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閱讀做更好的自己?麥小麥新書帶你走進「閱讀方法論」

2020-12-14 紅網

11月24日下午,知名閱讀推廣人麥小麥新書《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分享會在止間書店·大學城店舉行。

麥小麥與90後「斜槓青年」海蒂展開對談。

《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紅網時刻記者 蔡娟 通訊員 王越 長沙報導

11月21日,周六,冬雨的洗刷,讓長沙寒意逼人。

當天下午,一場專屬於「愛書人」的溫馨聚會在麓山腳下登場。集編輯、作家、閱讀推廣人、花城出版社營銷總監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知名閱讀推廣人麥小麥,攜新書《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作客長沙止間書店·大學城店,以「在閱讀的世界裡,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與90後「斜槓青年」海蒂展開對談,與讀者分享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和體會。

「我十歲從雲南來到長沙,一直到二十二歲,都在麓山南路度過,這條路對我非常重要。這次新書分享的活動竟然就安排在麓山南路的止間書店,我覺得這種緣分非常奇妙。可以在於我而言很重要的地方,分享一本於我而言很重要的書,讓我有很多感觸。」活動開場,麥小麥分享了自己與長沙、與麓山南路的深厚緣分,直言臺下的讀者裡就坐著自己的幾位親人。

一本「讀書秘籍」,一份獻給熱愛閱讀者的信物

「我的整個人生,好像就是圍繞著書來的。」分享會現場,麥小麥回憶了自己與書結緣的經歷。從出版社編輯到營銷總監,從一時興起建立的讀書會到全國知名閱讀推廣人,書和閱讀佔據了她的工作與日常生活。讀書於她,既是職業又是樂趣,或者乾脆就是生活本身。

「閒暇的時候我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走進一段人生,或是走進一個世界。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當你沉浸到一本又一本書裡,就好像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人生。這和當演員有共通之處,只不過演員是用表演將這種經歷外化給別人看,而閱讀全是內心戲,讀得心裡花好月圓或是狂風暴雨,只有自己知道。」 麥小麥分享說。

新書《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像是一本「讀書秘籍」,是麥小麥多年閱讀心得的總結。在這本書裡,她總結了大家在讀書時經常會出現的困惑,並根據自身與身邊人的讀書經驗,給出了許多可供實踐的方法,對於想要學習閱讀技巧、提升讀書效率的讀者來說頗具價值。

談及成書原因,麥小麥回憶道:「有一年南國書香節,我天天泡在會展中心忙得像個陀螺,只要有點時間,就到賣場去看書。有個展臺的書全是關於讀書的,除了經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有好多我沒聽說過的,名人讀書筆記、推薦書單、閱讀方法……一本一本拿起來看,發現很像他們的《斷舍離》《收納的藝術》一類,題目很有誘惑力,可是內容非常簡單,語言、舉例和體系都很日系,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有效內容也太少,一本書估計一兩千字就能說清。就在那一瞬間我突發奇想:要不我自己來寫一本?讀了這麼多年書,關於如何讀書,也是時候好好整理一下了。」

關於閱讀的一切,都可以從這本書裡找到

麥小麥認為,雖然我們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很多,但閱讀仍舊應該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通過閱讀來培養你的思維,培養你的好奇,培養你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你的生命真的會變得更加厚重、有質感。刷短視頻、看綜藝的確很輕鬆,但有時我們還是應該做一些一開始並不那麼愉快,但最終會讓你收穫更多快樂的事。」

常年舉辦圖書宣傳活動與閱讀分享會,讓麥小麥有機會與各地的讀者近距離地交流,也讓她能夠更直接地了解不同的讀者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在多年的閱讀推廣的工作中,曾經遇到很多讀者來提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我沒有時間讀書怎麼辦?』『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辦?』『我讀得太慢怎麼辦?』『我讀不太懂怎麼辦?』『我讀完了不知道如何分享怎麼辦?』『我讀完了不知道如何用於實踐怎麼辦?』」麥小麥說,「我的書就是來回答這些問題的,這是一本關於閱讀方法論的書。」

正如蔣晞亮在推薦《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時寫下的話語:「只要讀一讀小麥這本書,就能學會關於閱讀的一切,從閱讀中體會到更大的樂趣,並且把閱讀變成一件陪伴終身的好事。」在這本書裡,按照「時間篇」「選書篇」「快讀篇」「精讀篇」「分享篇」「運用篇」六大篇章,麥小麥將多年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傾囊奉上,還在每章末列出不同主題的書單,供讀者在挑選讀物時參考。

一個終生學習的入口,一部滿是乾貨的閱讀方法論

麥小麥笑言,自己年輕時也曾認為讀書方法論都是「雞湯」,直到閱讀智慧不斷增長,才意識到如果自己願意早一些了解這類方法論,可以在閱讀時少走許多彎路。《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就是這樣一本滿滿都是乾貨的方法論。

很多人認為,閱讀應當是一件很自然、很享受的事,只有小孩子才要學習閱讀理解。成年人為什麼依舊要學習閱讀呢?在麥小麥看來,已經熟練掌握閱讀技巧的人,從選書,快速瀏覽,到決定是否精讀,再到如何記筆記,如何融會貫通、內化到自己的生命中,一切就像成熟的演奏者彈鋼琴一樣自然流暢,不再需要考慮什麼技巧和方法。而對於沒有掌握基本方法的人來說,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想要做得更好,必須一步一步來,用比孩子多得多的時間反覆練習。「學方法是為了補上童年缺失的一課,多練習是為了讓方法變成本能。」她直言,希望這本書能激發讀者更多的閱讀興趣,也能為大家閱讀中出現的疑問提供解決方案。

對於「讀方法論的書沒有用」的看法,麥小麥認為,造成這樣的誤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選的書不好或者不合適;二、書再好也只是看看就算了,並不會照做。「第一個原因好解決,換本書,不行就再換一本。第二個原因我就無能為力了。對這樣的人來說,任何學習、提升、改善,減肥、健身、計劃,都有可能只是說說而已,說完之後繼續待在原地焦慮著,眼睜睜看著一個又一個人從他身邊越過,去往更高、更遠、更美、更好的地方。」

誠如麥小麥在書中所言,「讀書是件好事,但絕不是世間唯一的好事,不是唯一的消遣,不是唯一的學習途徑,不是唯一充實內心的辦法,它只是最方便、最自由、最高性價比的方案。」麥小麥分享說,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太多選擇,認清適合自己的路並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能再添上閱讀這件小事,我們或許能過得更好。「願此書,讓你我相遇,在閱讀的世界裡,我們終將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相關焦點

  • 通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加了糖的檸檬汁,甜中帶酸,酸中略甜,似乎也像是成長中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著鋪天蓋地的信息,去偽求真似乎難以實現。本期為大家推薦幾個優質的閱讀、科普和時事等方面的公眾號,希望能豐富大家對世界的認知,成為更好的我們。
  • [中華讀書報]《麥小麥詩詞奇遇》上市小讀者隨凱叔樂遊古詩現場
    由中信童書、「凱叔講故事」聯合主辦的「讓中國孩子愛上古詩詞——凱叔《麥小麥詩詞奇遇》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模範書局+詩空間舉行。此次發布的《麥小麥詩詞奇遇》第一輯共四冊,根據《凱叔詩詞來了》音頻節目改編而來。
  • 本周新書 ·用閱讀讓你的大腦來一次深度休息
    原創 信睿TALK 信睿TALK每周中信都會出版很多新書好書,我們精心挑選,專注經濟、商業、財富,也包含心理、成長等多個板塊,為你準備了豐富的新書書訊。以下是本周新鮮出爐的新書好書,看看有哪些是你的最愛?
  • 如何帶娃閱讀《學校的小農莊》?走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童年生活
    從孩子的說法中可以給我們父母一個啟示:平常我們要多帶孩子去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孩子的生命體驗。孩子的生活體驗、閱讀體驗等等對孩子的文本閱讀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它會促進孩子去想像不同的場景。孩子對封面的第一印象是看到了人物,我繼續引導孩子,去發現圖片上不同的顏色和景物。
  • 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在湖南省少兒圖書館分享新書
    10月24日,由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主辦的兒童文學名師講壇第3期在該館舉行,邀請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為小讀者及其家長分享新書並推廣兒童閱讀。他從事過多種職業,因為醉心於「為孩子們做點兒事情」,最終投身兒童文學寫作及兒童閱讀推廣事業。2000年與蘿蔔探長等共同創辦兒童網站「紅泥巴村」,2002年共同創辦紅泥巴讀書俱樂部,積極推廣兒童文學和兒童閱讀活動。
  • 《如何閱讀一本書》:超詳細閱讀聖經,解決你所有的閱讀難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有關閱讀的百科全書,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的不同閱讀方法。不懂閱讀、不會閱讀的人,可通過這本書,一探閱讀的本質,從此學會閱讀,並愛上閱讀。第二,了解作者提供的方法後,找出想要我們這麼做的目的。第三,內容真實嗎?第四,這本書與我何幹?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閱讀才會有實際效果。縱使實用性的書是關於如何行動的,但事實是,它不能解決你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 哈佛教授新書《因果推理》開放下載!311頁暢享閱讀
    Robins兩位教授合著的新書,即將由CRC出版。好消息是兩位教授在自己的網站上放出了該書的電子版,一共311頁,讀者可以直接下載PDF免費閱讀。書籍介紹:走向不那麼隨意的因果推理《因果推理》是一個公認自命不凡的書名。因果推理是一項複雜的科學任務,它依賴於多個來源的 三角互證( triangulating evidence)以及各種方法論的應用。
  • 閱讀·分享,讓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
    閱讀·分享,讓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閱讀要能讀出作者和作品主人公的人格與思想,以及作者沒有表達出來的觀點。分享除了故事情節、經典名句,作者的思想感悟外,還要分享該書在它的領域所佔據的地位和意義。最重要的是分享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後,譚曉政祝願大家通過閱讀與分享,成為一個既有理想情懷又腳踏實地的人,成為一個既獨立思考又兼容並包的人,通過閱讀分享,讓自己的心靈平靜而又充滿激情,讓工作快樂而又富有秩序,讓人生出彩而又遂心康寧。
  • 「如何高效閱讀」:就是把閱讀當成吃飯那樣普通的事
    在半信半疑的讀了幾本有關閱讀的書籍之後,我逐漸發現,原來閱讀也有很多門道,比如如何速讀、如何做筆記、主題閱讀、分析閱讀等等。看了這些書,我才意識到,像我以前那樣未經任何訓練的隨心而讀固然也不能算錯,但是畢竟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有目的的提升,而非單純的憑藉興趣閱讀,還是需要掌握一些讀書方法的。
  • 36氪領讀 | 蔡康永、陳綺貞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無功利閱讀的...
    閱讀有什麼用?我們花費大塊的時間在文字上是否值得?這是現代人常常會有的疑惑。而這個問題全職讀者唐諾是最有發言權的。他的新書《閱讀的故事》試圖解答關於閱讀的所有問題,通過他的講述帶你開始一場文字的尋寶遊戲。陳綺貞評價唐諾的文字說:他的文字就是會有讀起來暢快的感受,更不論那些大快人心,我也這麼想卻無法表達的那些,卻被精確整理出來的認同。
  • 如何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為什麼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讀人《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提到「讀」人的本領,通過傾聽「話」來區別不同象限的人。只要聽一個人講話,就可以了解並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讀自己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遇到低谷和瓶頸期,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並不是讀書能夠直接帶你走出低谷和瓶頸。而是讀書能讓你更加清晰認識自己,讀書更是讀自己。認識自己的思想、處事方式、價值觀念,從而更好修正,找出解決方式。找到觸動靈魂的一本書更有助於讀自己。
  • 文獻閱讀的重要性與技巧,教你如何查找閱讀文獻!
    如何查找閱讀文獻1 課題未定閱讀文獻可從教科書開始--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相關綜述,你會發現書上一些所謂的成熟觀點,在綜述中是「 推測」 ,然後找原始文獻,你會發現,有許多實驗證據是在當時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的初步探索。
  • 【美文】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很大,每個人都有內心的焦慮和生活問題,如何走出困境,幸福的生活,西吉基層作家單小花的故事讓我很感動,面對生活的重擔她不放棄閱讀,仍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裡堅持寫作,她把自己的故事訴諸文字中,通過閱讀與寫作,她從現實的不如意中解脫出來
  • 如何提高閱讀的效率?這幾個閱讀技巧簡單實用,值得你收藏
    正如作家三毛所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然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同樣的一本書,不同的人讀效果會很不一樣,這即是因為讀者不同的知識背景,更是因為閱讀效率的問題。
  • 沒掌握這4大閱讀層次,不要說你會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導語:如果你將在一個無人荒島度過餘生,可以帶一些實際有用的物品,還能帶十本書,你會選哪十本?讀一切深邃的書都應該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評。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介紹這一閱讀層次,讀者如果想接收到作者的全部意思,也必須主動地學習這些規則並儘可能完整地練習,以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
  • 【大嶺之冬閱讀季】青少年閱讀展播|《你的努力終將成就更好的自己》
    【大嶺之冬閱讀季】青少年閱讀展播|《你的努力終將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0-12-11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才能從小幫助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許多人分析中國人不愛讀書的原因,往往有這麼一條: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那我們今天就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從小幫助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在《孩子是如何學習的》這本書中,作者約翰·霍特提出了很多針對閱讀的建議。
  •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動閱讀,成為有要求的閱讀者,讓書成為財富
    或許我們已經閱讀了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如何閱讀的方法和步驟,因為只有學會閱讀的方法和步驟,我們閱讀才能做的更好。《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書,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名作。這本書為那些要增進理解能力的讀書人而寫的。高居全美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好評多,重版了很多次。還被翻譯成很多國家的文字。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
  • 教師篇:通過KET/PET閱讀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評估能幫助老師和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生們是如何進步的,他們的優劣勢,以及他們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評估除了可以激勵學生達成短期和中期目標外,還能幫他們樹立自信。隨著孩子們語言能力的逐步提升,他們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步過程,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強。而自信心,將是影響青少年未來發展與成就的重要因素。
  • 態度10:如何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
    另外,名著可以讓你系統的增長知識,無論是財經還是科技,或者是職場,心理,情感,都會有一整套方法論的論述,能夠幫助你完善認知。,然後再去閱讀內容。有的時候前後是有關聯的,當你把一本書的大致框架了解了,那麼閱讀就會更加順暢一些,作者建議他女兒,閱讀的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非常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