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7季)丨讓每一朵花都迎著陽光綻放 - 劉雲霞

2020-12-26 上遊新聞

讓每一朵花都迎著陽光綻放

劉雲霞

他們是重慶市江津區五舉小學的學生,小惠和小雅,兩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殘疾患兒。一個九歲,一個十歲,由於腦癱導致的語言運動障礙令他們的生活與學習區別於常人。2018年9月,開學第一周,劉倩老師登門走訪,與兩個孩子初次見面。他們晶亮的眼睛折射出渴望的光芒,讓劉倩的心「咯噔」一顫。不是施捨,是身為人師的同情同理,沒有過多的糾結,她當即決定「送教上門」。

五舉小學的領導支持她的決定。兩個孩子的家比較偏遠,在十裡之外的山村,山路崎嶇,狹窄彎繞。如遇雨天,還得留神道側的山體滑坡。劉倩的駕駛技術不好,虧得學校考慮周到,每周一次的送教都安排了學校保安全程護送。「道阻且長」,一旦許下了承諾就是六年的時間啊!沒有切身的體會想像不到這是怎樣的艱難!為不影響學校正常工作,劉倩把送教上門的時間特意定在工作日的放學之後。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增加了工作量,延長了工作時間。家人不理解,朋友也說她傻,有時候她也說服自己不要那麼認真,耽誤一次兩次又有什麼要緊呢?可是兩個孩子晶亮的、充滿渴望的天使般的眼神卻深深激蕩著她的心。

「他們就是來考驗我的。我不能逃避,不能放棄,更不能找任何理由敷衍。」劉倩經常這樣鼓勵自己。

育人之路是很艱辛的,何況面對的是重度腦癱孩子。兩個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務工,由爺爺奶奶常年在家照顧著。他們樸實、善良、樂觀,但是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認為活著就好了。劉倩告訴他們,即便活著,也要讓孩子們有尊嚴地活著,在世上的每一天都更加有質量。她通過網絡自學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教育,並且把方法教給孩子的爺爺奶奶,讓他們堅持。比如,為訓練孩子的觸覺,她把一個玻璃瓶放進冰箱,把另一個瓶子裝上熱水,讓孩子用手觸摸,感受瓶子不同的溫度。她極具耐心地教孩子認識顏色。她把紅、黃、綠等顏色的卡片擺在孩子面前,抽出其中一張,告訴孩子:「這是紅的。」然後再問:「這是什麼顏色?」孩子答不上來,她笑吟吟地幫她回答:「這是紅的。」

一次,兩次,漸漸地,或許是劉倩溫和的聲音和輕柔的肢體語言起了作用,或許是被色彩鮮豔的畫片所吸引,兩個孩子從一開始的緊張防備變成了放鬆、親近和信任。劉倩既欣喜又心酸。

一次獨自送教結束後,已經是夜晚九點了,劉倩還沒有吃晚飯。黑黢黢的夜,不平的山路,間或經過一片樹林,樹葉的沙沙聲讓她忘記了飢餓。她想像著孩子欣喜的表情給自己打氣壯膽,可是從孩子的家回到自己的家,一個多小時的路途真是太漫長了!在本能的恐懼驅使下,她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當晚十點一刻,她終於回到家裡。在家人溫暖的關切中,真的,如釋重負的同時卻更加堅定決心:我不會放棄,要更加用心更加負責!

2019年9月開始,為兩位腦癱患者的送教上門在學校黨支部和行政的關心下,成為了五舉小學的集體常態行為,且並沒有因為班子的調整而中斷。「我的學生」成為了「我們的學生」。「他們是我們的孩子」「不讓任何一位孩子掉隊」成為五舉小學的共識。彭成桂、吳曉鋒、李定英、李錫超……連校長和書記也加入到了送教隊伍當中。老師們輪流著一次又一次走進兩個特殊孩子的家裡。一轉眼,他們的堅持就是三年了,循序漸進,漸入佳境。他們認真記錄著孩子們的每一次進步: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訓練與引導,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的構建、生活自理的指導、情緒行為的安撫,以及各項評估記錄。他們鼓勵安慰,孩子們成長進步,家長和孩子臉上多了笑容,老師們也很快樂。

特殊教育,送教上門的工作平凡而艱辛,但五舉小學的老師們為自己能堅持做好這項工作而感到自豪,看著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和肢體協調能力有了進步,看著他們臉上花朵般燦爛的笑容,享受著家長和孩子的信任和依賴,他們體驗到關懷、溫暖和陽光的力量。

如今,送教還在繼續。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探索,他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點經驗,其中的點點滴滴都飽含著五舉小學對孩子們的一片愛心,飽含著他們對特殊教育的付出與努力,飽含著他們對教育事業的一片忠誠。今後,為了這些孩子,為了更多的孩子,老師們會更加努力加強自己的專業儲備。他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綻放笑容,迎著陽光奔跑。

(作者系重慶市作協會員)

版面欣賞

相關焦點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6季)丨藍裙子,紅裙子 ​- 劉雲霞
    藍裙子,紅裙子劉雲霞上師範校的第一年,我很正式地穿上了裙子。當時我十五六歲,是青春的身體遏制不住地膨脹、鼓起、伸展、凸出的年齡。她們有一大堆裙子,白的、紅的、粉的,每一件都很精美,鑲著好看的蕾絲花邊、精緻的蝴蝶結和飄逸的腰帶。她們用香氣撲鼻的潤膚霜護手霜,每隔一天到鍋爐房打兩大桶熱水洗一次飄逸的長頭髮。她們說話好聽,勞動和劇烈運動時氣喘籲籲,總會有熱情的男生給予同情。雖然我們住在同一間寢室,但堅守的信仰截然不同。她們展示,我們藏掖。她們堅信情同手足,我們恪守授受不親。巨大的鴻溝就呈現在那件並不好看的灰T恤上。
  • 夜雨• 頭條大賽(第2季)丨重慶一家媒體老總用詩歌語言抒寫新聞...
    {"title":"夜雨 • 頭條大賽(第2季)丨重慶一家媒體老總用詩歌語言抒寫新聞場景-小車不倒(外一首)-廖黑叔叔", "url":"/yuedu/wenhui/2019-02-22/145229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天的色彩 - 海清涓
    一直以為,比起春夏秋三季,一年之終的冬天一定單調冷清了無生機。但是,那一天,推開窗,我發現,我錯了。我發現,冬天不只有白色、灰色、黑色,冬天還有紅色、黃色、綠色。我誤會冬天太久了,真的,只需輕輕推開窗,冬天的色彩就撲面而來。首先是紅色。樹的紅,火炬樹的紅、黃道櫨的紅、五角楓的紅。花的紅,山茶花的紅、秋海棠的紅、三角梅的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天的色彩 - 海清涓
    一直以為,比起春夏秋三季,一年之終的冬天一定單調冷清了無生機。但是,那一天,推開窗,我發現,我錯了。我發現,冬天不只有白色、灰色、黑色,冬天還有紅色、黃色、綠色。我誤會冬天太久了,真的,只需輕輕推開窗,冬天的色彩就撲面而來。首先是紅色。樹的紅,火炬樹的紅、黃道櫨的紅、五角楓的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6季)丨山野寂靜 - 大窗
    順著彎彎曲曲的機耕道往山上走,我想起去年春天作過一首《李花白》,對自然綻放的李花,懷有深深的感恩:她們剛好迎合每一次樹枝的彎曲,每一縷湖水微微漾起的漣漪,甚至契合了近處山巒的起伏。山中群鳥飛翔,鳴唱,我常常遺憾,拍攝不出鳥聲的形狀,錄不了花開花落的聲音,相機和錄音機不是萬能的。毫無雜質的一切美好,只能依靠內心來記錄和感動。近旁有一隻鳥嘀嘀嘀的叫,脆生生的,如同初開的嗓門,像放大了無數倍的某一隻昆蟲的鳴叫,我刻意去尋找是什麼樣的鳥,但就是找不著。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詩人呂進 - 毛翰
    《風雪俄羅斯》成了呂進在詩歌創作上的代表作:「不是時裝把俄羅斯姑娘打扮得漂亮/是她們的身姿能把任何衣裙都變成時裝」,「憔悴的俄羅斯,美麗的俄羅斯/你是一朵已經凋謝的不該凋謝的花/你是一部沒有寫完的世界必讀書」。教授、學者、客串詩人的身份,使得呂進擁有許多學生、朋友和粉絲,年老的,年輕的,海內的,海外的。有些朋友,甚至緣慳一面,但鴻雁往返,情誼也很深。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鋼琴家朗月婷「重生」黃文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第175期丨丨卜子託塔選詩:《灰姑娘》等十六首
    也是堅硬11、木棉花文/劉建彬木棉花是火早春的風分明就是攀枝花姑娘的手輕輕一摸,大街小巷路邊的木棉高高地舉起了一盞盞喜悅的燈籠風就這樣靜靜地和每一朵木棉花咬著耳朵我走在中國第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街道上翻閱每一處景點,木棉花和鋼花在我的眼裡對話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 文猛
    因為村莊在坡上,祖先在坡上,根在坡上,我們熟悉每一塊土地的皺紋。坡上還有一方風景就是滿坡的柿子樹,賤賤的綠,賤賤地長,就像村裡一代又一代子孫。不見有人去栽種、去料理,這些樹偏長滿了山坡。坡下的村莊不斷有人弄些樹苗去栽,就是不見成活,從這點上看,上天是公平的。「銅打頂、鐵打蓋,高掛起,逗人愛」,這首唱柿子的兒歌成了坡上子孫學得最早記得最牢的文化啟蒙課本。柿熟時節,遍坡一片銅色。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冬遊寨子溝 - 李立峰
    它們屹立在山道兩旁,高過頭頂,劍指天空,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稍加分辨,就能發現它們的不同。有棉花一樣的蘆葦,有拂塵一樣的芒,有馬尾巴一樣的荻,有高粱一般的茅。這是一個大家族,人丁興旺。大草成浪,風過似海。一陣風起,它們便如同蒲公英一樣,把種子灑向四野,然後落地生根。往下坡走,兩隻羊攔住了去路。一隻是白羊,一隻是灰羊,足有四五十斤。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海棠樹下 - 耕夫
    每到春夏之交,芯蕊迎風峭立,花姿楚楚動人。有詩為證:「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文鸞與紀曉嵐的純真愛情有如海棠花一般美麗。然而卻被無情的封建枷鎖扼殺。文鸞的死是紀曉嵐一生的痛,而她的情意不僅伴隨著紀曉嵐的一生也深深地影響著他。而身旅京華漂泊半生的我,心中也裝著一個嫻淑典雅的知己······這正是:人間自有真情在,紅顏知己總相思。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正是滿山紅葉時 - 賴揚明
    或許這就是巫山紅葉的魅力之處,它不擇環境,土壤可生,石壁可存;它不挑時節,夏季蔥綠,秋時殷紅;它不畏寒苦,不求土壤肥沃,只需陽光雨露。爬上羨慕已久的巫山神女峰,俯身下看,一江碧綠的水停頓在那裡,似乎在等我濯足。誰說水火不能相容,在巫山,你就可以見證這一奇蹟。漫山遍野的火紅,被倒映在碧波之上休憩,只有在巫山才可以得見如此美景。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9季)丨高興蘭:家鄉的魔芋豆腐
    每到清明前後,人們就把魔芋種植在樹下,或房前屋後,土壤疏鬆的地方。有條件的坑裡加上腐殖質或適量的農家肥,蓋上一層土,把魔芋种放置在土上,再蓋上土,等待魔芋破土而出,慢慢長高,分枝。魔芋稈稱花稈,底色粉紅,空心的,外表上有一些圖案,像迷彩褲一樣,稈身的頂端同時爆發三個小枝,枝又分枝,像羊角又像一把傘狀,每枝葉邊上為綠色的小葉,接受光熱、溼氣、調節營養成分。
  • 古都新生活丨走進城市書房,歡樂度周六!
    古都新生活丨走進城市書房,歡樂度周六!「古都新生活交流分享季」洛龍區26座城市書房同時開展12月5日上午10點洛龍區城市書房精彩紛呈的惠民活動持續進行中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家鄉的爆米花 - 餘道勇
    每到冬天年關將至的時候,老家農村有一個準備年貨的傳統習俗。這些年貨,除了炮竹、新衣和臘肉之外,就是家家都要炒爆米花。在冬日的山村裡,炒年貨的時候,整個村子都籠罩在那誘人的香味裡面,只饞得小夥伴們口水直流。有的人家冬月裡就開始炒年貨,年貨炒好後並不馬上吃,而是放在閣樓裡藏起來。在那個衣食短缺的年代,這些東西都是稀罕物,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拿出來享用。
  •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上遊 夜雨丨七十二行系列:茶藝師 化妝師-陳剛 一米陽光,點亮了滿屋的溫馨 纖纖身影,踏香而來 你的呼吸從氤氳中繾綣開來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山村覺醒 - 謝子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8季)丨山村覺醒 - 謝子清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9季)丨李曉:李主任
  • 頭條丨陽光電力團委考核喜獲第一,並非一蹴而就卻是水到渠成!
    今天是寒假第一天,小萌依然堅守在陽光電力微信平臺,向你發出一聲問候,像這之前的每一天一樣,在每一個夜晚向你問候。        此刻,無論陽光電力的你身在何方,在這個夜晚,你我共享同一份光亮:    陽光電力團委考核喜獲第一,並非一蹴而就卻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