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許多機場隨著多次擴建後,普遍擁有多個航站樓,一般命名就是從T1、T2、T3……這樣的順序來命名,T就是Terminal的縮寫。
但是實際上,不同航站樓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錯綜複雜。
比如兩個航站樓可以挨在一起,甚至就是一個整體,可以把T2視為T1的續建。
也有兩個航站樓被跑道隔開成牛郎織女的,直線距離可能也就2公裡,實際從外面乘車得繞機場一圈足足有五六公裡的。
更有甚者,同一個航站樓裡面還有分A區和B區並且老死不相往來的。
所以我們把國內主要機場的多個航站樓進行總結,方便出行,也方便轉機,更方便使用安檢後的休息室餐廳等等。
表格覆蓋了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客流量在400萬以上的機場以及2019年投入使用的大興機場,這包括了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城市以及旅遊熱點城市三亞、麗江、桂林、西雙版納,經濟發達城市溫州、無錫、煙臺的機場。
而客流更小的機場,基本不會有多個航站樓,或者小的可憐沒有討論的必要。
以下表格中陸側指安檢前區域,空側指國內出發安檢後區域,暫不考慮國際出發區域。為減少表格數據航司僅列舉少數,剩餘航司可推斷在其餘航站樓裡。
以上信息主要搜集於各機場官網、相關地圖網站、旅行論壇的討論等等。這裡需要吐槽的是國內相當多的機場喜歡把機場航站樓平面圖等信息當成軍事機密藏著掖著,不實地考察很難了解實際情況。歡迎對上述表格進行補充糾錯,本文如有更新請查閱文末留言。
總之大部分機場的多個航站樓基本都互相挨著,哪怕內部不通走起來也不會太遠。
真正屬於多個航站樓「相距較遠,無法通過步行到達」的機場有以下幾個,需要留意,我們一一點評下。
T3和T1/T2相距5公裡,建議乘坐機場航站樓間擺渡車(乘車點:T2到達7號門、T3到達5號門)。北京地鐵運營的首都機場線雖然也能聯通T3和T2,但T3到T2單向運行,到了T2後就直接進城了,且收費高達25元,不推薦乘坐。
T3距離T1/T2走外部道路需要8公裡,建議乘坐機場擺渡車,或者乘坐重慶地鐵10號線往來T3航站樓站和T2航站樓站。
T2距離T1約1.2公裡,航站樓之間有擺渡車(乘車點:T1三樓11號門、T2三樓42號門)。或者乘坐廣州地鐵3號線往來機場南站和機場北站,有專用換乘通道,免費乘車。
T2到T1走外部道路約8公裡,航站樓間有擺渡車(目前暫時停運)。建議乘坐上海地鐵10號線往來虹橋2號航站樓站和虹橋1號航站樓站。此外T2靠近虹橋火車站,往來火車站步行即可無需乘坐地鐵。
隨便補充下浦東機場,T1大門到T2大門相距約500米,推薦步行,全室內有自動步道。另外也有擺渡車。
廈門高崎機場,T3到T4約4公裡,可乘坐航站樓間的擺渡車。
成都雙流機場,雖然兩個航站樓挨著,但一字排開的航站樓走過去也有點費勁,所以這裡也補充下。航站樓間有擺渡車(乘車點:T1出發層8號門,T2出發層9號門),這段路大概700米,或者乘坐成都地鐵從雙流機場1航站樓站到雙流機場2航站樓站。另外鐵路雙流機場站靠近T2。
最後,補充一個特例,香港機場,T2隻有值機功能,所有乘機都在T1,把T2當成T1值機大廳的「衛星樓」就行了。
關於國外機場的類似服務,可以參考教主行記:搭乘ANA去仙臺、北海道刷三年籤之旅一文末尾的羽田機場轉機體驗,乘坐國內航班抵達後不用出到達區即可乘坐擺渡車到國際航站樓的出發大廳(需重新安檢)。
[歷史好文]
如何在乘坐航班時「航拍中國」
一家公司系統升級 各大航司全部躺槍
用PIN給你手機上的財富上把鎖
從昨天的國航到二十七年前的東航 安全帶一定記得扣好
裡程寶典歡迎轉載,其他精華文章索引請👉點此
本文如有更新請查看置頂留言,如看不到留言請通過微信關注「裡程寶典」