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任正非對華為員工的內部信,幾乎所有管理者研究管理的重要教材。
昨晚「華為總裁班電子郵件出版社」又出了新的一期內容,內容有點勁爆,任老闆當眾質問:誰裁掉了1100位PFC的?這種領導鼠目寸光!
話說什麼是PFC?第一眼看到我以為是炸雞老爺爺異父異母的兄弟。
PFC:Project Financial Contoller,即項目財務經理。主要負責協助項目經理進行項目經營管理的財務角色,支撐的項目經營活動包括概算、預算、核算、預測和決算等。
這個定位是不是很眼熟?是的,這個職位的定位就相當於人力資源部的HRBP。
敢動公司的BP,任老闆怒氣值瞬間就滿了。
01
華為計劃再培養1000位BP
因為懂業務、懂財務的人可以接班
不知道是喊話,還是為後面的大動作做鋪墊,總之任正非罕見地在公開場合大發脾氣。
從公開信中可以看到,任正非定位PFC是兩年後可以做大項目的CFO或小項目的CEO,也就是說,PFC是CFO的墊腳石,任正非是在下一盤大棋!由無數個PFC組成的CFO,就是他棋盤上的棋子。
那任正非打算培養多少個CFO?
1000個!
任正非是這樣說的:「我們有將近140個代表處,70-80個系統部,每個都需要一個吧?我們有這麼多條產品線,每條的產品線和子產品線,也都需要吧?我們要施行項目管理制度,項目CFO也需要吧?我們的支持平臺也需要CFO吧?那麼,是不是需要1000個?」
這是一盤大棋,任正非是想要在華為的各個項目中間都安置懂經營、懂財務的專業人才。
回想當時,任正非多次在講話中提到,為了培養未來的接班人,華為招聘了大量外國名校畢業的博士、碩士來做PFC,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700人,結果一下子開掉了大半... ...
任正非能有好臉色嗎?
02
不懂財務
基本就和高層職位無緣
有人會問,那CFO是不是只是用來管財務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其實華為的目標遠不止於此,任正非的培養目標是:一個稱職的CFO隨時可以接任CEO。
隨時接任?真的可以嗎?
可以的。
但是有前提:稱職。注意,是稱職,不是職稱。
這個稱職指的是,你雖然主要是管財務,但也要懂業務,這樣才能從業務、產品出發,既能為客戶創造價值,也能為公司帶來利益。
現在有多少企業都是這樣:仗打得倒是轟轟烈烈、有門有道的,但就是不賺錢。為什麼?
因為業務負責人不懂財務,沒有成本意識,沒有利潤打算,他只為了交付,完成任務。長此以往,再有前途的業務,又能撐多久呢?
有人還會不服說,為什麼HR不能接班,為什麼讓財務接班?
因為公司很多核心的事情,只有財務最清楚。譬如說:股權結構,預算成本,需求供給,盈虧平衡,抵質押物,司法關係,上下遊關係等等。這些都是HR無法第一時間給到的。
任正非說的,CFO隨時能夠接任CEO的背後意思也很明顯了:做管理的人,一定要懂財務、懂成本、懂利潤,若是不懂,那你就下來,我讓比你專業,且還懂業務的人上。
管理要懂財務,這並不是說教,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
03
管理、業務、財務
應該是呈螺旋上升的
在職場上,有這樣一類人,往往都不太會討喜,就是空降司令。
這種人一般都是從其他分子公司或者分區調派過來,有一定的職級和權利。我問過很多朋友,為什麼討厭空降的?
「他們對這個產品一點都不懂!還喜歡指手畫腳。」「他們就只知道下達命令,而不知道背後會發生什麼。」
沒有誰真的對「空降」這個詞反感,只是這個詞背後的人群,給人們的普遍印象都是如此:沒有了解業務的現狀,沒有理清產品的賣點,就開始發號施令了。
這樣的同事,擱誰誰都不好配合啊。
任正非舉了個例子:
公司為什麼管理隊伍這麼龐大,會議這麼多、會議又長,而且又議而不決?就是因為會議主持人沒有實踐經驗、心中無數、能力太低,所以不能擔責。發出去的文件不合符實際,純給一線增加負擔,這些都是沒有一線實踐經驗造成的。
當然也有例外的,空降下來後,雷厲風行,一改往常的慣例,但大家都十分信服。不言而喻,這樣的人一定在空降之前,做了足夠充分多的作業,查了足夠全面的相關資料。
這就是稱職!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管理、業務、財務理應是相互交織,相互纏繞著,並且始終呈上升趨勢的。
只有這樣的組織才是有活力的,才是真正會壯大的團隊。
但凡你學過管理學,經濟學或企業財務中的任意一門課程,你都應當被清晰地告知過,盈利是企業的第一目的,利潤是企業的唯一追求,利潤的計算就在財務手上。
所以,對任何企業來說,錢很重要,但總有些事情,比錢更重要,比如精通財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