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和其他類型的冥想通常被視為簡單高效又實用的減壓方法,但它有時會讓人的境況更糟。
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
英國考文垂大學的米格爾·法裡亞斯(Miguel Farias)是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念冥想是非常好的舒緩壓力、對抗焦慮抑鬱的手段。但毫無疑問,它似乎有些被誇大了」
冥想有很多種類型,但其中最流行的一種是正念,即引導人們關注當下的時刻,關注自己的思想、感受。英國的幾個國家衛生服務機構將它推薦給經歷過多次抑鬱症發作的人身上,作為一種減少抑鬱症復發可能性的方法。
對冥想的熱情可能部分源於人們對抗抑鬱藥物副作用日益增強的認知,以及一些人在停止服用抗抑鬱藥物時遇到的困難。有一些報導說,部分人在開始冥想後精神健康狀況會變得更差,但我們尚不清楚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
法裡亞斯的研究小組對醫學期刊進行了梳理,發現了55項冥想相關的研究。在研究人員排除了那些刻意尋求負面影響的數據後,他們就計算出了在每項研究中由於冥想而經歷傷害的人,然後計算出平均值,並根據研究規模進行調整,這是此類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他們發現,大約8%的嘗試冥想的人會經歷一種不想要的負面效果。法裡亞斯說:「這些人經歷過從焦慮加劇到恐慌發作的任何經歷。」他們甚至還發現某些人產生了「認為自己是精神病」或自殺的想法。
法裡亞斯說,8%這個數字其實可能被低估了,因為許多冥想研究只記錄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那些比較輕度的負面影響則被忽略了,而有的研究只記錄了積極的影響,完全不記錄負面效果。
英國心理學會會員、特許心理學家凱蒂·斯帕克斯說,這一數字的提升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人們覺得自己有抑鬱和焦慮情緒後才去嘗試進行冥想來調整(他們可能有抑鬱症或焦慮症但是自己並不知道),並不是完全因為冥想導致的抑鬱或焦慮情緒。她說:「因為人們知道冥想可以幫助人們放鬆和重新集中注意力,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有幫助,所以在進行冥想的時候本身可能就是帶有抑鬱和焦慮情緒的。」
但她說,有時候當人們試圖讓自己的思想靜止不動時,大腦就會產生「叛逆」感。這就像是試圖控制大腦,而大腦產生了反抗的思想。這樣就會導致焦慮或抑鬱的發作。
斯帕克斯還說,這並不意味著人們應該停止嘗試正念冥想這種技術,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有老師引導的冥想課程,或者選擇一個有音頻引導的(手機)應用程式,她認為這樣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