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駐村第一書記蒙文雅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平忙村是極貧鄉鎮中的一類貧困村,貧困發生率超過86.43%。這裡村黨組織隊伍薄弱、交通閉塞、群眾思想守舊、基礎設施滯後、經濟發展緩慢……  為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平忙村群眾的期盼,我駐村的第一天,從搞好入戶調查開始,摸清底數,找準適合村支書的人選,協助鄉黨委政府,補齊村「兩委」一支強有力的班子成員。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2019年3月修建防護欄、防洪提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後,接下來就要怎麼做事。我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組幹會、黨員大會等了解黨員、群眾的需求,又通過走村串戶走訪了解了他們的生活情況,上山下地了解這裡的資源。這裡基礎設施很薄弱,沒有籃球場、垃圾車、垃圾焚燒池、沒有硬化路等,但是這裡山林資源很多,就是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我抓住這裡的優勢和村幹一起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我和村幹一年多的努力,這裡的基礎設施大有改觀,有了新籃球場、有了硬化通村進戶路,建立了廣播站,修建新垃圾焚燒池、買垃圾車、請專門的保潔員。為解決平忙村四組的活動場地、250米長的防洪牆,我到處聯繫找項目資金,經過努力修好了防洪牆,這條防洪牆在2020年「6.8」特大洪災中保護了沿河低洼居住的群眾。

平忙村的太陽能路燈

為修建四組的活動場地,我多次與中國貿促會駐從江縣扶貧辦副主任李鵬對接,得到他的大力支持獲得太陽能路燈150盞項目及高位消防管網建設項目20萬元。由於資金有限,我帶領村兩委多地學習消防管網建設和路燈安裝技術,組織帶領群眾投工投勞,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設了高位消防管網,現在平忙村再沒有漆黑的夜晚,消防安全也得到保障,一個新農村的面貌基本形成。

2020年5月,組織在家婦女參加刺繡技術培訓同時還加強宣傳國家扶貧政策,宣傳文化知識重要性,組織群眾參加技術培訓4次共220人參加技能培訓,並考試合格獲得了資格證書,提高了他們的就業能力。

帶村幹到雲南考察學習學習黃精種植群眾的思想轉變過來了,接著怎麼使他們的荷包鼓起來,這是我和村幹認真考慮的大問題。我們首先從發展產業、解決就業等方面入手,結合平忙村的實際,利用這裡自然生長野生黃精的優勢,發展黃金種植。為提升種植技術,我帶村兩委到雲南、黔南學習黃精種植技術,回來後組織貧困戶開展林下黃精種植140畝,44戶貧困戶參與,按每畝收入1.5萬元計算,預計兩年後為貧困戶增收210萬元,群眾共獲益238萬元。為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我和村幹部發動群眾開展林下養雞和辣椒種植,所有的貧困戶都入股加入合作社,2020年得到分紅2600元以上。  2019年至2020年,動員貧困戶到省交集團、廣西等地務工181人,戶均1.5人外出務工,使貧困人均增收0.6萬元以上。

組織醫院專家給病危的貧困戶會診初到平忙,這裡的醫療衛生條件十分落後,群眾就近看病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村裡義務給群眾看病,向群眾宣傳醫療扶貧政策及醫學基礎知識和生活衛生知識,引導大家衛生飲食,並邀請從江縣人民醫院內、外科專家多次到平忙村開展免費義診活動,送去了藥品,讓群眾就近就享受優質的醫療,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這兩年多來,我很少能回到家,缺少對老人照顧和愧對妻兒的關愛,但我把平忙當自己的家,把責任抗在肩上,讓平忙群眾好起來富起來,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記憶和最幸福的一段旅程。通訊員 劉華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幫扶解民困 勠力同心奔小康|從江縣加榜鄉平...
    我叫姚軍,是黔東南州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科長。2019年7月4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年9月24日起兼任平忙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從凱裡出發,一路經過凱羊、廈榕高速,再穿過蜿蜒曲折的山路,幾經周折,七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 「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從江縣加坡村第一書記王慢
    從江摘帽了!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含從江縣在內的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消息一出,從江縣加坡村的駐村幹部與村民們奔走相告,整個村子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加坡村的第一書記王慢卻靜坐在辦公室桌前,久久沒有說話。「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許久之後,王慢才感嘆道。自2018年3月份被省地方海事局派駐到加坡村,王慢心裡就定下目標——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我叫餘江民,苗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是從江縣加榜鄉黨扭村三組村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在部隊服役,退伍後,於2018年被聘任為加榜鄉扶貧助理,2019年7月,經組織安排,擔任加榜鄉平妹村駐村幹部。
  •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剛邊鄉加麼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碩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2020-02-04 大 中 小
  • ...天使心繫百姓 平凡崗位堅守初心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村醫梁吉成
    我叫梁吉成,今年56歲,畢業於從江縣衛校,先後在不同村寨擔任村醫30餘年,現在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村醫。  加榜鄉平妹村位於從江縣西部,距離縣城接近100公裡,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遙遠的距離讓基本醫療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我不能讓村民們僅僅因感冒,都需要花上最少1個小時去鄉裡面才能得到治療。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入戶檢查指導農戶環境衛生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任村級脫貧攻堅指揮所長,我深知抓好黨建促脫貧這一制勝法寶。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來的幸福生活 奮鬥出的精彩人生丨從江縣加榜...
    我叫潘小出,是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9月,我家搬遷到了從江縣貫洞鎮美娥社區8棟一單元,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家實現了由「村民」向「新市民」的轉變。整潔美麗的美娥社區我今年33歲,全家8口人,其中有3個孩子。搬遷前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位於從江西部、月亮山深處的加榜鄉平妹村,平妹村距離鄉駐地約17公裡,購買生活用品非常不方便。我家以前的木房子位於地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的下平妹寨,木房歷經歲月的洗禮已經老舊不堪。
  • ...百姓安居樂業|從江縣剛邊壯族鄉高麻村第一書記潘盛財
    我叫潘盛財,是一名在基層從事20年水利行業的工作者,因脫貧攻堅需要,從2019年5月24日派駐到從江縣剛邊鄉高麻村任第一書記。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農村娃,但經過3天進村入戶踏勘村情基本情況後都嚇了一身冷汗,大部分房屋一樓都是用黑色的塑膠袋圍的,入戶路雜草叢生,垃圾袋、白色垃圾隨處可見,爛棚廢圈到處都是,部分老人戶樓上用火,基本是人住樓上,樓下養殖牲口,入戶訪談農戶,都是回答:「故都忙每雷」(壯語:我就什麼政策都沒有享受過)。
  • ...從江縣鬥裡鎮甲方村黨支部書記、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從江縣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今年「七.一」期間,中共從江縣委在全縣評選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從江縣鬥裡鎮甲方村黨支部書記賈長遠被表彰為「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艱苦付出和堅守奉獻,迎得了認可和榮譽、迎來了鮮花和掌聲......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紮實駐村為民服務,全力攻堅決勝脫貧
    在從江縣2020年7月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攻堅能力提升班學習中,筆者通過課堂學習和實地考察了解到,有的駐村幹部從如何用好人,以強黨建促脫貧為出發點,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帶頭,嚴格落實幹部責任,切實引導群眾參與,工作推進較快;有的駐村幹部從如何解難題,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方面
  • 貴州從江縣:從「窮山惡水」到「世外桃源」
    從江縣東朗鎮苗谷村辣椒基地喜獲豐收,駐村幹部到田間助農採摘。腳踩在翠裡鄉高文村田坎上,抬眼便是綠油油的檳榔芋,寬大翠綠的芋頭葉密密麻麻鋪在地上,望也望不到頭。「這些可是我們村的寶貝,百姓致富要靠它了。」高文村第一書記梁天平說道。
  • 「我的扶貧故事」高吊村脫貧路上的「老驥」丨從江縣谷坪鄉高吊村...
    2018年3月26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這天,我懷揣著縣委派遣的一紙調令,來到谷坪鄉高吊村任第一書記。高吊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偏遠村寨,全村共分5個小組,9個自然寨分布在大山深處,共有309戶1767口人,其中貧困戶124戶735人。
  •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我們瀋陽市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紮根農村基層,舍小家,顧大家,在脫貧攻堅一線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協助貧困村屯發展經濟產業,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思維增加群眾收入,讓農村舊貌換新顏。為展示我市扶貧攻堅、發展特色農村經濟的建設成果,弘揚「駐村第一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扶貧攻堅的一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精神,瀋陽電視臺特別策劃「誰不說俺家鄉好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節目。今天走進我們全媒體會客廳的第一書記是——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
    「你覺得我們的駐村工作隊怎麼樣?」「務諾(苗語,很好的意思)。」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內心十分歡喜,一年多的真心付出,終究被肯定。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用情幫扶|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指揮所...
    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鬱的侗族村寨,民風淳樸;但因歷史遺留爭紛問題和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缺少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的「領頭羊」,是大家眼裡公認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上群眾思想傳統,村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緩慢,貧困程度較深。
  • 賈鎮宮莊村第一書記王金勇:紮根基層 真情幫扶
    2017年6月份以來,縣廣播電視臺派駐賈鎮宮莊村第一書記王金勇,針對這一難點,探索出了一條「黨建+脫貧」的扶貧路子,開拓出宮莊村發展的嶄新局面。今年41歲的王金勇,自2001年入職以來,17年的時間奮鬥在新聞報導第一線,用鏡頭和文字講述冠縣故事、記錄著冠縣發展。先後榮獲國家、省、市、縣各項獎勵20多項。
  • 五指山水滿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斯福:紮根山區情撒農家貧困山村迎來...
    2018年3月,市委宣傳部的馮斯福以派駐水滿鄉水滿村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該村開展幫扶工作,紮根山區,情撒農家,為水滿村繪就出脫貧攻堅「收官答卷」。駐村之前,馮斯福任五指山市新聞宣傳與網絡服務中心主任,他的農村工作經驗並不足,剛到水滿村的時候,各種情況突發,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 ...變好變美了丨從江縣往洞鎮會裡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志祥
    是的,會裡村真的變了,變好變美了。韋志祥入戶開展信息核查2017年4月,我被派駐到往洞鎮會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一天,當時會裡村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路難、基礎設施滯後等落後現狀尤為突出。這一切也是擺在我和村「兩委」幹部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改變這一切,作為黨員幹部的我克服一切困難。將家裡的一切瑣事,及年邁多病的80多歲的老母親和剛上高中的兒子全部託付給妻子。沒有節假日和雙休日,為的都是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誰叫我是黨員幹部呢。
  • ...為民謀福利 紮根兩河終不悔丨岑鞏縣羊橋鄉兩河村第一書記曹駿
    我叫曹駿,是岑鞏縣投資促進局的一名幹部,2017年9月到羊橋鄉兩河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多次與縣殘聯對接,為亞三組建檔立卡戶吳光林爭取到林下養蜂項目二十箱,目前已發展到五十多箱。群眾利益無小事 為民服務顯真情亞一組建檔立卡戶吳兆平感染破傷風,在縣醫院醫治無效後轉至凱裡418醫院搶救。重症監護室的費用這個家庭是承受不起的,已經拖欠了醫院兩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