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戲臺楹聯「作廿四史觀,鏡中人呼之欲出;當三百篇讀,弦外音悠然可思」
——張海/書
文/趙剛
楹聯,是中國傳統文化園林中一株芬芳四溢的奇葩,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的漢語獨有形式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與世間萬象。同時,它與作為漢字獨有表現形式的書法之珠聯璧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數千年來,以最廣泛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其中,戲臺楹聯可謂韻味獨具、孤秀一枝。
中國戲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鬼神、宗祖祭祀及《詩經》《漢樂府》時的民間小調,至宋元時期,雜劇、院本、諸宮調出現後,演出形式由平地登上戲臺。戲臺,又稱戲樓,系戲曲表演藝術與古代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
戲臺楹聯多詼諧幽默、朗朗上口,笑談大千世界,寫盡世間冷暖,戲未開場,人已入「戲」。如,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北京正乙祠戲樓楹聯曰「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舊時上海某戲園楹聯曰「臺上莫漫誇,縱做到厚爵高官,得意無非俄頃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拋盔卸甲,下場還是普通人」,桂林武聖宮戲臺楹聯曰「忽而君子小人,忽而才子佳人,登場便見;有時歡天喜地,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以戲為魂,以人為本,出將入相,玩味無窮。
既要遵循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文體特點,又要凸顯寓教於樂、高臺教化的職能作用,這就給篇幅較長的戲臺楹聯增加了高難度,儘管如此,戲臺楹聯精品佳作仍星羅棋布、不勝枚舉。如,清名士紀曉嵐為湖南戲臺撰聯曰:「堯舜生,湯武淨,五雄七霸丑角耳,漢祖唐宗,也算一時名角,其餘拜將封侯,不過掮旗打傘跑龍套;四書白,五經引,諸子百家雜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幾句亂彈,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錢乞食耍猴兒。」又如,有著360多年歷史的北京廣和樓戲園楹聯曰:「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節義,重重演出,漫道逢場作戲;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悲歡離合,細細看來,管教拍案驚奇。」再如,昔年上海春桂茶園戲臺楹聯曰:「休羨他快意登場,也須夙世根基,才博得屠狗封侯,爛羊作尉;姑借爾寓言醒世,一任當前煊赫,總不過草頭富貴,花面逢迎。」湖北通城縣古戲臺楹聯「過眼總皆空,看歷朝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迄今春夢無痕,只落得數聲檀板;到頭都是戲,笑斯日曰利吾家,曰利吾國,畢竟前程有限,僅演了一出梨園」,四川瀘縣土地祠戲臺楹聯「登場時著眼爭觀,任伊千種形容,終嫌他假裝作道學風流,未免幾分牽強態;卸裝後留心細看,換卻一番面目,須認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來都是等閒人」,漢中洋縣戲臺楹聯「儒為戲,生旦淨醜外副末,呼十門腳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師大排場,看破世情都是戲;學而優,五六工尺上四合,添兩字凡工,共成七調,擅歌善唱小伎倆,示論文行皆為理」……純用白描手法,樸實無華,字句珠璣地道出了「出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戲劇情節的驚人之筆,令人擊節,常讀常新。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秦腔的發源地的戲曲大省陝西,戲臺星羅棋布,戲臺楹聯妙品不勝枚舉,如:寶雞鳳縣張家堯城隍廟戲臺楹聯「試看開場權奸可畏;須知結果報應不差」;漢中南鄭縣玉皇廟戲臺楹聯「忠義俠,全家福,鴛鴦樓上春秋配;和氏璧,玉如意,麒麟閣下文武升」,鹹陽長武縣戲臺楹聯曰「不大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渭南大荔縣戲臺楹聯曰「做戲何如看戲好;下場更比上場難」,鹹陽永壽戲臺楹聯曰「悲歡離合前代即如後代;功名富貴古人就是今人」,寶雞戲臺楹聯曰「古事比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戲情即世情,欲曉世情看戲情」,鹹陽三原縣城隍廟戲臺楹聯「假貌寫真,情莫閒看鏡花水月;新聲傳舊,事莫認作暮鼓晨鐘」,渭南合陽縣行家莊跳戲戲臺楹聯「擊鼓鳴金不及大鐃以驚眾;裝生扮淨莫若小旦而宜人」,寶雞岐山縣宋村八社戲臺楹聯「你一刀我一槍雖殺未惱;轎上來馬上去非走不行」,鹹陽永壽縣戲臺楹聯「乾坤一場戲,請君更看戲中戲;俯仰皆身鑑,對影莫言身外身」……或體現戲劇特點,或感悟戲劇故事,或體味戲劇人生,亦莊亦諧,情趣盎然,看似說戲,實則論人,其中深刻含義,令人凝思回味。
「人生大舞臺,舞臺小人生。」戲臺楹聯角度新穎、寓意深刻地詮釋著戲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之特徵,給觀眾靈魂以美的陶冶、精神以善的洗禮、學識以智的啟迪,對戲臺建築一定程度上起著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妙不可言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選自2020年7月1日《文化藝術報》A08版 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責 編 | 張瑞琪
美 編 | 米 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妙不可言的戲臺楹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