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規級晶片出貨量跨越10萬+!地平線CEO餘凱:5年初「芯」不改

2020-12-15 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近日,地平線徵程2 車載AI晶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出貨量突破10萬大關。五年的時間,地平線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

「我覺得5年來,我們完全沒有改變初心——做機器人時代的「智能大腦」,現在我們在做的事,也是5年前要做的事。」

在接受新智元的採訪時,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博士這樣說到。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 餘凱

2015年,餘凱從工作了3年的百度離開,創辦地平線,開始了車載 AI 晶片研發的新徵程。

2020年,是地平線創立的第5年。5年,也是一款晶片從設計到量產裝車,通常需要花費的最少時間。

五年的時間裡,地平線苦練內功,突破了很多行業甚至世界第一:全球第一個 AI 晶片創業公司,2017 年推出中國第一款邊緣 AI 晶片,中國第一款車規級 AI 晶片徵程 2。

今天,在車載 AI 晶片這個賽道上,地平線已經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家實現了規模化量產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中國公司。

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CEO,餘凱更看重實實在在的東西,

「數錢是沒有意思的,做偉大的產品,不斷瘋狂去創造價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餘凱說。

餘凱和新智元CEO楊靜合影

從0到10萬,找到使命,堅持走正確的路

五年前,地平線作為全球第一家 AI 晶片創業企業,從 0 開始。

五年間,餘凱帶領地平線不斷修煉內功,打磨產品,致力於國產車載 AI 晶片的研發。

五年後,地平線厚積薄發,車規級AI晶片徵程 2 出貨量在近日突破 10 萬。

從0到10萬,這不僅是地平線的一個裡程碑,也是行業的一個裡程碑。餘凱認為,自己和地平線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餘凱和員工慶祝車規晶片出貨量突破10萬片

「還是要做正確的事情,不要去做隨大流的事情。」餘凱說,「要做正確的事,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什麼熱幹什麼,隨波逐流。」

在餘凱看來,選擇了一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就應該堅定的走下去。前幾年安防熱大家都搞安防,現在晶片熱大家都搞晶片,這樣是不行的。

在2015年創業之初,餘凱和團隊就認為,到2030年最大的計算平臺會是面向機器人的計算平臺,機器人裡第一個大規模落地的應用一定是智能汽車。

他們還判斷,智能汽車的計算一定是邊緣計算,而不是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在智能駕駛落地,需要從軟體到硬體,需要解決晶片問題,而不能僅僅做算法。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地平線才在最初的質疑聲和後來的困難中一路前行,並最終開花結果。

餘凱提到,當年回國後組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的時候,去找之前國內研究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同行,一打聽大都去了銀行、國企之類的地方,轉行去了有錢的地方。

「堅持去追尋自己的使命是很難的。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呢?我認為是我遇見了它,它也正好撞見了我。」

低調研發,無懼失敗,創業者從不言苦

從選擇做車載AI晶片開始,餘凱就帶領地平線走上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車載 AI 計算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技術挑戰極高,它的研發被公認為是攀登人工智慧行業的技術巔峰。

所以在地平線之前,即便有做AI或者晶片的企業,也很少有人選擇去做車載AI晶片。

餘凱認為,從 spirit來講,地平線應該是中國所有科技企業裡面和馬斯克的想法最相近的。

「車企去造晶片,所有車廠從來沒想過這個事,馬斯克不僅想了,還做成了。」餘凱說,「地平線也有這種敢為人先,敢做行業先的精神。」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打磨,餘凱帶領地平線的研發團隊成功自主研發設計出了性能優越的「徵程」系列車載AI晶片。

而在11月剛剛獲得「2020鈴軒獎-量產類金獎」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獎」,並且突破10萬片出貨大關的徵程2,正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地平線徵程 2 滿足 AEC-Q100 標準,可提供超過 4TOPS(1TOPS=1 萬億次計算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 2 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 TOPS 的算力可以處理的幀數可達同等算力 GPU 的 10 倍以上。

另外,徵程 2 能全面滿足輔助駕駛、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視覺建圖定位等智能駕駛環境感知需求,實現語音、視線、手勢識別的多模態人機互動功能,全方位賦能汽車智能化。

徵程2 晶片的成功,或許和餘凱及地平線團隊不浮躁,腳踏實地搞研究的精神有關。

「我們踏實搞研究,不是很願意經常出現在公共場合,也從來不去趕時髦的熱潮。」餘凱說。

選擇走最難的道路,會不會擔心最後失敗?

餘凱認為,「這是假設性的問題,創業,就不能怕失敗」。

也有人曾問餘凱,作為創業企業CEO,你不僅要管理企業,還要和研發團隊一起進行研發工作,會不會覺得很辛苦?

在餘凱看來,真正創業的人其實很少用堅持、辛苦這樣的字眼,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只是旁人覺得你很辛苦,你在堅持。

智能汽車「革命」將至,地平線成為行業「最大公約數」

今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無疑將迎來無比廣闊的藍海市場。

餘凱判斷,新能源車近年來的大發展只是前奏,汽車市場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

一些數據也驗證了餘凱的判斷。車網中國和國盛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自動駕駛滲透率將接近80%,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大部分將會被淘汰。

在這場全行業的「革命」前,地平線給自己的定位是:智能汽車時代的底層賦能者。

地平線通過提供高算力、高效能的車載 AI 晶片,以開放的商業模式,去賦能產業鏈的廣大合作夥伴做智能化創新,培養軟體定義汽車的產業生態。

地平線市場拓展與戰略規劃副總裁李星宇曾表示:

「地平線在汽車供應鏈上的定位,不是一個跟客戶的簡單買賣關係,而是協同關係,我們已經和長安、一汽、上汽成立了聯合實驗室,一起去做創新。軟體定義汽車的創新無法割裂地進行,我們需要跟客戶一起,去定義和打磨整個車載軟硬體。」

餘凱在採訪中也提到:「大家漸漸發現,和地平線合作的車企越來越多,地平線在整個產業鏈上,成為大家的一個最大公約數。」

地平線目前已同長安、上汽、廣汽、一汽、理想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國內主機廠以及奧迪、大陸集團,佛吉亞等國際知名主機廠及 Tier1 深度合作,正快速搭建智能汽車芯生態。

另外,今年會有 6 款搭載地平線晶片的新車型上市或者發布。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今年出貨已突破10萬片,正在衝刺20萬片目標,明年將挑戰100萬片出貨量。

「我覺得開放很重要的,我們是做最底層的算力,其實大家都不把我們當敵人,而是把我們當成朋友。」

餘凱透露,地平線會全力支持客戶、合作夥伴在軟硬體上的需求,同時許多客戶和夥伴也願意和地平線分享他們的一些數據,大家一起來把這個事做得更好。

初「芯」不改,邁向新「徵程」

今年,地平線剛剛搬進了位於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的新辦公大樓。

大樓的頂層,有一間「作戰指揮室」,這是餘凱和公司高層「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之地。

創業5年,餘凱也從一名人工智慧領域「學者」「專家」,轉變為一家AI獨角獸公司的CEO。

但在骨子裡,餘凱還是保留了一些科研人員的「本性」。相較於公司的營收、估值等外在的東西,餘凱更關注科技企業的「內核」——能不能真正的用技術創造價值,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在未來幾年的話,盈利不是我們的核心關注點。你現在如果去追求盈利,意味著你把更多的錢放在銀行,結果反而就保守了。其實更多的錢可以瘋狂地投入到下一代的產品研發上。」

「我現在為什麼要追求盈利?你看京東、亞馬遜等企業都是很久才開始盈利。數錢沒有意思的,做偉大的產品,不斷瘋狂地去創造價值才是有意義的。」餘凱表示。

地平線和餘凱本人曾多次獲得新智元頒發的AI行業大獎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餘凱一直在做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直到今天,他也還在堅持學習最新的知識。

「這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跟生命本來就結合在一起,所以談不上堅持。 」餘凱說。

今天的地平線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但餘凱認為自己和地平線的初心始終未變。

「現在我們在做的事,也是5年前要做的事——做機器人時代的智能大腦。」

3年前地平線在海龍大廈辦公時餘凱在消防栓旁的工位

地平線的野心,是成為機器人時代的Wintel(Windows-Intel)。餘凱希望地平線未來可以成為像英特爾、微軟這樣的企業,用技術推動全人類的進步。

目前,在徵程2規模化量產之際,地平線又推出了新一代高效能車載 AI 晶片徵程 3,明年將發布更強算力、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的徵程 5,打造車載中央計算平臺,加速助力產業智變。

餘凱表示,2020年到2025年的目標是做中國市場車載AI晶片領域的第一名,到2030年拿到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場。

相關焦點

  • 地平線出貨超10萬
    12月1日,艾問資本從被投企業地平線官方得到消息,截止11月,【2020全球創始人大會·最具創新力創始人榜單】上榜人物餘凱博士帶著他創立的地平線研發的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
  • 國產車規級AI晶片零突破!地平線徵程2代出貨量達10萬
    日前,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對外宣布,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搭載此款晶片的汽車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作為一款經過量產驗證的國產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滿足 AEC-Q100標準,可提供超過4TOPS(1TOPS=1萬億次計算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2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TOPS的算力可以處理的幀數可達同等算力GPU的10倍以上。
  • 地平線啟動C輪融資 汽車業或現「移動網際網路」式變革
    這兩款計算機視覺嵌入式AI晶片,分別面向智能駕駛和智能攝像頭,正式將中國汽車拉進了「芯」時代。 目前,地平線徵程2在長安 UNI-T 和奇瑞螞蟻兩款車型上分別實現了智能座艙域和高級別輔助駕駛域國產AI晶片量產上車的零突破。根據地平線的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 正因為徵程2的出貨量達到10萬量級,業界將2020年視為中國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元年。
  • 地平線發布車規級AI晶片「徵程3」,「徵程5」性能超越特斯拉FSD
    過去5年,地平線從中國第一家AI晶片公司,到中國第一款車規級AI晶片,走過了漫漫徵程。 「徵程3」採用16納米工藝,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BPU2.0架構,AI算力達到5 TOPS,典型功耗僅為2.5W,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拓展性強、安全可靠的特點,已通過AEC-Q100認證。
  •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等變遷趨勢
    原標題:鈦媒體烏鎮咖薈 |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等變遷趨勢   在今年剛結束的世界
  • 賦予每一輛汽車智能化——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談地平線「徵程」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介紹了地平線徵程2車規級車載智能計算晶片以及自己的創業夢想。一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餘凱曾表示,地平線要做的就是把深度神經網絡晶片做成機器人的大腦晶片,實現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能。他說:「聯網不是智能本身,只是智能的開始。我們要讓每一輛汽車實現環境感知、人機互動以及決策規劃的能力。」隨著徵程2於去年8月正式推出、快速落地,並在今年6月實現大規模的量產上車,地平線最初的一個夢想「讓每一輛汽車具有智能」已經開始成真。
  • 走進「芯」時代
    而且汽車的體量不像手機,手機可以一個晶片方案賣向全球,投入規模也大,但在汽車領域,晶片廠商投入的資源跟手機是不一樣的。汽車晶片的投入周期長也是晶片企業不願高投入的因素之一。紫光國微稱,汽車電子產品要求使用車規級的電子元件,對環境、可靠性、一致性、製造工藝等都有較高的要求,門檻高、產業周期長且需要大規模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屬於高端晶片。
  • 地平線啟動C輪7億美元融資 高瓴資本再領投
    公司成功量產了專注於智能駕駛的「徵程(Journey)」系列 AI 晶片和專注於 AIoT 的「旭日(Sunrise)」系列 AI 晶片,並實現規模商用:  2017年,地平線推出中國首款邊緣人工智慧晶片
  • 科氪丨2020北京車展,地平線發布高等級自動駕駛晶片
    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導者地平線在車展現場召開「啟動新引擎」發布會,正式發布地平線新一代高效能車載AI晶片徵程3,並展示了一系列智能駕駛落地成果,為汽車智能化定義「芯引擎」。 正如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發布會現場說:「智能汽車時代加速到來,未來的智能汽車就是一臺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其中最核心的器件就是車載AI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 地平線的定位就是通過車載AI晶片做底層賦能,以開放的商業模式,支撐產業鏈的廣大合作夥伴做智能化創新,用「芯引擎」為汽車產業智能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連線創始人|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晶片決賽的號角已吹響 徵程5性能...
    剛剛過去的2020年亦被視為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元年——徵程2在長安UNI-T和奇瑞螞蟻兩款車型上分別實現了智能座艙域和高級輔助駕駛域(ADAS)國產AI晶片量產上車的零突破,且在6個月內完成10萬片出貨。當前,全球只有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 、英偉達和地平線三家企業實現了汽車智能晶片的前裝量產。
  • 從曠視到地平線獲1.5億美元融資,看產業智能化機遇
    而在AI晶片這條賽道上,地平線機器人成立於2015年,在AI晶片和算法領域有深厚的積累。因餘凱作為人工智慧大牛緣故,迅速讓地平線成為AI明星企業,完成多輪融資,包括已啟動總額預計超過7億美元的C輪融資,並已完成C1輪1.5億美元融資,成為AI晶片領域炙手可熱的AI獨角獸。
  • 「明日主題前瞻」供應持續緊張 汽車晶片龍頭髮布漲價函
    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比亞迪漢11月銷售超萬輛,再創新高。據相關人士透露,未來一年,晶圓供應將持續緊張,恩智浦產品漲價幅度或將5%起跳,部分產品需要客戶籤一年的NCNR(不許取消,不許退貨)協議。車載晶片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大腦,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加快落地,汽車晶片的作用變得尤為重要。
  • 地平線餘凱:車載AI計算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
    11月23日,在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入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做了成果介紹。  餘凱表示:「車載 AI 計算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技術挑戰極高,它的研發被公認為是攀登人工智慧行業的技術巔峰。
  • 地平線餘凱:智能汽車領域的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品牌的十年|WISE2020...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經濟之王主會場,我們邀請十年裡乘風破浪的創變者們,連接初創公司、網際網路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一起回望中國新經濟快速崛起的十年,共同展望新經濟下一個十年的無限可能。
  • 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前不久,因為MCU晶片的供應不足而引發的汽車停產備受外界關注,但外界容易將各類晶片混為一談,地平線實際上生產的是車載AI晶片,這種車規級晶片技術要求更高。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向記者表示,地平線在國內屬於第一家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企業。而從全球看,目前只有三家企業實現了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分別是英特爾Mobileye、英偉達和地平線。
  • 傑發科技推出國內首顆車規級MCU晶片,助力汽車「新四化」
    打開APP 傑發科技推出國內首顆車規級MCU晶片,助力汽車「新四化」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4 15:53:28 近日,四維圖新旗下全資子公司AutoChips傑發科技對外宣布,其車規級MCU產品線又添重量級新成員——AC7801X,這是傑發科技繼2018年底量產的國內首顆車規級MCU 晶片——AC7811之後, 國產第一顆32位Cortex-M0+車規級MCU晶片,進一步打破國外MCU品牌在車身控制領域的技術壟斷,為國內汽車半導體行業樹立新的標杆。
  • 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最快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地平線目前已完成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今日資本聯合領投的C1輪1.5億美金融資,參與本輪融資的其他機構包括國泰君安國際、Neumann Advisors和KTB,後續將有更多戰略投資人和國際級機構加盟。這一輪的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地平線車載人工智慧晶片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開放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
  • 中芯國際「將相翻臉」爆內訌:蔣爸二度回歸,梁孟松怒辭CEO!
    【新智元導讀】中芯國際被爆重大人事變動。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牛蔣尚義二度回歸,將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與此同時,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隨後辭職信曝光,稱其對沒有被告知蔣博士任職一事感到「不被尊重」。另外,中芯國際也回應了美國加州的民事訴訟。
  • 「慧能泰」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PD快充協議晶片出貨量達千萬
    36氪獲悉,電源控制晶片供應商「慧能泰」近期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融資由廈門半導體、獵鷹投資聯合投資,老股東正軒投資以及深圳高新投加注。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的加速布局及市場推廣。目前,公司已經發布產品12個,客戶端項目逾300個,主要產品包括USB PD快充協議晶片、E-Marker晶片、USB負載開關以及其他電源管理晶片。其中,USB PD協議晶片和E-Marker所有晶片均通過了USB PD3.0認證,出貨數千萬顆,使用客戶包括聯想、三星、華碩、努比亞、貝爾金、安克、澤寶、傲基、Verizon、沃爾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