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重力?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2020-12-11 天文在線

萬有引力是什麼?

每當在萬有引力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發現,我們都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世界。

圖片:高空跳傘。引力是物理學中我們已知的四個力之一,但是我們對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深化。

還有什麼能比引力更令我們熟悉呢?從高處落下一個物體,萬有引力就使它墜向地面。同時我們在課堂上學到引力使月球繞地球運動,也使地球繞太陽運動。

圖解:萬有引力使行星按照自身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轉

引力使我們能夠平穩地站在地面上。它引導著每一個被拋出的籃球的軌跡和每一個宇宙飛船的軌跡。可以說,是萬有引力使宇宙中的萬物聚在一起。

萬有引力是物理學中我們已知的四個力之一。其他的幾個力是:控制著電力、磁力和光的電磁力,以及在原子核內的微小距離上有效的一對核力。似乎可能違背直覺的是,萬有引力是這些力中最弱的一個。一個小小的冰箱貼足以從桌子上吸起一枚回形針,即使整個地球的質量都在向下拖拽這枚回形針。

圖解:引力作用於形成銀河系的恆星。

自艾薩克牛頓從蘋果上發現引力以後,我們對於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完善,並且至今仍是。每當在引力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發現,我們都能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

圖解:被稱為牛頓蘋果樹後代的一顆蘋果樹,發現於劍橋大學的植物種植園。

牛頓卓越的洞察力

1666年,23歲的牛頓從劍橋大學回到位於英國鄉村的家中。多年後他對一位傳記作家說,在一個慵懶的下午,他正在沉思,這時,由於蘋果偶然間墜落,他的思緒轉移到了引力上。牛頓不是第一個注意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的人,他偉大的洞察力表現在,他以數學的形式展示了使蘋果落向地面的力一定與使月球按照軌道運轉的力是同一種。

牛頓引力概念的核心——現在被稱為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每個物體與其他所有物體間都存在吸引力。而且這力量的強弱與它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藝術家印象圖,牛頓在伍爾斯索普的果園裡,一個蘋果掉了下來,讓他想到了地心引力。來源:UniversalImagesGroup

引力也隨著物體之間的距離而減弱。正如物理學家所說,力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就意味著,如果你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擴大一倍,它們之間的引力就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

牛頓是這樣描述引力的:每個物體都在吸引著其他所有的東西,不管它們在哪裡,或者相距有多遠。但是重力的一些概念也困擾著他,力是如何跨越真空作用到物體上的?

在紐約的作家理察·帕內克是《引力:揭開我們腳下的秘密》的作者,他說:「對牛頓來說,『在一段距離上產生吸引力』這個說法有些費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他說,也許有一天我們能發現引力到底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革命

引力跨越空間的秘密在200年後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揭開,他的廣義相對論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描述了引力。牛頓認為引力是一個力,而愛因斯坦把它看做空間本身的彎曲。帕內克說:「牛頓把引力描繪成在空間中發生的一種行為,但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物質和空間的相互作用。」

1931年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位於洛杉磯城外的威爾遜山天文臺的黑板旁。天文學家用威爾遜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了宇宙膨脹。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誠然,空間的彎曲是不容易描繪的。一種能幫助理解的類比是,想像把保齡球放在橡膠膜上,保齡球就會彎曲橡膠膜的表面。現在想像一個玻璃彈珠沿著橡膠膜的表面滾動,因為膜表面是彎曲的,玻璃彈珠就會沿著彎曲的路徑滾動。從玻璃彈珠來看,它的行為就像是保齡球對它施加了一個引力。

地球的引力場彎曲了時空,就好像沉重的保齡球彎曲了橡膠膜。地球附近的衛星在彎曲的空間中運動,看起來就像是繞著地球轉。圖源:space

愛因斯坦的理論能說明牛頓的引力概念是錯的嗎?並不是,愛因斯坦的理論只是更加精確和詳細。如果你要計算拋出的籃球何時落地,或者計算下一次日食何時發生,用牛頓引力就足夠了。但在極端的情況下,比如在極大質量物體的附近,廣義相對論的公式更加精確。通過廣義相對論,我們可以理解一些奇異的東,比如黑洞和引力波。

圖解:LIGO引力波天文臺位於美國華盛頓,2015年9月首次觀測到引力波。

在大多數情況下,科學家仍然繼續使用牛頓引力,也包括太空人。1968年12月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從月球返回時,太空人威廉·安德斯打趣說:「我覺得大部分時間是牛頓在開飛船。」

引力的研究前景

愛因斯坦的理論成功地幫助科學家解決了天體物理和宇宙學方面的大量問題,但仍不是一個描述引力的終極理論,因為沒人知道如何把引力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後者是另一個物理學中的偉大理論,用來描述亞原子領域的現象。帕內克說:「問題在於,廣義相對論無法很好地與量子力學結合,引力是四種基本力中唯一一個沒有量子解釋的。」

物理學家希望,未來某個更完全的理論能夠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起來。如果實現的話,我們又能夠以一種嶄新的方式來看待引力。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xeno- Dan Fal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如何看重力?重力是一種幻覺嗎?
    這裡有一些實質性的東西,為什麼愛因斯坦採用它,以及它是如何為最終成為廣義相對論的東西埋下種子的。我們需要從物理101和牛頓運動定律開始。要分析運動,需要所謂的參照系。使用x-y-z軸來標記空間中的點,以及一個時鐘來跟蹤時間。需要一個參照系的原因是只能測量相對於其他物體的運動。牛頓定律不能告訴你,一個參照繫到底是靜止的還是勻速運動的,因為這個區別毫無意義,只是一個觀點。
  • 「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相對論的一般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一個多世紀前發布,以完善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該模型提供了對重力的統一描述,將其描述為時空或時空的幾何屬性,目前仍被科學家用作現代物理學中對重力的描述。
  • 是否存在與牛頓三大定律一致的相對論?
    比布萊恩(一位軟體工程師)在果殼上這樣回答:在相對論中,有一些與牛頓第一、第三定律類似的表述。但是在相對論中基本上不會使用力這個概念,所以牛頓第二定律與相對論沒有一致之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一致」並不是完全的等同,因為相對論並沒有與牛頓定律類似的一個公理框架。
  • 牛頓錯了?理論「崩潰」後科學家質疑有300年歷史的定律
    艾薩克牛頓的引力理論在19世紀中期「崩潰」,這激發了新一代科學家質疑另一個物理學基本定律。這位英國數學家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於1687年首次出版,提出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也是英國的一場疫情,讓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宇宙運動規律
    闡述了物體之間力的關係,解釋了太陽系的天體為什麼都繞著太陽不斷運轉,地球上的物體為什麼不會飛出地球,統一了地面上的物體與天體運動的定律。然而這個定律的提出卻醞釀了20年之久,牛頓是從1665年至1687年結合了伽利略、克卜勒、雷恩、哈雷、胡克等前輩科學家的力學理論上總結出來的成果。
  • 宇宙的終極秘密~「廣義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狹義相對論,但是對其結果並不太滿意,原因是愛因斯坦無法將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納入狹義相對論的框架之中。
  • 數學資訊|我們不斷變化的重力圖像
    於是,他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即任何兩個物體相互之間都有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用它們的質量、距離和萬有引力常數來描述。因此,引力是宇宙及其內部所有物體的真正普遍特徵。多年努力的結果不僅是對牛頓理論的修正,而且是一個全新的框架:愛因斯坦著名的廣義相對論(GR)。他的靈感來自伽利略的洞見,即近地引力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所有的物體。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引力可能不是實際物體的特徵,而是時空的特徵。廣義相對論認為,像地球或太陽這樣的大質量物體不會釋放出萬有引力,反而會使時空結構發生彎曲。
  • 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在愛因斯坦生前,他就因創造了相對論而家喻戶曉。他所到之處,全世界都颳起了「愛因斯坦旋風」。但是當時的民眾對什麼是相對論並不了解。甚至是一些學術人員也是霧裡看花。有一次,愛因斯坦被邀請到加州大學演講,下面坐了一圈他的粉絲,都是大學生。大學生們就問愛因斯坦,據說相對論非常的晦澀難懂,您能不能簡單地描述一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 走進愛因斯坦的世界,一窺相對論的奧秘
    在這段歲月裡,愛因斯坦滿腹愁腸,閉門不出,深入自己的科學研究。在研究中,他發現狹義相對論的理論體系還不完善,它只解釋了等速直線運動,而不能解釋加速運動和萬有引力的問題。三、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一篇探討光線在狹義相對論中,重力和加速度對其影響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的雛型就此開始形成。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咱們來探討一下:牛頓牛頓的成就大家基本上耳熟能詳,從初中課本上,我們就開始接觸牛頓。牛頓最為知名的成就是三大運動定律,其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了經典力學理論體系,闡釋了宏觀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第二大成就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在人類認識宇宙過程中樹立了一座裡程碑。
  • 引力是什麼?引力真的存在嗎?
    引力存在嗎?我們從小就聽過牛頓被蘋果樹上掉下的蘋果砸,然後腦袋好像開了光一樣,一下就想明白了萬有引定律了。這個故事或多或少是有演繹的成分,真實性堪憂,最早也僅僅載於沒見過牛頓的伏爾泰的書中,他也是打聽來的。
  • 牛頓無法抹平的水星額外進動問題,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的?
    ——艾薩克·牛頓牛頓引力理論統御了人類宇宙觀近兩個世紀,天上地下沒有一件事不是牛頓不能解決的。但卻在水星上栽了跟頭。現在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已經凌駕於牛頓理論之上,因為如果我們利用牛頓定律,水星軌道的進動就會存在每世紀難以抹平的微小偏差,那麼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 艾薩克·牛頓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水平真的只有理科本科生水平嗎
    但是牛頓在當年是最優秀的科學家,牛頓發現的三個定律,高中生不難理解,有不少人能夠融會貫通,而牛頓創立的微積分(有爭議:萊布尼茨更先發表積分論文,思路更容易,也流傳也更廣)對於理科本科生並不難理解。可以說現代理科生的知識量遠超牛頓。
  • 為何說100年以前的一場全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對了而牛頓錯了
    然而牛頓對水星軌跡的預測卻和十九世紀中期天文學家們看到的水星所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科學家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差異。也許,我們還是需要修改引力法則。當狹義相對論提出時,證據增加了。它證明不存在絕對距離這種東西。牛頓的理論預測存在瞬時力,這與相對論相違背。1915年,埃爾伯·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替代萬有引力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
  • 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引擎——原理介紹
    幾年後,當愛因斯坦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時,他確信自己的理論已經成功地將慣性的引力感應納入其中,一兩年後,他就宣稱馬赫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部分。他所說的馬赫原理的問題在於它涉及到一種叫做距離場論的作用。例如,如果你推你的車,它就會反過來推你,對吧?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大概是由於宇宙中遙遠物質的作用。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比愛因斯坦更牛的物理學家?不少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同一般,以至於負責其逝世後遺體解剖的醫生,趁著難得的親近機會將這個讓世人好奇的器官直接偷走,就連愛因斯坦的眼球都沒有放過。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當然,愛因斯坦說他智力發育比較慢,你信嗎?但是他確實一直都像孩子一樣,對許多大人們都習以為常的東西繼續刨根問底。幾年以後,愛因斯坦又從「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這個被大家視為巧合的地方開始深思,最後創立了廣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