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課程招募 | 天地間的紋理:說文與書法 Give Form to Myriad Things: Calligraphy

2021-02-06 PFSTA 元圓堂


2021年1月25日 – 2月5日

共十個全天

Ten full days

10:00 - 17:00

(午休一小時 one-hour noon break)

Give Form to Myriad Things: Calligraphy

書法是一個書寫傳統,背後是它的文字系統;文字系統背後就是中國漢字的形成和歷史演變。在東漢的時候就出現了像《說文解字》這樣的經典漢字系統學的著作,正是有這樣一個漢字背景才有漢字書寫,甚至到後來書法變成一個獨立的東西。所以以此為契機,選擇《說文解字》,以漢字系統來系統性學習。

Calligraphy is a Chinese writing tradition behind which lies a system of ideographic words; and behind this word system lies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ritten words.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studies of Chinese words appear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1stcentury AD) with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major 『word book』 Shuowen Jiezi, which sought to analyze and organize the Chinese word system. 


魯大東草書作品

Grass script calligraphy by Lu Dadong

書法部分講授書法史和文字史,主要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器物書法史,偏重於作為器物的文字史或者是作為器物的書法史。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作為身體史的書法史,就是用身體去表達,怎樣在技巧的磨練中,配合自己的動作去磨練身體機能。

Chinese calligraphy comprises two main elements: study of the word system, and the physical practice of writing the word.This course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a morning and an afternoon section. The first will focus on the history, aesthetics and practic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while the second will examine the etymology of ideographic words and the worldview implied by China’s word system, by studying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Chinese 『dictionary』, Shuowen Jiezi. 

天地間的紋理:說文與書法

Give Form to Myriad Things: Calligraphy

(2021.1.25 - 2.5)

魯大東導師主要講授書法史與書寫實踐,賈勤導師將闡述文字與傳統「圖學」在華夏思維體系的位置。前者提供「書法」文化不可繞過的核心知識,後者則從「圖學」的角度討論「文字」如何通向大自然的法則。

Under the skilled instruction of tutor Lu Dadong, the morning section of this course will addres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from two main perspectives: firstly, as a history of calligraphic artefacts, including script types, historical calligraphic works, and the implements used by calligraphers to create them; and secondly, as a history of the body trained to move as an expressive vehicle of calligraphic skill. 

漢字書法主要包含兩個元素:「文字」和「書寫」。  

「文字」包括文字史的字體,以及藝術史的書體信息。「書寫」則有賴師徒授受的學習過程。魯大東導師的主要傳授內容包括:文字的識讀,字形的型態,文字寫法的解析,書寫姿勢糾正,寫字行為中對身體使用方式的練習。此外還有書寫工具的了解,書法史與書法鑑賞的基礎等。通過階段性的集中訓練,提供學員對書法文化的切身理解。

Prof. Lu will guide students in the analyses of script types and in the range of writing techniques. He will also address the correct postures used in writing calligraphy and the found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ligraphic discipline and an ethos of self-cultivation,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personal, hands-o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calligraphy.

賈勤導師將以系列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以《說文解字》為核心,討論華夏的傳統「圖學」的精神脈絡。上溯   《易經》象數結構與易圖,旁及《周髀算經》等典籍中的圖象源流。講者以兩個觀念:始制文字以通天地萬物的「真文」,和成為文獻狀態的「副墨」(出於莊子)相互參照。真文與副墨,既是文獻問題,也是思想問題。二者交織,構成歷代先賢的思想動力。

In the afternoon section of the course, tutor Jia Qin will present a series of lectures elucidating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written words within China’s traditional thought system. Using the Shuowen Jiezias the main text, Prof. Jia will examine the core knowledge essential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written word and the order of Nature. Prof. Jia will also discuss the philosophical contexts of Chinese words in relation to the classic book of divination, Yi Jing(Book of Change). Prof. Jia will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wo key concepts: the original ideographic word system as a form of 「true writing」 reflec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osmos, and the evolution of ideographic word as a method of 「recording」. 「True writing」 and 「recording」 highlight the dynamic counterpoint of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truth」, an important force that drove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往期課程課堂現場

Classroom scene during a previous session

賈勤Jia Qin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1980年生於延安。2000年開始跨文體寫作。

出版《五卷書》(2007),《現代派文學辭典》(2010),《虎變:辭典的準備》(2018)。

主編《木鐸文庫》(新世界出版社)。在中文語境中第一次系統介紹烏力波(Oulipo)潛在文學。參與「達達一百週年」中國特別項目(2016),「山水宣言」專案(2016)、「雲棲2050大會save as項目(2018)等。

Jia Qin (b. 1980, Yan』an province) is a research fellow in the Centre for Chinese Visual Studies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Beginning in the year 2000, he began his practice of 『inter-genre』 writing. His published works include Panchatantra(2007),  Dictionary of Modernist Literature(2010), and "Tiger Transformation: Dictionary Preparation" (2018). He is chief editor of the Muduo Library Series(New World Press), the first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in Chinese to the Oulipo (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 movement. Jia has been a participant in the "Dada Centennial" China Special Project (2016), 「Shanshui: A Manifesta」 (2016), and the "Save As" project of the Yunqi Apsara 2050 Conference (2018), among others. 

魯大東Lu Dadong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一九七三年生於山東煙臺。一九九一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導師王冬齡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一九九五年開始參與搖滾樂活動,杭州與人樂隊主唱。

Lu Dadong (b. 1973, Shandong province) holds a PhD in calligraphy from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CAA). In 1991, he entered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presently CAA), majoring in 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under the tutelage of Prof. Wang Dongling. He is currently a Research Fellow in the Modern Calligraph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Since 1995 Lu also has been active on the Hangzhou rock music scene and is lead singer of the band Yuren. 

報名方式

一、招生對象

- 16周歲以上的藝術家、工匠、藝術/工藝愛好者

- 欲在傳統藝術和傳統工藝領域起步和提高的人士

二、上課語言

授課語言:中文

三、上課時間

2021.1.25-2.5,共十個全天

10:00 - 17:00(午休一小時)

四、上課地點

元圓堂 | 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

蘇州市姑蘇區十全街107號(近蘇大本部南門)

五、上課材料

- 課堂教學所需材料由中國中心現場提供。

六、 報名諮詢

info@pfstachina.com

+86 512 65309863

13862566231

*小班授課、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

七、 學費支付與報名確認

學費:10,000RMB(一萬元人民幣),單週5,000RMB

申請後,請於開課之前一次付清課程費用。

*學費不含食宿,但中國中心工作人員可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食宿諮詢與協助。

付款方式

1、支付寶轉賬至info@pfstachina.com

2、銀行轉賬

名稱:蘇州元圓堂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蘇州姑蘇支行

賬號:89190078801500000548

* 如欲從境外付款,請諮詢李派女士

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

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是國際知名的藝術教育學院。學院總部位於倫敦,提供傳統藝術實踐類的碩士和博士課程。學院致力於激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與傳播,以期傳承人類各種文明的偉大藝術傳統。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的工作體現了查理斯王儲殿下一個重要的志願,即詮釋與發揮「和諧」 理念,證明「和諧」理念對日常生活的深切影響。學院的國際教育和實踐項目亦清晰地表述了「和諧」理念與「自然秩序」之間的根本關係,這也是人類所有偉大文明共同的藝術靈感來源。

網站:psta.org.uk

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中國中心

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與中國元圓堂在蘇州合作成立「中國中心」,旨在向中國文化遺產致敬,致力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揚。學院以「自然秩序」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作為傳授的基礎,籍此研究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方式。學院的意旨是在當代文化語境與中國傳統藝術結合,於「實用、創意、文化」三個層面進行深度融匯。我們以符合中國文化遺產的藝術原理為辦學原則,強調藝術與自然的和諧,並以介入當代為宗旨來繼承傳統。作為王儲學院授權的中國唯一代表機構,「中國中心」熱心支持非物質文化的傳播與復興,並開展相關的獨立與合作項目。

網站:www.pfstachina.com

相關焦點

  • 短期課程回顧 | 天地間的紋理:說文與書法 Give Form to Myriad Things: Calligraphy
    通過這次課程,學員將學習到從泥土、巖石、根莖和漿果等天然來源中提取出原料,並轉化為純顏料的傳統工藝。在早期,用來轉化這些原材料的傳統方法,是藝術家所接受傳統訓練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這些天然材料的製備過程被看作是繪畫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工藝實踐是進入創作過程內核深處的一次旅程,令藝術家的外在與內在都做好準備。
  • 黃簡講書法:書法七級課程草書(一)
    這個書法課程,原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書法專科學院講授,現重新整理公開,以饗各地書法愛好者。在此,我們首先要感謝黃簡老師。這真與他的名字很相似。今天在此將黃簡老師的壹段文字摘錄給書友,讓我們從中更多的了解他:我出生於一九四七年,主要從事藝術,當過藝術編輯、藝術老師,並且醉心於藝術理論研究。世界上很多人學非所用,專業不對口,我能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應該說很幸運。
  • 2021年傳統藝術短期研學課程招募
    西方課程導師Lisa DeLong於2007年在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伊斯蘭和西方傳統幾何設計原理。她是英國王儲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的國際項目主任,在巴基斯坦、中國敦煌、亞塞拜然、馬來西亞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進行設計與教育項目的執行。
  • 短期課程招募 | 色彩的煉金術:技法與材料 Alchemy of Colour: Methods & Materials
    通過這次課程,學員將學習到從泥土、巖石、根莖和漿果等天然來源中提取出原料,並轉化為純顏料的傳統工藝。在早期,用來轉化這些原材料的傳統方法,是藝術家所接受傳統訓練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這些天然材料的製備過程被看作是繪畫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工藝實踐是進入創作過程內核深處的一次旅程,令藝術家的外在與內在都做好準備。
  • 經典講座1|黃簡講書法──為什麼大部分人學習書法不成功?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黃簡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
  • 黃簡講書法:二級課程筆勢 24 ─ 橫豎的複合筆勢:包裹
    沈尹默先生說:筆勢「是每一種點畫各自順從著各具的特殊姿勢的寫法」。我們都知道寫字有筆順,但書法並不是照筆順來寫字的,而是有自己的規律。作為一種手寫體,它是照筆勢來行筆的。這和英文字母的大小寫一樣,一是印刷體,一是手寫體,手寫體並不依照印刷體的筆順寫的,而是依照筆勢來寫的,二者是不一樣的。所謂書法,只是行勢而已。書法和拳術、氣功一樣,也有大小兩圈,筆勢就是大圈。
  • 中國書畫教師三年制培育課程 第二期 走進篆書的世界
    第二期課程簡介:           書法:以小篆為主書寫較為嚴整的空間結構。四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渡過風暴期,變得沈穩且腳踏實地,此時握筆的手也比較靈巧,拿毛筆書寫粗細一致的線條並不困難,加上形線畫的課程裡上下左右以及前後的空間感不斷反復地練習之後,小篆的書寫正好考驗其平衡感與軟筆的掌握能力。其平穩的線條也能逐漸將波動的心沈靜下來,進入文字的學習領域中。
  • 【六藝聖賢名】新作公司名序(說)兩篇——重興名教,載道賦能
    乾熙娛目說 時之久者,莫過於天地,光之明者,莫過於日月。天地無不覆載,日月無不輝映,人與物無論大小忽久顯隱,皆不能逃。故人之視天地,崇其高大雄偉厚重,視日月,信其久遠光明普照。君子之行事稱光明磊落,其為聖者,則與天地日月同齊。小人則不然,其於天地也,莫不思藏,其於日月也,莫不處暗。即側於聖人君子,懼乎其凜凜,染乎其溫溫。是乾坤之為德也,天地同,日月共,其在物也熙熙,其在民也熙熙,和而樂,懷而慕,是能悅人,非獨耳目聲色也。
  •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篆書01─書體通論﹝修訂版﹞
    |  影片簡介這堂課開始講專題課程,包括篆隸草行真五種書體,每種書體一級。因為這五種都是書體,所以第一課先講講有關書體的問題。第一,書體只是書法字像的表現形式,很多人誤會,以為寫一張篆書、或者草書等等,就算是書法作品了,其實不是。
  • 鍾繇書法十二意
    長於文學,善樂律,並精書法。原集已佚,明人輯有《梁武帝御製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原文觀鍾繇書法十二意平  謂橫也。直  謂縱也。均  謂間也。密  謂際也。鋒  謂端也。力  謂體也。輕  謂屈也。
  • 茶道課程 | 一心二葉的人文之美
    道禾人文茶道課程的學習按照次第進行,分為入門、初階、中階和高階課程。也許你只是喜歡安靜地享受一個人的喝茶時光,也許你只是欣賞一方天地的茶席鋪陳之美,又或者你喜歡以茶會友,與家人共聚天倫,亦或已經在經營著茶的事業,在不知不覺中,你已走入茶文化的美妙世界。茶是知止、靜心、「奉」的美學,一杯茶湯就是心與茶的寫意,在溫置注奉的手感中,在靜緩觀品的心意中,開啟了心與手的交融對應,心手之間一到無限。
  • 紅包英文怎麼說?教你用英文介紹農曆新年!
    請通過微信 「 思辯英語」 或郵件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的郵箱地址是 askus@sibiandebate.comTable of Contents紅包red envelope / red packet       『紅包』 的英文就是 red envelope,也有人說 red packet。
  • 罐 現場|書法如何成為空間的藝術 在北美館讀董陽孜【行墨】
    「二樓展區是北美館的『歷史區』,代表董老師的藝術呼應著臺灣的歷史紋理,而一樓寬敞的展區則是彰顯董老師的書法,不只是停留在平面上,而能與空間、建築互相激盪,如旋律般的抑揚頓挫,豪氣萬千。」此次擔綱策展人張芳薇則說道,策劃【行墨】猶如一場跨域的展覽。
  • 書法欣賞基本要領(中國臺灣)
    站在欣賞者角度來說,也無非憑藉書作以探索作者的情志為最終目的,但是無形的情志難以捉摸,終須依靠有形的表現方式以理出作者幽微的用心。小從點畫的運行、單字的造型,大到行氣呼應,篇章佈置,甚至所用的筆、墨和紙都有助於書法趣味的探索。以此求得書家精心妙義之所在,以及從中看出書家的性情來。可以說,技法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工程,同時也是欣賞者入門的課程之一。
  • 趙鐵漢 : ​書法融入西人社會,碩果纍纍 ——訪北美著名書畫家梅宇國 | 寧古塔作家網
    而日本和韓國,也一如中國一樣重視書法,號稱也有相同比例之人口對書法之熱愛。美國是移民國家,於是書法文化也跟著進來,當然,與亞洲三國對書法之熱潮無法相比。於是有關攝影班、國畫班、詩詞班也相繼推出,而他的書法課在此之前便開始了,從未間斷,延至今使他對中國書法的教學已經有超過二十五年的經驗,直現在還有跟著他近二十年學習書法的中西學生。 在他談到如何學書法時,他說與其他學習一樣,當然以少走彎路為上策。
  • 弘僑書院丨森林教育課程
    We can give our children the most natural environment to learn and grow. The best way for children to learn and grow happily and healthy is to return to nature duly.
  • 我的書法~「悟」人子弟之路
    因此,我小學的書法比賽成績還算差強人意,有可能是「緣分未到」,實際上也沒興趣深究書法內涵,更別說將寫書法視為終生志業,努力奮發了。我再次與書法「結緣」,就在16歲考上臺北師範專科學校的時候了。五年免學費,還包食宿的師範學校,在當時堪稱夢幻學府,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子弟,無不爭先恐後的爭取,甚至為此放棄明星高中資格也不在少數。
  • 金耀基丨疫情中的苦樂與書寫
    137x23cm    漫漫如長夜的疫情歲月,我體會到了不少人生之苦與樂的滋味。給我樂趣最多的則莫若疫情中的書法書寫了。很值得一說的是我的「疫情中的書法」所作的「書法中的疫情」的四張條幅。    之後,我將四幅書法網傳少數友人。潘耀明兄見而喜之,並請人來取書法原件,並在《明報月刊》五月號的<全球疫情專輯>刊出。耀明兄知我書,也喜我書。當然,我是感到高興的。不過,在疫情一波一波擴及全球之後,我看到最多的不是國與國間的同心抗疫,而是國與國間的猜恨與諉責。人間愛,普世情,看來已漸行漸遠,此實疫情世界中最可悲哀者。
  • 書法:字形被解散之後 王南溟
    書法:字形被解散之後王南溟(中國著名前衛藝術家,理論家)與那些致力於書法的現代化的書法家一樣,張大我同樣在「現代書法」的這種創作方式中,表現出對他的書法的現代解釋的興趣:即在美學上的對「綫」的關注綫不再為漢字書寫所束縛,換言之,書法的線正在改變其以往的對漢字書寫的忠誠依附特徵,而要求從漢宇中解放出來,並展示其作為綫——媒介的書法屬性。發展到後來,即現代書法是在關於綫與空間的藝術。這種現代書法要求轉換對書法的固有解讀方式,一種藝術實踐即任何企圖從書法這種傳統屬性中觀賞現代書法,都將有悖於現代書法觀賞原則。
  •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30-─-筆畫的連接
    書法線條好不好看,取決於毛筆用得好不好。書法入門的初級課程,將非常詳細地講解用筆方法,務求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毛筆。書法是用線條寫字形,國畫是用線條寫物形。打下了用筆基礎,不但書法有用,同時也奠定了國畫的基礎。好的國畫是「寫」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和書法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