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西郊埔裏社古楹聯之謎,誰解其中味?

2021-02-19 老齊視界

埔裡陳氏宗祠思德堂、家廟聖興堂

漳州西北郊天寶大山,巍峨雄秀,排闥十二峰,迤邐百餘裡。天寶山前東南,一馬平川,沃野萬頃,灌溉便利,稻麥三熟,瓜果四季,是漳州平原廣袤大地上的「米糧川」「水果鄉」。埔裡村是天寶鎮20多個村居中的一個,素有埔裡原之說,也有埔裡大洋之譽。

埔裡陳氏族譜

埔裡村埔裏社2300人、高林社340人。埔裏社陳姓,自視源於宛丘,望於固始,盛於穎川,南開閩漳,是開漳聖王陳元光後裔。元末明初,二十七世(思德堂碑「序」言二十六世)孫陳克私(1331--1389)進贅京元市,避亂居烏礁,後居南坂頂園。 陳克私第三子陳萬珠,字在明,鄉飲大賓,賦性寬恕,中存孝友,外著為子孫昌大計,遊學四方,歷相山川。明永樂(1403-1424)初,陳萬珠從霞南步天寶,見此地山明水秀,擇地於三臺山之前,請堪輿先生校察地理,說此地不出大官,但生活安穩,於是買下宅地一所,由下南坂遷來在此開基,名其裡曰莆邨,成為莆邨陳姓第一世祖。據族譜記載,陳萬珠生於洪武七年丙寅二月(1374)卒於成化十一年癸巳三月(1475),如無謬誤,當有百歲長壽。萬珠生三子,長伯端,次伯環,三伯廷,香火傳承迄今已600餘年。

埔裏社中有陳氏家廟「聖興堂」,不知始建於何時。堂中有清嘉慶十七年(1797)所立《重修聖興堂》碑一通,說莆邨之有聖興堂由來已舊,乾隆丙寅年舉行一次重修,到了大清嘉慶時不無坍塌之虞,於是陳錫等族人發起,籌款集資再次重修,從而該家廟巍然奐然。從碑記看,社民所捐款項不薄。當地傳說埔裡村曾與洪坑村鬥富而取勝的故事,也從一側面說明埔裡自古富庶的情況。

近年重修後的「聖興堂」,保留了舊柱舊聯多對。柱聯全部沒有年款,但落款人名多出現在《重修聖興堂》石碑中,由此可以推斷,柱聯鐫刻於200多年前的那次大修。堂內柱聯內容,大抵歌頌和追念遠祖開漳聖王陳元光之意,茲錄幾對如下:

遡遺澤於玉鈴允作唐家碩輔

裔孫廩膳生錫敬謝

成厥勲於儀鳯肇開漳郡戎功

弟子沈泮沁建觀仝答謝

勤王事博王封王功聿垂嶺表

裔孫或觀答謝

作聖父述聖子聖德特冠漳南

裔孫直觀答謝

父子啟荒彊澤直深乎漳水

裔孫鐱觀答謝

聖王留舊德慶尤篤於莆山

裔孫設觀答謝

上錄柱聯「遡遺澤於玉鈴允作唐家碩輔」句存在明顯錯誤。眾所周知,儀鳳二年(677),陳元光承繼父職,授玉鈐衛翊府左郎將;永隆二年(681年),授左玉鈐衛中郎將、嶺南道行軍總管,因此後人不乏以「玉鈐」指代陳元光。就是說,聯中指代陳元光的肯定是「玉鈐」,絕不會是「玉鈴」。

在「聖興堂」柱聯中,有兩對字體字形高古,難以辨識,內容解讀各異,成為困惑人們二百餘年的難解之謎。堂內一柱聯,字體似籀似篆,有漳州行家說是「漳郡創基有人有土,皇唐廟績猷聖猷王」,未知確否?門檻一聯異體字諸多,字形大致是「怘乨棨巖疅㚖畱漳水,玉(金霝)垂丗悳慶䈏莆山」,有村民說內容是「定亂啟巖疆直留漳水,玉鈴垂世德慶答莆山」,但出入太大,未免牽強;也有行家解讀為「固始棨巖強澤留漳水,玉鈐垂世德慶扶莆山」,不知為何,敬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漳郡創基有人有土

弟子沈賀觀答謝

皇唐廟績猷聖猷王

裔孫城觀答謝


固始啟巖疆澤留漳水

玉鈐垂世德慶富莆山

裔孫欗覌敬謝


文 圖:齊榮龍 

聲明:

1、本號所有轉載內容(文字、圖片等),均來自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文中陳述、觀點、判斷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僅供參考。

2、歡迎一切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基本道德底線、沒有版權瑕疵、內容原創的文字、書畫、音視頻作品為本號生輝;來稿需署網名、暱稱或真實姓名,尊重作者意願,本號嚴格保守秘密。

贊者如晤

相關焦點

  • 《味解之謎》愛暖唐氏症 讓真人秀更「人性」
    在全新一季的《味解之謎》中,節目除了延續第一季中的「美食」和「鄉愁」,在保證節目的「美味」和「人情」的同時,全新加入公益主題,賦予節目以「人性」的溫度。在上周末播出的《味解之謎》花蓮站中,「美食公益團」唐禹哲、辰亦儒、劉力揚、付夢妮、黃靖倫、鄭志蘋六人抵達花蓮黎明教養院,感受唐氏症、自閉症兒童的生命力量,為他們獻出一份愛心。
  • 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馮氏家族是一個出進士的學問之家,馮藻受家族影響,也酷愛功名,但文採不高,連續考了十五次都沒有成功。有一個相識的道士跟他說:「我仔細替你看過面相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馮藻不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經考了二十五次。親家勸他作罷,打點謀個官職算了。馮藻說:「即使命中注定一輩子都考不上,我也要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就去謀官。」
  • 全國楹聯家筆下的楹聯習俗與傳承(下)
    黑龍江哈爾濱  王桂春源來上古兩行書,門楣道喜誰堪比;芳至今朝多派語,雅韻揚歌自不衰。 119.黑龍江哈爾濱 趙國志對閣撫琴,意寄興安嶺;聯齋賦韻,情牽永翠河。黑龍江哈爾濱 劉鳳芝漢字融千戶,珠璣昭日月;楹聯進萬家,翡翠煥煙霞。 132.黑龍江哈爾濱 閆青賢國粹寄情懷,歌古頌今,竟為山河添錦繡;聯花吟雅韻,開來繼往,直催文友樂耕耘。
  • 清朝學者「朋友圈」中的楹聯,越看越有味!
    清朝學者「朋友圈」中的楹聯,越看越有味! 楹聯的發展到了清代 進入了極盛時期 楹聯創作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 清代楹聯書法成為日常書寫的重心
  • 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評《香魂女》中香二嫂
    屋漏偏逢連夜雨,她將希望寄託給兒子,沒想到兒子又是個傻子,這一系列的打擊,她內心的苦跟誰訴說,曹老「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正是對香二嫂的真實寫照。可悲的香二嫂。香二嫂精明能幹,成為了當時的女強人。她要為傻兒子娶個又漂亮又本分的老婆。
  • 漳州王蘸航拍之漳州古塘請王爺公(熊星人系列片)
    漳州古塘請王航拍(小熊航拍)完整版視頻請看圖文下面王爺公介紹後
  • 漳州東山關帝廟→臺南祀典武廟:一楹聯牽起兩岸關帝緣
    閩南地區,關帝信仰濃厚,大小村落武廟無數,漳州古武廟歷史最悠久,而東山關帝廟最負盛名。東山舊稱銅山,歷史上既是海峽西岸的兵戍重鎮,又是東南沿海對臺對外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也是最先移民進入澎湖與海外的沿海島縣,距澎湖僅98海裡,是大陸靠澎湖最近的地方,兩地歷史淵源深遠,東山關帝廟一度是「澎湖善信之宗教生活重地」。
  • 三星遺址填補歷史空白影響重大,至今仍有7大未解之謎,無人能解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分布面積達到12平方千米,是迄今為止發現範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的古城,一經發現就震驚了考古屆。因為三星堆文化發現以來,和大家以前認知的文化不相同,有些地方甚至是完全不同。經過發掘之後,大家發現古代巴蜀在早前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
  • 金堂五鳳古鎮關聖宮之謎
    關聖宮為誰人所建,一直是一個謎,三百年來爭論不休,各執一詞。認為關聖宮是入鳳陝西人所建的,是因全國多處關聖宮均為陝西會館,《金堂縣誌》亦謂如此。認為是「湖廣人」建的,以關聖宮大門上的第一副對聯是原禹王宮的對聯,即「神為萬國九州主,人自三湘七澤來」,而落款有「楚省弟子述」及「禹王會」之碑文為證,因為,「楚」「湘」又代指湖南湖北,所以,關聖宮又疑為「湖廣」人所建。關聖宮究竟是誰人所建?剛到五鳳時我也是一頭霧水,在走訪老人、尋訪社會賢達後,得到的答案同樣是模稜兩可。
  • 桌球一大難解之謎:劉詩雯、張本智和等人喊的究竟是啥?
    似乎每個人喊的都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聽不懂,而且肯定不是中文~桌球一大難解之謎:劉詩雯、張本智和等人喊的究竟是啥?而且,男女喊的也不一樣,不同年代的選手也不盡相同。比如馬龍、樊振東和丁寧劉詩雯喊的就很不一樣,女線4代大滿貫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和李曉霞喊的也各有特點,資深球迷光聽喊聲就能聽出是誰。
  • 女孩網購一噸洋蔥寄送前男友:都雲寄者痴,誰解其中味?
    年輕人的「網絡愛情表白日」520(諧音我愛你)日子快到了,由「愛」孵化出來的千種萬種表示,在這個日子到來之時,會對熱戀中的人帶來溫馨和歡樂。但是,山東淄博一位女子在520快到的時候,做出了一件讓人瞠目的奇葩事:網購一噸洋蔥寄贈前男友。
  • 鄭州西郊:比拼生活幸福感,我怕過誰?
    鄭州在總體幸福度中排名第7位,其中教育幸福度、醫療健康幸福度、安全幸福度、交通幸福度等指標排名領先。這是對鄭州的肯定,也是對生活工作在這裡的創造者、建設者、奮鬥者的認可。身在其中的一些人常常可能會吐槽這個城市:工資低、房價高、天天挖溝、空氣汙染、人多擁擠……但其實,當我們認真地觀察她,領略她一步一步的變化,感受她帶給我們的溫暖,享受她帶給我們的便利和愉悅時,真的可以發現:生活在鄭州,確實很幸福!
  • 湖南這個鮮為人知的的古村落,藏著保留完整的石刻楹聯,不可錯過
    在離武岡城東五十公裡處,有一名末清初時期的大型古建築群——浪石古民居。其民居均為青磚木結構,依山而踞,氣勢恢宏。鼎盛時期曾是武岡府的東門要塞,商賈雲集物阜民豐。浪石村現尚存古民居八十八間,總面積逾有萬餘平方米,保存完整的額有55座。這些建築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國二年,前後經歷200多年之久。
  • 「三星堆」未解之謎:至今科學無法解答其中現象
    未解之謎二古蜀國是如何消失的?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未解之謎三與古瑪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聯繫?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也許,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毫無疑問,「巴蜀圖語」的破譯,壹定會對解開三星堆之謎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未解之謎五為何沒有發現任何文字記錄?
  • 許氏祠堂通用楹聯
    例如,舊屬19都古賢保古坑鄉,就是指今日的古崗這一個自然村。 金門與廈門過去同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管轄,當地方言都還能保留閩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鄉」讀成「香」它閩南話讀音與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門家廟多且密度高,更有幾個鄉是「一鄉數廟」的情況,例如瓊林就有蔡氏家廟七處,西園有黃氏家廟四處,北山也有李氏家廟四處,盤山有翁氏家廟三處。
  • 再讀《紅樓夢》,開始慢慢理解「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了
    作者更是用一首自嘲的詩來解讀自己的作品:「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曾經還認為作者的確是痴人說夢話,如今再讀來,卻有了另一種感受。正如明白人常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
  •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縱觀歷史朝代,前塵滾滾、後世硝煙,人之歷代經歷生存都逃脫不了情感的洪潮。也正因為此塑造出了古今第一奇書《紅樓夢》。《紅樓》以其獨到的文筆刻畫出何謂情感的絕響。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
  • 談古說今|安徽太湖縣牛鎮獅子山狄仁傑楹聯之發議「作者:曹傑友」
    【談古說今】安徽太湖縣牛鎮獅子山狄仁傑楹聯之發議 作者|曹傑友在中國佛教史曾經出現四次大的滅佛事件,即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後周世宗滅佛,史稱「三武一宗滅佛」。該幅楹聯,看似短短各有七字,殊不知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疑團,衍生了很多猜疑和聯想。該楹聯的原貌為何變成今天的樣式?狄仁傑大約從何條路線、在何時前往太湖縣獅子山?這幅楹聯的重大歷史價值又將如何?一、這幅楹聯文字記載的歷史原貌為何演變成現在的樣式?
  • 李銘漢故居的匾額與楹聯
    經各方努力,此次修繕中還復原了故居中原有的部分匾額與楹聯。匾額與楹聯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一種特有的裝飾形式。它集文學、書法藝術於一體,其文化深厚,內涵豐富,與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的聯繫。今天,我們若想讀懂這處近200多年「涼州世家」文化名人的生活之地,除了李氏優良的家風學風外,也可參看這些散落在故居內的匾額楹聯。
  • 妙不可言的戲臺楹聯
    同時,它與作為漢字獨有表現形式的書法之珠聯璧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數千年來,以最廣泛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其中,戲臺楹聯可謂韻味獨具、孤秀一枝。中國戲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鬼神、宗祖祭祀及《詩經》《漢樂府》時的民間小調,至宋元時期,雜劇、院本、諸宮調出現後,演出形式由平地登上戲臺。戲臺,又稱戲樓,系戲曲表演藝術與古代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