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兩部黑人導演的作品成為北美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影片。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月光男孩》「逆襲」《愛樂之城》摘得金像獎最佳影片;而在北美影市,低成本恐怖片《逃出絕命鎮》成為貨真價實的黑馬,不僅取得1.75億美元的票房,還成為上半年最具話題性的電影。
從左至右依次是《月光男孩》、《為所應為》、《逃出絕命鎮》
在這個政治正確成為時代精神的年代,兩部影片不謀而合的把黑人題材搬上了銀幕,在影片中或明或暗的展示出紮根在美國社會皮下深處的種族問題。自然而然,輿論也非常配合的給予兩部影片正面的評價,但兩部影片所獲得的褒獎與影片的質量真的成正比嗎?以下內容涉嫌少量劇透。
《月光男孩》在「最後時刻」成為奧斯卡大贏家
《月光男孩》毫無疑問是一部「正確+正確」的LGBT電影。影片用三個篇章串聯起一位黑人同性戀男孩的成長史。拋開戲劇層面不談,影片設定的環境有意無意地展示了黑人社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販毒、賣淫、沒有穩定的收入,然後在階層內部形成循環,周而復始。
影片中所有的角色無論好人壞人大人小孩都由黑人出演,白人在這部電影裡是完全缺席的,他們不屬於這個階層,不屬於這部影片,一道隱形的屏障把黑人和白人隔離開來。導演在一個私人化的同性電影裡潛藏了諸多社會性話題的蛛絲馬跡。當黑人與底層並置,當「王家衛」的腔調與同性題材共舞,它們合謀拿下了奧斯卡金像獎。
《逃出絕命鎮》預告
《逃出絕命鎮》中的種族議題就更加直白了。喜劇小品演員出身的導演喬丹·皮爾,早就在電視螢屏上拿種族問題開刷了一遍又一遍了。顯然這位喜劇人的路子更加大膽,白人在片中都是想要拿黑人的肉體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劇作的模式也是典型的類型片模式,發現問題-問題展開-解決問題的路子,只不過影片中黑人是主角,而白人完全站在黑人的對立面上,導演在老的套路上注入了種族問題的血液,讓影片獲得了成功。
《月光男孩》在情感處理的方式相當單一
兩位影片均由黑人導演執導,當一個黑人導演拍攝一部內含種族問題的電影時,在政治上都不會有問題,還會成為為影片加分的砝碼。平心而論兩部影片有可取之處,但也有明顯的缺點,而在北美媒體的鎂光燈下,似乎這些缺點都蕩然無存。
前者在單一的層面上建立起一個貧乏的黑人成長故事,除了在沙灘上緊握沙粒的那場戲外,幾乎所有一個可以深入展現人物內心或驅使他命運的情節點都被一筆帶過,縱然導演想在視聽上營造出王家衛式的韻味,但王家衛電影中特有地將情緒的張力通過人物的肢體行動來進行展現,而在《月光男孩》中對個體情感的渲染始終只是一個小火苗,遠不如他的膚色帶來的種族話題耀眼。
對於後者而言,影片的基礎設定就建立在黑人對自身的自戀之上:絕命鎮上的白人們(還有個日本人)試圖通過大腦移植擁有黑人一樣更強更更快的肉身。按照影片的設定,鎮上的白人們在尋找替身是為了獲得某些生理上的延續或提高,而白人不在這個獵物範圍之內,這難道不是變向的歧視白人?
《逃出絕命鎮》劇照
誠然,黑人的確在某些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特長,但一整個小鎮上的人,冒著犯罪的風險,不惜貢獻出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次又一次把黑人勾引到小鎮上,不為錢財不為名聲,只為了獲得黑珍珠版明亮剔透的肉身,這是一種怎樣的迷戀?
而影片的結尾,導演簡單粗暴的渲染黑人奮起反擊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了影片中的矛盾,這讓非黑裔人群多少有些不寒而慄。據說在美國黑人社區的影院上映本片時,當男主角的朋友在結尾從車裡鑽出時,全場的黑人觀眾掌聲雷動。
《為所應為》劇照,白人黑人矛盾激化,Mookie夾在兩夥人中間
這樣兩部黑人電影所取得的評價是否真與影片的藝術質量成正比?各位心中各有答案。而在筆者看來,在28年前的今天上映了一部同樣是黑人導演執導,關注黑人社區生活的電影,它所討論的種族問題無論從視角還是深度上,都遠遠超過了今年的這兩部黑人電影,這部電影便是斯派克·李執導的《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海報
影片故事的時間線基本在一天之內,而地點就在紐約布魯克林的黑人社區裡。影片大幕拉開時,第一組鏡頭就是兩位黑人演員伴隨著黑人說唱音樂進行誇張的舞蹈,歌詞不斷叫囂要與「強權鬥爭」,並表示對美國白人英雄的代表約翰·韋恩的不屑,黑人健美的身材在紅色的燈光下顯得革命又充滿力量感。
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副黑人社區的生活畫卷緩緩展開,黑人們從睜開眼睛開始就無所事事:不是扛著錄音機到處閒逛,就是坐在太陽下面吹牛閒聊。導演斯派克·李在片中飾演的Mookie是他們當中唯一一個工作的黑人,他在義大利人的開的披薩店打工。
影片沒有明確的主線,或者說慵懶和荒謬的黑人社區日常生活就是影片的主線,高潮戲份是源自其中一條故事線的野蠻生長:一個黑人顧客在店裡吃披薩時看到牆壁上懸掛的照片都是義大利裔的明星,他要求店老闆加上黑人明星的照片。他的理由在他看來是多麼充分:這是開在黑人社區的披薩店,賺黑人的錢就必須在店裡掛上黑人的照片。
這部1989年的電影顯然已經預言了今天好萊塢電影的某種趨勢,在政治正確的保駕護航下,一部大片的角色陣容裡往往會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作為主演之一出現,近期的例子就有很多,《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星際迷航》系列,還需要我列舉更多嗎?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海報
在遭到拒絕後,這個黑人角色開始號召抵制披薩店。在影片結尾處,義大利人(白人)對黑人的無端要求逼的抓狂,一場暴力事件在所難免,而為平息事件而出現的警察,卻失手勒死了挑事的黑人,暴力事件演變為黑人暴動。
無論事情起因如何,發展如何,當一個白人警察殺死黑人時,在黑人看來這就像是奴隸制的某種復闢,是種族歧視的舊火復燃,怒火凌駕在理性之上。每個在白天無所事事的黑人像一粒粒水珠,在披薩店門口匯聚成黑色的海洋,Mookie打工的披薩店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下遭到洗劫。
《為所應為》劇照
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第一個帶頭砸店的正是在店裡工作的Mookie。上文提到Mookie是片中唯一一個在工作的男人,儘管他會在送外賣的途中跑去情人家裡幽會,但他始終是個有工作的人,是黑人中的異類。
黑人大哥曾告誡他:stay black,do the right thing!(保持黑人本色,做該做的事)在矛盾激化時,他用行動表現出對黑人身份的「正確」回應,無論這種回應正義與否,會帶給他什麼後果(比如失業)。而可憐的義大利人本該早早關門,卻因為打烊前一夥黑人想要吃披薩,義大利人善意的想為這些吃他披薩長大的孩子做完最後一張披薩,這才使得暴力事件有了發生的時間條件。
《為所應為》片場照,Mookie正在送披薩
影片還有很多細節來展示深深紮根於黑人意識形態深處的觀念:三個無所事事的老黑人嫉妒亞裔人開的便利店生意火熱,他們一致認為自己沒有取得那樣成功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是個黑人;Mookie在送外賣途中順道去妹妹家洗澡,在妹妹斥責他時他卻找藉口說奴隸制已經結束了;一個老年黑人讓小孩去便利店裡替他索要免費的啤酒;在砸店後第二天清晨,Mookie居然還找義大利人索要工資……
直到今天,斯派克·李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黑人導演,而《為所應為》也許就是他最成功的影片。但在2015年,斯派克·李卻在採訪中表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的《父輩的旗幟》、《硫磺島來信》這兩個片子加起來長度超過四個小時,可是裡面一個黑人演員都沒有。
在他的『硫磺島』版本上,黑人士兵就根本不存在,片子裡連一個黑人臉孔都看不到。現在不是黑奴時代了,他知道不知道?憑什麼抹煞黑人軍人在二戰中的貢獻?斯派克·李的這番言論不就是影片中那個指責義大利人在牆上沒有掛黑人照片的那個傢伙嗎?在28年後他居然成了自己曾經諷刺的那種人,或許這也是他近年來導演作品質量堪憂的原因之一吧。
斯派克·李與著名義大利裔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最右)
不知他會把這張照片掛在自家牆上嗎?
這樣一部直接展現種族主義的影片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影片本身客觀的視角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導演斯派克·李的黑人身份,只有當黑人拍攝一部「自黑」的作品時不會有人斥責他在搞種族歧視,就像美國黑人之間經常以nigger互稱,如果其他人種稱呼一個黑人nigger,後果不堪設想。假如有一部一模一樣的影片被拍攝出來,在導演一欄抹去Spike Lee,而寫上Clint Eastwood的大名,那美國評論界的反饋可想而知。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時光網
飾演黑豹女子親衛隊隊長 勇猛堪比神奇女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