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成長環境對個人性格影響之深遠,遠超你的想像

2020-12-09 電影人鷓鴣哨

鷓鴣哨最近看到個特別有意思的段子,初看想笑,深思過後,只感覺後背發涼。

體制內,女職員在工作上和領導有分歧,領導叫其到辦公室當面質問,越講聲音越響亮。

90後女性只會哭哭啼啼抹眼淚,低頭不語。

80後女性選擇與領導剛正面,堅持已見過後還表明要去向上級反映。

70後女性則是與領導吵得直拍桌子,就差上去幹架,罵罵咧咧過後留下一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不同年齡段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很詫異,原因無他,性格不同則對事件處理的選擇就會不同。

70後女性生長在物質匱乏,卻精神富足的艱苦年代,養成了強悍的吃苦精神。

80後女性處在巨變的時代,承襲老一輩的觀念,同時又接受新思潮。

90後女性出生邊享受到幾代人奮鬥的果實,經濟騰飛,環境安全,打小就沒吃過苦。

由此可見,成長環境對個人性格影響之深遠。

大家都知道鷓鴣哨是《父母愛情》的狂熱粉絲,今天咱們來通過裡頭的人物說道說道這個主題。

01.江昌義

看過這部劇的劇友一提到這個人,一定會恨得牙根癢。江昌義何許人?江德福前妻張桂蘭和他二哥偷情生的兒子。再怎麼說也是江德福的侄子,他二哥慘死,連個屍首都找不見。

你江昌義來找你親三叔,直截了當說明來意。江德福不會不管,可耍了陰招就是你的不對了!

首次出場時,亞寧就給了很直觀的評價,農村樣!

農村樣什麼樣啊?

就是像江昌義那樣,粗布衣衫又滿是褶皺,黝黑的臉龐充滿了勞作的痕跡,對四周風吹草動很是機警,眼神躲躲閃閃不敢直視別人,言語磕磕絆絆沒有自信。

整個人寫滿了自卑怯懦。

彈藥庫亞菲最是氣憤,上去就是一腳,後來還因為江昌義用了自己的毛巾將事情鬧大,數落江昌義的不是。

江昌義低頭不語,眼裡滿是怯懦。

在老家農村,他因為不是繼父的親生兒子,飽受折磨,日子不好過,繼父非打即罵,重活累活都是讓他幹。

經年累月的數落與謾罵,自信心早就被摧毀沒了。

從小就要看養父臉色,寄人籬下,養成了看人臉色,唯唯諾諾的性格。

他如果不出來,一輩子就是個唯唯諾諾的農民。

看看後來的江昌義,一身軍裝筆挺,人顯得精神,說話也充滿自信。

海軍工程專業大學生,畢業就掛副營,甚至還和安然談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好的環境確實養育人,改變人,甚至影響人。

02.安然、安諾

安然、安諾生下來就沒敢上好時候,父母被下放到窮苦的海島勞改。

農村環境苦,吃得沒有城裡精細,住得也沒有城裡寬闊舒適,白天艱苦的勞作不說,平日裡還因為右派身份被旁人說道,物質精神遭受雙重折磨,苦不堪言。

可即使這樣的環境,安然、安諾也沒有養成糟糕的性格。

這都得益於他們的父母。環境艱苦,可人心不改,人始終是改變環境的關鍵一環。

再小再破壞的房屋,安欣無論上班多累,回到家總會收拾得乾淨整潔。

連江德華去過多說安欣家的被子有股羊胰子味,可香氣了。

父親歐陽懿不論多苦,都不會苦孩子的教育。仍舊能看到滿是疲態的他教兩個女兒念書認字。

長大後的安然安諾青春美麗,衣衫乾淨整潔,最難得的是見到小姨安傑那自信開朗的笑容。在姨夫的幫助下,兩人一個當加入文工團,一個去當通信兵,後來被提拔上了大學,被提拔為軍官。

苦難的生活對她們沒有絲毫影響,但一定是都壓在父母的肩上了。

生長環境的確影響深遠,可父母是打破這一環的關鍵。

03.江家三子二女

父親是司令,全島一把手。在他的庇護下,孩子們茁壯成長。

照理這種官二代會依仗老爸仗勢欺人,作威作福。可他們沒有,孩子們的做的最出格的事就是江衛國為弟弟出頭打落別人門牙。

可那也是對方先找的麻煩,儘管如此江德福還是狠狠揍了衛東一頓,理由是那人是烈士子女,人家的爸爸犧牲了。

江衛東求父親不要送走軍犬而下跪。江德福抬起一腳踢翻大兒子,直言男兒膝下有黃金,不能說跪就跪。

教會孩子尊嚴與擔當。

母親是資本家小姐,雖然總嫌她毛病多。可毛病多有毛病多的好處。

她給江家帶來的是質的改變。孩子們睡前刷牙洗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孩子們衣衫整潔,乾淨時髦,得益於安傑不怕麻煩勤快洗衣服且花錢大手大腳。孩子們當中,男孩長得帥氣,男孩生得秀氣,自然不用多說是安傑美麗的容貌遺傳。

這都是表面上東西影響了孩子,安傑會因為小兒子告發別人而打他的頭,斥責他不是好人,當了叛徒。

安傑教會孩子不要期滿與背叛。

衣食無憂的成長環境,三觀極正的父母,江家的孩子們都過得不錯。

犟牛江衛國當上摩步旅旅長,子承父業。

機靈鬼江衛東成了軍中部長職位,事業有成。

彈藥庫江亞菲榮升團政委,老江榮以為傲。

受氣筒江衛民幾經波折,在家人幫助下開茶館當老闆,日子走上正軌。

小棉襖江亞寧成了將軍夫人,作為家裡唯一一個大學生,隨夫在海島上出任校長。

曾看到過這樣一件事例。

在公交車上,一位母親帶著一兒一女,姐弟倆。

弟弟睡得正香,姐姐依著窗,昏昏欲睡。

可母親卻不讓她睡,每每快要睡著的時候,都會粗暴地推醒她。

理由是什麼?行李太多,弟弟年幼,她要幫忙拿行李。

母親甚至還說出再睡就拋下她的重話。天可憐見姐姐可憐兮兮地抱著母親手臂討好。

十分害怕母親會拋棄年幼的她,她是唯一的依靠,母親成了「神」。

每每想到都會十分心痛!

小小年紀就處境艱難,學會討好。如果不出什麼變故,小姑娘必然養成討好型人格,依賴他人,自卑怯懦且沒有主見。

這樣的人格是缺失的!

我們往往因為孩子年紀小不記事,會忽視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這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倒不是一昧譴責中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寒心的果然有,暖心的也不少。

我見到過一位母親在和孩子說話時,會特意蹲下來與孩子平視。

還見到過一位父親當孩子耍性子生悶氣不說話,會靜下心來對孩子說,你有什麼不開心的可以對爸爸說,說出自己的理由。以後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不要藏在心裡,要大聲說出來,憋壞了可不好。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能保證一定最好?都是邊走邊學,戰戰兢兢。

相關焦點

  • 何為真正的「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前段時間的熱劇《知否》,經常出現這麼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父母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子女,應該為他們考慮深遠。現如今,大多家庭只有一兩個子女,在教育上更是捨得為子女付出。可是,真正的「為之計深遠」,應該是怎樣呢?
  • 父母如何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學告訴你模仿行為對性格傳遞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諾曼·文森特·皮爾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性格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經形成便比較穩定,它會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表現出來。但是,性格具有穩定性並不是說他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形成後,生活環境的重大變化一定會帶來他性格特徵的顯著變化。
  •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家庭是孩子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家庭對兒童來說,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現在」,而且關係到「將來」。兒童小時候的家庭生活,對他的將來有很大的影響,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其未來。曾有一位社會學家認為,對孩子成長最有影響的是四個方面:家庭,學校,同齡夥伴,大眾媒體。在這幾個方面中,家庭是放在首位的。由此可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首要,父母的作用是永遠沒有辦法代替的。一、在認知能力上。父母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不統一,尤其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不統一,有時甚至相對立。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 《父母愛情》江衛民的成長經歷: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要重視這兩點
    唯有小兒子江衛民,性格軟弱,沒有主見,是江家最沒有觀眾緣的一個孩子,也是江家長大後最沒出息的一個孩子。 江衛民的遭遇,固然和他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對他的態度以及他成長中所處的家庭環境。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會有啥影響,結果超乎你的想像
    都說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成什麼樣子!宋慶齡說:「孩子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孩子長大成人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所以說,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將來的成長。
  • 《性格拼圖》:顛覆性格的認知,通俗實用的性格成長手冊
    然而,在熟悉之後才發現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話癆,而且唱歌時候是絕對的麥霸,從而可以看出這人又是個外向性格的人。這樣矛盾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到底如何判斷你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性格呢?1.遺傳因素我們可以通過父母性格傾向來判斷自己的性格傾向。生物遺傳因素是指我們出生時「從娘胎帶來」的東西。
  • 容易發脾氣的父母,會造成孩子這種性格,是為人父母的悲哀
    只有你理性的,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才會接納你。教育孩子必須先壓下火氣,關閉你的大嗓門,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和表達方法。不管生活多不易,請別對孩子發火,會在他心裡留下陰影,影響一生。經常發脾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這種性格的孩子,讓人很痛心。性格暴躁,沒有耐心。
  • 心理學:一個性格內向,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大多被成長環境所影響
    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內向和外向的人,性格不同,區別表現也不同,在相同的環境下,外向的人要比內向的人,反應積極,能很快的融入圈子,而內向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下,反應要比外向的人消極,特別是在陌生的圈子裡,會表現坐立不安,不知所措。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卻遠比想像中更好
    愛情是文學藝術探討的永恆主題,它為文學藝術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霍亂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種完全無差別攻擊的病毒,它不會管你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出身,它會不經意間,溜到你的身體裡。它的病症持久,難以治療,通常依靠人體自身免疫力自愈。
  • 為什麼《父母愛情》中幾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
    01、郭濤、梅婷主演的電視劇《父母愛情》從央視首播的波瀾不驚,到各大衛視爭相重播,再到今年春晚劇組原班人馬的經典重現,再次掀起各大衛視重播的熱潮。彰顯了歷久彌新的經典魅力。簡直就是父母的心頭肉啊。母親安傑開始上班後,王海洋的媽媽就過來幫著姑姑哄孩子,她們就抱著兩個孩子順著梯子爬到了房頂上。安傑下班後看到,大為惱火,就跟江德福告狀:「她們抱著你的寶貝閨女上了房頂了,就這麼用一個胳膊夾著,多危險啊!」江德福於是專門找江德華談話。自始至終似乎都沒江衛民什麼事。
  • 《知否》: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何才為「計深遠」?
    《知否》中「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臺詞可以說是貫穿全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有3次。第一次出自衛小娘口中,她為了讓明蘭去老太太屋裡生活,和明蘭說了這一句話。其實「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說:父母若愛護自己的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我願意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就像《知否》這部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正派還是反派,只要是為人父母的,基本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做籌劃。
  • 家庭環境到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家庭環境到底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說到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那絕對是非常巨大的,記得早前我好想就跟大家說過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也是單親家庭出生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那個時候我好想是剛上初三,本來在這種時候應該是備考的關鍵時期,身為父母的應該全力支持孩子們好好考試,可是我的家庭卻在這個重要時刻破碎了。
  • 武術文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深遠
    不只是成年人,小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小孩子最初純淨得像張白紙,裡面的內容受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若勾勒得當,就是一幅完美的作品;若勾勒不當,就會變成一張廢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既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也要保持初心繼續前行?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每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聽了幾位朋友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未來做長遠的打算。
  • 再讀《傲慢與偏見》,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亙古不變
    父母之愛女,則為之計深遠,18世紀的英國女人只有結婚一條出路。在18世紀的英國鄉村,女性沒有財產繼承權,工作機會又特別少,無法繼承父母的財產,又沒有收入來源,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給自己的成年女兒們謀得一份好的婚事,成了那時的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唯一工作。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這種性格的孩子,讓人很痛心
    只有你理性的,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才會接納你。教育孩子必須先壓下火氣,關閉你的大嗓門,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和表達方法。 不管生活多不易,請別對孩子發火,會在他心裡留下陰影,影響一生。經常發脾氣的父母,更容易養出這種性格的孩子,讓人很痛心。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見證了Ta蹣跚學步揮舞的手臂越來越有力吐字越來越清晰……小小人兒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解鎖新技能我們也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意思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愛孩子的那種愛,父母是怎麼愛孩子的呢,他們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好了。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她說:「你這死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再敢上課講話看老子還管不管你,直接給你丟到街上去!老子每天累死累活的賺錢供你上學,你要是不想學就給我趁早出來打工,省得浪費我的錢。」話語間粗俗狠戾,把老師都嚇了一跳,指責她這樣會傷害到孩子。可小穎根本就沒把老師的話放心上,她說:「孩子都是這樣的,你不罵他他就嘚瑟,我們家長都習慣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卻遠比想像中美好
    從作品的描述中來看,二人與愛情有關聯的事跡都指向巴黎之行,第一次新婚蜜月去往巴黎,快要孕育出愛情時,卻被回到家中的婆媳問題打散;第二次因為達薩感受到生活的不幸,強迫烏爾比諾再次去往巴黎尋找愛情時,卻發現那部分想要找尋的愛轉移給了孩子,因此二人在婚姻中嘗試培養過愛情,但最終卻沒能孕育出愛情。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家暴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做為父親就要扮演一個狠角色嗎?個人覺得,像這位父親這樣暴打孩子,百分之90會適得其反,因為在最為叛逆的時候,你打她會成了她記憶裡的恨,而往往恨會讓一個正常的人產生反常行為,也許是對恨的那個人的報復,或者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