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的戲臺楹聯

2020-12-22 澎湃新聞

妙不可言的戲臺楹聯

2020-07-01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戲臺楹聯「作廿四史觀,鏡中人呼之欲出;當三百篇讀,弦外音悠然可思」

——張海/書

文/趙剛

楹聯,是中國傳統文化園林中一株芬芳四溢的奇葩,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的漢語獨有形式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與世間萬象。同時,它與作為漢字獨有表現形式的書法之珠聯璧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數千年來,以最廣泛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其中,戲臺楹聯可謂韻味獨具、孤秀一枝。

中國戲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鬼神、宗祖祭祀及《詩經》《漢樂府》時的民間小調,至宋元時期,雜劇、院本、諸宮調出現後,演出形式由平地登上戲臺。戲臺,又稱戲樓,系戲曲表演藝術與古代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產物。

戲臺楹聯多詼諧幽默、朗朗上口,笑談大千世界,寫盡世間冷暖,戲未開場,人已入「戲」。如,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北京正乙祠戲樓楹聯曰「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舊時上海某戲園楹聯曰「臺上莫漫誇,縱做到厚爵高官,得意無非俄頃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拋盔卸甲,下場還是普通人」,桂林武聖宮戲臺楹聯曰「忽而君子小人,忽而才子佳人,登場便見;有時歡天喜地,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以戲為魂,以人為本,出將入相,玩味無窮。

既要遵循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文體特點,又要凸顯寓教於樂、高臺教化的職能作用,這就給篇幅較長的戲臺楹聯增加了高難度,儘管如此,戲臺楹聯精品佳作仍星羅棋布、不勝枚舉。如,清名士紀曉嵐為湖南戲臺撰聯曰:「堯舜生,湯武淨,五雄七霸丑角耳,漢祖唐宗,也算一時名角,其餘拜將封侯,不過掮旗打傘跑龍套;四書白,五經引,諸子百家雜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幾句亂彈,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錢乞食耍猴兒。」又如,有著360多年歷史的北京廣和樓戲園楹聯曰:「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節義,重重演出,漫道逢場作戲;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悲歡離合,細細看來,管教拍案驚奇。」再如,昔年上海春桂茶園戲臺楹聯曰:「休羨他快意登場,也須夙世根基,才博得屠狗封侯,爛羊作尉;姑借爾寓言醒世,一任當前煊赫,總不過草頭富貴,花面逢迎。」湖北通城縣古戲臺楹聯「過眼總皆空,看歷朝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迄今春夢無痕,只落得數聲檀板;到頭都是戲,笑斯日曰利吾家,曰利吾國,畢竟前程有限,僅演了一出梨園」,四川瀘縣土地祠戲臺楹聯「登場時著眼爭觀,任伊千種形容,終嫌他假裝作道學風流,未免幾分牽強態;卸裝後留心細看,換卻一番面目,須認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來都是等閒人」,漢中洋縣戲臺楹聯「儒為戲,生旦淨醜外副末,呼十門腳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師大排場,看破世情都是戲;學而優,五六工尺上四合,添兩字凡工,共成七調,擅歌善唱小伎倆,示論文行皆為理」……純用白描手法,樸實無華,字句珠璣地道出了「出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戲劇情節的驚人之筆,令人擊節,常讀常新。

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秦腔的發源地的戲曲大省陝西,戲臺星羅棋布,戲臺楹聯妙品不勝枚舉,如:寶雞鳳縣張家堯城隍廟戲臺楹聯「試看開場權奸可畏;須知結果報應不差」;漢中南鄭縣玉皇廟戲臺楹聯「忠義俠,全家福,鴛鴦樓上春秋配;和氏璧,玉如意,麒麟閣下文武升」,鹹陽長武縣戲臺楹聯曰「不大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渭南大荔縣戲臺楹聯曰「做戲何如看戲好;下場更比上場難」,鹹陽永壽戲臺楹聯曰「悲歡離合前代即如後代;功名富貴古人就是今人」,寶雞戲臺楹聯曰「古事比今事,要知今事通古事;戲情即世情,欲曉世情看戲情」,鹹陽三原縣城隍廟戲臺楹聯「假貌寫真,情莫閒看鏡花水月;新聲傳舊,事莫認作暮鼓晨鐘」,渭南合陽縣行家莊跳戲戲臺楹聯「擊鼓鳴金不及大鐃以驚眾;裝生扮淨莫若小旦而宜人」,寶雞岐山縣宋村八社戲臺楹聯「你一刀我一槍雖殺未惱;轎上來馬上去非走不行」,鹹陽永壽縣戲臺楹聯「乾坤一場戲,請君更看戲中戲;俯仰皆身鑑,對影莫言身外身」……或體現戲劇特點,或感悟戲劇故事,或體味戲劇人生,亦莊亦諧,情趣盎然,看似說戲,實則論人,其中深刻含義,令人凝思回味。

「人生大舞臺,舞臺小人生。」戲臺楹聯角度新穎、寓意深刻地詮釋著戲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之特徵,給觀眾靈魂以美的陶冶、精神以善的洗禮、學識以智的啟迪,對戲臺建築一定程度上起著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妙不可言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選自2020年7月1日《文化藝術報》A08版 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責 編 | 張瑞琪

美 編 | 米 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妙不可言的戲臺楹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蒼南鯨頭楊府殿的楹聯
    主殿入口的戲臺前面,還有這麼一對: 道成陶山幾百載神靈赫濯 法顯唐帝億萬家頂祝馨香 這一對楹聯與山門兩邊外側的第二對楹聯「靈巖洞天龍門有緣留我住」、「陶山福地聖光無語 任 君求」反覆說明,鯨頭楊府殿的楊府爺神靈來自瑞安陶山,也就是說鯨頭楊府殿的楊府爺就是唐代的瑞安陶山楊府爺。 陶山是中國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八福地。
  • 山西的戲臺|李儀
    這些古董一樣的戲臺,穿過歷史的塵埃,至今還依然站立在三晉大地上。 山西是地上文物大省,這當中自然就包括古戲臺。走遍山西,不論是在北部的高原,南部的盆地,或是沁河兩岸、汾河灣畔以及太行、呂梁、中條山的皺褶裡,只要有村落,都會有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戲臺身影。這些戲臺,和鄉野神廟相伴,成為村人們勞動後最大的儀式場所。
  • 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楹聯,民間多稱為對聯、楹帖、聯語、門對、對子,文字精煉,言簡意賅,對仗工巧,音韻鏗鏘,多貼在家居、庭室、建築的大門兩側。 今年是故宮建成六百周年,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畫棟雕梁,無處不有楹聯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內容有稱仁頌德,也有描繪自然風景,抒寫閒情逸緻。
  • 連達捐錢修建的戲臺塌了
    黃圈為廟, 紅圈為戲臺。 此戲臺為面闊三間進深四椽的懸山頂建築, 在左右兩側又凸出兩個小間, 給戲臺正面做出一種近乎於歇山頂的效果
  • 解析曾國藩最為著名的一首楹聯 ——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批註這是曾國藩最為著名的一首楹聯,古今讀到這首楹聯的人,都會產生無限感懷。最早看到這首楹聯,是在讀唐浩明先生《曾國藩三部曲》時,小說描繪的非常生動,大致就是湘軍建立了不世功勳,也因為湘軍的強大給統治者帶來了壓力。朝廷的打壓讓湘軍很多軍官產生了以漢代滿的思想,此聯就是在軍官在勸進的有準備會議中,曾國藩一言不發而寫的,曾國藩寫此楹聯實際就是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了大家答案。
  • C羅梅開二度,最美的樣子,妙不可言的世界,妙不可言的人生
    C羅梅開二度,最美的樣子,妙不可言的世界,妙不可言的人生 其實,我不懂足球,也無所謂喜歡,不過,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奇才C羅,讓我知道足球的精彩,也非常敬畏世界上的這個奇才,就像相信這個世界有美麗的緣分,美麗的遇見,美麗的情緣一樣,相信這個世界,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相信這個世界的不可思議,這個世界上的妙不可言
  • 山西宋金元時期神廟戲臺的形制演變
    #非遺印記共建文化版圖#我國現存的金元戲臺大概12座,全在山西境內,並且大部分集中在晉東南。現有的研究表明,戲臺的發展與元雜劇在山西的興盛密切相關,尤其是戲臺形制的演變,一般認為主要與元雜劇的繁榮密切相關,元雜劇藝術原本脫胎於宋金雜劇、院本和諸宮調等說唱技藝,但它最終卻得以從歌舞百戲中獨立出來,至元代時成為了一種專門的藝術形式。
  • 古厝楹聯
    近日,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的帶領我市優秀城市講解員進行「古韻永寧」踩線考察,李館長在為他們講解古建築時,特地強調了閩南「楹聯」文化。  1952年,逢璽與逢康兩兄弟決定在家鄉營建樓房,分別為「觀濤別墅」和「康樂別墅」,並建了一座門樓把兩棟別墅連接起來。門樓二樓上的匾額名曰「聯榮同居」,門樓大門還題有兩兄弟名字冠首的楹聯,寓意他們同心同結。「一對簡單的楹聯,往往卻蘊含著深意。」
  • 「小戲臺」提起了農民的精氣神
    「小戲臺」提起了農民的精氣神 2019-08-23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跟著楹聯讀懂人文成都
    鶴鳴茶社錦裡古戲臺即使是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要找出一個像成都這樣楹聯眾多、名聯眾多的城市,也不是件易事。這種「錯過」實在可惜,因為他們錯過的還有一副名聯:「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雲山,青來劍外;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說起四川的楹聯,您對哪一副印象最深?」記者對面坐著的老者,是四川省楹聯協會副主席馮修齊。「四川的楹聯精彩的太多,我只能挑出幾副。除了攻心聯和草堂顧復初的對聯,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要數望江樓這副。」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臨汾牛王廟戲臺
    牛王廟戲臺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魏村鎮,建於元代,是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戲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牛王廟坐北朝南,現存三王殿、獻亭、垛殿、廊廡、戲臺等建築,除戲臺外均為明清建築。戲臺建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因平陽地震受損,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戲臺採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臺,平面呈正方形,後面及兩側後半部三分之一築牆,正面為臺口,無前後場之分,整體採用大額枋結構,完全沿襲宋金時期樂亭戲臺的獨特風貌,三面敞開,觀眾可以從正面兩側觀看。牛王廟戲臺的這一特點與現代的T形舞臺有異曲同工之妙。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①|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楹聯,民間多稱為對聯、楹帖、聯語、門對、對子,文字精煉,言簡意賅,對仗工巧,音韻鏗鏘,多貼在家居、庭室、建築的大門兩側。今年是故宮建成六百周年,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畫棟雕梁,無處不有楹聯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內容有稱仁頌德,也有描繪自然風景,抒寫閒情逸緻。
  • 淺析故宮戲臺和皇家戲劇生活
    引言在故宮外東路寧壽官區域內,有一座高達三層的樓閣,這就是清代宮中最大的戲臺-暢音閣。寧壽宮這組建築,是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準備在當政六十年後,退政做太上皇帝時養老用的官殿。這組自成體系的宮殿群,建於乾隆36年至41年。
  • 匾額與楹聯
    楹聯的格式要求要更高一些。楹聯分為兩側兩聯,掛在右邊的為上聯,叫「出句」或「出聯」,掛在左邊的為下聯,叫「應句」或「應聯」。楹聯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對仗」的修辭手法。楹聯寫作與寫詩一樣,講究音韻。古代漢語有平(今一二聲)、上(三聲)、去(四聲)、入(接近輕聲)四聲,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
  • 鍛造一支楹聯寫作勁旅 「中國楹聯(湖南懷化)五溪縱隊」成立
    成立當天,隊員們在研習楹聯創作懷化新聞網訊 為加強楹聯研習,提高創作水平,日前,「中國楹聯(湖南懷化)五溪縱隊」成立。據悉,該「縱隊」前身是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的楹聯研習組。秉著對楹聯創作更高的追求,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開會討論決定,改組楹聯研習組為「五溪縱隊」,由協會副會長崔鋼兵任五溪縱隊隊長,強化業務指導,領軍楹聯創作。「五溪縱隊」由懷化市各單位各地區的楹聯寫作愛好者自由組成,現已有成員40餘人。
  • 田興隆楹聯作品選登
    重要連結:* 歡迎您訂閱2021年中華楹聯報,使用微信、支付寶訂閱更方便* 雲臺摘月,鐵炮揚威——楹聯同題:居庸關 王鳳茹主評田興隆楹聯作品選登,瀟湘散曲協會會員,嶽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臨湘市楹聯學會副會長。
  • 全國楹聯家筆下的楹聯習俗與傳承(下)
    前100號作品全國楹聯家筆下的楹聯習俗與傳承(上)101.湖南瀏陽  湯建農錦字兩行縈紫氣;神州千載寫紅聯。 102.黑龍江哈爾濱  曲春曉妙語連珠,論比中華興旺;楹聯對仗,抒發盛世繁榮。 121.遼寧喀左  王瑞華亮麗清新,副副春聯鋪彩夢;祥和大氣,張張福字賀豐年。
  • 「孔府戲臺」再現孔氏後人日常生活片段
    新華網濟南4月3日電(記者劉寶森)3日,孔府後花園裡新搭建的仿古戲臺上
  •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楹聯學會楹聯集(第一期)
    ;也因為如此,儘管也吸納了幾十名會員,建立了學會常委會,但至今也未召開過成立大會,也未向外界大張其鼓地宣傳過延邊州楹聯學會的成立,一切都那麼謹小慎微著,偃伏了文化本身崢嶸的勇氣,所以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延邊還有這樣一個以啟發研究、創作、交流楹聯為宗旨的平臺和園地。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成都望江樓楹聯賞析——崇麗閣楹聯
    歷代文人墨客在崇麗閣留下眾多楹聯,這些楹聯不僅紀念薛濤,更詠嘆蜀中萬裡山川、千古人物。崇麗閣(來源:成都望江樓公園官網)據史料記載,崇麗閣的前身是修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的回瀾塔,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戰亂,此後蜀中一直文風不振。為振興四川科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馬長卿、伍肇齡等募款修建崇麗閣以繼蜀地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