心訣要(靜學指微)大道無多子,唯在清靜一法門。故靜字訣,乃為修道第一訣,一切法門,均從此一法門下手。
  • 【走進道教】五雷法修煉最全攻略,內丹和符籙咒術融為一體!
    道教神霄五雷法的修煉方法,是將內丹與符籙咒術融為一體,既講存思、存神、內丹修煉,又講祈禳齋醮、符籙咒法,是道教諸方術的融合體。雷法強調內煉是將自身看成一個小天地,又因為「天人感應」,人體內部的器官神靈是可以與天地交相互應的。
  • 白玉蟾是怎樣走上學道之路的?
    另外《神仙通鑑》等書則謂:父振業「夢道者以玉蟾蜍授之,是夕產子,母即以玉蟾名之,以應夢。稍長,又名長庚。」這兩種說法,前者為母親做夢,後者為父親做夢,但都表明玉蟾祖師的名字的確因夢中的蟾蜍而起。這個夢實際上暗示:玉蟾祖師乃是蟾蜍化身。
  • 道教內丹修煉功法(上)
    後代內丹修煉者,將其「道德」思想體系,「虛」「無」「靜」「觀」「精」「炁「神」等概念,「致虛」「守靜」「守一」「坐忘」「心齋」等功夫,視為內丹修煉的根本,並將老莊頌揚的神人、真人、仙人、至人、道人、聖人、賢人視為內丹修煉的榜樣。當時有周朝關令尹喜,善內學星宿,服日月精華,隱德修行,同時代的人都不知道。老子西遊,喜先見其氣,知真人當過,後物色而跡之,果得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