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賈汪:小香包登上大舞臺 繡出美好生活新畫卷

2020-12-22 荔枝網新聞

  「在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我們的香包賣得很火爆,活動沒結束就被搶購完了,還談了幾起訂單。」12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參加了兩屆上海文博會,我們的香包通過文博會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這一古老瑰麗的中國手工藝術。」

  從曾經的民間手工藝品到如今名揚天下的地方文化名片,跨越千年的徐州香包大展神韻登上時尚浪漫舞臺。

  香包真棒 香飄世界

  2017年12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後首次地方視察來到賈汪,在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香包製作室,欣賞了村民製作的各式香包,自己花錢買下一個寓意「真棒」的香包,給老人「捧捧場」,馬莊香包成了「網紅」,馬莊村成了「網紅村」。

  談起3年來的香包變化,83歲高齡的王秀英老人躊躇滿志:「我縫香包也算縫一輩子了,從十幾歲開始,一直縫到現在,縫到總書記來,誇我的香包做工精緻。在上海文博會,都誇咱香包好,我必須再加一把勁,把香包縫向全世界。」

  近年來,王秀英老人志氣更旺、幹勁更足,積極宣傳推廣徐州香包文化,參加了香港「蘇韻漢風·徐州民間手工藝(非遺)展」「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江蘇省中醫藥發展、中西醫結合學術大會暨第九屆江蘇中醫藥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C2M·新零售——首屆中國醫藥百強連鎖行業高峰論壇、 「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等。

  2019年7月,以「世園真棒」命名的馬莊「真棒」香包走進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向世界各國來賓展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馬莊香包香飄世界。

  目前,來自國內和海外的訂單不斷增加,徐州香包遠銷義大利、英國、加拿大、日本、荷蘭、芬蘭等國家。2018年3月,王秀英老人被評為「2017江蘇省中醫藥新聞人物」、2019年1月,被評為「2018中國非遺年度十大人物」、2019年9月,王秀英針棒香包榮獲「2019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銀獎。

  香包富民 繡出「錢」景

  賈汪區將香包提升為全區富民大產業的戰略高度,將小香包變成百姓致富的「金包包」,規劃建設了馬莊香包文化大院、香包博物館、馬莊文創綜合體、香包文化產業園,建立香包網絡銷售平臺,吸收有想法、有能力、有幹勁的年輕人加入香包隊伍,使馬莊香包更具活力。

  全區各地成立香包合作社、香包工作室,開辦香包技能培訓班,邀請非遺傳承人講授香包構思畫圖、如何剪小樣、挑選布料等技巧,香包從業者不僅提高了收入水平,也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風貌。

  今年50歲的徐美是土生土長的馬莊人,因照顧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工作,家裡的重擔全部壓在丈夫一人肩上。

  馬莊香包工作室成立後,徐美走出家庭,成為一名繡娘,「以前我就在家帶小孩,還照顧老人,現在我們的香包賣火了,我也來縫香包了,在這還能和姐妹聊聊天,每月能掙3000多元。」

  自2018起年,馬莊香包年產值超千萬,帶動全區村民就業數千人,香包從業者人均年收入3萬元左右,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著香包產業的不斷擴大,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王秀英老人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推陳出新,開發「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等系列香包產品。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馬莊香包工作室與全國著名中醫學家周仲瑛教授取得聯繫,製作3000餘個「防感闢穢」香囊馳援湖北,把馬莊香包工作室的大愛精神和責任擔當融進小小的香囊之中,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非遺香包 創新傳承

  今年,王秀英老人新收了一位徒弟,不是別人,是自己大學畢業的孫女孫歌堯。大學學流行音樂的孫歌堯畢業後跟奶奶學習香包的中藥配方、製作工藝、工序,一起研究開發香包新品種。

  孫歌堯在設計時,結合當代年輕人喜愛的流行元素和潮流趨勢,開發了多款樣式新穎、造型精巧的手機掛件等香包,香包樣式不斷推陳出新,廣受年輕群體喜愛。

  今年6月13日,在孫歌堯的張羅下,王秀英香包工作室緊跟時代潮流,參加了央視新聞聯合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中國手藝網共同推出的「把非遺帶回家」專場帶貨直播節目,並在央視新聞APP、央視頻、中國手藝網、文旅中國、淘寶直播、微博等平臺同步播出。

  直播當晚,王秀英真棒香包因別出心裁的設計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圈粉了不少網友,1000個產品一上架就被搶光,被直播網友強烈要求加單1000份。

  目前,孫歌堯已成為「徐州香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為了提高藝術創作水平,今年12月,她參加了江蘇「遺脈傳承」發繡高級人才研修班,孫歌堯告訴記者:「我準備把發繡、刺繡和香包文化結合起來,創新開發更多、更精緻的香包新品種,把香包非遺文化發揚光大。」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徐州香包香溢千年,在傳承中推陳出新,古老非遺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了解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小香包「繡」出了致富路,繡出了新時代新農村的小康生活新畫卷。

相關焦點

  • 徐州稅務助力賈汪旅遊業復甦重啟展「笑顏」
    近年來,賈汪區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目前,已集聚了潘安湖、督公湖、大洞山、鳳鳴海等多個國家4A級景區,打造了馬莊、磨石塘等一批獨具地方特色的文明村鎮。現在的賈汪,用「一城青山半城湖」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賈汪:「煤城」變「綠城」捧起「聚寶盆」
    賈汪:「煤城」變「綠城」捧起「聚寶盆」 發布日期:2021-01-07 07:5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正值寒冬,徐州市賈汪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格外熱鬧,首茬草莓進入採摘期,慕名來採摘的市民絡繹不絕。
  • 回訪徐州馬莊村:民俗小鎮籌劃中,「網紅」手工香包火到限購
    對於慕名前來購買香包的顧客,80歲的非遺傳承人王秀英充滿了歉意。一個月前,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後首次出京考察調研選在了江蘇徐州,其中一個行程就是到訪馬莊村,並花30元向王秀英購買了一隻手工香包。自那之後,王秀英中藥香包成為了「網紅」。由於手工香包製作周期長,存貨又不多,王秀英的香包店不得不採取了「限購」措施。
  • 青繡印象|「香包阿奶」巧手繡出新生活
    其實,早在20多年前,祁有梅就背著包、搭車進城,像貨郎一樣,走街串巷賣香包、賣鞋墊。「有一次賣出去80雙鞋墊,可把我高興壞了。」在祁有梅的回憶裡,那時候,家裡除了幾畝地,沒有其他經濟來源。針線活的收入,多多少少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後來,祁有梅的兒女們各自成家立業,家裡的日子一天天變了樣。
  • 周淑娟:賈汪真旺,獻禮小康
    作品以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12日視察徐州市賈汪區為敘事起點,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背景下,構築起以礦區、社區、景區、園區為支撐的空間架構,以忠誠、勇敢、奉獻、創新為精神圖譜,為一線礦工、新型農民、基層幹部、文藝能人等群體樹碑立傳,刻寫了「中國功勳村官」孟慶喜、「香包奶奶」王秀英等一批鄉村名人, 反映了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以及把這種願望變為現實的超強能力,
  • 賈汪從「大破」轉向「大立」
    5月7日,全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現場推進會第一站在賈汪召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我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轉型發展的實踐給予高度評價05.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奮力開啟賈汪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徵程下半年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賈汪重要指示精神為主線,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把「強富美高」新賈汪建設推向前進
  • 雲南魯甸: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nbsp&nbsp&nbsp&nbsp展區裡,年輕的繡娘指著繡品喜滋滋地說,「刺繡是個特別好的活計。學習滇繡技藝,不但生活豐富了,收入也越來越多了,生活就像這繡的花兒一樣美好!」&nbsp&nbsp&nbsp&nbsp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 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劉蘭芳:巧手繡出幸福新生活
    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20年來,劉蘭芳不僅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多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婦女走出貧困,讓更多人了解了慶陽香包、傳承了香包文化,還探索出了一條慶陽香包市場化的發展之路。自幼,劉蘭芳就對香包刺繡情有獨鍾,對於配色、針法、描摹花樣等刺繡技藝有著獨到的領悟力。「在慶陽村莊裡,刺繡的風氣很濃。
  • 穿針引線「繡」出老城區幸福新畫卷
    穿針引線,形象地說,即立足「近鄰」理念,街道、社區善用黨建這根「繡花針」,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群眾需求的落針點,串聯居民自治的「主線」,發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從替民做主變由民做主,精打細磨「繡」出小區、社區、街區新面貌。
  • 徐州賈汪「七橫七縱」城市框架公布!S1號線走向也定了
    即實現賈汪全區30分鐘融入徐州主城、賈汪城區20分鐘通達所有鄉鎮、全區10分鐘上高速的發展目標。接下來展示了一張賈汪「七橫七縱」主幹路網規劃圖,信息量非常大!縱5:龍吟大道,北起龍吟湖,南至大吳臨港新城。縱6:徐賈快速通道,北延至外環公路,南延至104國道張集鎮。
  • 雲陽:精雕細琢精細管理「繡」出美麗城市新畫卷
    「十三五」期間,我縣始終堅持以「十三五」期間,我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人民為中心,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加大背街小巷綜合整治、老活的嚮往,加大背街小巷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力舊小區改造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提升城市品質,加強城市管度,加快提升城市品質,加強城市管理,為雲陽這座幸福之城「繡」出了美理,為雲陽這座幸福之城「繡」出了美麗新畫卷
  • 「徐州支持賈汪22條」曝光!實質性啟動S1線,2所中小學名校來了……
    近日,網曝徐州市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2020年支持賈汪區高質量轉型發展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共有22條,實質支持賈汪加快發展。22條方案共分為6大類,分別是:1、支持賈汪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慶陽香包刺繡
    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棉、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緻漂亮的刺繡品。這種刺繡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慶陽民間稱作耍活子,作為慶陽地區端午節古老的漢族民俗物品,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 徐州,又雙叒叕霸屏央視!
    其中,賈汪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中的創新做法獲央視點讚。剛剛,《新聞聯播》點讚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賈汪經驗」(2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節目)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各地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城市、鄉村到處都留下文明的印記。
  • 徐州賈汪和棗莊這位先賢的不解之緣
    賈汪的得名,源於賈姓人家,明初興兵亂,原籍東郡博平的賈德真攜家南徙於嶧縣東南古蘭城店西坊上村,被尊為嶧陽賈姓始祖,在嶧縣開疆拓土的賈姓人家中,有人在萬曆年間,來到了訪上村西南徐州東北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這裡三面環山,中間低洼,因泉匯而成汪, 土地肥沃,岸芷汀藍,郁郁青青,湖面青山倒映,碧波蕩漾的風水寶地,遂臨汪定居,並在門上貼一副對聯自娛:「門對青山龍虎地,戶臨綠水鳳凰池
  • 徐州賈汪許陽村:打造宜居鄉村 描繪美麗畫卷
    原標題:茱萸山街道許陽村:打造宜居鄉村 描繪美麗畫卷連日來,茱萸山街道許陽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加速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呈現了村美、家潔、處處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記者在許陽村看到,該村正在組織村民對村內雜草及生活垃圾進行清理,以往髒亂差的村容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村民紛紛點讚。據介紹,該村先後投資近千萬元,改造村內溝渠2000餘米,栽種石榴樹、石楠球、海棠樹、櫻花樹等5000餘棵,鋪設草坪300餘平方米。
  • 徐州賈汪大吳街道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基地
    原標題:徐州賈汪大吳街道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基地   今年以來,徐州市賈汪區大吳街道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把人才發展作為第一要素,突出以「人」為本,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基地
  • 「繡」出花團錦簇美好生活
    為保障茶園裡新栽下的「希望苗」「脫貧苗」「致富苗」茁壯成長,景德鎮軍分區專門聘請景德鎮市茶葉科學研究所的茶葉種植專家,定期到村裡開展技術指導,同時協調駐地一家茶葉公司同茶園籤訂收購協議,保障銷路無憂。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了,如何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提升幸福感?
  • 端午節前手作香包
    西安生活美學資訊平臺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禮記》云:「五採謂之繡。」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藥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戰國時期以至秦、漢、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宋時,官史朝服上開始佩戴香包,禮儀作用愈加凸顯。
  • 慶陽香包,來自中國香包刺繡之鄉,被評為指尖上的國粹.
    沒有走出過慶陽的人,總以為天下乃慶陽為大,用當地人坐井觀天的話說:「八百裡秦川,頂不上個董志塬邊」。可走出了慶陽,特別是跨過潼關,往東一走,才深知慶陽在外省人的心目中,是個非常陌生的小地方。  三、小香包,大文化,中國慶陽香包節的成功舉辦,意味著以前僅僅作為飾物的香包,如今已變為一個符號,一個載體,既承載千百年來慶陽深厚的文化內涵,也寄託著慶陽人過去與未來的感情、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