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12年考研答案詳見 >> 新東方2012考研專題報導
46)In physics, one approach takes this impulse for unification to its extreme, and seeks a theory of everything — a single generative equation for all we see.
46. 物理學中,有一種方法將這種對統一性的緊迫需求發揮到了極致,追求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即為我們所見之物尋求一種單一的生成公式。
47)Here, Darwinism seems to offer justification, for if all humans share common origins, 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could also be traced to more constrained beginnings.
47. 在此,達爾文似乎給出了合理化的解釋,這是因為如果整個人類有相同的起源,那麼我們就有理由認為,文化的多樣性同樣也可以追溯到更為具體的開端。
48)To filter out what is contingent and unique from what is shared might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how complex cultural behaviour arose and what guides it in evolutionary or cognitive terms.
48. 從共性中過濾出獨特性,我們就可以明白文化行為起源的複雜性,以及文化行為在進化方面和認知方面的源動力。
49)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 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 shared by many language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 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
49. 第二個為此做出努力的人是約書亞·格林伯格,他採用經驗主義的方法來研究普遍性,確認多種語言(尤其是語序方面的)共同特徵,這些特徵被認為是體現了由於認知局限性而帶來的偏見。
50)Chomsky’s grammar should show patterns of language change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the family tree or the pathway tracked through it, whereas Greenbergian universality predicts strong co-dependencies between particular types of word-order relations.
50. 喬姆斯基的語法體現了與樹型結構及其間路徑不相關的語言變化模式,而格林伯格的普遍性理論則預見了各種類型的語序關係中存在強烈的相互依存性。
2012年考研英語(一)翻譯部分出自Nature網的一篇文章「Universal Truths」(《普遍真理》)(原文詳見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2/n7342/full/472136a.html)。該文是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尤其是語言學)角度論述哲學意義上的普遍真理,因此要求考生具有各種學科相關的常識,才有可能理解文章中各句話的含義。筆者將從如下幾個方面對今年的考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專有名詞
英語(一)的文章向來偏科技化,因此對科技中相關專有名詞的考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建議大家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1. 熟悉往年考題中出現過的專有名詞。歷年考題的好處在於,各種科學常識,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還是人文科學,幾乎已經全部涉及到了,那麼,以往出現的專有名詞,在以後的考題中依然有可能再次出現,如今年所考到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往年考題就曾經出現過。2. 平時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如遇到常識性的專有名詞,一定要做個有心人,把這些詞彙收集一下,防止在以後考題當中出現。3. 對於不熟悉的人名的翻譯,一定要遵循約定俗成的翻譯規則,或用翻譯外國人名的常見漢字進行翻譯,切忌隨意亂造。例如Greenberg這個姓氏,按照約定俗成的譯法應該譯為「格林伯格」比較妥當。
二、長句分析
長句分析是英語(一)翻譯部分的核心,幾乎每個句子都是長難句。建議廣大考生平時一定注意長難句的意群解讀練習。很多考生往往認為背下單詞就可以解決長難句問題,其實,這樣做遠遠不夠,因為英語句子特別注重結構分析,其句義是由詞義和句法結構兩部分結合而成的,缺一不可。練習長難句不懂基本語法肯定不行,但不是說要把語法書背下來,關鍵是要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很多考生一問都知道什麼是時態語態主謂賓,但一遇到實際的句子,依然是一塌糊塗。因此,建議大家熟悉最基本的語法概念就行了,關鍵是要去做練習,只有大量練習才能熟能生巧。
三、翻譯技巧
翻譯就兩個步驟:理解和表達。長句分析算是理解,翻譯技巧則是表達。考研翻譯主要是能夠解讀長句,對翻譯技巧的要求不會過多,但若能掌握一些常見且實用的翻譯技巧,對翻譯中表達這個環節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尤其是有些考生總覺得句子能看懂,就是不能寫成流暢的漢語,翻譯技巧就更有用了。考研翻譯常見技巧主要包括長句化短句,被動語態翻譯,抽象化具體,詞性轉換等。就今年考題而言,長句化短句仍然居於主導地位,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因此長句往往要化短。今年最突出的是確定從句類型及其修飾關係,並將長從句化為漢語的分句譯出。如第48題中understand之後的賓語從句和第49題中which引導的雙重定語從句。還有就是長短語化句(尤其是非謂語短語化句)模式,如第48題主語部分就是一個很長的不定式短語,由於主語偏長,可以將這個短語化為一個句子翻譯出來。第49題identifying引導的伴隨狀語也可做同樣的處理。
總之,對翻譯的複習,送諸位九個字:多背誦,多練習,多體會。
(責任編輯:陳永雷)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