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峰:《夢溪筆談》最早記載指南針

2021-02-08 陳益峰風水學傳人

  文/陳益峰

  羅盤最早出現的年代,一定會晚於宋代,因為簡單的指南針記載是北宋時期。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留下了歷史上對指南針的最早記載。

  《夢溪筆談》是宋朝(960年—1279年)的沈括[kuò]所著的筆記體著作,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

  《夢溪筆談》分為26卷,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地質、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其中有關於指南針的明確記述。

  1、最早的指南針

  在卷二十四《雜誌一》中記載:

  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

  其法取新纊[kuàng]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猶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白話註解:方家用磁石磨成針,於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東,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動搖擺。在指甲上或碗的上端邊緣都可以使用,運轉的速度很快,但在堅硬光滑,容易滑落掉下,都不如以懸掛為最好的。

  縷懸的方法是取新產的絲綿中獨好的繭絲一縷, 用像芥菜籽那麼大小的蠟,粘結在針腰上。在沒有風的地方懸掛,則針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針則指向北方。我家裡指南,指北的磁針都有。磁石能指南,就和柏樹樹枝向西一樣,不知道它的原理。

  文中的方家指精通某種學問、技術的人。水浮指磁針穿過燈草浮在水面。指爪為指甲。碗唇是是指碗的上端邊緣。縷指麻線,絲線。纊指絲綿。許:表示大約接近某個數。綴:連結。予:我。原:推究根源。

  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記載。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時候才發現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記載晚了四百年。

  2、磁針做法

  在《補筆談》第三卷中《藥議》中記載道:

  以磁石磨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

  白話註解:用磁石磨成針,尖的地方常常指向南方,也有指向北方的,可能是石頭的材質不同。

       沈括作為當時的名士,一生遊歷各地,只見到有人開始使用指南,並且很少見,覺得很稀奇。至於風水家使用羅盤的事情,更沒有見過,書中也沒有提及。說明風水羅盤產生至少是宋代以後的事情。

  風水研究理氣的人,無論如何吹噓或者誇大,使用羅盤測定風水方位的理論一定是在指南針產生之後,之前只能靠肉眼或者卜卦定吉兇。所以很多後世理氣理論偽託唐代楊筠松所著,是不可能的。楊筠松所處的唐代沒有羅盤,只能辨別大體方向,怎麼可能精確理氣。

  作者:陳益峰(風水五行學傳人),丁酉(2017)年正月十八北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則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以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它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同時,《夢溪筆談》又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影響。
  • 【國學】夢溪筆談
    中國科技史上的裡程碑在中國歷史上難以勝計的筆記小說中,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巨,傳播最廣者,無過於《夢溪筆談》一書了。作者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進士,曾任負責天文、曆法的提舉司天監,負責兵器製造的判軍器監。
  • 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夢溪筆談》當之無愧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曾經說過,《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在古代研究自然科學的著作不多,很多文人把精力都投入到研究經史子集上面。北宋時期,《夢溪筆談》橫空出世,內容涉及天文、物理、數學等多個科學門類,讓後人對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發展有了直觀了解。
  • 夢溪筆談究竟有何魅力,讓後人敬仰千餘年
    據記載,沈括對弓弩甲冑和刀槍等武器的製造也頗有研究,在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量上也有獨到的見解。為了肯定沈括對後世的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內容&成就母本失傳民間,存世可尋的是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上下共十七目,609條,涵蓋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門類學科,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堪稱「中國古代科技第一百科全書」。在社會歷史層面,《夢溪筆談》也披露了北宋政權的腐朽現象。
  • 沈括《夢溪筆談》對本草專書的糾誤
    《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裡程碑」,記載了沈括對算學、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物理學、醫藥學等諸多科學領域的獨到認識,具有重要的科技史價值。
  • 沈括《夢溪筆談》,與寶相寺太子靈蹤塔的佛牙舍利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人。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夢溪園隱居期間,沈括集一生之所見所聞,作《夢溪筆談》。《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可謂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
  • 從天然磁石到指南針——中國古人對磁的感性認識和科學萌芽
    沈括在他晚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錄了人工磁化的方法,總結了指南針的四種使用或安裝方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水浮法和縷懸法。此外,沈括還指出,指南針不指正南,而「常微偏東」,這表明他已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沈括的系統總結和科學實驗,極大地推動了指南針的發展和應用。11世紀末到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
  • 《夢溪筆談》裡,那些神神叨叨的故事……
    這是沈括在筆記《夢溪筆談》裡的記錄,後來中國的學術界對這本書評價極高,說它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傑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但這本書裡,確實記錄了很多細思即恐的神秘現象。書裡這類故事很多,以後慢慢整理來,不過讀了《夢溪筆談》裡的這些故事,再看沈括,越看越像蒲松齡了。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
    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解磁性質,經過長期研究人們發現磁石可以吸引鐵,又發現磁鐵的指向性,經過長期的實驗和研究,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但是,戰國時期的司南是什麼樣子無法考證。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文|FiFi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可是指南針明明有兩頭,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為什麼不叫「指北針」而叫「指南針」呢?原因在於,古代中國人指北不用指南針,而用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