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陸離的信,ID:Luli-Letter】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親愛的你,
你好哇。
久未動筆,文字生成和額傳輸的速度仍在不斷下降。
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徹底看不懂、跟不上時代發展了。
剛剛聽說《隱秘的角落》不錯,還沒等看看「小白船」講了個什麼故事,一部《三十而已》又頻繁佔領熱搜,搶灘進入信息流的推送。當然,這部劇的熱度早已一浪過去,回音漸無了。
看了幾集,最直接的是劇裡看到了《大江大河》的影子:一看到顧佳,我就想起他弟弟宋運輝,然後想起他師傅水書記,再一看後面水書記成了顧佳她爸。有一種撞臉的穿越感,可能是我看劇太少的原因。
總體來說,這部劇沒有讓人想沉下去的欲望。有一種為了呈現而呈現,為了熱搜把各個衝突點揉在一起的痕跡。往爽劇走,點密集,這也確實符合當下的消費者需求。生活已經這麼難了,至少還有劇來讓我爽一下。
就像劇裡林有有對許幻山說的「只有生活甜的人,才會喜歡吃苦的」。
那生活中大部分應該是不爽的吧?
與《大江大河》講述三個男人的奮鬥史相對應,《三十而已》講述了三個女人在上海的故事。
可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劇裡的兩個男人:陳養魚和許放炮。
之前很多次表達過一種觀點,一部小說,一個故事,看作者給其中的人物起名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最先注意到的也是他們的名字,讓我思來想去最有意思的也是這兩人的名字。
許幻山和陳嶼,名字裡都帶有「山」,符合傳統觀念裡男人如山的定義;但從故事裡看,這兩個人都離婚了,都不是那麼靠的住。一方面是為了配合女主戲的設定,再者也是很巧妙的呼應各自的名字。
他們的名字裡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結局:
幻山終究不是山,虛幻之山,虛幻之物哪裡靠的住;
島嶼也不儘是山,別人與他之間總是隔著一片海。
兩個很有詩意與韻味的名字,卻都隱隱透漏出一絲絲憂傷。
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作者在表達「家庭生活中,不能再將男人視作山「的想法。
後面看劇情發展,陳嶼復婚了,鍾小芹靠寫小說賺版稅掙了一筆錢。如果鍾真有能力寫出這樣一部暢銷小說,那她和陳嶼的故事就完全是另一個走勢了。陳嶼不止是一座島,是一座沉了的島。他與別人之間有一層看不到的水域,不管是跟他父母,弟弟還是妻子。
當最後鍾跟陳嶼說到「小島」來了的時候,不知道她這句話的含義到底有幾分。
對我來說,相比於劇,分析分析這兩個人的名字更具吸引力。
如果是薦劇,那我必須推薦那部《請回答1988》。
斷斷續續看完,對這部劇五星推薦,被這部劇打動到要時常克制自己不能陷入故事情節。
尤其是對劇裡父母一輩的人物,讓我的情感十足迸發。迸發的點更是集中在這兩個人身上:
成德善的父親成東日。
金正煥的父親金成均。
這兩個人,真的是難以言述的一種不真實的真實,想忘懷又難以忘懷的角色。
可能正像後來德善所說的那樣,讓人真像見見年輕時像泰山一般的父母。
或者說,這部劇是「家庭相處指南」,一起看完這部劇,家庭和睦指數估計也會大幅上升。
人生匆匆數載,碎銀幾兩之外,我們總得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東西,或為自己或為親人,或為理想或為種種。
筆止於此。
見信如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