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打破聲波前進後退方向一致原則 可改善自動駕駛車輛通信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美國大學打破聲波前進後退方向一致原則 可改善自動駕駛車輛通信

  核心提示: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打破了聲波互易定理,讓聲波可以在發出與返回時不一致,或許可以改善自動駕駛汽車之間的通信。

  蓋世汽車訊在物理學中,聲波的前進方向與後退方向總是一致的,這很好,除非聲波遇到障礙物(如摩天大樓、風、人),導致它們失去了能量。不過,如果能夠打破該規則,在障礙物周圍引導聲波,或者讓一個物體完全吸收特定方向的聲波,將能夠改變電子、光子和聲學設備的設計和使用方式。

  據外媒報導,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的工程師們就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在一個稱為「時空變化超材料」(spacetime-varying metamaterials)的新興領域從事研究,工程師們已經演示了破壞聲波的互易定理。

  布法羅分校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兼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Mostafa Nouh博士表示:「我們已經通過實驗證明,在聲波中打破材料特性隨著時間和空間同時改變的互易定理是有可能的。」

  為進行實驗,Nouh與學生們打造了一個由普通熱塑性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條製成的橫梁,而塑料條配有20個矩形鋁製諧振器。

  工程師們利用馬達對每個諧振器進行編程,每四個諧振器成對排列,以45度角的間隔進行旋轉。例如,第一個諧振器是0度,第二個是45度,第三個是135度。下一組的四個諧振器重複同樣的模式,以此類推。

  此種旋轉既考慮到空間因素(45度角間隔),也考慮到時間因素(不同角度定向的毫秒數),因此得名為時空變化超材料。

  當旋轉的諧振器被激活後,會看起來其像汽車活塞一樣旋轉,而不是上下跳動。不過,旋轉是為了改變橫梁的「剛度」,即抵抗外力變形的能力。

  在對該橫梁進行測試之前,研究小組進行了計算機模擬,預測了在剛度快速變化的情況下,此種相互作用會被打破。換句話說,諧振器旋轉得越快,破壞互易定理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工程師們將馬達的轉速提高到了2000 rpm。為了驗證該速度是否足夠快,工程師們通過一個壓電致動器將振動(聲波)傳送到該橫梁中。Nouh和學生們使用了一臺掃描雷射都卜勒測振儀以及一臺熱成像攝像頭(確保溫度的輕微波動不會影響到試驗),發現聲波返回到發出聲波地點的模式與最初發出聲波的過程大相逕庭。

  在另一項測試中,諧振器的轉速僅為100 rpm,該橫梁的剛度幾乎沒有變化。Nouh和學生們發現,聲波返回到發出聲波地點的模式與之前發出的方式一樣,說明互易定理沒有被打破。

  以此種方式操縱聲波,是首例概念證明,可能會有許多用途。例如,可以打造一堵牆,讓聲音可以輕易從某一個方向穿過,但是不能從相反的方向穿過;還可以改善自動駕駛汽車之間的通信方式;可以提高通過超聲波進行醫學成像的解析度,因為此種醫學成像通常會受到一種稱為「反射偽影」現象的限制,可能導致醫生誤解圖像。

  不過,Nouh提醒表示,實驗室成果還沒有做好商業化的準備。例如,該團隊製造的橫梁很大,可能需要利用3D列印或其他納米製造工具將其縮小。此外,該團隊使用的材料升溫過快,如果要解決該問題,可能需要採用更先進、更昂貴的材料。

(責任編輯:DF134)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未來研究方向
    我們在前幾節中介紹了自動駕駛的方法在尋找路徑、選擇最佳操縱和構建可行軌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自動駕駛仍然存在局限性,自動駕駛還遠沒有達到人類駕駛能力的水平。我們將在本節中描述一些已確定的局限性需要未來持續的研究方向。
  • 史丹福大學研發計算技術 可讓自動駕駛汽車根據周圍情況自動調整軌跡
    自動駕駛汽車與其他汽車(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據外媒報導,為此,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近日研發了一種計算技術——LUCIDGames,該技術整合了基於博弈理論的算法以及一種估計方法,能夠為自動駕駛汽車預測和規劃自適應路徑。
  • 揭秘自動駕駛車輛如何定位
    ,而自動駕駛中車輛定位一般分為衛星定位和地標定位兩種。(可在文章末尾查看往期內容) 地標定位技術包括HD Map、Lidar、視覺Camera等技術,Lidar和視覺Camera不僅自身擁有定位方案,而且能夠為HD Map提供感知要素。地標定位通常能解決衛星定位在隧道、樓宇和林蔭小道等接收不到信號的問題,是自動駕駛車輛定位必須具備的能力。
  • 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或可借鑑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已成為汽車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和主流技術趨勢。為此,中國政府與時俱進,為國內汽車業規劃了美好的未來發展方向。
  • 小牛首款自動駕駛智能電動車TQi亮相CES2020
    【PChome美國拉斯維加斯報導】2020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將於北京時間1月8日至1月11日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市舉行,本站前方特派記者團從展會現場發回報導。今年的CES展會聚焦在5G、智慧連接等許多方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未來智能汽車必須的先進技術,自動駕駛備受關注。小牛電動首次亮相CES,就帶來了令人驚嘆的產品:具有L2級自動駕駛特性的智能三輪電動摩託車TQi。
  • 自動駕駛機器人如何駕駛?
    ,研究方向為車輛智能控制與感知。自動駕駛機器人可代替駕駛員進行可靠性、危險性和高精度的車輛道路試驗。以一款自主開發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為研究對象,介紹自動駕駛機器人功能和結構,分析自動駕駛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在車輛道路測試試驗、車道保持、跟車、換道和遠程駕駛方面的應用。
  • 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發生事故 轉彎時與對面車輛相撞
    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發生事故 轉彎時與對面車輛相撞 2018-03-17 08:44 來源: 砍柴網 原標題: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發生事故 轉彎時與對面車輛相撞
  • 百度助力清華大學車輛學院首創自動駕駛課程雲端實驗,推動自動駕駛...
    2020年6月1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本科生《自動駕駛》課程隨著最後一堂實驗課程的圓滿完成順利結課,課程教學獲得上課同學的一致好評,同學們收穫滿滿!圖1 楊殿閣教授、黃晉副教授授課期間與百度Apollo支持人員合影《自動駕駛》是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第一門系統化講解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理論及其關鍵技術的本科生專業課程,課程面向清華大學大三、大四年級本科生,課程由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楊殿閣教授團隊開發
  • 將磁聲波作為新方向,邁向片上通信的新範式
    打開APP 將磁聲波作為新方向,邁向片上通信的新範式 科技報告與資訊 發表於 2020-04-07 16:02:45 (文章來源:科技報告與資訊) 研究人員首次直接觀察到了磁聲波(聲音驅動的自旋波),磁聲波被認為是新型計算方案的潛在信息載體。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三菱電機為自動駕駛研發MEMS雷射雷達 ●美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款氣壓傳感器 ●Elmos推3D ToF成像儀可進行物體探測 ●TrianGraphics用HERE生成3D道路模型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由於車輛可能處於複雜環境中,車身周圍的障礙物和紅綠燈等都會影響車輛的決策,而車輛本身又受到轉彎半徑、加減速極限等因素影響,在這些限制條件下,車輛需要實時計算出一個可行駛的軌跡,同時保持軌跡和行駛速度相對順滑。可以說,規劃模塊是無人車的「大腦」,告訴車輛下一步怎麼走。
  • LUCIDGames: 為自動駕駛車輛規劃自適應軌跡的技術
    自動駕駛汽車在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模擬測試,但真正上路測試並不多,因為在真實的街道環境中,自動駕駛汽車還無法根據周圍環境中其他車輛和人的動作或運行軌跡進行自動調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建了LUCIDGames,這是一種可以預測和規劃自動駕駛車輛自適應軌跡的計算技術。
  • 美國發生兩起無人駕駛車輛車禍,該歸罪於何人何物?
    五天後,一輛採用無人駕駛技術的特斯拉SUV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撞上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道路分隔線,車內的司機,蘋果公司工程師沃爾特·黃(Walter Huang)致死。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巧合的是,黃先生曾經向特斯拉經銷商投訴過,自動駕駛模式的車多次偏向同樣的路障。特斯拉公司將如此嚴重的碰撞歸罪於道路分隔在線缺少一個部件。
  • 史丹福大學研究出自動駕駛最新技術
    史丹福大學研究出自動駕駛最新技術 丁伯駿 2020年12月23日 09:37
  • ...可連接車輛監控駕駛員和乘客;自動駕駛「世紀訴訟」後續:天才...
    5.Hailo融資4.17億元 研發可用於全自動駕駛汽車的AI晶片6.中國首個上車量產的邊緣AI晶片 開啟國產替代的「徵程」7. 3月底發布 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將更新8.LizMotors研發邊緣計算設備 可連接車輛監控駕駛員和乘客01MDC平臺過車規 華為加速自動駕駛2月13日,華為官方宣布,其MDC
  • 論文推薦 | 聯網與自動駕駛車輛下混合交通流建模,如何下手?(2020-09-23)
    、聯網車輛和自動駕駛車輛混合組成車隊行駛時的車流。;自動駕駛車輛;穩定性分析;流量(通行量)論文摘要(中文參考)聯網和自動駕駛車輛的引入將改變高速公路的駕駛環境。聯網車輛技術可提供有關周圍交通狀況和交通管理中心決策的實時信息。此類信息有望提高駕駛員的效率、響應能力和舒適性,同時增強安全性和機動性。聯網車輛技術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效率和可靠性,儘管這些車輛僅可以通過其車載傳感器進行操作,而無需通信。
  • 牛人用特斯拉自動駕駛橫穿美國(圖)
    人們常說,紀錄是用來打破的。我曾經用31小時零4分駕車橫穿美國。後來,Ed Bolian打破了這一紀錄。而今年早些時候,Carl Reese、Deena Mastracci和幾個朋友用特斯拉ModelS創造了一項電動汽車橫穿美國的紀錄。
  • 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2月第二周) | 交通部推進5G在交通運輸領域研發應用,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
    在今年新修訂的《實施細則》中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同批次(滿足「三同原則」且同一批次提出申請)車輛應完成累計不少於5000公裡的自動駕駛測試,其中每車不少於100公裡且至少有1輛車完成不少於1000公裡的自動駕駛測試。
  • 自動駕駛的「馬拉松戰役」
    當然,有人類駕駛的車輛和沒有人類駕駛的車輛有非常明顯的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駕駛的車輛通過不斷增加輔助駕駛系統,以幫助改善駕駛員的行為。 但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自主管理所有駕駛操作——在眾多場景中做出決策和執行機動操作。
  • 駕駛模擬器之LGSVL篇:一個高保真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對於自動駕駛仿真,LGSVL是主流的模擬器之一。本文《LGSVL Simulator-A High Fidelity Simulator for Autonomous Driving》,由LGSVL開發者(主要來自LG電子美國研發中心)撰寫,對LGSVL做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