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悟|我和誰都不爭,我和誰爭都不屑

2020-12-14 周訥姐姐的萬事屋

我和誰都不爭,我和誰爭都不屑。

楊絳先生的這句話,我看了很多很多遍,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觸。

我在最初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楊絳在經歷了一輩子的各種以後對俗世的看淡,就像是一個看破紅塵的老人,對這個世間的東西都不大提得起興趣,所謂的大隱隱於市,應該就是這種味道,就像陶淵明那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後來的時候,我在看的時候又不是這個味道了,我覺得楊絳所謂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是因為,她只和自己爭,和自己爭,於是才能夠在自己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才能夠做到《大學》裡的那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想著應該是她能在當代文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原因。

再到後來,我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什麼不爭,鶴立雞群怎麼爭?獨樹一幟誰和你爭?別具一格又該和誰爭呢?我有時候想,這會不是楊絳對後世的一種勸勉,不爭不是爭不起,也不是爭不過,反而是獨領風騷,無人可爭。大概是希望我們後世治學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走自己的路,走只屬於自己的路。

再到如今,感覺又不是這種味道,我覺得這句話未必不會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相信大家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概這也是一種勸勉,儘管文無第一,但要努力做到那個第一,這很重要。畢竟有沒有這麼做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一回事。

雖然,一路走來,對這句話的理解變得千奇百怪,甚至是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但是其實很多理解都是源於生活吧,也才理解楊絳先生為什麼說不會生活的人讀不懂書,如果沒有生活,沒有經歷,又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想法和感觸呢?

文學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不是嗎?大概就是這個理吧!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誰和我爭我都不屑
    楊絳先生的人生哲理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最偉大的是他的「不爭哲學」。他說: 我和誰都不爭,誰和我爭我都不屑!這句話貫穿了她的一生。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楊絳先生對於愛情的態度、對文學的態度、亦或對於社會的態度都始終如一。帶著不爭的哲學,他平靜從容地活到了105歲高齡。
  •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英國詩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因為楊絳,而為諸多中國讀者所熟知。01一生深情,細水長流講起楊絳,沒有人會不羨慕她和錢鍾書之間的愛情,錢鍾書稱楊絳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今天我來鬥膽說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的思維格局
    尤其是她曾經翻譯過的英國詩人瓦特·蘭德晚年寫的一首小詩中的經典句子,廣為傳頌——「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而我對這句名言,十分感興趣。世間諸事,紛紛擾擾,精彩紛呈,但是我相信大道至簡。
  • 心安而不懼,我和誰都不爭
    楊絳曾說過:「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想生命的真諦該是楊絳先生說的這樣吧!我不管別人比我好還是比我差,我都不要去她人比,與我毫無關係的。我只知道要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為自己的生命喝彩,為自己的家負責。面對自己與他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知足以。
  • 《紅樓夢》:好命人,和誰都不爭
    詩社裡的日子,是大觀園裡最好的時光,每個人的天性都在這裡得到了釋放。大家志趣相近,詩意盎然。詩社的紅火,又引來了「詩瘋子」湘雲和「詩呆子」香菱。誰的人生還不都是溝溝坎坎一路走來呢?黛玉、湘雲都是父母雙喪,寶釵也是幼年喪父。李紈是青年喪夫,她被形容為心如「槁木死灰」。別人怎麼看你的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
  • 不爭,已經被社會淘汰了嗎?
    不爭,好像已經與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脫軌了,隨處可見的都是爭名奪利,你爭我鬥,甚至為了爭取一些東西而大打出手。對於我們個人,生活在世間也必須參與爭的戰鬥中嗎?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 【夜讀】不爭,自在人間
    很多時候,退,是進的另一種姿態,是一種低調的智慧,懂得取捨,急流勇退,寧靜致遠。  聰明人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不爭,就不會陷入爾虞我詐的是非旋渦,不會樹立過多的敵人,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張之洞初任湖廣總督時,長得不帥,個子也很矮,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 餘生,靜而不爭~
    幾十年光陰,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不停走下去,任何人都不能給自己量身定做,唯有順其自然。 不得不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心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從年幼無知的幼年,狂妄不羈的少年,追求夢想的青年,至踏進不惑門檻的中年,整個人都在不斷變化中,身不由己。
  • 權志龍不管和誰合照都「一臉不屑」 唯獨在她面前;顯得親密無間
    權志龍不管和誰合照都「一臉不屑」,唯獨在她面前;顯得親密無間 hello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娛樂圈是非常大的。在娛樂圈裡面明星們有著絲絲縷縷的關係,有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明星在私下裡就是特別好的朋友,因此很多明星都是特別親密的。比如說權志龍各位都是很熟悉的,有好多的粉絲小迷妹。
  • 《劍來·第1章驚蟄》:小人之爭,君子之爭,以及君子不爭
    03陳平安:君子不爭,大敵在己,縱然連輸曹慈三場,依舊心如磐石,毫不氣餒(1)孔子、老子都講究「君子不爭」正是因為即使君子之爭,也會有一些問題。所以,孔子在《論語》裡才會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君子不與人爭什麼、比什麼。如果必須要爭、要比,那就比一比射箭好了。
  • 「不爭者善勝」,能在競爭中勝出的人,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
    如老子這般「為而不爭」!須知世上無完人,真正的牛人從來都是,堅定自我,修為自我。所以面對無聊、無意義或心懷叵測的競爭,要說不!所謂,狗咬了人,莫非還去咬回來嗎?其二: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孔子拜師襄為師學習彈琴。
  • 「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分別上了民辦和哈佛,誰才是贏家?
    當然了任何場合,這樣的人的存在感都是很高的。很顯然,他的氣場也不是演出來的,和他日常的習慣有關。為何他能夠如此出眾呢?正如媒體報導的,他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看《新聞聯播》,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就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每句都讓人醍醐灌頂
    楊絳曾借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這樣形容自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便是讀書帶給她的精神食糧。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 權志龍和誰合照都是「不屑臉」 唯獨在她面前 可愛得像個孩子
    權志龍和誰合照都是「不屑臉」;唯獨在她面前,可愛得像個孩子 娛樂圈作為一個魚龍混雜的名利場,其中的人際關係紛繁複雜,很多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明星藝人,實則私底下卻有著極深的交情,而很多表面看起來非常親近的藝人,實際上卻是因為種種利益關係才走到一起的。
  • 最強大腦的「水哥」王昱珩:我只愛大自然和藝術,不愛與人爭輸贏
    對於王昱珩來說,他的「精神世界」裡的美,早已融入到了大自然和藝術中去了。就像他說他自己一樣: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在日常生活中,他會去種植花花草草,甚至也會去造一些小的雨林,為了增加些「美」,他會去養一些鳥和魚。而且,他也會去繪畫、彈古琴,來增加自己生活中的樂趣。02 爭2015年2月6日,王昱珩來到了《最強大腦第二季》。
  •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 那你到底爭不爭,別太傻了!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君子之爭解讀: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就算有爭論的地方,也和射箭一般,先行禮再比試,比試完了一起飲酒開心,君子之爭就是這麼和諧。深入解讀一:不爭到底是真不爭,還是爭的更高級手段《菜根譚》: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菜根譚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貪似廉…………依次推論,大爭不爭,仿佛有些道理。要說儒家不爭,能形成如此影響,倒是難以令人信服。難道百家爭鳴裡沒儒家不成?
  • 你和韋德誰更偉大?皮爾斯一臉不屑:這還用回答嗎?當然是我
    退役後的皮爾斯可以說是沒閒著,在諷刺詹姆斯的帶隊能力不如字母哥被狠狠打臉後,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皮爾斯:你和韋德誰更偉大?皮爾斯一臉不屑得說道:這還用回答嗎?當然是我!我們首先要承認的是在皮爾斯和韋德都處於巔峰時期的時候,韋德身邊的隊友確實是要比皮爾斯強不少
  • 不爭: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在《甄嬛傳》裡有一句臺詞:其實,越是智慧的人,越「不爭」。所謂的不爭,不是懦弱,不是認輸,恰恰是懂得自己要什麼的人,他才越放得下,也越捨得下。不去爭那些無用的理,無用的情緒,無用的功利,才能得人生真正的坦然、自在和心安。
  • 太極拳玄機:401何為不爭?
    下面我做進一步解釋:不武,即勝之不武,不以下三濫手段取勝。比如,暗器、偷襲、乘人之危等。要光明磊落。太極拳雖屬於武術,技擊卻是用文法,這是真正的不武,即不採用傳統武術的暴力手段獲勝。不怒,即不遷怒,輸了不找藉口,不推責任,不牽累無辜,不把別人當出氣筒。要坦蕩。不興,即不喜形於色,要淡定。為之下,即不傲慢,要謙遜。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生活中,很多人抱著「不爭饅頭爭口氣的心態」,凡事都喜歡一較高低,爭個勝負。說個新聞,要爭個高低,覺得自己觀點更能立足;聊個八卦,要爭個輸贏,認為自己看法更準確。時時處處透漏著一種「我很博學有才」的優越感,殊不知這樣並不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