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高山梯田(肖遠泮/攝)
鷸和蚌互相咬住對方,誰也不肯抽身讓步,久久相持不下,最終漁翁將它們一起捉走了。
許多紛擾,都源於一個「爭」字,為了渴求的名與利,爭得面紅耳赤,爭得遍體鱗傷。
爭到最後,原本闊大渺遠的世界,只剩下一顆自私狹隘的心。
紅塵多事,諸多困擾,唯有不爭,自在人間。
不爭,以退為進
在很多人看來,不爭是懦弱、消極、不思進取的生活態度。
曾國藩深諳善退之道。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為心。」
當時,曾國藩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居天下第一功,權勢、富貴唾手可得。
曾國藩卻遞交辭呈,急流勇退,從而打消了朝廷猜忌與群臣的嫉妒,免於「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看似退,何嘗不是一種進?
處世不爭,避去事端;待人不爭,免去糾紛。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事到末端,留一尺青山在。
很多時候,退,是進的另一種姿態,是一種低調的智慧,懂得取捨,急流勇退,寧靜致遠。
聰明人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不爭,就不會陷入爾虞我詐的是非旋渦,不會樹立過多的敵人,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張之洞初任湖廣總督時,長得不帥,個子也很矮,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當地的一名畫家拿他開涮,以他的形象畫了一幅「三矮奇聞」的水彩畫,此畫一經展出,立即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張之洞的屬下請求把這個畫家抓起來。可是,張之洞沒那樣做,反而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畫給買了下來。
此舉讓輕視他的人佩服不已,對他畢恭畢敬,也再沒有詆毀之作傳出。
世間紛擾,不爭則寧。行走於世間,心存大格局,不爭一時之氣,不爭瑣碎之事,把時間、精力留來追逐心中廣闊的朗朗世界。
人活一世,不爭不搶,不為雞毛蒜皮與人斤斤計較,不為浮華之名而刀兵相向,凡事留一分餘地,皆寬心以待,贏得雲淡風輕。
名利徒有其表,人們卻常為名利所囚。古人言:「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上世紀80年代,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被拍成電視劇,其中的金句:「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家喻戶曉,引起了一股「圍城熱」。
錢鍾書也因《圍城》的熱播而聲名大噪,許多人慕名從遠地而來,只為一睹錢鍾書的風採。
但錢鍾書不願成為動物園裡的稀奇怪獸,楊絳只好守住門,謝絕來訪的客人。
錢鍾書不求名,他對楊絳說:「假如我沒有名,我們該多麼清靜!」
不爭,不是不思進取,而是明白內心真正所求,忠於自己,不被虛名浮華所裹挾,不被名聲利慾所薰心,專注於過好自己的一生。
水不爭,自由自在;天不爭,百鳥盡歸,處世不爭,得一片清淨天地,自在人間。
年輕時,誰不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爭得一番好天地?
經歷多了,才越來越明白,原來生命中最曼妙的風景,是歷經繁華後的平淡是真,是內心洗滌後的淡定與從容。
人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能爭得什麼,又帶得走什麼呢。
也許我們每個人在經歷過人生起伏,風起雲湧之後,才能淡淡的說一句:「人就這麼一生,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有一種格局,叫「沉得住氣」太較真,你就輸了珍惜敢和你說真話的人
心若年輕,歲月不老吃不了自律的苦,就得吃平庸的苦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哪有什麼人生得意,不過是多多努力出身不能選擇,但要去的地方可以來源:渡蘭(ID:dulantea)| 作者:渡蘭君
封面圖設計:毛思遠
音頻剪輯:張志斌
責編:張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