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一個現代與古韻相得益彰的好地方。
影視劇中的佛山是李小龍的雙截棍,黃飛鴻的無影腳,葉問的詠春,是中國南派武術的發源地,是俠義與江湖。
中國歷史中的佛山更是孕育了時代巨變的風雲人物,戊戌變法領導人康有為,中國近代工程大師詹天佑,這些人填滿了我們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是風雲時代的先驅者。
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佛山是一個有滋有味,市井煙火的佛山。
每一條街都有一間味道的傳奇,每一個轉角都承載著數代人的記憶,佛山,有味。
佛山扎蹄
佛山扎蹄堪中帶爽、肥而不膩、和味甘香。其用料主要是三種豬肉,首先是一隻大小均勻,嬌嫩的豬腳,然後是豬脊頭肥肉和精瘦肉。
製作時首先將豬腳開皮去骨,肥肉和精瘦肉裁成薄皮條狀,然後分別醃製一定時間,接著將兩種肉肥瘦相間地夾好,置於處理好的豬腳內,然後用水草綑紮好。最後,將紮好的豬腳放入窯中慢火釀製。
柱侯雞
講起「柱侯雞」,人們不禁異口同聲稱讚佛山三品樓洒家的最佳美食,是正宗「柱侯雞」。它色、香、味俱全。來三品樓設筵擺酒的人,總少不了要點「柱侯雞」這一菜式。
已有近百年歷史,為清代佛山三品樓餐廳廚師梁柱侯所創製。柱侯雞用雌雞、 柱侯醬等原料製成,骨軟肉滑,豉味濃鬱。
艇仔粥
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蔥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屑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滾粥衝燙粥料的手法,立即衝滾、稍後品嘗。
相傳正宗的艇仔粥應該是在漂浮於河上的艇仔上製作的,甚至必須在艇仔裡面吃,艇仔粥也因此得名。
大可以狀元及第粥
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
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清晨一碗粥下肚,從胃到心都蒸騰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意。
石灣魚腐
魚腐是以鯪魚肉、鮮蛋做原料,經過油炸而成。既可扒菜,亦可放湯,魚腐入口乾香,滑嫩爽口,風味獨特,老少皆宜。
本品以菜心墊底,亦名碧綠魚腐,顏色豔麗,黃白相間,有葷有素,清淡素雅,乃石灣民傳統佳餚,在嶺南各地廣泛流傳。
炸牛奶
炸牛奶以鮮奶和糯米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道美食,屬於甜點。
此甜品充分保持了新鮮牛奶的營養成分。本品溫油炸後,外皮脆而不硬,內層鮮嫩可口,具有鮮奶的味道。
佛山九層糕
佛山九層糕廣泛流行在廣東佛山、南海一帶的一種漢族特色甜米糕,做工講究。
民間用白米浸透,用石磨磨成水粉,攪拌成漿,加入糖水,用銅盤放一層薄水粉,加熱蒸熟,然後逐層加粉至九層。
盲公餅
未到佛山,先聞其名。盲公餅至今已有有160多年的歷史,其原料以糯米為主,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等為其主要配料。
盲公餅餅心的內,製法最為精巧,用幼細白糖醃藏數月後,才取出配製,吃起來甘美酥脆,回味無窮。
高明瀨粉
高明瀨粉的「瀨」字,取義於「水從細沙上流過」這個動作。相傳,高明瀨粉的製作工藝最初是由瑤人傳給漢的。
從開粉工序中獲得十足韌性的米漿,流過口闊底小的七孔粉甌,滑入欲沸未沸的「蝦眼水」煮熟,再受冷水浸泡,經過這種種過程,瀨粉的粉質細膩光滑,口感爽滑柔韌,有幸能進入古今最挑剔吃貨的口中。
平洲福肉餅
捏在手中,軟綿綿的,放到嘴裡甜而不膩,柔韌而不粘牙,嚼之散發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絲絲散發陳皮的香氣。
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撲上一層薄薄的乾粉,避免互相粘連,用包裝紙包成筒狀,印上幾個樸拙的宋體紅字「福肉餅」這便是正宗的男孩平洲福肉餅。
蹦沙
作為廣東一道有名的小吃,「李禧記」蹦沙曾是許多人童年時代的一味零食,他留在人們童年中的記憶不只是歡樂,還有那份伴隨一生的味道,
蹦沙入口甘香酥化,鹹中帶甜,甜中有脆,吃上口不僅嘴角滋起一股夠香夠鬆脆的爽勁。
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名不虛傳,外型圓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兩左右的小餅。
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鬆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
樂平大包
樂平大包有人以為只要來到樂平便可以吃到遠近聞名的「樂平大包」,其實想吃到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了解,目前整個樂平鎮出品「大包」的只有位於鎮中心的一間酒家,這間酒家因為「樂平大包」聲名遠播,而酒家的老闆也曾為製作「大包」傷透腦筋。
對佛山人來說,味覺是和故鄉一樣的東西,它深入骨髓深入靈魂,嘗到舊時味道,不管身處何方都好似回到了故鄉。
中國人熱愛美味,佛山人更勝,篇幅有限,所列美食僅是這片土地上萬千美味的冰山一角,但有句話不錯:」佛山人走到哪裡,哪裡既有最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