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抗戰勝利受降地——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與全國20家紀念館同步舉行公祭悼念活動。上午10時整,83名幹部群眾手拿白菊,低頭向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默哀。大家依次來到受降紀念坊前,鞠躬、敬獻菊花,向遇難同胞表達心中的哀思。
83年前的今天,日軍用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周的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30萬鮮活的生命就此消失和泯滅,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2014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兩項草案:決定將9月3號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號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在這裡發出了一個倡議,要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同時我們今天向死難者獻花的花枝就是83枝, 以紀念國家公祭日,也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的紀念。」館長吳建宏說。
抗戰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還與昨日向社會公開31件日軍侵華罪證物品,其中包括日本第二十軍芷江作戰地圖、日軍作戰和生活用品、日軍戰爭回憶書籍等。
據了解, 這些物品是該館從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徵集而來,主要來自抗日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其中,一頂日軍軍用頭盔和抗戰後期使用的民防頭盔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介紹,日軍在抗戰後期已經開始改用民防頭盔,這說明當時日本國力已經衰敗了,沒有更多的戰略物資來提供戰場,日軍必將失敗。
在此次公布的物品中,有的是從日本徵集而來的。如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在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中,全面回憶了在中日最後一戰中,日軍為爭奪芷江機場進行的計劃、部署直至日軍最終戰敗的全過程。
「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永恆期望,只有國強民富,才能維護和平。」吳建宏說,我們要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獲取奮發有為的力量。
近年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共從海內外徵集到5000多件珍貴文物與資料,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31件、二級文物36件、三級文物135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
責任編輯:孫超
作者:龔衛國 楊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