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甲殼蟲」這個名字,相信90%以上的人都會在腦海中閃過一個精緻可愛的汽車形象。作為大眾汽車的代表作,甲殼蟲從1938年就面世至今已經捕獲了超過170萬消費者的心,而2019年的停產讓不少持幣待購的「蟲迷」為其感到惋惜,也許這種東西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甲殼蟲的出現不得不提及一位著名人士,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希望擁有一輛「人民車」,他自己畫了個草圖,一聲號令讓保時捷的創始人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rd Porsche)開工生產,才促成了這款經典車型——大眾甲殼蟲的誕生。
這款小車自1938年5月26日開始生產,第二年還去到了柏林汽車博覽會上進行了參展,不過甲殼蟲的名號不是大眾自己取的,那個時候它還叫KdF-Wagen(快樂就是力量),能夠得到甲殼蟲這個名字還要感謝當時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如果不是他當年譏諷這款車是「BEETLE」的話,可能這款車就與甲殼蟲這個名字無緣了。
1974年,高爾夫取代甲殼蟲成為總部生產的主力車型,而保留原始設計的甲殼蟲被安置到墨西哥生產基地,直到2003年,全球最後一臺老甲殼蟲才從墨西哥普埃布拉工廠下線,結束了初代甲殼蟲65年職業生涯的歷史序幕。
我們最熟悉的甲殼蟲其實是從第二代開始,第二代甲殼蟲1998年正式在墨西哥工廠開始投產,2011年停產。也就是從第二代開始,大眾汽車官方引入到了中國大陸市場銷售,搭載2.0L/1.8T/發動機並有敞篷版,售價在20-40萬元區間,這代經典的車型,獲得了女性朋友的喜愛,那時候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車型了。
停產的第三代甲殼蟲,相比第二代圓潤可愛的造型,走的的復古路線。據報導,第三代甲殼蟲停產的原因是因為普埃布拉工廠要讓出一條生產線,用於生產一款針對北美市場的全新的SUV車型,這麼做也算是老前輩為後輩的發展出了一份力吧。
甲殼蟲是基於大眾PQ35平臺打造的一款緊湊型轎車,新車在2011年正式問世,在高度保留了甲殼蟲家族化造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更加前衛、更具現代感的設計元素。
雖然停產了,但目前第三代甲殼蟲市面上還有10款在售車型,這10款車型當中有6款搭載1.2T發動機,有4款車型搭載1.4T發動機,售價區間為17.88-25.58萬元。而今天我們體驗到的就是售價為25.58萬的280 TSI珍藏版。
在聊動態感受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款車的動力參數,甲殼蟲擁有EA211平臺下的1.2 TSI與1.4 TSI兩款發動機可供選擇,而我們今天體驗到的這款車是尾標280 TSI,也就是搭載1.4T發動機的車型,這款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10kW,峰值扭矩達到250N·m。
對於這樣一款小巧可愛的車型來說,動力絕對不是消費者選擇它的第一訴求,不過這款1.4T發動機的動力表現卻給了我一些小小的驚喜。在起步階段,油門踏板似乎並不會給人一種強勁有力的感覺,而隨著油門力度的增加,250N·m的扭矩拖動這樣一臺小車就顯得遊刃有餘了。
這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與發動機的匹配程度很高,尤其是在容易產生頓挫的1-2擋,也不會讓人感受到明顯的闖動。在需要超車的時候,這臺變速箱能夠很好的理解駕駛員的意圖,降檔動作十分迅速,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如果你對它的動力還有更高的要求,不要著急,這款車還提供S擋(運動模式)以及手動換擋模式,尤其是在S擋下,發動機的轉速會有明顯的提升,更高的轉速能夠讓你在駕駛甲殼蟲的時候具有更好的駕駛樂趣。
剎車腳感設定的比較靈敏,在初段便可以提供很好的制動力,如果您是一位大眾車主的話,在初次上手甲殼蟲的時候一定會有一種熟悉的味道。
甲殼蟲細膩且清晰的路感回饋以及轉向力度能夠讓駕駛者可以很輕快的駕馭它,轉向時的虛位很少,指向性也不錯,即便是女性駕駛員操作也不會感覺吃力。
懸架方面,甲殼蟲採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架的組合,在實際體驗當中,這套底盤懸架系統的調校整體偏向於硬朗的風格,在通過一些高速彎或匝道時能夠提供很好的側向支撐性。
其實這款車的外觀不用我來介紹了,甲殼蟲小巧可愛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今天我們體驗的這款珍藏版車型都有哪些亮點之處。首先就是這個車身配色,官方將這個有點偏淡黃的車身配色稱為「時光白」,看上去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
這套R-Line風格的外觀組件(含前後保險槓),增強了整車的時尚感與運動感,配以車頭部分萌勁十足的復古圓形前大燈組可以賺足路人的「眼球」。
雖然這種經典的圓形大燈組設計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都沒變,但是其內部的設計倒是越來越現代化了,不僅配備了LED日間行車燈,而且還具備大燈高度可調和大燈延時關閉等功能。
側面部分借鑑了初代車型的設計思路,延長的車頂曲線讓車身看上去更低矮,比例也更加協調。車身尺寸方面,這款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378*1808*1473mm,軸距為2537mm。
18英寸鋁合金輪圈算是車側的一個亮點配置,鏡面拋光輪圈搭配這個封閉式輪輞,無論是造型還是風格上,都有向復古致敬的意味,尤其是在行駛中能夠吸引無數人的目光。
尾部依舊延續了經典的設計元素,車頂平直的線條配合上圓潤、飽滿的尾部造型,讓甲殼蟲這款車從後面看上去十分動感。
尾部這個弧度誇張的雙色尾翼,不僅可以起到調節氣流的作用,巨大的尺寸也可以突出車尾的視覺效果。
與大眾不少車型一樣,甲殼蟲後備廂蓋的開啟位置位於尾部車標處,而倒車影像的後視攝像頭也集成在其中。
內飾方面,甲殼蟲採用了大眾標準的T字型中控臺,不過在各個小細節的設計上都換成了圓潤可愛的設計風格,從門板到貫穿中控臺區域都採用了與車身同色的時光白飾板,做到了內外統一,時尚與復古有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相比內飾的復古與精緻,這個三輻式方向盤就有些普通了,其實大眾完全可以針對這款經典車型設計一款專屬方向盤,讓車迷和車主都能有一些新鮮感。
在中控臺上方,還配備了油溫表、秒表,以及渦輪壓力三個小錶盤,能夠在這樣一款小車上看到這個配置也確實讓我比較意外,這種配置無形中增加了不少駕駛樂趣。
6.5英寸的中控液晶顯示屏雖然尺寸不大,但是其內部集成的功能還是比較豐富的,除了導航、藍牙等基礎配置之外,這塊屏幕還支持CarPlay/CarLife以及語音識別控制功能。
部分車型還配備了源自美國的Fender芬德品牌的音響系統,這種小眾品牌的音響放在追求個性的甲殼蟲上再合適不過了,9個揚聲器當中還有一個放置在後備廂的低音炮,整套系統的輸出功率可以達到400W。
空間對於甲殼蟲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尤其是第二排的乘坐空間,大部分的車主都會將第二排當做放書包或者雜物的地方,不過經過我們的實測,身高在178cm的體驗者坐到後排之後,還是能夠得到一個較為舒適的坐姿,但也僅限於短途乘坐。
甲殼蟲的後備廂空間比較規整,完全可以滿足小兩口日常儲物需求,而且第二排座椅還支持比例放倒,空間表現會更加靈活。
多年的沉澱讓甲殼蟲擁有別人難以複製的風格,這也讓它終究只屬於那一小部分追求個性的人,他們不追求動力和空間,要的只是能在人群中被多看一眼。在我看來,甲殼蟲就像是大眾圖騰一樣的存在,80餘年的車型歷史見證了大眾品牌的崛起,儘管大眾CEO在甲殼蟲停產之後說過這款車不會復活,一代經典也終將成為歷史,但是誰也阻擋不了這款車擁有的超高人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